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9953
- 發佈:2020-06-01
一、糾纏難解的美中關係
美國與中國是世界上公認最為複雜的雙邊關係,這兩位東西方的巨人不論在外交、戰略、經濟、軍事、文化、環境、社會、地區、國際關係、教育等眾多領域,都有相互交織、恩怨情仇成篇的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美國與中國,分屬於世界上第一與第二的兩大經濟體,擁有最龐大的軍事預算與軍種規模,同時美中兩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與進口國,更是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和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主導國;美中兩個互為彼此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的最大外資來源國,中國則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美國則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國;在旅客的往來上,美中兩國間每天有上達近萬人的人流來往,也有高達15萬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各級學校就讀,美國也有達兩萬名學生在中國境內學習。以上這些關係,讓美中兩國的關係受到各個層面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彼此雙方糾葛難理的複雜關聯性可說是極為高度,剪不斷理還亂。
美中兩國用著上述與其他方式相互糾纏在一起,並且在國際關係中發揮互相干涉、牽制與合作的關係與影響力,世界上無一國家可逃開這兩大強權影響力的擴散與瀰漫。但是這兩個國家的關係並非總是和諧、穩定的,在過去十年中,美中兩國的關係,隨著中國的經濟、軍事、社會環境崛起與躍進產生了顯著的變化,這也讓很多過往的研究無法跟上現今美中兩國的變動的情勢,尤其是近七、八年來中國具侵略性的宣傳方式以及「威權化」、「控制化」、「擴張計劃」方式的治理和模式的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簡稱BRI),以及近兩年來美中貿易、科技、資訊、金融、新聞戰的較勁程度愈趨升高,更讓美中兩國的關係烏雲密布,更將雙方戰況提升到白熱化,讓美中間的戰火延燒到世界各國,儼然已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此外,連帶的一場突發性的疫病─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更加讓原本已經走到懸崖邊的美中關係,有如加速器一般,直衝懸崖底。而一向被視為美中緩衝墊的台灣,身陷這場戰役本已是無可避免的宿命,美中間的「合作性競爭」抑或是「競爭性共存」,促使兩國家緊密的糾纏在一起,又存在廣泛性的合作,但與此同時卻又不斷的強力競爭,而這樣的情況,必定將台灣帶入其中,在近期美國對於台灣實質的「肯定性作為」,如:對台軍售、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TAIPEI) Act of 2019)…等,更實質性加強美台間的關係,以及台灣在國際間主權的彰顯與國際參與的權利,在經過這些外交作為後,下一步美台間的是否能產生相互間真正的軍事作為,亦即明令雙方派駐軍隊,更顯著格外令外界關注,此亦是本文以下篇幅所要探討的主軸內容。
二、美國駐軍海外的戰略思維與現況
有學者說,一國的經濟實力決定其政治的影響力,但一國的軍事實力卻決定著整體世界秩序如何布置,美國的軍武力量部署對此尤其佔有決定性的關鍵地位。一直以來,美國對於中國可能取代其在世界和亞洲秩序的維持者地位充滿猜疑與恐懼逐漸升高,這包括中國近年來在對於世界各國的援助、一帶一路的勢力介入以及在眾多國際組織內的權位把持,都讓世界秩序的維持者美國深感不安,儘管中國對於其自身所具有的武器尚未能進行運用,積極干涉各地區性衝突,但由於中國不成熟的勢力運用卻也讓美國對於中國的制衡能力不致減弱,仍具一定程度之影響力與干涉力。
過去美國「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思維邏輯,不可避免地必然與美中軍事競爭的加劇絕對相關,而中國一帶一路更重要的意圖便是想讓亞太地區經濟和軍事力量重新洗牌,走向「中國式的馬歇爾計畫」,以經濟援助達到政治控制和灌輸意識形態的目的,甚至中國正運用一帶一路及相關政策和政治話術,來推行「中國版的門羅主義」。美國政治學者米爾斯漢默(John Mearsheimer)曾指出,中國試著成為區域霸權,追求權力擴張,跨越與鄰國之間的權力鴻溝,尤其是印度、日本和俄羅斯,中國也會確保其強權地位,讓其他國家無法造成威脅。中國也會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主導鄰國,進一步試著將美國趕出亞洲;當然,中國解放軍除了重視內部國家安全之外,更加強對歷史上曾經侵略的鄰國多加防禦,不斷謀劃與探索沿海防禦策略以對抗強大的美國海軍和空軍。這也就是為何前美國總統歐巴馬主政時期,極力主導「重返亞洲」政策的原因,縱使成效是否如原本美國及外界所預期,則有待商榷。
無論如何,美國長期以來極為重視國際安全是一項不爭的事實,從軍事角度來觀察,安全利益是美國向來首要重視的重點,美國每年的國防軍事預算,維持在7000億美元左右,而這個預算數字也是美國外交及對外援助預算的近15倍,也將近全球軍事總預算的一半。
也因為如此,長久以來,美國的海外駐軍遍佈世界各地已經成為常態,全球200多個國家,就有150多個國家有美國的駐軍,海外的軍事基地在全盛時期更是超過2500個,主要分布於東亞、歐洲、中東、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區、中東、印度洋、太平洋及大洋洲等地區。而根據相關報導顯示,雖然美國海外軍事基地數目不斷下滑,但現在仍舊有近四百個的基地,駐軍總人數超過30萬人。而據媒體資料顯示,美國在下列五個國家駐軍總數便已經超過16萬。首先是日本。日本目前仍是美國海外駐軍最多的國家,有超過5萬3000多人,規模龐大,擁有多個軍事基地;第二是德國,駐軍近5萬人;第三是韓國,駐軍近3萬人;第四是阿富汗,駐軍約有2萬2000多人;第五則是科威特,約有1萬多人。
事實上,美國在海外各國的駐軍對其預算形成一個重大的問題,也由於美國海外駐軍的使命各不相同,在軍事費用的承擔上各有其不同。整體而言,美國海外駐軍的軍費承擔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由美國自行編列預算支應。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相對國家較為偏遠且經濟實力較為貧困的地方,美國在此的相關利益並未達一定程度,但又須在此鞏固一些必要勢力,例如在非洲,美國一部分自行支出預算,一部分也由北約成員國共同支付。第二由駐軍所在國承擔。沙烏地阿拉伯、日本等國幾乎承擔了所有美國駐軍的軍費。駐紮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美軍,其軍費大都由沙特承擔,而美軍只承擔極小的部分;而在日本方面,雖依照按照美日兩國所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中規定,日本僅需承擔駐日美軍的四分之一駐軍預算,但據相關報導顯示,日本每年向美國支付的分攤軍費數額達到70億美元,幾由日本統包支付。第三則是由美軍及駐軍所在國共同承擔。此種情形較常出現在北約成員國、歐洲國家或韓國身上,就數據顯示,美國海外軍費占據其國防總預算的三分之一,而駐歐美軍便支出海外軍費近一半。此外,就美國駐軍韓國,韓國理應需承擔一部分駐韓美軍的軍費,按最初約定,韓國每年需為兩萬八千名駐韓美軍支付約26億美金的費用(占駐韓美軍總軍費兩成,美軍則承擔三成),但由於近年美國在亞太地區日韓境內演習較多之因,韓國恐需提高駐韓美軍防衛費分攤比例。
美國在海外駐軍的預算,造成美國龐大的預算負擔已不是新聞。美國總統川普不僅計畫進一步要求歐亞盟國與其他有美軍駐紮的國家,全額負擔美軍派駐該國的支出,同時外加至少50%的特權費。川普向來力主北約盟國應將國防預算提高到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2019年1月在國防部發表演說時亦曾直言美國絕不當冤大頭,而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亦隨之發表聲明指出,要求盟國增加在聯合防禦上的投資與確保公平負擔是美國長期以來的目標。但這樣的方式,是否會對長年以來即反對美國駐軍的國家,如德國、日本,激化其反對勢力,則有待商榷及近一步觀察。
三、美中台三角關係與美軍駐台的意義
不可否認,台灣問題是最有可能引發美中衝突的重要引爆點之一。美中雙方都希望極力避免在台灣海峽發生軍事衝突。中國北京當局不放棄實現統一的決心,美國華盛頓則希望台灣能擁有足夠的軍事防禦能力。中國在胡錦濤主政時期,在對台灣統一的問題上的語氣較為溫和,例如:利用較為寬鬆的方式尋求統一的時間表,並和台灣進行務實的接觸,但是在軍事現代化作為上則大為精進,增強了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懾能力。
美國自小布希總統以來,和台灣的關係一直維持在非官方間的密切往來與互動,美國以三個聯合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為由,給予美台間的關係一個合理且適切的描述。美台之間如此的類官方的外交接觸,更讓中國政府極度不滿,尤其在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之後,中國對於台灣的「打壓」、「斷訊」和對於台灣所釋出的善意「已讀不回」,甚至是置若罔聞,更片面改變台海間的現狀,如此舉動也讓美國看在眼裡,也在台灣政府不斷的努力之下,更加推進了與美國間的官方互動關係與在國際上的地位。
再從美國與中國這幾年的關係上觀察,自2018年開始以來的美中貿易戰,可謂是將美中間長期以來檯面下的較勁正式檯面化,連帶著更牽引出美中間的科技戰、新聞戰、金融戰與資訊戰,在美國大動作和集中火力全面展開攻擊的時刻,中國不得不暫時性選擇妥協,企圖以時間換取空間。而在當這場歷時超過一半年的美中貿易大戰在今(2020)年1月中旬雙方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即將間歇性落幕之際,中國壓制多時的武漢肺炎(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終在農曆過年期間爆發大規模傳染,完全打亂美國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壓制中國的優勢條款。但計畫永遠感不上變化,武漢肺炎在全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疫病危機,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超過100萬人確診感染,更有超過5萬人因這場疫病而死亡,整個世界各國無一不採取鎖國政策,這也讓原本是美中的戰爭,延伸為中國與全世界各國的戰爭,因為病毒可能是從中國武漢而來的。美國各界更已積極向中共究責求償,以法律行動建立對中國的賠償機制,並且呼籲各國公衛官員展開國際調查,追究中國加劇疫情大流行,對美國以及全世界的傷害。中國想甩鍋,還得看怎麼甩才能動!
而美台間的關係,自然也取決於美中的惡化關係。有些學者說,台灣是美中之間的緩衝墊,不論美中的關係好或壞,台灣都極可能是在這場溫馨的戰火或是殺戮的戰火中被犧牲的那一方。這樣的說法,或許還仍有些偏頗,台灣的角色確實有某種程度取決於東西方大國間的博弈關係,但是若淪為只是被任意擺放的棋子,就將變為毫無價值的附膺者。台灣所要做的則是創立一個不可忽視和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因為其他國家給予台灣何種好處,而是要創造自己就是一個良善的好處。自2016年民進黨主政以來,就不斷地在創建台灣自身的價值與形象,不管美國或中國在任何階段的領先,台灣都能成為不容忽視的國家,擁有強大的國際地位。從美國常態性的對台軍售、軍艦常態性在台海間航行、2016年的六項保證、2018年的《台灣旅行法》、《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19年的《台北法案》,皆可看出台灣的地位不斷在升級,也看到中國政府對於這樣的情況氣急敗壞。
在前述美中台間的關係闡明後,最令人矚目的一個部分便是「駐軍」,美國究竟能否像駐軍其他國家一樣,派遣軍隊進駐台灣。對於台灣而言,美國駐軍台灣,其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這樣的形式意義或許對於台灣而言卻是不可或缺。有美國智庫研究員提出,美軍可分幾年內分批進駐台灣,建立一支規模約一千人的陸軍、海軍、空軍與陸戰隊混合編制部隊,作為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前哨。建議美國五角大廈以輪調及非常駐的方式,調派部隊從事(軍事)教育、訓練和聯絡任務。除此之外,美國與台灣外交待遇的提升與加強台灣周邊前進部署防禦也是補充現今美國尚未駐軍台灣的其他方式。
四、小結
實際上,美國雖未如駐軍其他國家駐軍台灣,美台軍事合作卻已不斷升溫。就近三年來美台軍事互動來看,美國總統川普自2017年上任後,美國國務院已五度批准對台軍售,其中包括2017年的飛彈、魚雷、雷達等八項重要軍備,2018年批准台灣空軍戰機航材與後勤支援系統,2019年批准我空軍飛官赴路克基地受訓合約,亦在同年七月、八月批准台灣爭取多年的M1A2T戰車和F-16V戰機,在雙方人員互訪、訓練與軍售深化軍事交流方面也持續深化,美方軍艦航行台海更趨於常態化。但若論及中國對於美國對台的一切作為,駐軍台灣恐不是中國最在意軍事作為,中方最介意的還是美國售予台灣飛彈一事,因為這不但大幅化解中國可威懾台灣武器的威脅,這些軍事合作顯示了美台間的合作程度的高度化與密切,恐怕這才是中國最為不悅之處。
美國在台協會(AIT)日曾經證實,包括陸海空三軍與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自2005年起就進駐AIT。這對於台灣來說或許是一個常態性的信號,但若僅有硬體人員的進駐而無實際軟體的相互合作,則將會淪為花瓶式的擺放,台灣所需要仍然是實質性、可提升性、具操作性、常態性、長久性的軍事合作關係,這對於台灣來說才是真正可靠的。台灣應該進一步思索的是,未來將如何融入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演習、軍事部署與合作據點才是重中之重。台灣在每一階段的每一步調,都牽扯著美中兩方的勢力消長及亞太情勢發展。台灣該如何在鬼局多變的世界情勢中,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考驗著台灣領導人的最大智慧。
作者 許慧儀 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