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4458
- 發佈:2011-11-29
東北大地震後,緊急處理的『第二次補正預算案』、『特例公債法案』以及『再生可能能源特別措施法案』等相關法案成立,初步完成階段性任務的菅直人內閣提出總辭。之後8月29日舉行民主黨代表(黨魁)選舉,結果由非民調第一名,也沒有受到黨內最大派系奧援的野田佳彥打敗黨內四位對手,當選民主黨代表。並且8月30日在國會中順利被地指名為第95代總理。戲稱自己如帶有泥臭味的泥鰍,像泥鰍般在泥淖裡全身沾滿泥巴,為國民做事野田總理表達在「正心誠意」的決心,投入艱難工作。本文將探討野田總理上台之後即將面臨何種困境和挑戰,首先概述民主黨政權成立後的過程,接著分析野田內閣產生的黨內選舉過程和施政方針演講等相關發言,最後展望「泥鰍內閣」的課題和展望。
貳、首次民主黨政權的誕生:歡呼聲中鳩山政權的興隆與失控
2009年8月的眾議院選舉中,雖然日本國民歡天喜地以充滿期待的心情迎接民主黨的執政,但是由於鳩山由紀夫內閣對於沖繩美軍基地問題的不當處理而導致日美關係的嚴重倒退和傷害,加上對於選舉當初所提的公約(Manifesto)無法完全兌現,如難以維持兒童津貼和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等施政,另外政官關係的緊張和不和、鳩山本身的政治獻金問題等因素,造成鳩山的民調支持度約20%左右,相當低迷,黨內也不斷地出現更換閣揆的聲音,在這些因素之下,鳩山立刻拋出了政權。
參、對權力固執的菅直人政權
2010年6月代表選舉時,當時的副總理兼財政大臣菅直人打敗受到黨內最大派系小澤派的樽床伸二,當選民主黨代表,在國會順利當選第94代總理。菅直人在選舉過程和內閣、黨的人事方面,明顯地和當時爆發政治獻金醜聞的小澤一郎前代表保持距離,即採取反小澤路線,並且主張重建對美關係和修正曾經主張的相關政策,支持度和看好度立刻提升,滿懷信心面對7月的參議院選舉。即使如此,菅直人在負責的政治理念之下,提出提高消費稅率等的增稅主張,結果在參議院選舉中遇到嚴重的挫折,出現參議院在野黨過半的眾參議院逆轉現象。雖然同年9月的代表選舉再度打敗宿敵小澤一郎,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支持率,但是因對於同月在釣魚台(尖閣諸島)海域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相撞事件的後續處理不當,不但引起日本國內輿論的不滿,並且導致支持度快速地下滑,因而當時失去黨內的向心力和輿論的支持,黨內公開討論後菅直人時代的接任人選的問題。
2011年初當時外相前原誠司,由於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規制法』,接受外國人(長期居住日本的韓國人)的政治獻金而下臺,並且菅總理本身也爆發疑似接受外國人政治獻金的事件,但卻在那時發生了東北大地震和大海嘯引起核能電廠事故,日本社會在救災第一的氣氛之下,菅仍然繼續執政處理救災和復興事業。不過救災工作的不協調,尤其對核能電廠事故的處理不當引起輿論的不滿,同年6月自民、公民兩黨提出內閣不信任案,民主黨黨內的反主流派傾向支持不信任案,但是菅直人似乎為了戀棧於總理職位,因而對黨內暗示將會很快要辭職,故民主黨也對不信任案投下反對票,造成國會未通過不信任案,菅直人還能夠繼續執政。但是進入8月後菅總理似乎忘記下臺的承諾,且暗示提出「脫離核電政策」路線等討好民眾的政策,結果黨內倒閣的聲音高漲,最後在8月底仍然無法避開下臺的命運。
肆、民主黨代表選舉:野田佳彥的勝出
第9代民主黨代表選舉時,出現了該黨歷史上候選人最多的情況,共有五位候選人參選。由於菅直人在任期內辭職,這次的代表選舉,不是由黨員、地方黨部、國會議員的投票決定,而只由黨所屬的國會議員投票決定。進入8月日本政界似乎感受到後菅直人的時代到來,8月初出版的「文藝春秋」9月特別號中,野田佳彥發表『我的政權構想』(わが政権構想)一文,提出自己的施政理念。或許是偶然的事,在代表選舉中和野田對決的海江田万里也投稿,破天荒地出現現任閣員批評菅直人總理的執政,但並未明確地表態參選黨代表的計畫。輿論將其解讀為野田為了參選下一次代表選舉表達自己的看法,海江田也考慮參選。
野田在「文藝春秋」的文章中指出,當前的日本社會面臨的三個課題和危機,即(1)國內產業的衰退和產業空洞化,(2)包含核電的能源問題,(3)財政問題。第一部分,提到產業空洞化的結果,在過去20年失去大約5百萬人的雇用機會,而且東北大地震更加深了危機。因此主張透過環保和健康醫療產業等的新興產業的振興,創造就業機會,並且拉攏動態的亞洲市場。第二個部分,除了迅速的終結福島核電廠事故,需要策劃不要太過度依賴核電的能源政策。但並非徹底地反對依賴核電廠的立場,並且支援日本核電設備和技術的對外出口,即逐漸減少依賴核電,同時推動風力、地熱、生物等自然能源的研發。第三個部分,不要再拖延財務問題,雖然東北的復興建設最重要,但是同時著手財政的健全化,間接地暗示不排除增稅措施的可能性。
外交方面,首先提到重建日美關係的決心,尤其考慮中國崛起、北韓問題等當前的國際情勢,加強新時代該有的國防力量。政治運作方面也提到三點,考慮當前的緊急狀況,不排除和自民黨之間建立大聯合政府、重新檢討民主黨當初主張的公約、重新定義政治主導。第一個部分,考慮當前的逆轉國會(參議院在野黨占多數)的狀況,為了面對震災後的危機狀況,不排除自民黨之間成立聯合政府面對當前的國難。 第二,為了和在野黨合作,主張民主黨本身重新檢討兒童津貼等政權公約。最後,民主黨當初主張的政治主導,似乎陷入政治家和官僚之間對立或僵局的狀況,必須修正長久以來的政官關係,建立良性的政官合作關係。
當時日本媒體最關注的是,野田為了克服當前的國難,考慮和自民黨共組暫時性的聯合政府,民主黨內外對此有贊成和反對的兩派立場。
8月26日菅直人正式宣佈辭去總理和黨代表職務的第二天,民主黨公告代表選舉,同時參加代表選舉的五位候選人舉行共同記者會,同時提出理念和對爭論點的看法。表1是『朝日新聞』整理五位候選人對爭論議題的立場。
表1 五位候選人的爭論點的立場
復興增稅 |
消費增稅 |
核電再啟動 |
參加TPP |
大聯合政府 |
解除小澤一郎的處分 |
|
---|---|---|---|---|---|---|
前原誠司 |
× |
○ |
○ |
○ |
○ |
× |
馬渕澄夫 |
× |
△ |
△ |
△ |
× |
△ |
海江田萬裡 |
× |
△ |
○ |
△ |
× |
○ |
野田佳彥 |
○ |
○ |
○ |
△ |
△ |
△ |
鹿野道彥 |
× |
△ |
△ |
× |
△ |
△ |
政策方面的主要明顯差距是增稅方面,為了復興建設的增稅或重建財務健全化的提高消費稅率的問題,五位候選人中只有野田一個人支持,尤其只有野田一個人贊成制定復興稅。對於成立大聯合政府的看法,野田的態度比較趨於慎重,反而前原誠司則是採取比較積極的立場。針對政治獻金問題而被捲入官司的糾紛,對於被停止黨員資格的小澤一郎的處分議題上,除了接受小澤派奧援的海江田以外,其他四位候選人堅持慎重或反對的立場,表達出「反小澤」的立場。
輿論是如何看待五位候選人呢?根據『讀賣新聞』在8月27-28日針對五位候選人的支持度所進行的電話民調結果顯示前外相前原大幅領先,獲得48%支持,海江田則得到12%,野田只有獲得9%、馬淵5%、鹿野2%,以這樣的結果來看,前原受到輿論一面倒的支持。和事前的民調相比之下,實際選舉的結果卻出乎「意外」。
表2 民主黨代表選舉的結果
1輪投票 |
2輪投票 |
||
---|---|---|---|
海江田萬裡 |
143 |
野田佳彥 |
215 |
野田佳彥 |
102 |
海江田萬裡 |
177 |
前原誠司 |
74 |
|
|
鹿野道彥 |
52 |
|
|
馬渕澄夫 |
24 |
|
|
第一輪投票的結果,受到黨內最大勢力小澤派奧援的海江田獲得第一名,但是投票人數卻未過半,因此和第二名的野田再次進行決戰投票,結果野田成功整合「反小澤」派的支持獲得215票,打敗177票的海江田。對此選舉的結果,本人和大多數專家所持的看法大致相同,即「反小澤」聯合打敗「小澤派」的觀點。第一輪投票時,大家預料沒有人可以獲得過半的票數的前提下,各議員投給自己所屬或支持的候選人,第二輪投票時,當然不投票給非支持的候選人,「小澤派」以外的人員為了阻止小澤人馬的海江田當選,因而投票給野田。根據報導支援野田和前原的派系之間似乎存在某種默契,即我們一致支持第一輪投票時高票的該候選人。無論如何,反小澤聯盟打敗小澤一郎,結果小澤在2010年6月、9月以及這次的選舉陷入三連敗的局面,進一步減弱在黨內的影響力。
除了小澤一郎的三連敗以外,受到矚目的是前原的挫折。尤其臺灣各界異口同聲地指出為何民調遙遙領先的前原在第一輪投票中淘汰?對此疑問,應該可以從幾個面向回答。第一,這次的選舉如前述是臨時舉辦的補選性質的選舉,因此只有黨籍國會議員能夠投票,因此輿論的民調和黨內的看法有所落差。如果投票權的資格開放給地方黨部和黨員的話,或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第二,前原本人的因素。前原本人在今年初爆發外國人向他提供政治獻金的問題,被迫辭去外相的職位。因此可以說還處於「謹慎」的狀態,而且當初並沒有意願參選這次的代表選舉,其所鎖定的目標是明年9月舉辦的代表選舉,因此本來傾向支持野田,不過後來卻在支持人士的鼓勵和關說之下,在最後一刻決定參選。因此即使民調第一名,但是黨內同仁似乎覺得其準備不足,並且對於下一屆選舉必然陷入苦戰的新任議員而言,希望下一屆選舉越晚越好的心態之下,耽憂前原當選總理後,藉著名聲高時提早解散國會,進行總選舉,因此不少的年輕議員不敢貿然支持前原。
針對野田勝出結果,日本媒體大概以「穩定感」、「可以期待」等形容來看待。國外媒體方面,美國媒體肯定野田對重建財政和重視日美關係的立場外,亞洲鄰近國家媒體或專家對他則是比較嚴厲的看待。中國媒體報導野田是軍人家庭出身,對外交、歷史認識問題屬於主張強硬派人士的觀點,尤其提到過去的「甲級戰犯不是戰犯」等的發言,對他的歷史認識提出異議,因此部分學者指出野田上臺後的負面觀感將影響日中雙邊推向戰略互惠關係的趨勢。韓國媒體則是提出他的歷史認識觀屬於「極右」、「軍國主義者」等的批評,警戒野田本身是否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輿論如何看待9月2日誕生的野田內閣?根據『共同通信』在9月2-3日進行的民調顯示,野田內閣的支持率高達62.8%,政黨支持率也是民主黨獲得27.2%,高於23.6%的自民黨。『讀賣新聞』也在同一個時間進行調查,對新內閣的支持度高達65%,是歷來第五高的支持度,政黨的支持率也獲得28%,超越自民黨的23%。
本人觀察野田的代表選舉的表現或演講時,讓人感受到此人的誠實和認真的特質。雖然在內閣人事和黨內人事方面,採取傳統的派系均衡的人事安排,外務、財政、防衛等重要部門大臣的資歷略嫌不足之感,但是他謙稱自己為泥鰍,從他對輿論、在野黨的低姿態、高舉全黨一致體制、採取現實路線的這些表現,應該正面地評估他。
伍、野田總理的所信表明演說
9月8日野田總理在國會發表「所信表明演說」(表明信念的演說)。該演講的內容如同8月在「文藝春秋」發表的論文內容,不過部分訴求在參考這兩個月的變化之後,做了修正。該演講的重點仍然是以「大地震後的恢復原狀和復興」、「因應世界經濟危機」的兩個危機來探討。前者的部分,首先強調加速復興的腳步,全力以赴地進行復興的工作,具體地強調建設臨時住宅、清除瓦礫、支援災民,並且為了落實中長期的復興規劃,準備向國會提出設置「復興廳」的相關法案。其次,儘快終結核電廠事故,啟動福島的重建。對災民支付賠償金,並且進行清除污染的相關工作。
經濟危機的因應方面,站在重建日本的財政經濟角度出發,提出三個決心。第一,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尤其強調不必採取「推動」或「脫離」核電的二元化的討論,即採取逐漸減少依賴核電的「減少依賴核電」的途徑,同時為了加強核能電廠的安全控管,原來從經濟產業省所分設的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在環境省外局重新設置「原子力安全廳」,加強核電相關管理。第二,有關空前的日圓升值和產業空洞化的因應,為了拉攏外資企業,政府和中央銀行合作策劃相關措施,努力招攬外資企業。第三,為了持續的經濟發展必須推動財政健全化,今年雖然遇到大地震引起的空前危機,但是不應該一直拖延財政問題,應該兼顧財政健全化和經濟成長並進。今年內必須制定日本再生的戰略。
對於外交安保政策方面指出四點,第一,要認識亞太地區的外交和安保環境變化,尤其注意新興國家的存在感和重要性的提升,增高安保環境的不透明感,在這前提之下,依照2010年修訂的「新防衛大綱」整備應有的防衛能力。第二,深化日美同盟。日美同盟不但是日本外交安保的基礎,而且扮演亞太地區或世界的穩定和繁榮的公共財角色。普天間基地問題,依照過去日美共識的方案全力以赴地處理。第三,加強與周圍亞洲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此特別提到中韓俄雙邊關係。與中國之間持續推向戰略互惠關係。與韓國的關係,尤其針對北韓問題需加強聯繫,一起面對、解決朝鮮半島的總括性問題。對俄國關係方面,除了解決領土問題外,努力地建構與亞太國家的夥伴關係。最後,積極地推動對外經濟合作關係。在多元化的國際情勢下,必須加強日本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尤其需要最優先推動的是經濟合作。特地提到除了與韓國、澳洲的EPA之外,儘快決定是否參與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
總之,根據野田總理提到的兩個危機,對於核能電力的行政問題提出重編組織,安撫輿論。日圓升值問題方面,特地提出具體的因應方法,向產業界尋求理解和支持。
本人提出幾個在「所信表明」中未提到卻需要克服的課題。第一,政府和黨之間的決策系統或決策過程的一元化。鳩山、菅內閣常見對於內政或外交的重要議題的不同調是必須克服的,因此野田內閣應從過去的失敗中認真地學習。尤其大地震後的核電政策,總理和經濟產業相之間的意見對立,令人印象深刻。野田內閣啟動後不久,政策調查會長的前原在美國的演講指出重新檢討武器輸出三原則的鬆綁問題等。這些內閣中出現不一致或不同調,讓國民感受到「還沒學到」、「不像執政黨」等的負面印象。
陸、展 望
野田內閣啟動後不到十天,就發生鉢呂吉雄經濟產業大臣因自己的失言辭職下台,以示負責,野田內閣似乎被潑了冷水,但是接任上台的是由一直參與震災危機處理的枝野幸男前官方長官,或許由處理危機前線工作的他接任該職務是相當適當的。
震災後的日本邁進的唯一道路是擱置政爭,整個日本團結一致面對國難,從事復興事業。即使如此,日本政界已經開始佈署下一個政局。大家看得到的政治日程則是2012年9月的下一任民主黨代表選舉。如果野田的執政順利地展開,聲望維持一定的水準,連任的可能性相當高。另外,雖然受到停止黨員資格的處分,但是在黨內仍然擁有影響力的小澤一郎也虎視眈眈地尋找復出的機會,包含自己的參選,以最後一戰的心情面對。另外值得注目的是,民主黨政要中民調第一的前原誠司也應該不會缺席明年的代表選舉。
民主黨代表選舉的結果必然牽涉到下一屆的總選舉的時間。菅內閣時期,專家們曾經指出不排除權力固執的菅直人會貿然採取反核電政策等單一議題來解散國會的可能性。但是以野田總理的政治風格而言,短期內解散國會的可能性相當低,本人卻認為2013年眾議院和參議院同時選舉的可能性比較高。本人的推測根據兩個理由,第一是日本社會正處在「復興第一」的氣氛之下,沒有投入選舉的從容時間。第二,2011年3月日本最高法院對上一屆眾議院選舉的「一票格差」問題(票票不等值)提出「違憲狀態」的判決,野田總理在「所信表明演講」中指出,不僅調整「一票格差」問題,而且期待能夠跨黨派討論包含國會議員的總數和應有的選舉制度問題。總而言之,除非有重大理由,在違憲狀態之下進行下一屆總選舉的可能性不高,而且調整選區等相關措施需花費不少時間,因此2013年同時進行選舉應該是合理的推測。
遇到空前災難的2011年的日本,全世界在大天災的過程中看到一般日本人在絕望的處境中仍然表現出高尚的情操的同時,卻也突顯出日本政治的貧困和無能。雖然囿於政治制度設計上的因素,日本出現每年更換總理的現象,但是日本國民不想再忍受這種亂象,期待能夠回到民主黨奪回政權時的口號「國民生活第一」,為國民做事。野田內閣是否真正能夠在「正心誠意」的決心之下,落實復興工作,是每位日本人一直關切的。
作者石原忠浩為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