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閉視窗 

02

前言

川普(Donald Trump)在20251月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後推動多項新政,除了涉及經貿議題的關稅問題外,各界也非常關注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走向。事實上,中東問題一直都在川普團隊外交與國防政策優先處理的議程中。川普再次執政後,首位造訪白宮的外國元首是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而川普首次的外交出訪亦選擇了中東做為首站,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等海灣國家成為川普出訪的對象。中東議題對川普團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繁榮,除了直接涉及川普「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核心,也是再任美國總統後,川普尋求歷史地位與能否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的關鍵。在中東和平與安全議題上,除了自202310月持續至今的以哈加薩戰爭與人質危機外,葉門的胡塞組織和伊朗核進程問題也是川普政府關切的重點,而這些議題也都與川普政府對於軍事、國防與海外用兵的態度與立場有關。

目前川普政府雖尚未公布第二任期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但由川普前次執政的表現,以及再任美國總統後,其本人與重要核心幕僚的對外發言,其實已可以整理、歸納出現任政府對於軍事、國防與出兵海外的態度與立場。分析總統、副總統、國防部長分別在西點軍校、海軍官校給畢業生的致詞,以及國防部長參與香格里拉對話的發言,「以實力謀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無疑就是川普政府對於軍事、國防和用兵海外的指導原則,且相關概念實際已在川普1月就任迄今被運用在美國政府處理胡塞組織和伊朗核問題的政策實踐中。川普政府先於今年3月發動對於胡塞組織的軍事打擊,之後又在6月展開「午夜重錘」(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行動,針對伊朗境內的核設施進行轟炸。兩次軍事行動都達到預期的政治效益,前者阻絕了胡塞組織對於美國船艦的攻擊,後者則延緩伊朗核子研發和成為核武國家的進程,對維護美國利益和中東區域秩序有一定的貢獻。

「以實力謀和平」的構想與理念

簡單來說,「以實力謀和平」就是「如果想要和平,就要做好戰爭準備」。對國家而言,所謂的「戰爭準備」就是富國強兵,投資軍事、國防,並建立一支實力勝過對手的強大軍事力量。歷史上,提倡並實踐「以實力謀和平」者,可以追溯至西元二世紀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Emperor Hadrian),而川普也並非首位奉行「以實力謀和平」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0年代代表共和黨競選美國總統時,就提過「以實力謀和平」的想法,成為總統之後,更將此想法轉化為實際的政策與行動。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和習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任職總統時,也都以類似的看法來治國,並處理美國的對外關係。「以實力謀和平」的核心想法與概念與奉行現實主義(Realism)的川普非常契合,而本身軍事、經濟和政治實力就已經非常強大的美國,讓川普更能夠在國防、外交上去執行和落實相關的理念與想法。川普在2017年首次執政和2025年再度執政推動的貿易戰、關稅戰、成立太空軍、增加國防預算開支等政策,都是在為美國政府落實「以實力謀和平」做準備。

川普總統和副總統范斯(J.D. Vance)今年在西點軍校和海軍官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以及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r Hegseth)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中的發言,是理解川普政府「以實力謀和平」的重要依據。整體而言,川普團隊想要傳達給對手的訊息是,當美國國家利益遭到威脅時,美國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反擊,這包括了軍事力量的使用。同時,所有的軍事行動都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且都必須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另外,除非涉及到美國切身的利益,美國不會也不該輕易出兵;即便必須要使用武力,也應秉持速戰速決的原則。川普團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來自美國過去20年在大中東地區從事反恐戰爭的經驗與教訓。川普批評他的前任者們奉行自由主義的外交政策,而自由主義的外交政策不僅讓美國捲入不必要的戰爭,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重建計畫更耗損美國的國力,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川普致力修正美國的外交政策,重視權力平衡和地緣政治的操作,逐步減少美國在大中東地區的駐軍,將全球戰略重心由中東轉向印太地區。川普也將中東地區的動亂歸咎於伊朗,斷然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式的經濟制裁,川普針對的就是區域內恐怖極端主義的問題和伊朗的核威脅。「以實力謀和平」在川普再任美國總統後,進一步具體落實在回應胡塞組織和伊朗的核威脅上。

胡塞組織威脅

胡塞組織(原名「真主輔士」)源起於葉門北部的伊斯蘭復興運動,是2010年阿拉伯之春運動後葉門境內多股反政府勢力中的主力,組織理念為反美國、反西方勢力干涉和反以色列。美國和西方國家認為葉門的胡塞組織是伊朗什葉派政權在阿拉伯半島上扶植對抗美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為首順尼派阿拉伯國家的代理人。川普在2021年就將胡塞組織列為恐怖主義團體,202310月以哈加薩戰爭爆發後,胡塞組織頻繁地對過往紅海、亞丁灣和曼德海峽的國際船隻發動攻擊。雖然遭到胡塞組織攻擊者以來自歐洲的船舶居多,但美國的軍艦和商船也遭到胡塞組織的鎖定。美國船艦遭到襲擾和攻擊的原因除了與胡塞組織反美、反西方的理念有關,部分原因也是出於美國在加薩戰爭中力挺以色列的態度與立場。拜登(Joseph Biden)總統主政期間,美國曾組織包括由20個國家組成的多邊聯盟在紅海周邊維持海事安全,也曾與英國、以色列發動針對胡塞組織的軍事打擊行動,只是成效相當有限。20253月,因為以色列不願遵守20251月達成的停火協議,並重啟在加薩地區的軍事行動,胡塞組織又開始攻擊行經紅海的船隻。川普政府為因應胡塞組織威脅,於315日發動對葉門境內胡塞組織和特定目標的一連串軍事打擊。

美國3月發動的軍事行動被視為是美國政府落實「以實力謀和平」的具體實踐,范斯副總統在致美國海軍官校畢業生的演說中也以此為例,闡述川普政府「以實力謀和平」概念下的軍事戰略和用兵準則。紅海海域是國際重要的航線,連接印度洋和地中海,也是亞洲通往歐洲最快速的航路。胡塞組織針對行經紅海船隻發動攻擊前,每年通過該海域的船隻大約有25,000艘;胡塞組織發動攻擊後,過往船隻數量驟減至每年10,000艘左右。此外,美國政府的統計指出,自2023年起至20253月,美軍艦艇被胡塞組織攻擊的次數就有174次,而商船遭到攻擊的次數也有145次。為維護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3月軍事行動的目的就是打擊恐怖主義和保護國際商業貿易。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密集軍事行動中,美國海、空軍使用戰鬥機、無人機、巡弋飛彈等多種方式針對葉門境內胡塞組織的特定目標進行打擊,許多胡塞組織的成員也在攻擊中被擊殺。在區域國家阿曼的調停下,川普在5月初宣布胡塞組織已放棄攻擊,並與美國達成停火協議,未來將不再攻擊美國的船艦。川普政府試圖在此次的行動中展現果斷的決策來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並以壓倒性的武力打擊對手。

伊朗核威脅

川普政府「以實力謀和平」的再一次實踐是今年6月的以伊十二日戰爭。以色列在613日以伊朗單方面違反核不擴散義務為由,發動先制攻擊(preemptive strikes),除了打擊伊朗境內的核設施和特定軍事目標外,也成功擊殺了伊朗多名高階的將領和科學家,並成功說服川普政府出兵伊朗,對福爾多、伊斯法罕、納坦茨等地存放核燃料與核反應爐的設施進行轟炸。事實上,以伊十二日戰爭可以視為是哈馬斯202310月恐攻後以色列軍事報復的一環。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以色列報復和打擊的對象除了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組織、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親伊朗的民兵組織和團體都包括在內。這些接受伊朗援助和指導的組織與團體在經歷以色列一連串的打擊下,軍事能力已被大幅削弱,加諸伊朗目前正值內憂外患之際,對外既有區域盟友遭到以色列軍事壓制的問題,對內又面臨嚴重的通膨問題,民生、經濟狀況不佳。是故,內坦亞胡政府綜合區域和國際情勢發展,認為當前正是處理伊朗軍事和核威脅的關鍵時刻。惟,伊朗關鍵核設施位於以色列傳統武力無法達到和摧毀的地點,因此若欲徹底擊潰伊朗就勢必要有美軍的介入。

伊朗威脅的問題一直都是川普政府最關注的中東問題,伊朗也被川普政府視為是中東地區主要的亂源。在第一任任期時,川普政府處理伊朗問題的做法是透過權力平衡的操作,團結阿拉伯半島上的順尼阿拉伯國家,並結合以色列之力來對抗以伊朗為首的伊斯蘭什葉集團,同時向伊朗施加嚴厲的經濟制裁。第二任任期內,川普政府再加大經濟制裁的力道,並在4月中向伊朗發出限期60日的最後通牒,要求伊朗必須徹底放棄核計畫,否則將遭到美國的攻擊。川普政府最終決定在最後通牒期限到期後介入以伊戰爭,進行由B2隱形轟炸機領軍執行的「午夜重錘」行動。該行動是B2轟炸機隊過去二十年來單趟執勤最遠的任務,也是碉堡剋星炸彈(bunker-busting bombs)首次的實戰經驗,伊朗不論在攻擊前後皆無法掌握B2的具體行蹤。川普政府宣稱軍事任務的目的是重創或摧毀伊朗鈾濃縮的能力,並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透過「午夜重錘」行動,美國向伊朗和敵對國家展現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優勢,而行動本身也具有嚇阻(deterrence)的重要意義,表達當國家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脅時,美國會果斷的採取軍事行動,給予對手致命的打擊。雖然並未有直接的證據顯示伊朗的核能力被徹底摧毀,但根據美國國防部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評估報告,伊朗的核子設施和相關進程確實遭到了破壞,而伊朗可能需要數月或幾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或重啟核子計畫。

結語

川普再次執政後雖然常在言談中提及「以實力謀和平」的想法與理念,但真正將其運用,並具體落實在國際衝突和軍事行動中,是在3月打擊葉門胡塞組織和6月針對伊朗核威脅的戰略轟炸。分析總統本人和主要幕僚在西點軍校、海軍官校和香格里拉對話的重要演說,以及兩次軍事行動的個案,可以大致了解川普第二任期推動外交與國安政策的決策考量,以及美國對外用兵的指導方針。「以實力謀和平」的核心想法實際與一向標榜奉行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的川普政府團隊理念一致。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強調國家利益至上,國家一切的對外政策與作為都必須滿足並符合國家利益,亦不應該受到意識形態的驅使和主導,而這也是川普一直強調「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核心。可以預期川普政府任內會擴大對軍事、國防的投資,極力避免讓美軍介入區域或其他國家不符合美國利益的衝突與戰爭。然而,美國的對手和競爭者必須了解,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和安全,美國仍會果斷的採取軍事行動,並為軍事行動訂定清楚、明確的目標,然後以強大的軍事優勢壓制對手,最快的速度來結束戰爭。

 

 

 

 

 

作者  崔進揆  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

最近更新: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