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閉視窗 
自從軍公教的福利政策問題浮現了以後,各界忽然開始比較了起來,誰的福利比我好,就是敵人。尤其是勞工與公部門之間的矛盾被建立,甚至是公部門內部開始自我清算,就連開了第一槍的立委也無法倖免於難,被戲稱為「9A立委」之後,只好刪減無明確法源依據的相關經費,但是從事件爆發以來,對於軍公教質疑的聲浪,卻不太一樣,由一開始的無法源依據到後來要求軍公教要共體時艱,乍看之下,兩者似乎都有其道理,但是長遠來看,對於台灣社會保險制度、經濟發展,無法形成穩定的成長,甚至造成停滯或衰退。

「軍公教福利制度的形成與現況」

  

      在過去那個政治封閉的時代,人民對於政治不容置喙,也無從插手,政府壟斷了政治上所有的權力,當然也掌握了制度面的決定權,使得政府容易藉著制度便宜行事;在當時來說,軍公教確實是較為弱勢的一群,薪酬幾乎不能夠滿足生活,再加上政府的財政拮据,無法拿出大筆的現金負擔退休金,於是乎出現了18%的優惠利率補貼,許多獨厚的福利制度,在相同的背景之下紛紛出現。

  

      由於當時軍公教先天體質的劣勢,在經由國家給與其奶水後,才得以勉強與其他社會上勞動條件達到持平,但是經過了三、四十年後的今天,這些補充其不足的福利措施,卻變相的成為了軍公教的特權;在這裡,我們要問兩個問題:當初的制度,其實不符合民主的程序,在當今民主化的台灣,是否還能適用?在軍公教與一般勞工的勞動條件已經翻轉的現在,到底是誰需要國家的奶水?

  

      我認為軍公教斷奶的時候到了,但是我所謂的斷奶並不是削減他們目前的福利,而是要換一套方式自給自足,另一方面,對於現在轉為弱勢的勞工階層也要給予協助;近幾年來的經濟衰退,也使得軍公教成為眾矢之的,更荒謬的是,大家以為只要要求軍公教把錢吐出來,台灣的經濟就會變好,事實上,就算台灣的軍公教都學習美國紐約市長,僅收取年薪一塊美金,也無法為台灣的經濟提供長遠的幫助。

  

      如果拿台灣與國際上其他的國家比較,台灣軍公教的福利額度仍有一段差距,所以我並不同義削減軍公教的福利,相反的,台灣的其他福利政策應該要以軍公教為典範,試圖全面達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就這方面,我們或許可以借鏡美國,經濟議題在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格外關鍵「財政懸崖」成為兩組候選人最頭痛的問題,甫當選的歐巴馬,公開表示要課徵富人稅,以紓解目前的財政困境;台灣到目前為止仍不考慮增稅,且政策方向錯誤,台灣的福利政策遠遠不及其他國家,所以政府首要的考量應當是如何開闢財源,而不是使福利政策繼續退步,歐巴馬的做法固然會經過一段陣痛期,但對國內經濟才能有長遠的助益。



「分配正義與世代正義」

  

      我們這一代所要背負的,不僅僅是使台灣繼續前進的義務,更要扛起上一個世代交付予我們的「責任」。

  

      台灣政府的思維過於短淺,總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自認為已經把問題解決了,實則把問題繼續留給下一代;受到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影響,台灣若未有健全的社會福利措施,年輕的一輩將會難以度日,現今的軍公教退休福利制度,大半的財源仍依賴國家公庫的支出,但是這一群人,卻對公庫的貢獻少於一般勞工,這種「領得多,繳得少」扭曲的情況,需要被改變,站在分配正義的角度上來看,軍公教的問題是個案,不應該塑造軍公教與勞工之間的鬥爭,更需要被重視的是世代間的公平,甚至是資方與勞方的重分配,前者可以是目標,而後者則是手段,再透過建立公平的社會福利制度,而能達到均富。

  

      上一代必須負起他們的責任,否則同樣的困境就會不斷的重蹈覆轍,而且一次比一次沉重;台灣害怕步入其他福利國家的後塵,所以想著刪減社會福利預算,就可以保全財政,但是如果我們比較一下他國的稅制,就可以發現,台灣的賦稅基礎,遠不足其他福利國家;以羅爾斯的觀點來看:最弱勢的人必須要獲得最大化的利益,目前台灣卻反其道而行,不敢對既有利益者課稅,並且持續的剝削弱勢,就我對馬政府上任以來的觀察,每一次政策的急轉彎,都挾著強大的民意壓力,政府習慣性的短線操作,缺乏宏觀的考量,不僅無法解決問題,也造了更大的危機。

作者洪紹恩(東海人間工作坊 幹部)

最近更新: 20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