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閉視窗 
儘管從選舉期間民調變化軌跡或和平協議等主權性格的議題對決來看,九二共識對選舉的衝擊有多大是可疑的,但幾乎是朝野和北京的共識。 1

      中共在2月底的對台工作會議,和騰衝的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王毅先是說「九二共識」對於穩定台海局勢有重要意義,接著提這種兩岸主流民意的形成,「決非偶然」,然後強調「鞏固政治互信」非常重要。


      這段話中不只是以「決非偶然」強調北京對馬勝選的貢獻,更不只是對九二共識的肯定而已,最重要的是認為馬總統應該對北京的助選有所回報,而核心要求在於緊縮九二共識的解釋空間-由國民黨的各表為重,走向北京的一中掛帥。這樣才能鞏固政治互信。2


      3月底國共高層的胡吳會就在這樣的脈絡下進行。儘管會後吳伯雄拋出的一國兩區引起掀然巨波,但會談的焦點並非在一國兩區而在「一中」互信的鞏固。


      會後新華社報導,胡錦濤說胡吳會確認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一事實,吳伯雄說:「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吳並強調「兩岸並非國與國關係」。


      國民黨黨政高層表示,兩岸交往以來大陸從未提過「政治互信」,吳敦義這次中國行,最大成果是雙方已鞏固政治互信。這是一種突破,已為破解兩岸難題找到方向 。3


      其實愈強調互信不就等於愈承認彼此之間,至少在以前非常缺少互信,甚至彼此對對方的九二共識是不信任的。向來國民黨和中共在九二共識的國家定位上有個最大的不同,一強調一中,而一強調各表。各表是國民黨接受一中的前提。因此在胡吳會中焦點集中在一中是國民黨做了重大讓步。


      長期以來馬總統兩岸問題整套處理方案原是「一國兩區,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雙方的爭議在一中各表而不在一國兩區。有人認為王毅在胡吳會後記者一再追問時,堅不肯確認胡吳會有一國兩區的共識的反應,是怕台灣佔了和大陸對等的便宜其實大錯特錯。


      過去北京的確曾明白地拒絕一國兩區的概念。


      1990年唐樹備說「一國兩區的提法和過去一國兩府一樣...我們堅決反對」。唐的根據是一個中國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當時國民黨強調這太不公平太不對等了,應該是「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才對,當時中共認為統一大業指日可待,沒有理由在對等上讓步。可是到了2000後中國聰明了,採內外有別作法: 國際上仍堅持三段論,但兩岸間接受「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說法並以「兩岸尚未統一但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做為《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依據。盤算的是只要主權上不對等,縱使在地區上對等北京只賺不賠。


      一國兩區真正的要害很清楚的,並不在目前爭議不休的兩區兩字,而在「一國」兩字。例如日本、美國在地理上叫兩區也無妨,因為兩區是兩國。


      為了化解「一國兩區」造成的強烈社會疑慮,國民黨說增修條款劃分中華民國為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並據以立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才能設置海基會和來往, 蔡英文當陸委會主委時既然繼續指揮海基會執行任務,就沒資格反對一國兩區。這說法當然站不住腳。


      台灣早在成立海基會之前早就設置如北美事務協調會、亞東關係協會等等「民間團體」做白手套處理和法律上互不承認的國家的交往事宜,當時既然不必事先以一國兩區定位雙方,現在遇到中國為什麼就要?可見一國兩區的定位不在法理上的必要,這樣定位目的另有所在 ,那就是要解決國民黨意識形態和現實間矛盾的僵局。


      一國不可以有兩個合法中央政府,所以國民黨既然把兩岸定為一個中華民國,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只能是叛亂團體,但兩岸分立了半世紀, 不只統一不了,解嚴後還要在分立的現實上處理人民、經貿大量往來的問題,國民黨在意識形態束縛下無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合法而和他往來,只好退而用大陸地區替代原來的匪幫地區讓大陸政權去非法化,並自稱為自由地區才不致於和非法政權往來。


      至於民進黨,認為兩岸是兩國,立場和國民黨不同,那麼沿用海基會就像沿用亞東關係協會一樣,頂多基於政府互不承認的現實,稱兩區就好,不必畫蛇添足在兩區上加上一國的帽子-同樣說兩區,有沒有一國帽子意義大不相同,一國兩區是國民黨主觀意識形態下的產物,不能當成普世真理。


      至於一國兩區風波為什麼被吳提出來各種揣測五花八門,4則純粹是外行的吳伯雄自做聰明惹出的一段插曲5-儘管他反而成了台灣朝爭議的焦點-因一國兩區則國共早有共識,胡吳會後北京堅持不正面肯定看來只是体貼馬英九,怕他在台灣會被叮得滿頭包而已。6 縱使這樣,被狀況外的吳伯雄洩底,以致記者一再追問大陸是否接受或反對「一國兩區」的概念,王毅雖努力避重就輕,謹慎地沒有從口中吐出「一國兩區」四個字但也還是洩漏了玄機。他說「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其他問題都可討論」。


      於是在台灣為區這個字爭議不休時,更嚴重的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國共共識早輕騎過關。


      馬在一國上做重大讓步, 是希望和北京交換「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情形是這樣:


      雙方說明同意兩岸一國時根據的分別是「兩岸現行規定」和「雙方現行體制和相關規定」。根據的法源不提有主權意涵的憲法、法律為的是符合互不承認主權的要求, 提規定、體制則是為符合不否認治權的要求。這精神進一步延伸到博鰲會。


      錢復的簡歷大會手冊這樣介紹:「台灣地區(區字跑出來了-儘管吳16字真言刻意強調兩岸以淡化兩區)新聞局長、經建會主委、民意機構及監察機構負責人。」-中國破記錄地主動地接受台灣政府官員職稱以表示對台灣對內治權的不否認-但限於低主權意涵的官銜, 對高主權意涵的如錢復的外交部長、國民大會議長、監察院長經歷不是略去就是改為沒有主權意涵的怪稱呼。對邱正雄也以「馬英九當局的行政機構負責人」取代行政院副院長_-這都表示對台灣主權的不承認,吳敦義李克強互稱先生也是這意思。


      表面看來馬的策略已大為成功,但問題沒那麼簡單。


      首先對台灣的官銜這樣地區分處理亞銀、WTO早有前例。中共已慢了幾十年算不得進步。其次,自中共為配合經濟改革開放積極引進台灣的技術資金以來,對台灣的治權基本上就已不得不承認,7只是對官員職稱不肯開口而已。


      最要命的是互不承認主權邏輯上雙方交易像很公平,但在實務上則澈底不公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有全世界的承認,台灣不承認中共不只毫不在乎,還可以藉以訴求兩岸處在內戰狀態反而賺到。至於中華民國的主權中共不只不承認,還在國際上全面否定追殺,更糟的是馬還透過外交休兵承認中共作法的正當性, 也當然也是放棄一中各表的作法。


      主權對外屬性是外交獨立自主。如今在博鰲吳敦義向李克強討外交空間,並認為李回應可以協商是善意,實際上就是承認北京對台灣有擁有支配性的宗主權了。


      陳沖說,(中共)至少治權一定要承認(中華民國的)治權,雖然也是「太簡化了」的說法, 而比起不否認治權,承認治權又是太強烈的用詞,但陳沖不精準的修辭反而精準地說出了馬政府真正的核心渴求。


      馬英九整套的「一國兩區,一中各表,台灣方面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幾年操作下來,愈來愈走向「一國兩區,中華民國不表,否定中華民國主權,默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只換得治權互不否認。沒有了表中華民國主權空間的一國兩區和一國兩制還真不容易說差別在那裏。


      在這方案中,一中各表國民黨在《胡連公報》後只要面對北京就已放棄。而一國兩區國共則早有共識,胡吳會後北京方面堅持不正面肯定似乎只是體貼馬英九,怕他在台灣會被叮得滿頭包的處境而已。縱使這樣,一旦被狀況外的吳伯雄提起,以致於記者一再追問時王毅也終於語漏玄機地說只要承認一個中國什麼都好談。


      於是,在台灣為「區」這個字爭議不休時,國共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共識已輕騎過關。


      馬英九整套的「一國兩區,一中各表,台灣方面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方案在他4年操作下來,實務上竟愈來愈向了以「一國兩區,中華民國不表,否定中華民國主權,默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換得互不否認治權的方向一路走下去!


      錯誤,更不敢向北京澄清,怒氣只發在民進黨身上努力和綠營吵架, 更是沒出息!


      最後,這烏龍事件再一次地讓大家看清國民黨洋洋自得的國家定位策略其實真破綻百出。


註解:
1.民進黨中央黨部認為「國共以經貿威脅,以致九二共識使民進黨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蔡主席表示,造成中間選民有6到9%轉而挺馬。這些說法大有問題,首先是時間點不對,民調在12月25前後就大幅下滑,但企業家挺九二共識是12月28才由王文淵發端,密集出手則集中在最後三天。其次,是邏輯不對。九二共識是主權立場問題。這議題近年來民進黨一向是贏家 : 一、馬提的和平協議因為涉及主權立場,經雙方辯論後,蔡支持度從10月19日到廿二持續上升。馬不得不轉而主張公投和強調「台灣也是國家」兩樣過去反對的主張。沒有理由民進黨在和平協議、公民投票、台灣是國家三項爭論都贏,而同樣屬於主權立場的九二共識卻輸。二、台灣如今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高過52.6%,而認同中國人的只有不到4%。根據TVBS調查2011年支持台獨已達68%,大幅超越支持統一的統一的18%。再依《遠見》雜誌調查,在兩岸條件達到一致時,應該統一只有12.1%,不應該的高達66.1%。民意如此,難以相信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會讓國共在台灣選舉中勝出。


2.楊開煌: 中共為什麼強調"鞏固政治互信"呢?因為他們擔心"九二共識"的"一中"逐步被虛化、淡化和異化,結果只剩下各表,他們擔心"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成為中國國民黨的說法。

政大國關所長湯紹成: 鞏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深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同認知。這主要是因為北京認為,台人只知九二而淡化一中。國民黨有必要講清楚,作交待,否則兩岸的後續發展許多的阻力就無法突破。


3.隨吳赴中的前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事務主任張榮恭表示,胡吳會有極高的政治意義。是國共兩黨首次在高層對話中,以各自的文件和規定共同確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也是多年來國民黨高層人士首次重申"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對海峽兩岸的互信基礎形成向下穩紮、向上開展的作用,足以確保馬英九下一個4年任期內,海峽兩岸的和平共榮。


4.是馬兩岸議題之戰在九二共識後的乘勝追擊;是轉移焦點以便在美牛和禽流感的困境中脫身;是運用蘇起說的2012~2014兩岸關係突破的黃金機會,以一國兩區當叩門磚取代一中各表; 是為統一舖路; 一國兩區是以的對等精神突破台灣困境....說法琳瑯滿目, 還出現藍營中有怪吳的,綠營中也有挺一國兩區的。


5在國內政治市場上一國兩區是票房毒藥。這些馬都記得很清楚。因此雖必須回報中共的助選,但追綜會後中共發言的軌跡,看來馬策略上是承諾一國兩區之實而避開一國兩區之名,這策略北京也很体貼配合。

不料對兩岸議題外行的吳竟自做聰明地把名寶一股腦兒都攤了開來。

台灣每遇有人提一國兩區必尖銳爭議,吳伯雄返台後卻很無辜地說沒想到他提一國兩區竟成為爭議焦點,他又澄清沒有過度簡化一國兩區說他在記者會中就説明了一中是指中華民國。問題是國民黨高層到中國從沒一個人會在中共官員前說出中華民國的,他若是做到了必然轟動武林驚倒萬教,記者豈可能放過 ! 這許多話說得真大膽也真外行。國民黨地方派系人士過去對兩岸主權議題興趣不大,總認為這是大人的事自已不該管,以致一旦進到中央搞不清狀況又得意地好大喜功,便像劉佬佬入大觀園滑稽百出常凸槌。吳伯雄過去大陸行就是如此。為應付綠營的猛烈轟擊, 3月23日執政黨府院黨雖都肯定吳的提法,但也都口徑一致地說只說一國兩區不提一國就是中華民國容易引起誤解, 吳一行不以為然,打電話回台北抗議。還私下脫口"前線在打仗,後面在扯腿",有人"狀況外"。  本來許多人還認為這只是國民黨在台灣和在中國的吳伯雄隔岸唱雙簧,但三天後兩岸事務最重要的兩主管機關陸委會和國安局在立法院答詢時竟都說吳提一國兩區,他們事前都不知情。更妙的是國安局長竟說吳的說法不曾提到國安會議決議,不會成為國家政策。又有進一步消息傳出: 馬總統事先也不知情,事後要吳更正還被吳拒絕。       

吳信誓旦旦說他提一國兩區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又說叫他說一國兩區有白紙黑字的根據。所謂白紙黑字應是黨中央給他被動應付狀況的談話參考,而一國兩區的出現應是吳自作聰明地再加以增刪並主動出擊求寵邀功所致。


6.2008年底馬英九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時就曾經提出過「一國兩區」的概念,結果被罵為「馬區長」,從此不再提一國兩區,2012大選時又因吳敦義說兩岸要以一國兩區簽訂和平協議,馬聲望大跌。



7. 如兩岸交流時人、貨通關等規定即是例子。

最近更新: 201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