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3155
- 發佈:2024-05-15
2024年1月13日,臺灣總統大選勝選人賴清德在勝選感言中表示,「我將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的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我也有守護台灣的決心。」
對於大選的結果,北京的解讀是「民進黨不代表主流民意[1]」。兩天後即祭出挖邦交國的「警告」,15日諾魯與我斷交、24日與中國建交。數個月間,中共軍機持續擾台,數量增加且頻繁越過中線,逼近我領土(4月28日距離基隆僅37海哩),無人機持續騷擾外島;2月14日發生「三無船」為逃避海巡追緝而致翻覆傷亡,中國藉機派海警船連續擅闖金門禁限制水域、宣稱是「常態化巡航」;4月19日宣布啟用銜接M503航路的W122、W123航線,衝擊金、馬的飛航安全。
不等到520,北京接連出招、步步進逼,除了要給賴「下馬威」,也在觀察美日等國的「底線」及賴團隊的應處能力。長期以來,北京對賴清德都是直接點名批判,明確定性為「台獨工作者」,儘管賴透過政策宣示及續用蔡政府國安團隊來彰顯他延續蔡英文「維持現狀」路線的決心,但北京與賴之間缺乏信任,加上國會結構對民進黨不利,勢將利用在野黨來杯葛執政,弱化賴政府,未來四年的主戰場是國會,北京將藉此干預台灣內政,進而影響2026與2028兩場選舉。
藉新型代理人展現對台「主導權」
賴時代的兩岸關係,最大的特色將是「新型代理人(「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2]」的出現,以及「小惠」型態的親中紅利。舊的代理人是以「政黨」為主,北京將資源集中挹注給代理人、由其決定如何分配,因而出現利益遭壟斷、「基層民眾對和平紅利無感」的問題。
新型的代理人不再是「集中」、「統包」,將往各面向、基層延伸,例如政治人物、團體、意見領袖、名人、網紅…等等,資源的挹注將是微小、發散、分拆。代理人的任務之一是配合北京的對台統戰及認知戰,型塑對中共有利的輿論環境、發揮牽制民進黨政府的作用。
同時,北京也將藉此避開與賴政府的直接接觸,片面、單方運用代理人來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例如農漁產品的進口、觀光客的「精準投放」等,突顯其所稱「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完全是「操之在我」,單方作為,不與賴政府交涉。
軟硬兩手形塑「台灣人民支持統一」
4月1日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回台後即呼籲儘速修正反滲透法「去除兩岸交流阻礙」。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在4月26日率17名涵蓋各委員會的國民黨立委出訪北京,出發前特地舉辦一場為觀光業者發聲的座談會,在會上對陸委會官員說,「如果北京開放陸客來,你們要做好準備」云云,顯示他有信心此行能促成陸客來台。28日,中國文旅部宣布開放福建民眾透過小三通到馬祖旅遊,在平潭直航路線復航的前提下開放福建居民組團赴台旅遊。隔天中方近一步宣布開放文旦進口。
返台後傅宣稱達成了「兩岸和平破冰」、「兩岸觀光全面開啟」、「台灣農漁產品拓展市場」等任務。未來,此類的「交流成果」將越來越多,北京直接與地方首長或政治人物、各界人士對話、溝通、給予優惠或利多,用於宣傳「台灣民眾心向祖國、共同推進統一」、「自家的事自己解決(反對外部勢力介入)」的「一國」認知。
總的來看,北京對台政策的主軸沒有改變,是「和平優先、以武力威逼」的促統,促融,反獨及反外部勢力介入。520之後,北京對賴政府的可能作為,在外交方面,將繼續操作邦交國的斷交,強化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的話語權、力圖將「一中」落實在國際組織的運作與規範,全力排除台灣的國際參與(包括國際組織與非政府組織)。近幾年美國與歐洲各國對台灣友善與支持程度大增,中共將持續戰狼作為,對友台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威逼利誘,削弱對台灣的支持力度。
海空機艦施壓 挑戰台海中線與禁限制水域
在軍事方面,無人機、軍機、軍艦、海警、民兵船乃至於「三無船」的海空侵擾、灰色地帶作戰將持續且增強壓迫性,以越過海峽中線逼近本島、駛入我禁限制水域等方式,宣示台灣為其領土、不存在海峽中線與禁限制水域,為其在台海的軍事存在、主張「反介入」製造正當性。同時,類似2月14日「三無船」與我海巡船碰撞之事件也可能成為其製造事端、施壓的手段,亦不能排除在海空域製造「碰撞」、或「擦槍走火」等衝突,作為對台動武的藉口。
另外,操作在野黨杯葛台灣的軍購預算或項目,削弱台灣的國防能量。中國目前在南海動作頻頻且手段強硬,不能排除借勢對太平島有動作,例如增加軍事演訓威懾或民兵船騷擾。一旦台美政治關係或安全合作有實質進展,例如賴清德出訪過境美國與美重要政治人物會面,或重要政治人物訪台,抑或賴有強硬言行時,將再次對台灣周邊海域發射導彈、實施軍事演習與實彈射擊等影響船運與國際物流等,甚至切斷局部海底電纜、中斷台灣對外通訊等。
經濟方面,中方前年對臺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在4月19日宣布對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在去年底宣布取消ECFA早收清單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520後北京將持續對台實施貿易管制,應不至於全面終止ECFA,而是逐批取消關稅減讓;同時延續農產品與食品進口的片面管制/開放措施,以經逼政,製造企業與輿論對賴政府的壓力。
另一方面,為解決外資持續撤離、經濟衰退、失業嚴重的困境,必然威逼利誘台商留在中國或增加投資,手段除繼續推出類似「惠台31條」、「台商11條」或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等國民待遇與投資優惠,也將運用查稅、整治貪腐、乃至於扣上「間諜」或「洩露國家秘密」等罪名來打擊「不配合」的台商,殺雞儆猴,讓企業在中國的經營風險持續升高。
對臺灣民眾的「國民化」 課以愛國義務
政治方面,針對「打獨促統促融」的法律及行政作為將持續展開。學者長期關注「反分裂國家法」是否修法納入習思想、或「反干涉」,是否訂定反分裂法施行細則,同時亦有學者表示中方有在研議比照香港基本法的「臺灣基本法」。視況增列政治人物入「台獨分子清單」;依據反間諜法、刑法、國安法來追究、起訴「台獨份子」或「間諜」,對支持資助台獨的組織、企業究責。另一方面是持續落實「國民待遇」,課以臺灣民眾「反獨促統」、「愛國」、「保護秘密」的責任義務,令民眾因國安理由遭侵害人身自由的風險大增。
透過代理人訴求制定或修改法律(例如修改反滲透法與國安五法,或制定「和平統一促進法」之類法律),試圖解構過去八年蔡政府建構的國家安全網,讓「愛國人士」穿梭兩岸更無顧忌、讓北京能更直接介入臺灣選舉、內政、影響輿論與民意。
透過將開放觀光客、陸生、農產品銷售等利益的施予,讓代理人獲得聲量、政治資本或物質利益,得到形塑民意、甚至類似「買票」的效果。同時,為了落實融合發展目標,極力推動台灣民眾到中國去交流旅遊,塑造「兩岸一家親」的內外形象,長期拉攏的宮廟、基層村里幹部不在話下,「天然獨」、「首來族」年輕人更是重點目標,透過提供就業、就學等機會(例如直播帶貨培訓、擔社區主任助理、參與鄉村振興等)拉攏年輕人。
近十年來,社群平台對年輕人影響非常大,包括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以及各種網紅的言論,對台灣青少年的滲透與洗腦既深且廣,已經有許多國家禁止抖音,在當前朝野政治結構下,賴政府要針對抖音等洗腦工具作出有效反制相當困難,這對台灣的民主自由至為不利。
和平紅利恐縮水 影響對台成效
跟十多年前不同,中國當前經濟與財政狀況不佳,公私部門的巨大債務、失業、增長放緩,簡單的講就是沒錢了。經濟困境成為對台措施的侷限,作為各項惠台政策執行者的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能用的資源大不如前,難以再像過去搞「青創基地」、拿現金補貼創業。甚至,當前中國人民普遍「不敢消費」,即便開放中國團客來台,人數與消費的規模恐難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加上在「國民化」政策下,也難以利用區隔對待、讓利的誘因來吸引臺灣民眾,「和平紅利」打折縮水,勢將影響「促融」的效果。
年底的美國大選,若川普勝出,將為美中台關係投下變數。儘管美國兩黨「反中」已是共識,但川普的不可預測性極高,雖然他主張所有中國產品關稅上調到60%將令美中關係更僵,但他不願承諾防衛臺灣、認為臺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的生意」,對臺灣整體安全的影響難料。
賴總統已明確表達將維持蔡總統的兩岸政策路線,將依照中華民國憲政體系、維持現狀,在蔡英文「四個堅持」基礎上,推動「四大支柱」。顯示他將在蔡的政策框架下處理兩岸事務,說服美國他執政將不會有「意外」,也不會讓北京找到滋事引戰的藉口。
在三場戰爭、地緣政治風險、美中競爭與全球供應鏈安全的考量下,各方均不願意台海現狀被任何一方改變,這壓縮了「統」與「獨」的空間,臺灣必須在美中之間取得最適的動態平衡,確保自我防衛能力的提升,維繫台海和平與穩定現狀。在少數國會格局下,有賴新政府靈活運用政治手腕與耐心、溝通,與在野黨競爭且合作,最大程度凝聚內部共識,以應對520後的各項機會與挑戰。
[1]國台辦:「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北京將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與台灣有關政黨、團體及各界人士一道,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2]3月6日,習近平參與政協的民革等聯組會時表示,民革要「更好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作者 吳敏之 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