列印    關閉視窗 
淺薄的「服務社會觀」

現在台灣社會的青年之間,長年以來都流行著一種淺薄的「服務社會觀」,亦即許多的青年都認為透過一種「去政治化」的方式,進行某些「善心」的、「服務性」的行動,就能夠漸漸消弭社會的種種壓迫。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存在於各個大專院校之中的服務性社團,這類社團的根源部分都是來自救國團體系,因為從1970年代開始,國民黨政府為了避免青年對社會的關心,會轉化成一股對社會矛盾進行挑戰的反對力量,所以就有計畫的透過救國團體系分配資源,也灌輸一整套完整的「服務模式」,包括為偏鄉的國中小學生辦營隊、幫助農民收割農作物、定期進行淨灘與淨山..等。


      又例如在大多數青年的生活經驗中,都一定碰過有學生團體在倡議隨手關燈省電、捐發票改善社會貧富不均,但這類行動的論述中,卻幾乎都看不到對去深究造成核能發電繼續運轉、社會貧富不均的根本因素,也就是對相關的制度、分配有過嚴謹批判,包括畸形的供電結構、財稅制度的扭曲、金權政治的運作..等,導致這類的行動像是在腳痛醫頭,頭痛醫腳,並沒有對最核心的問題點對症下藥。


      但並不是說上述的行動就不具任何實質意義,相反的,服務性社團與偏鄉孩童的互動、平常將發票捐給公益機構..等,如果這類行動可以造成自我反省,並在過程了解自己與他者的社會位置,感受到明顯的不公義,並進而清楚指向整體結構轉變的方向,不失為有意義的個體實踐。但如果青年希望真正的撼動這個逐漸傾斜的社會,還是不能只有個體實踐,必須要有對整體社會有理想的宏觀願景,亦即必須清楚的描繪我們心中理想社會的樣貌,與分析現在的主要壓迫來源為何。


政治訓練的必要性

      做個比喻,如果說這個逐漸頹傾的社會是個龐大的、年久失修的機器,青年世代希望把這部機器修好,甚至是將裡頭的零件進行更換,改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那除了要會換螺絲釘、上機油這些簡單的工作(個體實踐),更必須要對整個機器的設計圖瞭若指掌,並一起分析出設計的缺漏,進一步的提出一份全新的設計圖(宏觀的社會願景)。


      而要掌握整個設計圖,到進一步提出全新的設計,這個過程就必須要倚靠一群青年進行嚴謹的政治訓練,並以先鋒隊的姿態帶領群眾邁向這個目標。而政治訓練不僅僅只是研讀知識,用知識來對台灣社會做出現實分析,更必須要在實踐的過程中,論辯出一條清晰的路線。就像在1980年代,那時候台灣仍然處在戒嚴的狀態,一群青年組成了黨外編聯會,對整體社會問題、社會局勢進行嚴謹的分析,並以「台灣獨立」、「社會民主」、「群眾路線」三面紅旗為核心,提出完整的實踐路徑,最後一步一步的擴展勢力,拿下執政權。


現下的壓迫來源
 

      而面對現下的壓迫來源,我們大致上可以分析出清晰的兩個面孔。


      第一個是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思維。從1980年代開始,以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總統為首,進行全面的倡議,使其席捲全球,成為一股不可逆的趨勢。新自由主義的核心主張,是要求國家退場,給予市場更大的自由,也主張勞動彈性化、國營事業全面私有化、強調使用者付費、降低稅率..等,造成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茫然青年世代更看不到任何希望,打著響亮口號「1%VS99%」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便在這樣的情勢所逼之下產生的。近年來國民黨政府的作為,包括打壓基本工資的漲幅、制定條款給予特定行業優惠稅率..等,都在證明國民黨就是新自由主義的信仰者。


      第二個是中國因素。近年來,對岸的中國共產黨正在有計畫的蠶食鯨吞台灣的民主資產,在國民黨政府上台後,馬政府更是透過「國共平台」做為兩岸外交的媒介,迴避了被監督的責任,近幾年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包括陳雲林來台期間,警方的維安如同回到戒嚴時期,上街頭的人民遭到赤裸裸國家暴力的對待;中國對岸各級城市,有計畫性的大量收購中南部農產品;在今年,更是看到共產黨透過紅色資本家的手,伸進台灣收購媒體,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媒體巨獸,並透過媒體的詮釋權,對反對者進行無情的人格謀殺,我們親眼見證民主正在一點一滴的流失。


需要一部青年政治綱領
 

      這是一個黑暗的年代,在戒嚴已經解除多年的現在,我們看到了民主化並不意味著社會就趨近於完美,相反的,不公義的結構仍然存在,而且相較於戒嚴時代所遭遇的困境,像是沒有言論自由、無法直選總統,現今的的壓迫是以更細緻和高明的面貌存在,使得我們更加的難以指認。


      危機就近在眼前,台灣勞工陣線今年出版的《崩世代》,以嚴謹的數據分析,預言了未來貧富差距、少子化、租稅不公..等情形會越來越嚴重,我們現在這一代青年非常有可能成為「崩毀的一代」。


     但危機或許也是轉機,近來來我們在各個抵抗壓迫的場合,例如反國光石化、反核、爭取土地正義..等,我們看到有更多的青年開始投入社會實踐,這或許代表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面對到如此惡劣的環境,開始選擇不再沉默,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我更期待,有一天進步的青年能夠集結,並針對現在的社會進行嚴謹的分析,與彼此論辯出一條清晰的實踐道路,進一步的提出一部共同的政治綱領,宣示青年世代的宏觀願景,與奪權的企圖心!

作者林泰瑋為前東海人間工作坊社長、現東海大學學生會幹部

















最近更新: 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