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49614
- 發佈:2018-02-21
全聯總裁徐重仁日前一番年輕人太愛花錢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迫使徐重仁道歉,更有鄉民貼出全聯員工薪資單說明員工低薪問題。歸根究底,問題出自於低薪,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未來是無法想像的:房價那麼高,買房根本不可能,那倒不如消費於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而從教育程度與年齡層來看失業率,大學及以上失業率96年之後幾乎每年都是各教育類別之中最高者,年齡層15-29歲的失業率也是最高,可以想見整個社會中的年輕人越來越處在絕望的境地,連帶影響的就是生育率不斷下降,對於政府來說要如何解決青年貧窮與低薪問題,是關係國家未來的重大議題。
不可諱言台灣的產業結構,服務業的就業佔比超過六成,但是很多服務業都是低薪。主計處副主計長蔡鴻坤提及,低薪的元兇是產業外移,但其實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製造業轉型不順,只能陷入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給員工的薪資自然不會高,連帶抑制了內需市場的消費能力,導致一般民生服務業的薪資,普遍也很難提升,一旦要提高薪資,商品價格就跟著拉高,考驗消費者的接受度。
不只全職員工面臨低薪問題,非典型工作者不斷增加,也是造成整體低薪的主因之一。根據主計總處2016年發布的人力資源調查,從事非典型工作的人口多達79萬2千人,在2002年非典型工作人數大約27萬4千多人,其中15~24歲的年輕人當中有高達21%從事非典型工作,政府面對青年低薪問題,到底有何政策?
會議記錄:
吳思瑤委員引言
1.嚴肅盤點台灣整個青年低薪嚴峻社會現況,在面臨崩世代(2011年出版探討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2014年今周刊出版的青年世代談的是被出賣的世代,2017年關鍵評論網提出一系列厭世代專題報導,攸關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青年世代。
2.蔡政府在去年520就職典禮上,台灣首度官方演說文件點出青年貧窮四個字,青年貧窮是新政府必須即刻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政府正視了這個問題,一年多過去了,各政策盤點下來無論是法律、制度、政策或是預算投注,我們對於青年世代解決青年貧窮問題,政府做了什麼。
3.希望藉由產官學研各位先進大家的力量,協助政府探討青年低薪貧窮問題,找出短期長期的配套對策,未來會有一系列的公聽會歡迎各位產官學者一同來為政府政策把脈。
4.另外8800億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否能連帶創造出加值效應,透過預算支用來提供青年人才培育的可能,以及正面落實提振青年就業的問題。青年普遍沒有知識(關於保險、勞動意識上)
賀麗娟(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處專門委員)
1.薪資議題是消費議題,是國家留才議題。
2.影響薪資成長、低薪因素,從勞動需求面來看,企業全球化布局,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從90年上升到105年,國內勞動需求縮減,國內就業減少。產業外移且外來投資減少,國內產業升級轉型提升附加價值不易。
3.從勞動供給面來看,技職教育傾向學術化發展,現有學制及課程未能符合產業發展需求,造成學用落差問題。
4.從法規制度面來看,由於法定工時縮減、就業保險、勞退新制相繼實施,勞健保費數度調高,企業法定勞動成本增加,降低企業加薪意願。
5.青年從事非典型就業比率較高。
6.主要因應對策:加速產業升級,促進服務業高值化發展;適時檢討基本工資,保障低薪就業與薪資;縮短學用落差,提高年生產力,推動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強化薪資透明度制度;引導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推動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政策,減輕青年經濟負擔;強化弱勢青年照顧。
莊美娟(勞動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
1.勞動需求面發生學用落差問題,供給面發生待遇低的問題。
2.什麼原因造成整體成長低薪的問題,企業有全球佈局的需求,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外來投資幅度小、件數多金額少,影響就業需求面。
3.因應對策:經濟結構轉型與投資環境,加速產業升級與促進服務業發展,五加二產業創新,以及國家及投資公司帶頭投資,服務業在傳統上沒有辦法提供比較優渥的待遇,營造服務業能加入創意提升產值,高端服務業也能增加。
4.訂定最低工資法,與縮短學用落差,參考新加坡做法,針對青年職訓有認證模式也有加薪模式。
5.在學階段職訓與就業準備、離校階段職訓與就業媒合、工作卡制度(日本「工作卡」制度透過職涯諮詢,提供青年從學業到市場之就業準備,技能培訓及訓後評鑑或認證,以協助弱勢勞動人口累積「職涯履歷」,進而取得更優質的就業機會)、技能檢定、協助青年創業、青年就業領航計畫等。
6.青年就業選擇服務業不選擇製造業,服務業的部分在金融服務業部分還是高的,然其他相對較低。國際關注低薪問題,除了青年低薪之外還有分配問題。
陳忠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政策規劃組副組長)
1.因應對策: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以創新帶動就業及所得分配;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產業人力培育(行政院產學聯結會報);推動產業人力能力鑑定,協助青年成為產業認可之專業人才(經濟部自105年起針對天線設計工程師、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食品品保工程師等13項職務辦理鑑定考試,透過業者事前參與命題、及提供獲證者加薪及優先面試,以鼓勵青年投入產業及具備業界認同的能力)。
2.政府協助輔導支持青年投入創業,青年創業虛實整合,金華官邸(預計延伸到林口)、逢甲大學、高應大設立青創基地,
3.除提振景氣、加強薪資成長力道外,並從法規制度面積極推動改革,期讓經濟成長果實合理反映於薪資水準,提出「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正案,透過租稅優惠措施,鼓勵中小企業為基層員工加薪並增雇青年(24歲以下青年加碼150%減除)。「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自公布,藉由修正員工酬勞分配具體措施,促使企業落實照顧員工。
4.另本部目前研擬中之公司法修正,將再增訂員工獎酬工具(員工庫藏股、員工認股權憑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章程可訂定及於從屬公司員工透過政府補助,鼓勵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為鼓勵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本部持續推動相關補助計畫(如: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及產業升級創新平臺輔導計畫)或表揚(如:國家磐石獎、新創事業獎等)之獎勵機制,將加薪列為評估參考或評選項目,以提高企業加薪誘因。
吳思瑤委員
政府在勞動政策盤點上著力很深,然與勞動相關的配套措施,每一個都在研議中,已經就職就任一年多了,六大立法都在研議中,請加強。
鍾佳濱委員
沒有看到每個跨不同歷史時期的背景與比較,到底是世代溝通、還是現代青年的問題,跨時期、跨世代與跨國的比較,到底是人口結構發展必然結果,還是沒有因應其他產業發展的改變。
楊書瑋(台灣勞工陣線執行秘書)
1.台灣經濟從沒有分享給勞工階級。
2.台灣政策建築在抑制勞動條件,白領專業人才仍然47971水準、周休二日到底可不可行,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從沒被落實過,低薪時常被檢討於個人責任,而非檢討企業分配盈餘。
3.青年低薪問題從2004-2014,青年薪資從23500-24758元,成長5%,25-29歲也只有成長,與國人GDP有關。
4.2014年有25%離職,原因有25%多數被歸咎學歷貶值。
5.追求便宜勞動力時,企業把職訓責任轉嫁給政府,而非自身責任,政府多是專注在經濟成長競爭力上,應加強對於初入職場青年失業方案,強化企業職訓合一責任,台灣低落的勞動意識、工作價值意識之下,教育必須納入尊嚴勞動者價值。
吳濬彥(台灣北北新巢協會理事長)
1.從工業服務業缺工與年輕人失業數據來看是怪的,事實上是低本薪、高加班費,傳產中與製造業勞工不給本薪,是以日薪制為主,長期會造成過勞職災,台灣製造業勞工會暴露在危險的環境,製造業企業不提供防護措施,在惡劣勞動環境下年輕人寧選擇薪資稍低的服務業。
2.中小企業融資常不被重視,五人以下不用成立投保單位,中小企業轉型資源不足,年輕人就在勞動環境與企業剝奪下沒有選擇。
3.沒有傳賢不傳子觀念、學徒學完就出去創業沒有留人、沒有教學意願,或是提供雙方技術媒合輔導。
陳曉雯(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
1.青年普遍沒有知識(關於保險、勞動意識上)
2.中小企業老闆常識不足(關於保險、勞動意識上)
3.性別上的歧視,懷孕生子後工作飯碗被搶走
4.建教生制度的不完善,沒有大學部的產學專班
5.以實習為名卻行剝奪之實,保障在哪?廠商違法基於學分,只好咬牙撐過
6.加強勞動檢查,舊有法令必須強制執行,不要推給一例一休
7.消除歧視、勞動教育意識加強、工會門檻放寬加強工會組織力與談判權
賴偉文(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
1.1980年至2016年薪資成長幅度,1995年有5-20%以上,2005年開始都掉到3%以下。
2.與國際比較下,亞洲新加坡韓國日本,30歲以下青年薪資占全體薪資比值,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台灣薪資有偏低傾向。
3.後端影響2015年研究中,青年低薪影響勞動參與率降低、增加工時投入、對於子女教養時間縮短,會影響下一代教養。
4.對策:期望最低工資法引入生活工資概念(國際勞約中薪資除了要給當事人生活之外還要給予受撫養家屬)、薪資透明化與薪資提升倍數形成輿論壓力。
吳承紘(關鍵評論網厭世代專題記者)
1.厭世代階級世代,做什麼都沒有用,階級決定未來。
2.GDP都有成長但中小企業主是很勉強在撐的。
3.產業轉型失敗、學用落差現象嚴重,高職都在拼升學,很多高職生被選擇去拼科大背學貸。
古允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1.政府在政策推動上是否對青年失業現象有改變,第一份薪資的好壞如何判斷,第一份薪資與平均薪資的落差越來越大,即使一般勞工薪資略為成長,但青年對於薪資成長較無感受。
2.服務業需要專門技術能力之工作在下降,相對高端服務業(high-general skill)不斷上升,服務業落差兩極化。
3.技職學用落差問題在未來人工智慧技術下,過去傳統技職一樣還是會有問題,而非單單學用落差問題。
4.盧森堡所得資料庫中計算中,台灣有處在低薪情況,韓國,從資料上來看台灣是中間偏高。
5.思維決定政策,若是以個人來看,會發現學用落差問題,因此在政策推動上會放在人力資源再造來解決。
6.若是將青年低薪問題看成是家庭層面問題,所得補充以及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EITC)稅收制度引進、是否能提供替代性服務,像是托育成家等服務,以青年家庭為中心思考。
7.從勞動市場面來看,基本工資保障、就業媒合等,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及各國倡議「生活工資」(Living wages)等思維改變,是否發展社區型產業、對企業僱主的獎勵基本工資、就業保護、青年就業等思考是否到位。
8.從全球面來看,產業變化產業規劃到底要往哪走,特別是AI產業越來越多時,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工作機會與人才。
邱碧英(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國際貿易組長)
1.產業沒有升級,台灣經濟環境沒有做好,如何把餅做大,做大才能分。
2.太多政治服務消耗了貢獻薪資的意願,若經濟成長能讓大家沒有擔憂。
3.產業人力需求調查要往前看,未來國家前景的量化、質化推估,把服務業主管部門一些KPI把餅做大提升服務業。
4.很多產業升級問題不是能立即見效的,而若在青年住宅上若有著力,或是將前瞻資源挪移到青年住宅,則能讓大家馬上感受到。
鍾佳濱委員
1.以前金融行業是特許行業,要求穩健,然現在的金融行業是高獲利、高業績,不同行業的時代背景,會創造出公司不同的獲利取向,要對青年獲利低薪做改變,要針對不同產業做探討。
2.從產業人力移動力來看,各國大型經濟體都能融入各國不同的青年,吸引高價值人力移動,像是從英國到美國等等,而台灣在追求人力移動時,從屏東到臺北就覺得遠了,且在引入外籍移工之背景下,對跨國移動力的思維是薄弱的,淺碟經濟體融入大型經濟體時應是什麼樣的狀態。
吳思瑤委員
1.國際上面對青年貧窮,沒有像台灣在分配上有較大的問題,在政策上如何實質分配,政策端在分配上能如何回應分配的問題。
賴偉文(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
1.台灣產業結構90%是中小企業,在加薪上保守,美國模式把薪資及公司獲利狀況揭露出來,解決勞資雙方稱共體時艱、訊息不對稱的問題,讓員工能有企業利潤與個人表現的談判籌碼。
2.政策配套立法上以鼓勵居多,要求上市櫃公司出社會企業責任報告,有誘因揭露,但沒有罰則。
古允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1.自由主義國家在資訊揭露非常重要,揭露後大家能對資訊做判斷,歐洲國家勞動市場是要從個人面、家庭面、勞動市場面、還是國際面去討論分配問題,歐洲主要focus在勞動市場面,企業對勞工該有的負擔成本是有較完整的配套,總體來看歐洲比較沒有青年貧窮問題。
陳忠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政策規劃組副組長)
1.創新產生更大附加價值,在分配上也能產生較大的效果,中小企業特質偏小偏弱,前仆後繼,在過去的統計淨成長是兩萬到三萬,中企處在產銷研等發展上都會協助,數位落差的部分作輔導,另外在婦女就業創業培力上,都往較高技術、數位培力 邁進。
莊美娟(勞動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
1.六大法案進度,在中高齡法的部分,法已完成,正在進行相關跨部會的討論。勞動派遣法草案爭議無法突破,美國在相關勞動資訊上有強的集體協商力。
2.勞動部已將強制協商加入工會相關法規,團體協約協商中,加強工會掌握的資訊。
吳思瑤委員
1.分配議題,經濟部門整體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體質,產業面鼓勵創業本身就不會發生勞動剝削的問題,也要鼓勵較好的企業,像是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在勞資雙方及資訊揭露上是可以穩健提升企業文化。
2.配套工會法,提高工會含概率,制定派遣勞動保護專法,以保護面向去做,而不要因為怕會鼓勵非典,而不做保護的動作。
3.就業的訓練及媒合、托育體系、支持系統這都要繼續穩健地做。
4.參考921重建新校園計劃中,其中在建築法規上不採最低採購,提升建築品質,從中培育建築設計領域年輕人才,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推動上,所有建設如何強化各地方政府一同投入在加值人才培育上。
賀麗娟(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處專門委員)
政府採購案中透過最有利標,如何加入企業勞資雙方條件品質,採購契約的價金如何落實都已提出,中小企業與勞工雙方很多不知道法令是什麼,未來要在落實法令上努力。
吳思瑤委員
前瞻要有一套完整的採購配套,整體最有利標、整體提升卓越能力、整體選擇優質廠商,用最有利標要求政策元素導入標案,提出(要求)競爭型計劃的指標,政府若有助於提供青年就業、有助於提升青年人才,將軟實力納入各地方政府提出之計劃,這是前瞻計劃是否成功的關鍵。
吳濬彥(台灣北北新巢協會理事長)
1.地方型產業合作的組織架構(參考日本),提出技術型財團法人共用設備、租借技術性產品,設立地方產業諮詢站,對技術與銷售戰略都有提供諮詢服務,從中去招攬各種不同戰略決策人才(法律會計稅務等),提出新的組織形態讓各地商會產業來支持各地微型產業創新事業。
吳思瑤委員
1.前瞻軌道建設中各高鐵站硬體設施是對於軟體使用者的理解,像是給年輕人一個開會工作空間,讓年輕創業者能在好的location有足夠空間使用。
鍾佳濱委員
1.台中高鐵站應設立降低行政成本的空間,以發散型方式加值高鐵週邊建設規劃。
2.要全盤思考東南亞經濟體下的人口政策,移民補充能帶給台灣該社會相對低薪的工作人力補給,用外勞做法是不好的,我們都是移民的後裔,移民能扮演產業推動力,台灣的移民政策競爭力來源為台灣教育體制與完善、以及醫療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