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二十多年民間團體的經驗,讓「李麗芬」名列民主進步黨不分區名單之中,排名第20名的她因鄭麗君委員出任為文化部長後,於去年(2016526日遞補進入國會。

20160526施義芳委員及李麗芬委員補宣誓就職

1. 2016526日李麗芬委員與施義芳委員宣誓就職,從這天開始了在國會的旅程。

社會大眾或許對這個名字仍陌生,但是李麗芬在兒少權益與保護等工作,已經耕耘著力二十餘年,上任近一年,看見她將民間團體關心的議題與經驗帶到國會,持續為兒少來發聲。她說,兒少族群現在沒有選票,但這群最沒有聲音的人,未來將承擔台灣永續發展最重大的責任,因此國家應該要投入最多的資源在兒少的身上。

這一切緣起於廿多年前她在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參與了國際終止兒少性剝削組織( ECPAT International )的會議,會中有位泰國小女孩的發言,至今仍深深撼動著她:「我們歡迎大家來泰國玩,但是請不要傷害我們。」也促使她加入台灣展翅協會工作團隊。李麗芬在民間團體有十分完整的歷練,包括法律修正、政策倡導,如《人口販運防制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都留下李麗芬努力的足跡;此外,她也實際從事被害人保護工作,如協助性剝削被害少女自立生活、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與服務,這些經驗也讓李麗芬的問政更貼近實務現場。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她說自己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能夠再往前一步,被害人就可以再少一位。

兒少事,大家事

李麗芬進到國會的第一個主張就是「兒少事,大家事」,因為大家總以為兒少只跟教育部或衛福部有關,事實上根據1989年聯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權利包括生存權、教育權、休閒權、表意權、特別保護權利等等,所以每個部會或多或少都與兒童權利相關。李麗芬特別提醒,《兒童權利公約》所保障的兒童是指未滿十八歲之人,就是我國相關法律所規定的兒童與少年。她說,過去兒少與婦女議題常會被放在一起討論,或是兒少是在家庭下被照顧,往往不被視為一個權利主體,而《兒童權利公約》最大的貢獻就是確立「兒童是權利的主體」,在聯合國人權體系中,兒童與其他群體享有同等的地位。

圖2

 2. 20172月,李麗芬邀請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委員們,參加公視《聽聽看》節目錄影,與主持人一起跳「手語健康操」,呼籲社會大眾關心身心障礙者。

為使我國兒少也能獲得與《兒童權利公約》相同的保障,2012年李麗芬結合國內十多個團體推動《兒童權利公約》國內法化,終於獲得各界支持,立法院於2014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該法要求政府五年內要完成國內所有法規檢視以符合公約的規定與原則,至此台灣兒少權利也正式邁入嶄新的里程碑。但李麗芬特別提醒,不要以為法過了,兒少權利就會獲得保障,真正的考驗才要展開,特別是今年十一月將舉辦第一次國際專家審查,針對政府的國家報告與民間團體NGO的替代報告提出結論性意見,李麗芬認為,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徹底檢視台灣兒童權利現況,清點現有法規、政策與公約未能符合之處。因此李麗芬也邀請立法院跨黨派近40位委員組成「立法院兒少權利連線」,這不僅是立法院第一個關心兒少的國會組織,也會是全面監督行政部門落實兒少權利的重要守門員。

圖4

圖3暨南國際大學吳書昀老師與碩士專班的同學來立法院參訪,了解立法院的運作,也和李麗芬針對不同議題交流意見。

平價、普及、安全的教育環境

在教育文化委員會預算最多、事務最多的部會就屬教育部,而幼兒自二歲半開始到完成學業,更是與教育息息相關。李麗芬上任後第一個質詢就是關心托育公共化,提出應該要將全國公私幼托比從現行的3:7提升至4:6的比率,以因應我國生育率低的情況。她身為女性、母親,深刻體會到現行托育費用對年輕父母是一個很大負擔,政府有責任提供平價普及的公共托育,如此一來可鼓勵生育,二來婦女可以回歸職場、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保障自己的老年經濟安全。去年十月行政院院會通過「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方案」,預計從今年起四年內,增設公共化幼兒園一千班,收托三萬名幼兒,公私立幼兒園比例提高至4:6。李麗芬十分肯定行政院推出此方案,當然也會持續監督教育部如期達成目標。

圖5

圖4針對私立大學不續聘兼任教師一事,李麗芬(左一)及立法院教文會委員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大學應重視教師工作權。

「你們知道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嗎?」李麗芬迫不及待地說,「部落互助托育聯盟」是李麗芬上任後第一個來辦公室拜訪的團體,她回憶聯盟成員分享部落托育現場:「空氣中瀰漫生火的味道、腳踩著石頭和泥土、教具是眼前的樹枝樹幹,老師用母語跟著孩子對話,帶著孩子備柴、拔草。」李麗芬說:「以前有朋友從國外回來一直稱讚國外的幼兒教學如何跟生活、環境結合,例如他們教孩子大小的觀念,是讓孩子去撿樹葉,然後再用樹葉來比大小。你們看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不就是最好的模式嗎?」而令人費解的是為何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一直以來就只有屏東縣五間,為何沒有推展到其他縣市的部落呢?經了解後,部落合格場地難覓外,還有經費不足問題,究其原因乃教育部與原民會權責不清,教育部又相對消極。因此李麗芬透過預算提案、質詢等方式,要求教育部要有更積極作為。終於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國第六間部落社區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在四月於新竹縣馬里光部落設立,第七、第八間也將在司馬庫斯、高雄大愛社區設立;此外,原民會也展開部落巡迴說明,鼓勵部落設立互助教保服務中心。部落托育的發展不僅透出曙光,更是邁出一大步。

圖15

5. 李麗芬(右一)與陳曼麗委員、人本基金會共同召開「性侵學生慣犯當育幼院院長記者會」,並展開後續協調會議,修補保護兒少的網絡。

除了托育,李麗芬還特別關心校園性侵問題。去年底,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邀請李麗芬與陳曼麗委員一起召開記者會,原來是一位曾被人本基金會揭發有性侵紀錄的不適任教師,竟改了名字轉職社福機構的院長。為此,她馬上召開協調會議,要求衛福部清查全台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是否有性侵紀錄,也請教育部行政協助查詢「全國不適任教育人員通報及查詢系統」。經查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2,230人,無人為不適任人員,相關單位總算鬆了一口氣。

圖6

6. 2017年年初,南投安置機構爆發性侵案件。李麗芬過去在民間團體,也做安置工作,針對此次事件,她以立法委員的身分,要求司法部門與行政機關責無旁貸,應確保安置少年能獲得妥善的照顧。

然而,不只是兒少安置機構有這樣的狀況,前陣子教文會審查《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時,李麗芬也注意到該法在102年修正時才將短期補習班教職員工納入不適任教職人員通報與查詢,因此教育單位僅針對修法後新聘任教職人員進行查詢,卻疏漏查詢修法前已聘任之教職人員。目前全台有18,432家短期補習班,約有70%學生會到補習班進行課外學習,因此李麗芬要求教育部要儘速補破網,必須要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不適任教職人員之查詢,守護每位學生的安全。

染毒兒少需要專業輔導

蔡英文總統多次談話宣示新政府反毒決心與策略,這也是李麗芬最關切的問題,特別是針對兒少吸毒問題,如果沒有從兒少染毒時開始投入資源,那麼將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李麗芬認為兒少吸毒的主因,是因為家庭、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失去保護與照顧的功能,染毒兒少有很大一部分應是社會系統適應不良,不是犯罪者更不是病人。而且相關資料顯示兒少最常施用的是三、四級毒品,是心理依賴而非生理成癮,但是我們現行制度,卻只是用《少年事件處理法》進行訓誡、保護管束,缺乏專業的輔導。

圖9

圖7. 2017年的國際婦女節,李麗芬委員與蔡英文總統出席「女子時代─女力耀進,創新經濟的『好』時代」慶祝活動。

因此李麗芬向許多專家學者以及民間團體請益後,提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草案,在草案中強調「持有或施用三四級毒品的孩子,不能馬上進入少事法體系中,應從各地方政府的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社政單位、醫療單位、教育單位以及警政單位先合作,由專業輔導人力如社工、醫師、諮商師等輔導陪伴半年以上,幫助兒少戒除毒癮,並從家庭、學校、人際關係分析,未來返回社會後可能遭遇的困境,研擬適宜的計畫,減少染毒的風險。」

圖13

圖8李麗芬雖然不是原住民,但關心孩子是不分族群的,進入國會後,也積極推動原住民族教育。

只是這套制度需要各縣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進行整合與執行,但因目前各縣市毒防中心僅是任務編組,全職專業人員不僅不足還流動率高,導致功能不彰。因此,當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通過法務部應設置「毒品危害防制基金基金」時,李麗芬立即要求法務部,基金應該用於強化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功能,透過充足專業輔導人力,結合各種資源,落實專業輔導處遇工作來協助兒少;而最根本的做法,就是應該仿效各縣市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中心,將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法制化,提升為縣市政府的二級機關。這項主張獲得法務部的正面回應,將會鼓勵各縣市朝向這個目標。高雄市已正式發布率先成立毒品防制處,為此,李麗芬開心的表示「有高雄市當示範,我也會督促法務部也要在其他縣市設立。」期盼給兒少一個沒有毒品的未來。

圖7

圖9李麗芬帶著鋼彈站上質詢台,向教育部部長提出玩模型、Cosplay也是一種專業能力,應予以重視。

 接住每一個孩子

在民間團體工作期間,李麗芬接觸到許多弱勢的兒少,因為缺乏資源,許多孩子不是無法繼續升學,就是背了大筆學貸,所以對於六月將上路的「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特別有感覺,這個計劃由政府和家長共同合作儲蓄,讓弱勢孩童在年滿十八歲時,最高可存達五十四萬元,做為持續升學或就業的第一桶金。李麗芬就提到國家的社會安全網應該要越來越密,這樣才能接住每一個孩子。

圖11

10. 李麗芬出席台北國際書展,與中興大學高玉泉教授、台灣展翅協會陳逸玲秘書長對談,探討網路與兒少性剝削議題。

事實上,一般家庭也可能會在突然之間陷入危機需要求助,有時候就會發生令人遺憾的事情。例如這幾年媒體一直報導攜子自殺的新聞,多半是孩子的父親或母親,因不同原因承受不住的壓力,常會選擇了結孩子的生命再自殺。「每當發生這類遺憾的事件時,我不認同媒體常用『攜子自殺』來描述這類案件,這是『殺子後自殺』」李麗芬指出過去我們的社會將孩子視為父母的財產,當家長以這種觀念面對孩子的未來時,就容易出現生活無法支撐下去時,要一併結束全家苦痛的判斷。

圖8

圖11李麗芬要求文化部提出核銷精簡流程,促進公部門和藝文團體的互信機制。

「孩子不是你的」,李麗芬再次提到《兒童權利公約》的重要性。它明確訂立兒童是「權利」的主體,而非國家、父母的附屬品;「如果我們能確實教育大人和小孩,每個人都是自主的個體,包括小孩也是,我相信這類的事件可以被避免。」因此在今年質詢行政院長林全時,李麗芬要求政府要掌握資源的可及性,她更進一步要求教育部,加強宣導兒少生命權的重要性,而各縣市的家庭教育中心會是最佳的窗口,透過社政和教育一起提供這些家長正確的觀念和資源。因此下一步李麗芬已經準備好要從《家庭教育法》著手,減少這些憾事一再發生。

圖10

12. 李麗芬委員與余宛如委員、呂孫綾委員成立跨黨派「立法院兒少權利連線」,邀請其他立法委員在國會中一齊推動兒少相關法規,讓孩子獲得更完善的保障。

落實性平教育 打破玻璃天花板

台灣的女性權益經過許多婦運人士爭取,漸漸的走向一個平等的社會,而這個得來不易的成果,卻在今天的台灣一直遭受到各種不同的挑戰。如性別平等教育在今年已經實施二十多年,卻遭受到部分團體的反對。因此去年的時候,李麗芬與林靜儀委員、蘇巧慧委員,及多個民間團體共同召開「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記者會,呼籲要持續落實、深化校園中的性別平等教育。李麗芬提到2004年通過施行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她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更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他人的不同及透過教育促進實質平等。

李麗芬直言「越是害怕,越是危險」,如果大人因為不了解性別平等教育的內涵,總是避而不談,「當孩子會因為好奇,自己Google找資料時,就很容易接觸不當的資訊。」她點出性平教育讓孩子能自我保護,了解並尊重他人的不同,因為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性別表現,當性平教育在校園中落實,才能使孩子們的平安成長。「我們不能讓孩子再因為自己的性別特質,被別人欺負甚至霸凌」,做為教文會的委員的李麗芬更要捍衛這樣的價值。

今年年初,一則「台版月薪嬌妻」的Facebook貼文,在網路上引爆正反意見討論,讓李麗芬的問政能見度大幅提升。「其實我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下面的留言五花八門」,李麗芬又驚又喜地分享著;「然而這件事情,至少在十年前婦女團體就曾經討論家庭主婦的貢獻,也曾經討論到底家務有給應該要給多少,沒想到現在FB貼文一出還是引出許多家庭主婦心聲。」

「性別主流化」已經推展多年,但月薪嬌妻的風潮,凸顯出社會中依然存在著性別差距。在國會,不分區「婦女保障名額」的制度設計,讓女性立委得以將不同性別的聲音帶進來;只是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多年後,不同體制內的性別天花板,然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例如對於婦女團體批評新政府內閣女性比例過低,李麗芬就認為國家應投入更多資源來培養女性人才,「我是女性領導發展研究班的學員呢!」李麗芬一邊笑著回答,原來近十年前政府開始推動性別主流化時,針對企業界、學術界與非營利組織等不同領域的女性,以「女性領導發展研究班」建立廣納各界人才的培訓機制,只是後來換黨執政,政策就再也沒有被延續下去。因此在李麗芬的要求下,行政院承諾今年將提高現有高階文官訓練班級的女性比例,並邀請產官學界的人才,預計試辦一年後進行效果評估,做為未來是否設立女性專班之重要參考。此外,李麗芬也次透過問政質詢,要求中央研究院與其他相關部會,應持續鼓勵女性從事科學研究,打破玻璃天花板,讓女性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希望未來有更多傑出的女性,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

圖3

圖13. 20171月,李麗芬在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發布「台灣月薪嬌妻工作比例圖」,在網路上引起將近2千次的分享,帶來諸多回響。

未來一年:家庭、偏鄉、新住民

來到立法院已快一年,熟悉著立法院的運作後,談到未來問政的方向時,李麗芬立即指出今年重點將放在《家庭教育法》、《偏鄉教育發展條例》以及新住民的議題。

為什麼要優先處理這三個議題?李麗芬回答說,家庭是孩子獲得適當照顧、成長發展的基石,而如何協助父母、監護人發揮保護教養的角色,各縣市的「家庭教育中心」十分重要,所以她預計提出「家庭教育法」修法,以強化家庭教育中心的功能。

圖12

14. 李麗芬(左二)出席與美國國務前政治事務次卿雪蔓與立法院女性委員的座談,分享女性參政者的心路歷程。

而《偏鄉教育發展條例》是因為,「我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義務教育階段,無論在那個區域,都應該有平等受教權,最適合自己的環境成長。」李麗芬指出,過去有些偏鄉小校受少子化影響被裁併,導致孩子讀書還要長途奔波。「面對偏鄉小校的議題,有一些方向是我們可以做的」,李麗芬說,小校可以結合在地人文地理創造「特色」;混齡編班的教學模式,破除單一年級學生數不足的問題;學校老師編制、待遇、福利等等,都應該從偏鄉的觀點出發;社工專業輔導人力進駐偏鄉小校。因此,李麗芬已經擬好《偏鄉教育發展條例》法案,希望能夠以更貼近偏鄉需求,確實解決教育現場的困境。

最後則是新住民的議題,行政院提出新南向政策後,強調我們應該要與東南亞的國家,深化交流。李麗芬認為,台灣新住民多數來自東南亞國家,離開原生的家鄉,來到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台灣落地生根,他們就是台灣人,也是台灣與南向諸國無可取代的連結,這些人就是發展新南向政策最佳的人才。因此李麗芬指出,希望未來在新南向政策中,注入對新住民更多的關懷,特別是針對婦女和小孩,讓他們可以更融入台灣社會外,但是也要兼顧這些新台灣之子的母語文化,鼓勵孩子擁抱多元身分。

訪談的最後,李麗芬總結說,自己有一位就讀小學的孩子,為自己孩子也為這塊土地的兒少,她勾勒著這樣的國家藍圖:我們有義務,打造讓兒少安心成長的社會,希望不管多小的小孩,都能在書包裡裝進夢想,朝自己期待的模樣長大。

圖14

15. 關心兒少的李麗芬(右二),前往法務部矯正署台北少年觀護所考察,並提出應加入與輔導相關所需的社工人力與設施,藉由輔導陪伴,才能把孩子帶回正軌。

 

 

 

 


最近更新: 2017-05-0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