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十一月中展開第一次的亞洲行,訪問日本、韓國與中國,並至新加坡參加亞太經合會的領袖高峰會。由於這是歐巴馬當選總統之後的第一次亞洲之行,而且就在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民主黨執政之後,因此歐巴馬此行業受到全球廣泛重視。台灣與美國、中國之間有相當錯綜複雜的關係,當然現在也極重視歐巴馬的亞洲行,我們也應細心檢視台灣的利益是否因為美中高層互動而受到影響。


壹、對台灣的影響

      仔細觀察歐巴馬訪問亞洲的過程,許多國人會感覺情況似乎對台不利,事實也是如此。歐巴馬在日本針對亞洲政策的演講中,台灣根本就沒被提到,和以前布希總統在日本盛讚台灣民主的做法無法同日而語。他在上海與學生的座談之中,當有關軍事議題被一名學生提起時,這本是他可全力發揮的項目,要求中國軍事透明化,以及美國依照台灣關係法有義務要繼續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可是他卻選擇迴避。在美中聯合聲明之中有「歡迎兩岸的和平發展,鼓勵兩岸就經濟、政治與其他方面的對話」,以及「雙方重申對於中國主權與領土的完整的尊重」的辭句,更引起國人的高度關切。雖然美方相當及時地派出AIT理事主席薄瑞光前來向各方進行簡報與會談,然而國人的疑慮並沒有因為薄氏「政策不變」的表述而消失,因為美中共同聲明已經是既成事實。


      在美中聯合聲明中台灣所必須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已經成功的讓美國接受對於兩岸協商情況的肯定,以便壓迫台灣接受中國所提出的政治性談判議程。這是事前中國對於美中高峰會的期待,中國的目的是在創造一個對台政治談判的有利國際環境,事後看來中國已獲得其所要的。


      而有關「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文字,雖然不是新的說法,但上一次美國提到這種說法時是在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但是當時雷根總統認為八一七公報對台傷害太大,因此特別派遣李潔明大使向當時的蔣經國提出六大保證,全面否定八一七公報的內容,其中第五項就是不承認中國對台主權主張。而美國對台提出六大保證之後,就再也不提尊重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因此在廿七年之後美國重新附和中國的主權領土主張,這會讓我們強烈感受到美國立場倒退到六大保證之前,並且違背了廿七年以來所奉行的政策。這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何胡錦濤會接受「一個中國政策」的說法而未提「一個中國原則」,因為美國已經接受了中國對台擁有主權的一個中國原則內涵。這種情況對於認為台灣為事實獨立存在的我們,當然會覺得已經陷入了一個相當不利的情境之中。


貳、整體國際格局不利台灣

      如果再放寬一點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所面對的整體國際環境,也應可以理解現在並不是對台灣最好的時候。原來支持台灣最有力的美國,面對了許多國際上的大麻煩,不但仍然深陷中東的兩場戰爭,甚至還要執行增兵阿富汗的計劃,伊朗的核武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北韓的挑戰也持續存在等,美國都認為必須仰賴中國的協助,而當然中國也趁機要求美國做一些配合,包括在台灣議題上的配合。


      早在2008年春,歐巴馬選戰陣營的外交策士們在其內部討論之中,就敲定了要藉由一些國際上可以進行合作的項目,將中國融入以美國為主的國際體制之中,並讓中國負起更多的國際責任,也避免中國在國際上製造美國的困擾。這些議題包括環境污染、全球暖化、能源安全、人權保障、經貿自由化等。歐巴馬總統訪問中國時,也就這些早就設定好的議題與中國進行討論,提出合作的要求。這些思考,都讓中國在台灣議題上有更多藉機發揮的空間。


      因為美國受限於多個國際麻煩,台灣也從布希政府後期開始逐漸感受到這個壓力,美國支持台灣防衛能力提升的力道也逐漸弱化,不但原先承諾的軍售縮水,甚至是台灣尋求多時的F-16戰機都遲遲無法獲得。而在歐巴馬政府上台後,國務卿希拉蕊於今年中訪問中國時,已經表明不會因為台灣或人權的議題影響美中關係。雖然歐巴馬政府高層官員在不同場合之中不斷宣稱會依照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必要的防衛性武器,但重要的武器系統的獲得,我們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尤其是像F-16戰機,已經成為中國向美施壓的重點中的重點,因此除了一些較不具敏感性的武器系統外,我們可能無法有過度樂觀的期待。


      在美中關係愈形密切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美關係發展的結構性限制。美中兩國之間除了領袖互訪之外,決策高層之間也有各式各樣的對話機制,甚至有熱線的互通,而中國幾乎都會藉用各種對話的機會在台灣議題上對美方提出主張,久而久之,就使得美方在處理兩岸議題時要將中國的立場納入考量。但相對的,台灣與美國之間沒有領袖層級的互訪,對話管道也有諸多限制,雙方的領導人與關鍵決策者無法建立個人的情誼,這種限制使得台美之間的距離相對的越來越遙遠,這對於台美關係的長期發展趨勢並非有利。


參、中國的操作

       中國對台的目標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就是要達成「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而在達成這個大目標的過程之中,要藉由經濟方面吸納台灣,藉由文化交流同化台灣,藉由一個中國原則框住台灣,並要透過國際的擠壓封鎖和軍事壓力逼迫台灣就範。中國從不掩飾其目標與策略,而且其解決台灣問題的途徑,全都明白寫在2008年12月31日的胡六點之中。中國目前的具體操作,就是先釣住台灣在經濟議題上的胃口,在馬政府列出的最優先項目中的ECFA和金融MOU協商上放緩腳步,逼迫馬政府同意進行政治性議題的協商。在這過程之中,中國也依照胡六點中排除國際的干預的原則切割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在兩岸政治性議題上,中國在胡六點之中已經說明非常清楚,台灣一定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之上,才能談論國際參與,才能跟中國正式協商終止敵對狀態、簽定和平協議,之後才能討論軍事信心建立機制。但所有這些主張,都是一個政治條件加上另一個政治條件,讓台灣越陷越深,而完全被中國的政治條件所裹住。


      也因為馬政府在ECFA和金融MOU的協商顯得急切,也讓中國有著力點,稍事拖延壓,馬政府就必須加快政治協商的腳步,否則就拿不到ECFA和金融MOU。因為馬政府可能已經在政治協商方面加快了腳步,雙方才會同意胡錦濤親信鄭必堅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分別率隊來台,公開談論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這讓台灣人民與國際社會習慣,政治議題已經在討論之中了。接下來即使台灣覺得不想進一步討論政治議題,希望美國能提供一些對台的保護傘,但美中已經簽署了共同聲明,台灣連這一部份的期望可能都要落空了。更糟的,馬英九在美中簽署共同聲明之後,還宣稱這是台美關係六十年來最好時刻,在這種情況下,台灣還有什麼立場來向美國爭取更好的待遇?


      美國對台軍售是台灣國防安全的重要依靠一,也是台美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但也是中國必欲去之而後快之事。中國向來不憚其煩的不斷向美方提出抗議,在近年間也有逐漸拉高抗議的跡象。2009年10月下旬中國中央軍委會副主席徐才厚訪問華府期間,不但正式對美提出終止軍售的要求,甚至公開表明,若出售F-16戰機將會有嚴重的後果。而接下來如果兩岸進入政治協商,甚至談論到軍事信心機制,中國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就更有正當性。雖然馬英九表明中國沒撤飛彈就沒有和平協議,但是中國已經放出風聲,可能會在明年中撤除一批短程飛彈,這表面上是善意,但實際上將是台灣陷入最深層國家安全危機的時刻。


肆、台灣的應對

      確實,台灣所面對的整體環境並不是很好,但如果小心緩步處理,或許我們還有很好的機會與美國、日本等重要國家維繫更好的關係,以此抵消來自中國的野心。在2008年馬英九先生當選台灣總統之後,努力尋求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發展,並以此來增加台灣國際參與的空間和降低外在的軍事威脅。雖然表面上看來兩岸關係已呈現緩和的局面,但是實際上兩岸的結構性因素並沒有改變,中國對台的軍事壓力只有增、沒有減,而且在參與國際組織的議題上仍有高度困難。


      而由於馬政府急切的想要與中國達成各種經濟上的協議,並且定死每年要有兩次的兩會協商,甚至要求中國與台灣進行ECFA與金融MOU的簽訂,這成為中國要求台灣進入政治性協商的最有利條件。除非馬政府的目標就是不計代價與中國簽訂各種經貿與政治的協議,否則馬政府的策略與操作,都讓台灣陷入越來越不利的情況。因為幾乎所有的兩岸協議都具無可逆轉性,即使以後民進黨有機會重新執政,也難以順利拆解目前國共兩黨所建築起來只剩統一選項的政經架構。


      即便情況對台不好,但我們環顧國際,美國還是一個我們必須要好好把握的朋友,台美安全與其他方面的關係仍然要細心呵護。雖然台灣政府目前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的做法受到美國政府的歡迎,但我們也應該認真思考其政策是否會對美國的東亞戰略利益造成長久性的影響,畢竟美國還是台灣在國際上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持者。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好友在受到國際議題困擾不已時,台灣必須思考還有什麼可以協助美國、和美國進行合作的項目,並且在台美安全、反恐、經貿、文化上進行更多投資,以與美國形成更加深入且盤根錯結的態勢,用強化台美之間的關係來抵消中國對台的大包圍。

作者吳釗燮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

最近更新: 2009-12-3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