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矢志振興國內經濟的歐巴馬總統就任後,雖然美國在金融風暴重創的元氣是否得以復原猶在未定之天,但可以確信的是,過去分神於反恐戰場的美國業已將其戰略焦點調回其後冷戰時期的基軌──亞太地區。

 

      基於全球反恐的戰略需要,小布希總統中晚期曾將中國定位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並與北京進行雙邊越戰以後最重要的一次戰略性合作──六方會談,希望藉此穩定亞太區域,以專心應付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境內日陷泥沼的戰事。但其結果是:中國「一分反恐、三分應付美國、六分壯大自己」,充分利用美國暫時無暇顧及亞太情勢之際逐步擴大其對周邊影響力。即便在美國對中國期盼殷切的北韓議題上,中國不願發揮對北韓的影響力,甚至不反對北韓一步步地挑戰美國,六方會談並無具體成果。


      經濟的成長使得北京的自信過度膨脹,認為:中美之間經濟互賴,已經到了難分難捨,美國要想經濟復原,非賴北京支援不可。而美國經反恐戰爭與金融危機的折騰後國力大傷,將無力支撐其在亞太的霸權地位,因此,北京即便不能取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那起碼也可以能跟美國分享此一地位。台海問題也因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執政,情勢轉而對北京有利,或至少不須仰賴美國的協助來管理台灣議題。解放軍的軍事實力穩定成長,逐漸跨出第一島鏈,對美軍在區域內的兵力投射形成可信之反介入戰力。


      這樣的發展,當然引起美國警戒。歐巴馬總統執政後,在振興經濟同時,迅速處理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地戰事,解決美國戰略負擔,2010年自伊拉克撤軍進入高峰期,兵力轉用於阿富汗,預計於2013年將完全自阿富汗撤兵。屆時,整個戰略焦點轉向工程完成。


      本來,中美之間已經為了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問題產生猜忌;2009至2010年間解放軍鷹派軍官屢屢發言刺激華府,讓歐巴馬執政團隊裡親中官員為之噤聲。在對台議題上,美國自認已經多方考慮到北京的感受,並不惜延宕F-16 C/D售台案,但北京依舊為了美國在2010年的對台軍售(其中絕大部分為爭議性小的純防禦性武器)大做文章,對美中軍事交流採取報復措施,並拒絕美國國防部部長訪中。北京抗議美台軍售並不足奇,但北京此次的動作出奇地不符比例,去年4月間,G20峰會期間歐巴馬針對軍事交流中斷一事,向胡錦濤表達關切,但北京方面依然故我。6月間在新加坡的第9屆「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中國再次拒絕美國國防部長訪中要求,雙方針鋒相對,美方指責北京的反應「不合情理」;而中方則回應,美國軍方在臺灣等問題上的作為已成了恢複和提升兩國軍事交流的障礙。中美軍方毫無交集,而且公開放話對罵,其緊張氣氛為近年所罕見。


      美國的戰略調整更因去年3月底南韓天安艦事件產生了意料外的加速與加劇。當多國調查報告指出天安艦由北韓潛艦所擊沉時,美國已經完成外交上的部署。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隨即定調此一事件並非地區的安全問題,而是要通過國際合作進行因應的國際問題,拉高並定調了天安艦事件的層級,矛頭指向北京。中國一方面既無法譴責北韓,二方面未能軟化南韓與日本立場,處於被動。對中方冷淡因應天安艦事件,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相當我國參謀總長)穆倫(Mike Mullen)表示:感到相當氣餒。去年6月間,美方政軍內外均已完成準備,隨即提高對中戰略因應,開始一連串在朝鮮半島附近的演習。北京的反應,除了出言反對並進行針對性的演習以示抗議外,7月底,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箎利用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場合向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表達反對美國與南韓於黃海進行演習。但美國不僅對朝鮮半島的態度沒有鬆動,更回打中方一拳,希拉蕊提出多邊協商與尊重國際法公海航行自由的主張,與多數東協會員國連成一氣,中國經營多年的東協關係受到重挫。中國隨即強烈反應,並隨即在南海進行演習。但更令北京吃驚的是:他們本以為已經把美國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罵出黃海了,但一個月不到,8月初,該艦越戰後首次訪問越南,並參與美越演習。以該艦的打擊範圍,在此地的演習意味著解放軍所新建的三亞灣海軍基地將在其打擊範圍內。


      美韓演習從2010年7月開始持續到年底,北韓在11月底砲擊南韓延坪島,更使得南韓愈往美方靠攏,中方再派特使訪問首爾,依舊無功而返。此一期間,美日關係更行緊密,美國密集與日本進行高層諮商,日本政府也支持美國在天安艦事件的因應。9月,日方為因應東北亞安全保障環境緊張度升高,日本海上自衛隊明年度將與美國、南韓的海軍幕僚召開協商會議。將來也期待定期開會。同月公佈的日本防衛報告中指出:北韓是東亞安全重大的不安因素。也指出:中國海軍投射能力跨出第一島鏈與其對日本安全的威脅。美日兩軍更於12月進行離島奪回演習,假想敵即為中國。


      誠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所定調:天安艦事件並非地區的孤立的安全議題,日本與東南亞的後續發展均超出朝鮮半島的範圍,顯見美國在這一系列強勢作為的對象即為中國。而台灣在2008年國民黨重返執政後,戰略重心很明顯地朝向親中疏美的方向,認為只要兩岸關係回穩,美方即無置喙空間。當美國無暇顧及東亞時,這種戰略或許能夠混水摸魚;但是當美國正強化盟誼、收攏兵力以針對北京時,馬政府難怪會舉足失措,兩邊不討好。


      邁向2011年,美中台三方的內部政治只會更加複雜,三方都有總統大選的壓力或政治接班的焦躁。輸掉期中選舉的歐巴馬總統與危機日起的馬英九總統在2011年都勢必面對極大的政治挑戰,對中關係的一步錯著將會有引起全局皆輸的可能。在北京,習近平的接班態勢與北京鷹派聲音因之而起的鼓譟,將考驗胡錦濤在交接政權時的一大挑戰,如何應對美國的重返亞太,更將會是蓋棺定論胡路線的指標。

最近更新: 2011-01-04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