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法制

全台菜價自9月梅姬颱風後,持續飆漲至10月底,隨著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以下簡稱北農)的人事爭議發燒,竟成了與論的熱點。

北農在北部三大市場中,擁有第一(萬大市場)、第二(濱江市場)果菜批發市場,為全台灣蔬果吞吐樞紐,蔬菜交易量佔全國3分之1、水果佔4分之1,負責供應大台北多達600多萬人口的蔬果量,為全國最大農產批發市場,只要北農當天蔬菜批發價的價格,就幾乎等於定了當天全國各式蔬菜的批發價。

政府在北農持股45.52%(農委會與北市府各占22.76%),在23席董事中,官股共有11席董事。而民股則占54.48%,共有12席董事。雖然政府代表未過半,但慣例上都由市政府派董事長,農委會指定總經理。不過此次遇上的對手,是控制7席董事,原本就掌握台北農産公司的雲林張家。其實原本如果市府和農委會聯手,再加上結盟的「泛官股」,無論怎麼算,在董事會都可以過半,打破雲林張家透過控制北農,操緃全台灣産銷系統的局面但因官方操作失利,讓雲林張家指派代理董事長,不僅掌握董事會議程,更杯葛董事長任命案,最後雲林張家人馬在董事會的7席常務董事中佔了4席。

爾後,北農被台北市議員梁文傑陸續踢爆,未經董事會同意濫發獎金、任用私人情事,及代理董事長陳益宗的兒子、媳婦、姪女和姪兒,均在北農任職,違反《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辦法》第28條禁止「配偶及三親等內血親或姻親為職員」規定。直到11月30日北農召開董事會,在農委會及北市府共11席官股董事缺席,及2席民股董事缺席的情況下,出席董事未逾半數而流會。風波至今未息,鬥爭仍在發展。

北農從董事會改選事件爭議及每次推選代理董事長身分來看,都擺脫不了雲林張家的陰影。張家的影響力,從農、漁、水利會、商、銀行等基層組織人脈一覽表看出端倪(表一)。除張榮味本身擔任台灣省商業會理事長、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外,他的胞弟張啟盟擔任台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主席(簡稱農聯社)、台灣在地農經整合協會理事長;妹婿張永成更擔任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理事長、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常務董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曾是他的機要秘書林啟滄的擔任中華民國全國漁會總幹事、臺北漁產運銷公司常務董事;前雲林地方大老省議員陳錫章外甥林文瑞擔任中華民國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長;另外陳益宗(前代理北農董事長)、簡明欽(現任代理北農董事長)、黃志輝皆為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常務董事。

以張啟盟擔任台灣在地農經整合協會理事長為例,從該協會官網,查到協會成員有包括中華民國農會、台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全國漁會、台灣雲林農產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雲林縣農會等。日前韓國瑜曾坦承,他擔任北農總經理一職,是代表中華民國農會。農會、農聯社、青果社、北農、在地農經協會、合庫、農訓協會等,就在這種層層交疊織成的脈絡間成為雲林張家掌控或調配的資源。

 

01

 

根據內政部105年中華民國合作事業統計年報,全台農業合作社共有1106個,其中,農業生產合作社有725個,農產運銷合作社有354個。而張啟盟所擔任理事長的農聯社,就有600多社場,占全台54%左右。以目前現況產銷供應模式,農會、農聯社、青果社等3個供應系統,仍為傳統果菜共同運銷的主要供應系統,從北農官網上運銷統計年報看到的資料,可為佐證。

以104年北農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批發成交量資料為例(圖一),104年總成交比例,國產總成交量:蔬菜94%、水果88.26%,進口成交量:蔬菜6%、水果11.74%。單就國產總成交量來看,共同運銷總成交量:蔬菜75.77%、水果70.25%一般供應人總成交量:蔬菜24.23%、水果29.75%。當中有關共同運銷總成交量,蔬菜部分:農會31.20%、農聯社30.65%、青果社3.88%、國聯社10.04%。水果部分:農會41.44%、農聯社15.23%、青果社6.08%,國聯社7.50%。

02

就數據來看,國內農民生產的蔬果,幾乎將近75以上,經由這4大團體進行集貨並運銷到全國最大農產批發市場的北農,進行拍賣處理。從所面提及雲林張家農、漁、水利會、商、銀行等組織人脈布局資料進行比對,從104年度蔬菜、水果共同運銷單位批發成交量及成交金額(表二)發現,這4大團體之中和張家密切相關的農會、農聯社、青果社,其批發成交量及成交金額,蔬菜部分:共約65.73%777000多萬元。水果部分:共約62.75%453000多萬元。蔬果成交金額合計高達123億元。

由此可證,從供給、運送、產銷這個大平台,每個環節的樞紐通通都是由特定勢力掌控。因此,從供到銷這一條線都被掌握狀況之下,可能影響到農民的生計,蔬果物價的波動,或者關係到消費者的權益,當然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03

更荒謬的是北農總是拿「績效」出來自我吹噓。其實北農本業收入,就是蔬果交易的抽成,每筆交易抽3%,從供、銷雙方各抽1.5%。而果菜交易總量沒什麼變動,抽成業績好,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蔬果價格貴。也就是說北農的業績是建立在市民的負擔上!

依照我國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第 1 :「為確立農產品運銷秩序,調節供需,促進公平交易,特制定本法。」,及農糧署104日本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地產地消考察出國報告,有關考察福岡中央批發市場(青果市場)內容曾提到,中央批發市場是根據日本批發市場法建立,在講求衛生及效率條件下,以公平交易為原則進行蔬果批發的市場,其設立的目的是謀求新鮮食品生產及流通的順利化,做出合理的價格,謀求市民生活的安定。

北農位居台灣蔬果産銷、進口的樞鈕位置,公司成立目的是要平抑蔬果價格。但

北農的股權結構及産運銷體系背後的裙帶關係,其實不利達到平抑物價的目的。佔54.48%的民股,都是產地和銷售業者,菜價愈高,愈符合他們的利益。為了防止菜價失控為了讓產運銷機能回復常態,整頓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杜絕浪費、清除弊端,刻不容緩。

作者  段宜康  為立法委員

最近更新: 2017-02-2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