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台 灣 與 香 港 , 兩 個 似 乎 截 然不同的社會,細究起來,其實有著 極類似的歷史發展。台灣在結束日 本殖民統治後,在接續而來的中國 政 權 統 治 下 , 由 於 文 化 與 政 經 矛 盾,逐漸發展出台灣人意識(雖然 一直到二十世紀晚期,自認是台灣 人的比例才成為多數,但早期的省 籍矛盾,早已隱含台灣人意識的形 成),並在多年的努力後,取得民 主自由的成果(雖然仍有待鞏固加 強)。

      香 港 則 是 1 9 9 7 年回 歸 後 , 面 對中國政府步步加強控制的意圖, 以及陸客與中國資本入侵,也開始 有香港本土意識的出現,所謂「戀 植」現象,就是一個徵兆。並在21 世紀 初 開 始 政 治 化 , 爭 取 政 治 權 利。

然 而 華 語 世 界 最 為 活 潑 多 元 的社會,卻在邁入21世紀時,共同 面對兩大相同的挑戰。如何妥善因 應,將是台灣與香港能否繼續邁向 民主、自由、公義的關鍵。


中國因素


      依賴民族主義以維繫政權存在 的中國,緊緊拉住台灣與香港,是其重要工作。對 台 灣 , 從 1 9 9 6 年 的 兩 枚 飛彈到2012年大企業主力挺92共識, 影響大選的意圖昭然若揭。手法越 來越細膩,就12年來看,也有一定 效果。除了選舉,更透過讓利、採 購、參訪、各種統戰論壇,企圖全 面滲透社會各面相。


      更令人心驚的是旺中案,試圖 藉由掌握資訊,控制思想。對香港,除了利用選制,控制 特首及立法會選舉。洗腦工作更是 絕不放鬆。國民教育雖然暫時被擋下,但洗腦仍然無所不在。


新自由主義對社會正義的侵襲


      80年代,台灣社會運動蓬勃一 時,各種社會力百家爭鳴。其後因 主戰場移往政治,而稍稍沈寂。然 而近來,社運又再度層出不窮。大 埔事件、華光社區事件、樂生療養 院事件、關廠工人抗爭⋯究其實, 都是在新自由主義的思維下,追求 商品化、利益最大化。土地與房屋 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場所,而是追求 最大利益的工具商品,人民居房權 讓位給以更新、公共利益為幌子的 建商利益。工人只是可輕易取代的 勞動力,一旦不能為資本家創造更 大利潤,馬上棄之如敝屣。甚至創造 出 人 力 派 遣 、 自 然 人 承 攬 等 非 典型勞動型態。


      而 原 本 應 維 護 公 義 , 促 進 財 富 分 配 的 政 府 , 本 身 就 是 這 波 新 自 由 主義的帶頭者。


      香 港 的 情 形 有 過 之 而 無 不 及 , 少 數 幾 家 地 產 霸 權 , 非 僅 掌 握 地 產 , 幾 乎 所 有 香 港 人 的 食 衣 住 行 , 莫不再他們掌握之中。


      再 加 上 前 文 所 述 , 中 資 大 舉 侵 入 , 造 成 社 會 分 配 惡 化 , 香 港 人 日 益貧窮化。


      中 國 因 素 與 新 自 由 主 義 正 嚴 重 威 脅 台 灣 與 香 港 的 民 主 自 由 及 社 會 基 礎 。 而 政 府 卻 扮 演 推 波 助 瀾 、 助 紂 為 虐 的 角 色 。 前 景 似 乎 黯 沉 , 但 我們仍看見一線曙光。


希望-公民力量的展現


      香 港 國 民 教 育 風 波 , 港 人 展 現 團 結 的 力 量 , 學 生 、 教 師 、 小 市 民 , 合 力 迫 使 港 府 暫 停 實 施 。 碼 頭 工 人 罷 工 事 件 , 更 在 各 界 支 援 下 , 逼使大財團低頭讓步。


      而 在 台 灣 , 雖 然 除 了 旺 中 案 有 暫 時 的 戰 果 外 , 其 他 抗 爭 事 件 都 稱 不上勝利。


      但 過 程 中 , 我 們 看 到 學 生 、 學 者 、 文 化 人 士 、 小 市 民 為 了 與 自 己 利益無關的事件勇敢站出。台 港 兩 地 , 表 現 出 相 當 成 熟 的 

公 民 社 會 力 量 。 公 民 對 不 義 的 憤 怒與挺身而出,將是希望所在。


      然 而 , 這 波 公 民 運 動 , 顯 然 與 政 治 運 動 切 割 。 而 政 治 團 體 也 只 能 作壁上觀。


      在 追 求 公 義 社 會 的 路 上 , 政 治 團 體 與 公 民 運 動 者 彼 此 互 動 的 戰 略 為 何 ? 二 十 年 前 , 新 潮 流 曾 提 出「 社 運 政 治 化 , 政 運 社 會 化 」 。 現 下 , 當 然 無 法 用 這 麼 簡 單 的 口 號 , 來 處 理 雙 方 的 戰 略 關 係 。 然 而 , 公 民 社 會 終 究 無 法 與 政 治 永 遠 切 割 。 未 來 , 雙 方 如 何 互 動 合 作 , 有 賴 學 界 及 運 動 參 與 者 共 同 摸 索 、 發 展 。

作者周威佑為台北市議員

最近更新: 2014-01-10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