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2553
- 發佈:2024-08-16
前言
金磚國家(BRICKS)是一個不斷發展及擴大的機制,自2006年的金磚四國,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所發起組成;2011年金磚四國吸收南非(South Africa)作為正式成員加入該合作機制,並正式生效,成為金磚(BRICKS)。金磚五國國土面積約3941平方公里(佔世界總面積30%),人口佔世界總人口數約32.6億(佔世界總人口數42%);2022年時金磚五國的GDP達到2.6兆美元(佔全球GDP總量約26%)。
2023年8月,金磚五國宣布擴員,吸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根廷、伊朗以及衣索比亞成為金磚會員國,原本的金磚五國正式擴充成為「金磚10國」(阿根廷於2023年12月正式拒絕加入金磚),於2024年1月起生效。擴容後的金磚10國,面積約為4540平方公里(34%)、人口數約為36.5億(46%),GDP總量約為2.8兆美元(28%)。2024年成為金磚集團「擴員元年」。
或許很多人有疑問,為何原本的金磚五國在2011年吸收南非後,歷經12年時間皆未擴充新成員,在此時間點的歷史性擴員究竟有何目的,以及為西方國家帶來何種警訊?特別是在有四十多個國家皆表達希望加入金磚集團,且多數有意願加入金磚開發銀行(NDB,成立目的是方便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和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有效保障成員國間的資金流通和貿易往來),而最終為何在第一輪僅選擇由此六國優先加入,背後有何考量?未來的金磚10國集團是否持續逐年擴員,尤其是在今(2024)年是由俄羅斯擔任主席國,更讓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處於關鍵時刻,是要深化合作持續擴員,還是發展共同貨幣,抑或並進?
此外,目前10個金磚國家的背景是如何?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未來呈現何種走向?加上中國是金磚集團中的主導國,和其他10個金磚成員貿易往來將日益緊密,金磚國家是否將成為當前全球經濟復甦和貿易發展的加速器,全世界皆拭目以待。
金磚集團的擴容或許只是其中一部分,原有五國碎片化的問題才是必須嚴加關注的重點,例如,印度以中立者自居,只為國家利益行事;巴西原則是跟著中國走,對中國來說算是自己人;俄羅斯國際力量的持續衰弱,雖是自己人,但對中國助益逐漸減少;南非的實力還不足上檯面,亦可能分掉中國、俄羅斯的資源。以故,去(2023)年擴員的五國,除了是增添金磚五國的實力外,最主要的目的是以能源為補血考量,關於這一點從納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就能明顯看出。
此外,亦有學者認為,雖然金磚一次擴員五國,但由於過去南非的加入,並未帶來預期性可觀的新經濟動能,甚至在過去三年的疫情當中,金磚國家經濟走向漸趨衰弱,金磚是否已變成水泥磚?
金磚國家背景及內外部關係
目前金磚集團10個成員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以及衣索比亞。這10國幾乎囊括全球將近半數的人口,似乎共同的目標都是將美國當成最主要的敵人,儼然是一個抗美集團,並且是以去美元化為核心。
(一)原來五個金磚國家成員內部與外部關係
但從未擴容前五個成員國相互間的合作關係進一步觀察,原來的金磚五國中的中國及印度是兩個競爭也是敵對的國度,彼此有很多矛盾,特別是在長年邊境爭端無法解決、西藏達賴喇嘛出走流亡印度問題、美國因素從中作梗、還有中國的自我認知,僅將自身視為文明中心,認為周圍國家都是野蠻國家,忽視其他文化,如今又加入地緣政治角力,雙方關係更加複雜。除了中印關係之外,加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導致俄烏戰爭遲未結束,俄羅斯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更是惡劣與複雜。
(二)擴員後的金磚成員國內部與外部關係
而從目前金磚10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分佈來看,有5個亞洲成員,其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為西亞國家、中國為東亞國家、印度為南亞國家; 3個非洲成員,其中南非為南部非洲國家、埃及和衣索比亞為北部非洲國家; 1個南美洲成員巴西和1個歐洲成員俄羅斯。本輪擴員新加入成員(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以及衣索比亞),主要集中在西亞和北非地區,該地區是全球交通要道,也是地緣政治熱點地區。
在最新一輪擴充的成員國,國際地位提升相對有限,但在能源格局卻大幅提升,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探明儲量為2975億桶,佔世界儲量的17.3%,居世界第二位; 天然氣探明儲量為8.5兆立方公尺,佔世界儲量的4.5%,居世界第六位。伊朗石油探明儲量為1580億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探明儲量為33.9兆立方公尺,居世界第二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石油探明儲量約3657萬桶,佔全球的5.6%,居世界第八位; 天然氣探明儲量為8.2兆立方公尺,佔全球的3.2%,居世界第九位。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佈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3》,2022年金磚十國的原油產量佔全球的總量約42%,較金磚五國時期增加約20%;金磚11國的天然氣產量佔全球總量約為36%,較此前5個成員增加約12%。此外,伊朗亦有豐富的其他礦產資源,如,鋅礦儲量為2.3億噸,居世界首位;鋰礦石儲量近850萬噸,僅次於智利位居全球第二;海綿鐵產量約3290萬,僅次於印度4,230萬噸產量,名列第2;銅礦儲量為30億噸,居世界第三位。所以,這必然是中國取代美國站穩中東地區最有力的政經和能源支撐。
此外,擴容後的金磚10國更具國際組織的代表性。2個成員國中國及俄羅斯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8個成員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埃及、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WTO成員;2個國家伊朗及衣索比亞為WTO觀察員;8個為G20成員,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非洲聯盟)、衣索比亞(非洲聯盟);7個國家巴西、印度、中國、南非、埃及、衣索比亞、伊朗為二十四國集團成員;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二十四國集團觀察員;7個成員國巴西、中國、南非、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為七十七國集團成員。意味著金磚國家欲拓展南南合作空間意圖極為明顯。
金磚國家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2006年所成立的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南非)主要是要分散全球權力格局,並且推進全球治理體制的改革,加上隨後加入的南非,金磚五國已有32.4億人口,國民收入總和達2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總量的26%;而2023年的擴員則更加體現美中對抗的張力升高,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公開反西方的集團。但事實上不全然是如此,目前的金磚10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以及衣索比亞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特別是美歐國家,大致可分為三種趨向:
(一)極度抗美:中國、俄羅斯、巴西、南非、伊朗、衣索比亞
自川普打響美中貿易、科技戰等全方位抗衡後,兩國對抗的張力在近年來逐漸增強。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議題、政策、法律、教育等各個面向,都能成為兩國相互攻防的事項,中國極度抗美的立場,不容質疑,甚至成為反美集團最重要的領頭羊。
俄羅斯是美國自冷戰時期以來視為頭號敵人的國家,即使現在主要對手已轉變為中國,美國兩黨是否將俄羅斯視為第一敵人,雖有不同,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一般而言民主黨將俄羅斯當作首要競爭對手、共和黨將中國視為首要敵人)。無論哪一種,俄羅斯都是與美國呈現水火不容的膠著情況。
伊朗與美國的關係,沒有一時半刻呈現緩和。伊朗與美國惡劣關係,自1953年便開始,至今已經超過七十年,特別是1980年美國即和伊朗斷交;2002年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對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時,將伊朗、伊拉克及北韓斥為「邪惡軸心」;2013至2016年美伊關係改善並達成核子協議;但2018年川普擔任總統時,卻退出伊朗核協議,重新對伊朗實行嚴厲經濟制裁,導致美伊關係急速惡化。而原本以為拜登上台後,透過與伊朗的秘密外交,遏制中東衝突,但隨著以哈衝突的爆發,加上伊朗神職領導階層公開支持掌控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換言之,伊朗並未想與美國緩和關係及情勢。
巴西與南非,長久以來便是中國的扈從國、對美的抵抗國,不僅政治跟著中國走,經濟更是如此;而巴西雖是美國的後院,但2021年,巴西卻是中國投資最多的國家,而巴西是美國有著最明顯影響的區域,美國與中國的在巴西的競爭關係特別明顯。
此外,巴西更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拉美國家,中國是其連續15年來為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俄羅斯在拉美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並且與南非和印度早在2003年便建立印巴南對話論壇(IBSA),並與軍事與科技領域上有重要的合作。使得巴西在金磚五國中有重要的斡旋和平衡功能。
(二)視議題傾美或傾中: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能源出口富有國,基本上是以商業導向為主,與美國的關係是以輸出石油為優先,但由於沙烏地在中東地區長久以來與美國的經營取向相互衝突。過往數十年,沙烏地以原油交換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的這個模式已不適用,沙國正努力設法找自己的出路。而由於沙烏地與以色列長久以來的關係惡劣,亦無邦交關係,而美國卻是以色列的鐵桿盟友,對沙國來說更是不容妥協的事項。總的來說,沙烏地雖是商人,為了商業利益檯面上看來雖然居中壢,但在許多議題及立場多於美國相悖,反而近年在美國推出中東、中國強力介入之下,與中國關係較為親近,特別是在疫情後對中國的投資大為增加,沙國更是中國一帶一路少數成長的中東國家,沙烏地已是中國進入中東市場的門戶。
而埃及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情況亦與沙烏地類似,雖皆被視為發展中國家,尤其阿聯卻是坐擁全球近10%的石油儲量,也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是美國親密盟友,卻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由於近年美中關係的交惡,阿聯為了站穩世界能源出國的獲利地位,逐漸居於中立,以維持自身經貿利益的獲得。
(三)極度親美:印度、阿根廷
長久以來,印度皆被視為外交不結盟政策的崇尚國度。近年來,印度與中國的關係不斷惡化,將印度更加推向美歐國家聯盟。在去(2023)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完成第六次的訪問美國行程,美國總統拜登對莫迪毫無保留地拉攏,不僅獲得高規格的接待與禮遇,更是在國防、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都有相當大的收穫。此外,印度人口在去年4月亦已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今後世界上最大、最多的稱號都可能置於印度名下。加上美國強力運作印太戰略、四方安全對話、澳美英安全同盟、印太經濟框架、四方晶片聯盟等小多邊組織,未來的印度極可能與東協國家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美歐國家對其的拉攏與寬容,皆讓印度更加偏向美歐國家。但印度也理解,若一方受益過於頻繁與龐大,必然引發另一方陣營的威脅感,所以經濟上的獲益不能讓西方國家湧發過度的「威脅與危機感」,而要讓西方國家理解印度是與整個世界相向而行,而非如中國引發各國備感威脅,而給予壓制。
阿根廷在去年加入金磚又退出成為了一場鬧劇。阿根廷日前正式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NATO)遞出意向書,申請以「全球夥伴(global partner)」身分加入北約。對於去(2023)年才曾加入金磚國家(BRICKS)後來又退出可以說是雙重背棄,對阿根廷來說,短期內加入美國隊長聯盟已成新總統米雷伊特別製造的事實。
中國在金磚內的角色與未來金磚集團的發展
自2017年以來,中國不斷尋求金磚國家的擴展,提出「金磚+」的形式作為全球南南合作的新平台,而由於印度靠攏美歐、俄羅斯因為俄烏戰爭元氣大傷,中國在金磚國家的參與度必然進一步提升,中國有極大機率在今(2024)年由俄羅斯擔任主席國的金磚會議中,提出加強金磚國家與其他全球倡議關聯性的新倡議。例如嘗試更多樣化的貨幣使用、提出遭受西方經濟制裁國家替代性的金融方案。
而金磚國家的擴員在去年已經發生過一波,推測在今(2024)年金磚國家必然朝向去美元化及持續擴員的方向進行。近期已陸續有眾多國家傳出有意加入,如,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玻利維亞,還有近期在南海與中國鬧得沸沸揚揚的菲律賓。估計今年的金磚會議還會有一輪的擴容,目前印尼、玻利維亞得以進入的機率頗高。而菲律賓是否得以加入,得視中國是否放行還有美國是否同意,畢竟阿根廷去年的申請又退出情形歷歷在目。但未來金磚國家的發展必然持續碾壓西方集團,若以金磚和G7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相比,金磚國家的平均3.6%的增長預測仍明顯高於G7平均1%的增長率。即便G7的GDP總和比金磚國家高出約15兆美元,增長率持續上升,但外界預估金磚國家的經濟規模仍有可能在20年內超越G7。
小結
金磚國家在當初成立時與西方抗衡的成分並不那麼高,多將重點置於與重要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與平台提供,並且製造一個有異於美歐國家的經貿合作機制,企圖改變過去由美元主宰的貨幣交易模式,畢竟一般認為,金磚國家多是美元霸權的犧牲品。但隨著美中對抗以及東西方抗衡力道漸強,金磚集團儼然已成為另一個對抗美歐的小多邊經貿及政經組織,金磚集團以吸納更多元的成員、推翻美元霸權、創新國際貨幣機制為主軸,產生更好的協同效應與規模效益。去年中國已經擴員許多能源強國進入,今年的擴員必然朝向美國牆角以及地緣戰略考量的面向進行,哪些國家在2024年會敲下金磚?拭目以待。
作者 許慧儀 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