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5611
- 發佈:2011-02-25
去年9月7日釣魚台(日本稱為「尖閣諸島」)海域發生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碰撞日本海上保廳巡邏船「與那國號」(Yonaguni)、「水城號」(Mizuki)的海難事件,該名中國船長被日方逮捕和接受偵訊,中國政府對此發動一連串的反擊和「制裁」,同時中國政府證實日本藤田(Fujita)公司員工在中國遭警方逮捕,兩國關係的緊張情勢升高,去年9月24日日本政府決定釋放該船長,並且希望該事件和平地落幕。不過,當中國船長英雄般地回國、日本藤田員工被釋放,低調回國之後,不僅日中政府之間的關係仍然沒有回到正常軌道,而且導致日中兩國國內發生「反中」、「反日」遊行,日中輿論對彼此的觀感進一步地惡化。
尤其日本國內輿論(包含朝野的政黨)對這次的事件,不但抨擊民主黨政府的作為,而且對中國的警惕也大大地提高,學者、專家們紛紛提出「如何建立能夠保衛領土的國防政策」、「重新檢討應有的對中國政策」的言論。據說中國國內對此外交戰的「勝利」感到心情暢快,中國國內的輿論與部分人士似乎對既有的對日政策更具有信心,有更加強對日攻勢之趨勢。
本文,首先介紹日中雙方對釣魚台領土問題的立場和本人的淺見。其次,從日本觀點探討這次事件日中雙方的相關對應,接著分析該事件對日本內政、外交和日中關係的影響,最後提出若干展望。
貳、日中對釣魚台領土問題的立場和日本的領土問題
有關釣魚台主權的議題上,大家相當熟識的是,「日本方面主張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島)是日本固有的領土,在歷史上與國際法上都不容置疑的,現在也在日本有效的支配之下。有關釣魚台列島的領有權問題,日本認為並不存在」。中國方面的主張則是,「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雖然本人對此有關的國際法或海洋法方面的專業知識沒有充份的認知,但是強調對領土問題的爭議上,必須認清的事實是:雙方都對自己主張擁有主權等的「理論武裝」認為十全十美,卻沒有(不想)注意到對方的主張根據或內容。尤其雙邊關係陷入情緒化時,更必須要認識這觀點。
日本和俄國之間有北方四島(歯舞、色丹、国後、択捉)的領土爭議、與韓國之間也有竹島的領土問題,而俄羅斯現在承認有領土問題的存在,但是韓國認為(和日本對釣魚台領土問題同樣)不存在領土的問題,各國對領土問題上採取不同的態度。以本人的觀察,在領土問題上很難依靠歷史上的根據、國際法的法源來解決問題,這些思考顯得太天真或不夠實在。因此本人必須指出在探討領土問題時,必須理解這些現實的層面。
參、發生釣魚台事件後的過程與日中雙方的對應
首先簡單地回顧該事件的始末,如下:
9月7日 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在日本領海與海上保安廳巡邏船衝撞,第二天日方逮捕船長,帶到沖繩縣石垣島偵訊。
9月8日 中國外長助理胡正躍召見日大使,提出強烈抗議。
9月10日 日本石垣島法院同意拘留船長10天。
9月12日 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凌晨約見駐中國日本大使,表達強烈抗議。
9月13日 日方釋放14名船員和漁船,但仍繼續扣押船長。
9月18日 在北京發生反日活動。
9月19日 日本檢方延押船長10天。中國宣布,暫停中日雙邊省部級以上人士 交往,並停止航權、煤炭的協商。
9月22日 溫家寶總理在紐約抨擊日本激起全中國人的憤怒,日方要承擔責任。
9月23日 中國政府證實,處理遺棄化學武器的日本藤田(Fujita)公司成員入侵禁區被公安逮捕。
9月24日 日本政府決定釋放中國船長。前原外相與希拉蕊美國務卿會談,希拉蕊表示釣魚台海域屬於日美安保條約的範圍。
9月30日 中國政府釋放藤田公司的三名員工,留下一名員工繼續被禎訊
10月5日 菅直人首相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亞歐高峰會期間,在會場外短暫會晤溫總理,對釣魚台立場各自表述。
10月9日 中國政府釋放最後一名藤田公司員工。
10月16日 日本右派團體「頑張れ日本!全国行動委員会」在東京舉辦反中遊行。
10月18日 16-18日連續三天在成都、西安、鄭州、綿陽、武漢內陸地區發生反日遊行。
10月31日 菅首相與溫總理參加在越南舉辦的國際會議時,「會談」10分鐘,確認日中雙方推向戰略互惠關係。
11月4日 海上保廳拍攝的中國漁船衝撞日本巡邏船的錄影帶被外流到網路YouTube。
11月6日 日本右派團體在東京舉辦抗議集會。
在該事件發生後的發展過程中,本人發現兩點。第一,日本政府當初一直強調依照國內法律程序處理該漁船的問題,即採取「司法解決」。中國政府對此雖然表面上只有指責日本在中國所主張的領土內行使違法的行為,沒有提出別的想法,但是實際上中國期待由日本作出「政治解決」。不過隨著事情的展開,日方選擇了「政治解決」。第二,雖然日中雙方在事情進展的過程中產生口水戰,隨著陷入僵局的局面,並且日中國內分別發生「反日」、「反中」運動,但是日中雙方政府刻意阻止,以防止徹底撕破臉,避免到達「對抗」或「決裂」的局面,即強調繼續對話,推向合作關係,這部分和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的雙邊關係顯然是不同的。
肆、分析這事件中日本與中國政府的反應
一、日本對此事件的反應
為何關心日本對外關係議題的專家針對這次的事件不得不說出很多的評論?尤其對於船長的處理方式,即為何日本政府當初選擇法律途經解決這次的事件,後來選擇政治途徑?
若按照日本政府主張「有關釣魚台列島的領有權問題,並不存在」的話,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既然在日本領海違法捕魚,就應該被日本政府逮捕,需要接受日本的司法程序的偵辦。雖然中國政府絕對不能接受這些邏輯,但是在日本國內,由於政府主張「中國人在日本國內違反日本法律,當然必須接受日本國內法律的制裁」,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當然也沒有爭議。即使如此,過去的日本政府遇到類似的狀況通常採取的選擇不是依賴法律途徑解決,而是以政治途徑解決。過去代表的事例如2004年3月中國保釣人士登陸釣魚台時,日本沖繩縣警方逮捕相關人士後不將犯人移交檢察單位釋放。當時的日中關係由於小泉純一郎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引起雙邊關係惡化,而小泉首相站在大局觀點,做了政治決定。
既然民主黨政府當初不採取政治途徑方式,決定以司法途徑解決。對此決定,包含本人及不少專家應該想到,「這次的政府決策確實和過去的自民黨政府不同」。同時一方面期待下一步的對策、一方面擔心日本政府能否忍受必然會引起之中國強烈對應。面臨中國政府對日本不斷地、接二連三地作出對抗的措施,如禁運稀土、控制中國觀光客的赴日、暫停高層的政府交流和各種談判等,日本政府無法忍受壓力而立刻釋放船長。並且最後決定釋放船長的責任似乎也推給沖繩地方檢察廳。這次的行為讓日本國民深刻地感受到民主黨政府的不負責任。
本人認為對此意外事件及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案中應有的決策是,決定逮捕中國船長後,首先應該由檢查單位按照國內法判斷對船長有否適用的罪名,同時外務省從專業的角度評估、預測這次的事件(包含對船長的處分)對中日關係的短期、中期、長期的影響,最後首相官邸考慮雙方的見解後,作出綜合的判斷,作出最後的政治決定。如前述小泉政府時期對登陸釣魚台人士所作的處分決定,讓不少的日本人士不以為然,但當時的政府高層做了綜合判斷,不推開責任,表現了負責任的態度。反觀民主黨政府的作為,當初似乎作了政治主導的決定,卻遇到超出預期的中國強硬姿勢,不僅突然改變當初推行的透過法律途徑解決的大方針,而且把重要的責任推給地方檢調機構,政治高層避開政治責任。
這次民主黨政府的迷走(盲目行走)的背景,在日本國內已經有不少的分析,即「外交素人集團的決策」、「政官關係的惡化造成的結果」等等。本人對此還沒有定見,但是確實看到民主黨政府和自民黨政府不同的「政治主導」外交政策的一面。
二、中國對此事件的反應
中國政府當初面臨民主黨政府選擇「法律途徑」解決這事件時,由於和過去自民黨的作為不同,半信半疑地心態關注日本政府修正過去的釣魚台政策,換言之,必須受到某種程度的衝擊。但是身經百戰的中國政府立刻調整步調抵抗日本作為,採取了多樣的「制裁」措施後,在簡短時間內獲得完美的「外交勝利」。
另外,雖然中國對日本採取的態度相當強硬,讓日本政府或輿論感到驚訝,但是本人認為這次的中國政府還是相當有克制的地方。第一,中國國內的反日遊行或抗議活動在政府的控制下進行。雖然2010年的秋天在北京慶祝國慶活動、上海舉辦世博、廣州召開亞運等重要活動因素也有關係,同時警覺中國民眾借用反日機會向中國政府表達不滿等因素,必須控制反日遊行的範圍和狀況,故這次的反日活動不會發生2005年反日暴動的失控狀況。第二,在這次事件後雖然漁政船等政府系統的船靠近了釣魚台海域,但是並不鼓勵保釣活動或漁船進入這海域,以挑釁日方。
伍、這次事件對日本內政、外交和日中關係的影響
一、民調顯示日本輿論對這次事件的看法
由日本媒體『讀賣新聞』去年10月初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日本輿論對這事件中的政府應變措施的不滿意,。『讀賣新聞』10月初進行的有關菅內閣支持度等民調顯示,支持度9月中旬進行的調查支持度從66%在10月初調查結果時降到53%,不支持度也從25%上升到37%。再者11月初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對內閣支持度再下降到35%,不支持度也再上升到55%,終於出現支持度和不支持度的逆轉現象。(表1)
表1 讀賣新聞有關內閣支持度的民調
調查時間 |
支持 |
不支持 |
---|---|---|
9.17-18 |
66 % |
25% |
10.1-3 |
53% |
37% |
11.5-7 |
35% |
55% |
資料來源: 讀賣新聞,「内閣・政党支持支持と関連問題」2010年11月電話調査全国世論調査(2010年11月8日)http://www.yomiuri.co.jp/feature/20080116-907457/news/20101107-OYT1T00640.htm
10月該民調也針對釣魚台事件進行調查。日本民眾的83 %認為「無法接受首相對釋放船長的說明,即檢察當局自己判斷釋放船長,否定此決定有政治介入之說明」。這數字如前所述,日本民眾不相信由檢調單位獨自決定,對於逃避政治責任的態度也感到反感。「對民主黨政府的外交、安保政策是否感到不安」的人也有高達84%。有關中國問題,首先對「認為中國這次採取的延期談判、停止交流等措施過當」的問題也高達紀錄89%,「無法接受中國對這次的事件向日本要求道歉和賠償行為」也有94%,因此受到這次事件的影響,「不信賴中國」的人也高達到84%。民調的結果顯示這次的事件不僅衝擊菅内閣的執政、失去人民的信賴、憂慮外交安保政策,而且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觀感進一步地惡化。
二、對日本內政、外交的影響
這次的事件對菅内閣而言,7月參議院議員選舉慘敗後,9月初的黨魁選舉中好不容易才打敗黨內最棘手的對手小澤一郎,支持度重新提升,應該是振興士氣的契機。但遇到這意外事件,又立刻陷入大危機。由於當前執政聯盟參議院沒有過半席次的現實,以自民黨為主的在野黨在預算等重要課題上沒有正當理由和民主黨合作,應該會要求更換特定內閣成員等方式干擾政府運作,因此多數專家對這內閣的執政不感到樂觀。
對外關係方面,這次的事件中讓日本的輿論強烈地感受到美國才是能夠可靠的同盟國家。前述讀賣新聞的民調也顯示71%的人認為,「有關尖閣諸島的問題,將應該加強與美國之間的同盟關係」。事實上,美國政府對日本政府指出的「釣魚台海域屬於日美安保範圍」的發言,部分專家認為這次釣魚台事件的外交敗北中,唯一得到的「戰利品」。
對國防政策的影響也應該不可避免的。由於這次的事件屬於突發性事件,因此不一定因為這次的事件直接反映到2010年年底將要修訂「國方計畫之大綱」的內容。但是從中長期的國防政策來看,包含釣魚台海域的沖繩縣西南先島諸島的陸海空自衛隊的佈署問題是必須探討的議題。同時,應該認真檢討包含釣魚台等多數的離島、無人島的國有化問題的時機到來了。
三、對日中關係的影響
經過這的事件後,確實影響雙邊民眾彼此的看法,可能在日中1972年建交以來陷入最壞狀態(※應該要等到每年12月發布的內閣府每年進行的「有關外交的民調」之結果)。日中高層為了避免徹底惡化雙邊關係,仍然堅持推向戰略互惠關係的基本方針。因此為了推動合作、友好為主的雙邊關係,日中政府必須慎重地處理兩國國民彼此感情惡化的問題。小泉執政時期的本世紀初的日中關係常以「政冷經熱」來形容,即雖然日中政治關係緊張,但是經濟關係不受到政治關係的影響,繼續發展。但是這五年中國經濟規模的繼續擴展,日中經濟關係的擴大,尤其日本對中國經濟依賴度的偏高,達到「中國打噴嚏,日本會感冒」的時代。中國政府在這事件過程中對日本進行的「加強海關檢查」、「暫緩觀光客的赴日」等措施,打擊廣泛的日本相關業者,因此當前日本對中國經濟依賴程度狀況來看,對日中關係仍然還可以享受「政冷經熱」的看法是相當天真的,日本官民應該深刻感到這嚴苛的事實。
中國方面,雖然在這次的對日外交戰獲得「勝利」的結果,感到對日採取強硬態度容易獲得國家利益,在中國輿論或政府裡「對日強硬派」再抬頭的可能性。當前中國政府應該還是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並且日本是仍然處於亞洲的大國地位,因此中國必須維持與日本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中國高層如何處理國內或部分政治勢力的「反日」情緒,是很大的考驗。另外,這次對日本採取的強硬或傲慢行為引起(或加深)越南、印尼等和日本同樣擁有領土,受到國家的關注和警惕,甚至浮現「中國威脅論」。中國政府對這些週邊國家的憂慮,必須用實際的行動、態度來化解。
陸、展 望
最後主要探討當前日本政府的外交前途和釣魚台有關的應有的政策。
強調「政治主導」的民主黨政府的外交,當初主張「對等的日美關係」,由於在沖繩美軍基地問題的不當處理結果幾乎被以「失控」來形容,重傷日美同盟關係。另外也期待進展的日中關係也經過這次的釣魚台事件在短暫時間陷入停滯狀態。另外鳩山上台之際,盼望改善對俄國關係,導致引發有關北方四島領土問題的口水戰,結果被迫在緊張的狀態中。
面臨這些外交危機的狀況下,當前日本政府最可能採取或有利的外交途徑還是加強與美國之間的同盟關係。當然重建對美關係的路也不平,日方必須主動積極處理美軍基地問題,經貿議題上也說服國內的反對業者,積極準備參與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he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的措施才能得到美國對日本的肯定和支持。
有關釣魚台的對應和日中關係,應有的原則是繼續對中國交往(engagement)政策,並且和歐美、東協等其他國家一起積極推動讓中國尊重國際法、國際規範,並且同時要準備適當的威攝力量,因此這觀點來看日美同盟的重建還是急迫的課題。
作者石原忠浩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