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4165
- 發佈:2013-03-25
那麼,這個任務有沒有在"十八大"上完成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裡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權力結構的穩定性未能建構起來。
這次"十八大",可以說是在中共歷史上,權力鬥爭最為激烈的大會之一。在整個2012年,中共內部出現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匪夷所思的政治事件:從王立軍出走美國大使館到薄熙來被捕入獄;從習近平突然神隱兩週到令計劃的兒子在北京街頭離奇死亡;最後是溫家寶家族和習近平家族的財產被曝光。這一系列宮廷大戲的上演,顯然不是單一的突發事件的發生,它們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所有這些怪象,都清晰地展現了中共內部爭奪新一代領導權力的激烈鬥爭。
正是因為權力鬥爭如此激烈,中共"十八大"最後採用的解決方案,就是最為保險的方案:按年齡劃線。按照中共內部的"七上八下"的規定,凡是超過68歲的的一律退下,而凡是沒有達到這個年齡線的,則繼續留在權力核心中,並且按照原來的順序,遞補進入政治局常委。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的名單是,在既定的新世代接班人習近平,李克強之後,是上一個世代的老臣們:李長春,張高麗,劉云山,俞正聲,王岐山。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各個派系在這樣的剛性標準下,都沒有什麼可以繼續爭執的。表面上看,似乎暫時平息了黨內的權力鬥爭。但是這也是一種引鴆止渴的方案,因為它帶來的是目前困境的解決,以及未來困境的產生。
五年以後,到中共"十九大"的時候,出了習近平,李克強之外,其他的無名政治局常委,按照剛性的年齡劃線,勢必退休。換句話說,七名政治局常委,五年之後要進行大換血。在現有的二十多名政治局委員中,要提拔出新的五名常委。根據這一次"十八大"的經驗可以看到,這顯然又會引發出無數的血雨腥風和宮廷大戲。且不說現在的五名常委,現在就要開始選拔自己的利益代表,以備五年之後能夠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就是現在的二十多名政治局委員,也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為五年後進入政治局常委各自表現,或者說,明爭暗鬥。這還不包括在未來的五年中,可能出現的政治黑馬的攪局。顯然,未來五年,中共高層圍繞"世代交替"的權力鬥爭還會繼續,甚至可能更為激烈。
使得問題變得更糟的是,讓我們假設"十九大"上終於完成了"世代交替"的全部佈局,新的政治局常委班子終於組成。這是否就意味著中共黨內政治結構的佈局,終於得以穩定了呢?當然不是。因為五年之後的中共"二十大"上,新進入常委班子的五人也許從年齡上看,還不會異動;但是作為中共領導核心的兩個人---習近平和李克強---按照不得連任兩屆的規定,勢必退休。中共將再次面臨選拔新一代領導核心的任務。任誰都知道,這一定又是一場激烈的政治角逐。而同樣盡人皆知的是,這樣的角逐,從"十九大"開始就會佈局。
總之,因為這一次"十八大"的政治鬥爭太多激烈,當局為了暫時度過難關,採取了最懶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按照年齡確定新一代領導集體。這樣的做法,使得世代交替的任務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還要在五年之後繼續完成。而即使五年之後能夠完成,有效期也只有另外的五年。換言之,在未來的十年,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因為權力更替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圍繞權力更替的鬥爭也將會是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未來的十年,中共高層不可能出現穩定的高度團結的局面。
在後極權的中共政治制度下,統治集團一旦無法穩定,整個政治局勢將更加無法穩定。2012年帶給外界的驚訝,將會成為常態。
第二,"太子黨"的全面執政將破壞政治穩定
中共"十八大"的人事大戲落幕,外界的一致看法,是在這一場黨內的權力角逐中,太子黨獲得江系的支持,大勝團派。顯然,未來五年的中國政局,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太子黨的掌控。因此,對太子黨多一些了解和分析,有助於我們評估未來中國政治發展的可能性。
我認為,作為旗幟鮮明的政治派別,太子黨與團派相比,具有非常不同的四個政治性格:
1. 太子黨情緒化衝動的個性明顯。薄熙來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在處理谷開來的問題上一時情緒衝動,動手打了身居副市長高位的王立軍耳光,這是王立軍憤而逃奔美國大使館的直接導火索。這在溫良恭儉讓為風格的團派那裡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習近平在前幾年韜光養晦,謹言慎行,但是有一次在出訪中美洲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教訓美國"不要對中國的事情說三道地",不經意間流露了本心的霸氣,這應當也是一時情緒衝動的結果。這一批太子黨成員,因為家庭背景,不需要顧忌太多,因此會表現的更加情緒化也是不難想像的。
2. 與情緒化相連接的,就是太子黨成員比較會突出個人特色。如果我們說團派成員比較千篇一律,站在團隊中看不出誰是誰的話,那麼太子黨的很多人很容易辨識。薄熙來是突出的例子,王岐山也是。習近平這一次率常委班子出來見媒體,所講的一番話完全不按照官方的腔調,也是個人色彩的凸顯。如果把團派比喻為羊群的話,太子黨的集體個性比較像狼,而狼的屬性,就有突出個體的成分。
3. 團派這個政治派系有個特點,就是團結。很少聽說團派成員互相攻擊或者挑戰派系首領的;但是太子黨則不然。這個派系尚未掌權,已經爆發薄熙來不服氣習近平的事件,深刻反映了太子黨內部嚴重的對立與分歧。這種對立與分歧,不僅僅是因為政策,路線和個人風格上的不同,也是因為身為太子黨,他們的父輩長期在戰爭和政治鬥爭中產生的派系對立和歷史恩怨,自然會傳承到現在的權力關係中。當年除了毛澤東以外,其他開國元老基本上是平起平坐,他們的子女如今爭奪大位,當然會有不服氣的挑戰動機。
4. 太子黨的成員,因為父輩的關係,大多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經墜落塵世,飽嚐人間甘苦,也曾經成為普通的"人民"一員。這種經歷使得他們的民粹主義成分比較濃厚,因此比較會用一些拉近與人民的感情和關係的語言進行宣傳。換句話說,太子黨的"表演性政治"色彩會比胡錦濤這些人強烈一些。習近平上台以後,大力營造反腐氣氛,就體現出迎合民意的民粹主義趨向,未來我們也會看到太子黨成員更多的"貼近人民"的舉動。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把自己當作人民,他們最多是民本主義者,不會是民主主義者。
個性決定命運,太子黨的政治個性會導致未來中國的政局,一定是"好戲連台",不可能四平八穩地發展。
第三."老人干政"的局面將成為攪局因素。
這一次"十八大"的政治角逐,"太子黨"能夠獲勝,根據目前傳出來的消息,"老人干政"的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例如,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原來被外界一致看好會進入政治局常委的"團派"代表人物李源潮和汪洋最後都落選,主要原因就是李鵬在最後關頭,以"政治立場不穩"為理由強烈反對的結果。除此之外,江澤明在"十八大"上高調出場,也是"老人干政"的強烈信號。
中共"老人干政"的傳統自鄧小平時代確立之後,就已經成為黨內倫理,沒有人可以挑戰。這似乎也是所謂的"鄧小平遺產"之一。對於新一代的習近平,李克強來說,這樣的傳統具備了更新的內容,那就是他們面臨著多重的"老人干政":從鄧小平時代的喬石,萬里;到江澤民世代的江澤民本人,李鵬,朱鎔基,宋平等;再到"新元老"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等,現在的中共大家庭,可以說是"四世同堂"。在習近平和李克強面前,等於有三代的婆婆高高在上,而這三代婆婆之間,也充滿明爭暗鬥。這樣的政治局勢之錯綜複雜,是以前的領導集體沒有遇到過的,也是對習近平和李克強的極大考驗。
"老人干政"的結果,就是暫時由他們出面,維護住了黨內基本的統一。但是這樣的政治基礎是極為不穩固的,因為"老人干政"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就是一個"老"字。時間是最不留情面的,"老人"終將被時間淘汰。今天中共"老人幫"實力最強的人物,無論是江澤民還是李鵬,除非有特別的延年益壽之術外,在未來的五到十年的時間裡勢必將陸續死去,這是誰也抵抗不了的生理規律。
"老人政治"被時間因素消除,對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江澤民在,胡錦濤和溫家寶這樣的所謂"元老"就只是"小弟",但是一旦江澤民等去世,胡錦濤等的政治發揮空間就更大,他們會如何影響新一代領導集體,值得觀察。同時,一些老人的去世,對於某些敏感的政治議題的處理,如"六四"問題,就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總之,因為中共政治有明顯的"老人干政"的因素,而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老人們會逐漸凋零,因此不難預期,中共未來五年到時間,政治上的穩定和政策的延續性都將遇到很大的挑戰。
以上從三個方面分析,都可以得到同一個結論:雖然"十八大"已經結束,但是中共的權力更替並未完成,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穩定更是難以重新建立。
作者王丹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