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引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3年12月展開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政制改革公眾諮詢,準備於2014年中就這重要議題向中央政府提交報告,等待北京發落。香港人多年來渴望實現普選,由1997年之前受英國殖民地統治,至回歸之後由中央政府管治,港人都不停爭取。於2010年,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衝破僵局,令2012年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能向前邁出一步,符合了特區小憲法「基本法」的規定,按循序漸進的原則發展。北京亦因此向港人承諾,香港可以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之後可以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員。既然北京已作出了普選承諾,又定下時間表,港人理應安心,但事實是很多香港人不相信中共,因此擔心普選夢會落空。去年初一名法律學者建議若當局建議的普選方案不符合國際標準,不是普及而平等的選舉,便發動至少一萬人佔領中環商業區以示抗議。

      「佔領中環」全名是「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由香港大學法律學者戴耀廷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學者陳健民副教授和香港柴灣浸信會朱耀明牧師發起的運動,目的是要爭取於2017年落實普選行政長官。於2013年初,戴耀廷在報章撰文,提出以商討日、公民抗命等形式,敦促中央政府切實履行在《基本法》及全國人民代表大常務委員會的承諾,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由普選產生。戴耀廷的構思得到陳健民和朱耀明支持,三人組成運動的核心。目標是以和平、愛和理性「佔領中環」(佔中)為手段,爭取中央政府履行承諾。他們建議佔領中環因為中環是香港的金融中心,佔領這商業心臟定會引起全香港、北京、以致國際社會的關注,產生壓力。有市民對佔中三子的呼籲表示關注和憂心,但建議亦獲不少專業人士、商界和公民社會活躍人士支持。民主黨亦積極參與,並委派副主席羅健熙負責統籌工作,令佔中運動遍地開花。


      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爭取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聲音不斷,民意調查更持續顯示有近六成市民支持普選。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至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都是由只有數百人至一千二百人組成的小圈子選出,在以往十六年,普選的時間表被一拖再拖,直至2010年立法會通過2012年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方案,北京才承諾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


佔中運動- 從構思到發展


      戴耀廷於2013年1月16日在香港報章發表以《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為題的文章,鼓勵市民及民間領袖以公民抗命的形式表達港人自主的權利。他認為港人過去用各種爭取政治權利的方式,如遊行示威、苦行、五區公投和佔領政府總部兼絕食,所製造的壓力都不足以令中央政府讓步,因此決定發起佔中。發起人及組織者強調,發起「和平佔中」是希望中央政府能兌現承諾,讓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一旦中央、特區政府和港人達成共識,於2017年實行真普選,佔領中環便無須進行,支持者亦無須因公民抗命而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戴耀廷說「佔中是為了不佔中,就是要透過對抗產生一種張力,佔中是未來的緊張,讓大家回到談判桌上」,目的是「用運動帶動政治文化的轉變」。他謂提出公民抗命,表面上是對抗,但重視的是民主商討,希望透過討論過程,找到解決紛爭的方法。佔中運動提出了一個創意構思,就是希望能募集一萬人願意簽下「誓約」,對外宣布自己支持非暴力佔中。如果最後真的要走上街頭,這一萬人便要負起責任,一起到警局投案,接受警方的處理,被告上法院也不會委派律師抗辯。

      戴耀廷的主張在社會引起廣泛迴響,多個民主派政治組織和民間團體表示支持和會積極參與,資深大律師、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表示願意成為第一位被告,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亦表示支持。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律師兼立法會議員表示會全力參與佔中,進行公民抗命,更不惜為爭取真正的普選入獄,本人的意見與何俊仁一致。前立法局及行政局議員兼前人大代表,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亦表示會參加佔領中環。

      2013年3月27日,佔中三子發表「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信念書,表示運動的目標是要爭取2017年普選特區行政長官,更認為運動的成敗取決於公民的覺醒,認同其信念者為了實踐理想而共同承擔責任,市民參與行動與否純是個人的決定。他們謂佔中運動有三個基本信念,凡認同者都可以參與:

      一、香港的選舉制度必須符合國際社會對普及而平等選舉的要求,包括:每名公民享有相等的票數、相等的票值和公民參選不受不合理限制的權利。


      二、透過民主程序議決香港選舉制度的具體方案,過程包含商討的元素和民意的授權。


      三、爭取落實民主普選所採取的公民抗命行動,雖是不合法,但必須絕對非暴力。


      經過商討日和公民授權,運動將就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提出具體方案,假如當局漠視民眾的訴求,提出不符合國際標準的選舉方案,佔中發起人會在適當時間進行包括「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市民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參與佔中:

      一、只是支援進行公民抗命的人士,不會參與違法行為;

      二、參與公民抗命,但無需主動自首或放棄抗辯;

      三、參與公民抗命,之後會主動自首並於法庭不作抗辯。

      佔中運動的秘書處於2013年4月28日成立,佔中三子與10名支持者一同亮相,他們包括牧師郭乃弘、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邵家臻、身兼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研究部主任的中學教師張銳輝及教協電腦部副主任潘瑩明、吳錦祥醫生、鄧偉棕律師、商人蔡東豪、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從事傳媒行業的徐少樺及文化人陳慧。

      佔中運動於2013年6月9日在香港大學進行首次商討日,面對親北京陣營發動輿論戰批評,商討日仍順利完成,約有700名市民參與,當中100位是以隨機抽樣獲邀出席商討日的結論是要加強宣傳論述、將佔中變成全民運動,為下一階段佔中活動滲透社區做好準備。當日行政長官梁振英高調批評佔中是「為犯法而犯法」,更謂政府不會姑息犯法行為。佔中三子回應他們無懼打壓,戴耀廷更謂「愈打壓,意志愈堅定」。



親北京陣營發動輿論攻擊

      經民聯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員張華峰於2013年7月在立法會質詢行政長官梁振英有否曾就佔中進行政經風險評估,有否評估警力是否足以應付佔中行動,並指港府應該請求中央人民政府派遣解放軍介入。其言論被指是小題大做,邀請中央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

      親北京的商會亦在報章刊登聲明:「不贊同以違法及抗爭行爲表達訴求,因爲不但破壞香港經濟及營商環境、擾亂社會秩序,更衝擊到香港賴以生存的法治精神,削弱香港競爭力。」另一商會的聲明指:「勿以香港經濟作賭注,該運動啓動的話,對經濟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香港股票市場也無法正常運作,每小時交易額會損失數百億港幣。」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雷鼎鳴教授形容佔中是「未經授權干預別人自由」,經濟學上是不道德的行為,等同「我(佔中人士)請客你(全港市民)付鈔」。

      北京喉舌《大公報》發表評論文章,認定佔中運動是顏色革命、有英美勢力介入:「發起『佔領中環』的人在香港『茉莉花革命』、『顏色革命』的集結號已吹起,發起者試圖製造『核彈』,迫使中央和香港政府屈服、讓步、就範,接受反對派的普選方案;該運動背後有英美力量介入,借普選手段奪香港管治權。」

      中央人民政府駐特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於2013年7月獲邀到立法會大樓與全體議員午宴,他公開表示:「堅決反對佔領中環行動,因為無論發起人如何花言巧語,粉飾包裝,違法就是違法。香港是法治社會,如果容許有人為政治要求而挑戰法律底線,將會禍患無窮。」

       以傳媒人周融為首的一班人士,包括嶺南大學經濟系學者何濼生教授,於2013年8月成立「幫港出聲」組織,以教授來抗衡由教授發起的佔中運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更於2013年9月在北京高調接見紀律部隊高層,引起廣泛關注。


      數名民主派人士,包括朱耀明牧師、工黨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和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教授於2013年10月訪問台灣,與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會面。他們三人被親北京人士批評試圖藉「台獨」理念推動「佔中」。親北京政黨民建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譚耀宗點名批評三人到台北與施明德會面,討論如何推動佔中行動,令人擔心香港政治走向暴力對抗,更指佔中與台獨人士聯手挑戰一國底線,把外部勢力引入香港,違背一國兩制原則,對落實普選絕無幫助。

      《人民日報》於10月24日發表題為「十三億中國人不答應「港獨」、「台獨」」的文章,批評香港的「佔中」亂港分子把「台獨」的理念和做法引入香港,推動「港獨」,是玩火自焚。從北京官方喉舌與香港保皇黨的言論,可見佔中運動的確觸動了中央政府的神經中樞,因此開動輿論和統戰機器進行打壓。


民主黨全力參與佔中


      面對親北京集團的攻擊,民主黨無所畏懼,全力以赴支援佔中運動,力爭真普選。民主黨更決定「雙翼齊飛」,委派副主席蔡耀昌參與真普選聯盟的工作,與各組織商討普選方案;另一位副主席羅健熙則負責統籌全港各區的和平佔中行動,響應佔中三子的商討日地區工作,令佔中信息遍地開花。民主黨的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和社區主任亦全力參與。

      於2013年中開始,民主黨黨友在各區舉行政改研討會,並製作一系列文宣品,透過印刷和網絡媒體,向香港人講解政制發展已到了關鍵時刻,更定出口號:「如果有普選,咪唔使佔中囉!」意思是如果有真正的普選,便不用佔領中環。民主黨於2013年11月進行了黨內的商討日,並製作了巨型和平佔中雕塑,希望可更有效傳達和平佔中的信息。



政制不改  萬劫不復


      多年來香港人都感到民主發展進程走得太慢,與一個先進國際都會不匹配。從上世紀爭取1988年立法局直選,到今天行政長官仍是由1,200人組成的小圈子產生;立法會仍然存在殖民地時代創造的功能組別議席,議員提出的議案更要通過直接選舉和功能組別兩組議員的支持才可通過,基本法更剝奪了議員對法案的提案權。政制裹足不前,社會不停內耗。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指政府面對回歸以來最大的政治僵局,若不作出全面的政制改革,特區將會萬劫不復,政府同香港人「攬住死」。立法會主席兼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亦謂若普選不成功,香港將「不能管治」。民主黨促請特區和中央政府確保於2017年的行政長官選舉,是符合基本法和國際標準,是一個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候選人提名制度不能設有篩選,阻止中央政府和大財團不接受的人士參選。

      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於2013年11月底訪問香港,表示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要提名委員會進行機構提名、集體投票決定誰人可以獲提名參選。其言論被批評猶如在基本法上僭建,要設計一個有篩選的機制,令異見人士不能參選。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於2013年12月4日公布2017 年行政長官及2016 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諮詢文件,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文件強調任何繞過提名委員會的提名程序,或削弱提名委員會的實質提名權的建議,都可被視為違反《基本法》。林鄭月娥又謂行政長官不可以與中央政府對抗,需要愛國愛港更是「不言而喻」,不用諮詢。有評論認為諮詢文件是為普選行政長官設置障礙,為排斥北京不接受的人參選訂下限制。


      民主黨對普選前景並不樂觀,因為北京擔心港人可能會選出一位他們不能接受和信任的人當行政長官。說到底,北京只可接受他們能控制結果的普選。有中國特色的普選,就是只容許可以預知結果的選舉。民主黨明白北京的心魔,但仍會全力爭取普選,因為這是絕大部份香港人的意願。作為一個有超過二十年立法議會經驗的民選議員,我深明市民不想搞革命,不要流血的暴力抗爭,因此會堅持用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法達至目標。


      我非常敬佩台灣人民為民主自由抗爭的勇氣,並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是香港人的典範。但香港和台灣有不同的環境和歷史,不過兩地人民應多交流,互相學習和支持。因為北京對誰人能當選行政長官不放心,有人建議香港可向台灣借鏡。經過多年抗爭,台灣於1996年舉行總統普選,國民黨的候選人是總統李登輝,民進黨的候選人是彭明敏教授,結果是李登輝以5,813,699票大勝,彭明敏只得2,274,586票。


      有人指若香港民主派的行政長官候選人是沒有多大機會勝出的人,那麼中央政府便會比較放心。提出這建議的人真是太不瞭解香港人,而今天的香港亦不是昔日的台灣,要民主派「讓賽」令北京安心是行不通的,因為市民不會接受這愚蠢的做法,更會指責民主派不認真和作自我審查,不值得港人信任。


      香港人等待普選多年,因此應把握諮詢機會表達意見,不要浪費時間猜測和揣摩北京的意願,應講出心裡話,共同爭取一個民主的制度。但若港人不能如願,我們將別無他法,唯有佔領中環。本人希望特區和中央政府明白,政改原地踏步並不是一個選擇,因為這是違反中央政府對香港市民的莊嚴承諾,與廣大市民對普選的期望背道而馳。此舉更會激化社會矛盾,逼市民公民抗命,「佔領中環」,令特區變成不能管治。

作者劉慧卿為香港民主黨主席、立法會議員

最近更新: 2014-02-24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