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兩岸政策牽涉到台灣的生存與發展,可以說台灣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但是,兩岸關係相當錯綜複雜,牽涉到理性、 感性、利益、意識型態、歷史、現實、台灣民意、大陸情勢、國際情勢與強權利益。民進黨作為一個政黨,其使命便是要執政與施政,並且促進兩岸的永久和平。基於此,提出四項兩岸政策建議供民進黨的朋友參考。

    在思考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時,應該確立三項政策目標:贏得總統大選執政、建構國會多數穩定施政、推動兩岸關係的穩定與和解。要達成這三項政策目標,簡單地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讓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與大陸忍受。


    首先,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張必須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亦即要大多數台灣人民滿意,民進黨才有機會執政,執政之後才有籌碼與大陸周旋與談判。台灣的民意與民主才是民進黨執政後對大陸的最大籌碼。


    其次,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張要能被美國(國際強權)接受與祝福,才會遏制大陸對台灣在軍事與經濟上施壓,才會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台灣才有實力與大陸交往與談判。大陸在1992年的經濟實力是台灣的2.2倍,2012年已經達到17.6倍。連美國都必須尊重大陸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角色,台灣一定要贏得國際強權的支持,台灣才不會被孤立,獨自面對大陸的武力或其他強制壓力。


    第三,大陸要能忍受民進黨的主張,才能建立與維持雙方的互動,進而逐步累積互信與共識。兩岸的衝突是根本性的主權衝突,要達成妥協是非常困難的。所幸,大陸目前也沒有實力、也不希望以軍事方式解決兩岸衝突,可能相當長一段時間仍會著重於經濟發展與解決內部問題。因此,大陸在對外政策上追求和平發展與國際和諧,會在兩岸關係上對台灣做出一定妥協,亦即默認台灣事實獨立的事實。不過,大陸妥協的程度有其極限,亦即在名義上不能忍受台灣法理獨立。


    在上述三項原則下,茲提出四項政策建議供民進黨朋友參考:第一,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第二,推動在總統府之下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第三 ,推動「憲法各表」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兩岸共識;第四,以「民主中國」與「華人認同」搭建兩岸和平與發展的橋樑。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因應台灣民主化的情勢變遷,台獨黨綱的歷史任務已經結束,民進黨應該凍結台獨黨綱,全面推動台灣的國家建設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蘇貞昌主席也對外公開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國家建設,而不是回頭搞台獨。


    此外,民進黨應推動在全代會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落實「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符合台灣主流民意與朝野共識的台灣共識內涵。民進黨應強調台灣是一個事實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不再推動更改中華民國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藉此化解統獨爭議與減緩朝野內耗,同時建立民共全面性交往的政治基礎。


      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號為中華民國,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這是台灣朝野與民意的共識,也就是「台灣共識」,也是兩岸和平穩定現狀。台獨黨綱卻讓大家誤認民進黨執政後要制定新憲法與建立台灣共和國,造成虛假的統獨爭議與台灣內耗。凍結台獨黨綱將讓朝野政黨團結在「台灣共識」的基礎上應對兩岸關係,聯合捍衛台灣的國家利益。


    除了凝聚台灣共識與避免台灣內耗之外,台獨黨綱已經不符合台灣的主權現狀、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民進黨執政也沒有意願與能力推動台獨黨綱,即使民進黨成功推動法理台獨,也難有顯著效益。反過來說,台獨黨綱存在將會妨礙民進黨贏得政權、持續成為兩岸衝突焦點。


     首先,台獨黨綱已不符合當前情勢。1991年台獨黨綱通過時,台灣尚未民主化,所以民進黨主張,經過公民投票,制定新憲法、建立台灣共和國。然而,歷經民主化後,台灣朝野與人民的共識是: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當前要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正當性與必要性都非常低。


    第二,台獨黨綱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台獨黨綱讓大家誤認民進黨執政後要制定新憲法與建立台灣共和國,導致破壞兩岸和平現狀的疑慮。所以,陳前總統在2000年就職時便向國際社會保證,他在任內「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蘇貞昌主席也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國家,不是搞台獨。如果民進黨再度執政,可能又得向國際社會保證不會推動法理台獨。


    第三,不僅沒有意願,民進黨也沒有能力推動法理台獨。陳前總統公開說,「法理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台灣只有不到10%的民意支持儘快獨立,85%左右的民意支持維持台灣的現狀。而且,國會要修憲至少要四分之三以上的國會席次支持,但是目前民進黨僅有三分之一的席次,離制定新憲法與修改新國號的實力還相當遙遠。


    第四,就算民進黨有意願、也有能力推動制定新憲與建立台灣共和國, ,台灣便能齊身國際社會之林?與美國及日本建交?就能參與聯合國?更改國號或建立台灣共和國仍無法解決台灣主權的爭議與達成國際參與的效果,甚至將引發中國的武力反制與國際強權的抵制。事實上,台獨黨綱早已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僅僅滿足部分人士對於台灣新國號的想像與國際困境的不滿情緒發洩。


    第五,台獨黨綱是妨礙民進黨贏得執政權的關鍵因素。根據筆者在2012年2月上旬參與的民調結果顯示,兩岸關係因素讓5.7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特別是兩岸經濟因素讓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英九連任。此外,2.8%的選民投票給蔡英文,但是他們卻擔心蔡英文當選會影響台灣的經濟。更何況,民進黨需要贏得60%的民意才能鞏固執政。


    民進黨在「2012大選檢討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因素是2012大選敗選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該報告建議,民進黨「應該更具體展開[民進黨與中國]雙向的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的刻板印象」。蔡英文主席更指出,「要處理中國問題不是坐在家裡想要怎麼處理,要處理中國問題必需要了解中國,要了解中國必需要在互動中去瞭解、、、、。」 然而,台獨黨綱便是民共互動與互信的重要障礙。


    有些民進黨人表示,2012年蔡英文主席輸給馬英九總統六個百分點,所以民進黨只要努力改善組織與其他政策主張,來回只要3個百分點便可以逆轉選舉勝負。而且,當前馬總統的支持度極度低迷,所以民進黨不需要調整兩岸政策,便有機會贏得總統大選。沒有錯,這確實可能發生,但是民進黨離過半數還差4.4個百分點,不是3個百分點。


    然而,即使民進黨以些微的差距贏得總統選舉,恐怕仍難以取得立法院的多數,又會陷入少數執政的困境,持續上演朝野對抗、內耗台灣國力。面對當前國際經濟激烈競爭,台灣的經濟困境將持續惡化。若再加上大陸的抵制,恐怕又會重蹈2008年前民進黨執政的覆轍,無法展開施政與落實政績。因此,民進黨要思考的不是以些微差距贏得總統大選,更應該要贏得立法院過半席次以上,才能有效推動國家建設;這樣的廣泛民意基礎恐怕要達到60%以上。


    也有些民進黨人說,大陸不會對民進黨有正面回應,或者大陸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之間選擇,一定會偏好國民黨,民進黨調整兩岸立場難以改善兩岸互動與互信。沒有錯,大陸非常可能如此。但是,民進黨是為了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發展而調整,必須展現與大陸周旋的談判能力,才能獲得台灣人民的信任。以前,國共是血海深仇,如今,都可以把酒言歡;民共有何深仇可言,何以大陸一定偏好國民黨?


    況且,大陸國台辦已經對民進黨凍結臺獨黨綱的建議立即正面回應。即便大陸不可能放棄國民黨老朋友,至少比較不會強力抵制新朋友民進黨候選人當選總統,國際社會也會展現對民進黨比較親善的態度。如果民進黨人當選總統,兩岸持續穩定互動也比較可能。而且,隨著台灣民主深化,大陸希望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發展,不希望台灣政黨輪替執政造成兩岸關係發展的風險。大陸勢必會逐步調整在老朋友與新朋友之間的平衡政策。


    有些民進黨人認為,台獨黨綱是台灣或民進黨與大陸周旋的籌碼,所以不應該輕易放棄這項籌碼。如果是籌碼,何以民進黨在1999年要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降低台獨黨綱對總統選舉的負面影響?何以陳總統一執政便要提出「四不一沒有」,自己放棄兩岸談判籌碼? 台獨黨綱是兩岸關係不穩定、甚至衝突的來源,這是民進黨邁向執政與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包袱,不是籌碼。


    國民黨為了勝選,可以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公開放棄統一目標,大陸都願意接受國民黨的立場,表示大陸不是鐵板一塊。當然,國民黨的目的便是要贏得執政權。民進黨的支持者應該思考,民進黨沒有執政,不僅沒有施展民進黨政策的機會,更需要接受國民黨執政時的政策主張與兩岸互動的現實。這導致民進黨支持者只能天天抱怨國民黨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充滿焦慮與無力感。


    隨著兩岸經濟交流的擴大與深化,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民希望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與交流,但不是要放棄台灣的主權與價值。與其堅持台獨黨綱,民進黨的支持者不如思考如何調整立場,既能堅守台灣主體性與價值,又能贏得選舉、落實政策主張,這樣才是更務實、更聰明的作法。民進黨必須在選舉前展現能力,讓人民相信民進黨可以捍衛台灣的主體性與價值,也能穩定與發展兩岸關係。


    第二,推動在總統府之下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要建立與強化朝野的兩岸政策共識與政治互信,朝野必須建構制度性的互動機制。在2004年初,陳水扁前總統也曾建議在總統府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為了執政準備與強化台灣人民的信任,民進黨應該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和發會),建構朝野互動與互信的平台,有助於凝聚台灣國內共識及加速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和發會應該透過立法方式在總統府成立,組成方式應該包括政府代表、政黨代表、企業與勞工、及社會賢達。讓朝野互動更具有法律保障的基礎及政治的互信。和發會可以研擬「兩岸和平發展綱領」,作為兩岸關係互動與發展的台灣內部基本共識,藉此終止國內的統獨爭議及強化台灣在兩岸談判的籌碼。


    目前民進黨作為在野黨,沒有面對大陸的直接壓力,但是現在不推動,執政後再推動和發會,朝野的對峙必然繼續惡化,民進黨勢必難以獲得國民黨的支持成立和發會。如果民進黨現在能展現誠意推動和發會,既可以參與兩岸政策與事務的決策,同時也可以贏得台灣人民與國民黨的信任與支持。


     第三,推動「憲法各表」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兩岸共識。「憲法各表」是指:兩岸存在兩部憲法、兩個憲政制度,彼此的憲法領土主張有重疊,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政制度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憲政制度治理大陸。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政制度,兩岸是管轄境內與境外的特殊關係,但是兩岸不是國內關係,而且對等分治與互不隸屬。這樣的兩岸政治定位既符合兩岸的現狀,具有台灣民意的支持,也是台灣憲法的規範,更是兩岸穩定互動的制度化基礎。


    中華民國憲法兼具台灣主體性與模糊一中的概念,具有整合台灣內部共識與奠定兩岸互動基礎的雙重可能性,同時以中華民國憲法維持兩岸現狀應該可以被國際社會接受。從1992年以後,中華民國國會議員與總統皆由台灣人民選舉產生,執行台灣人民賦予的憲法權力,中華民國國家體制就是台灣的國家體制,中華民國與台灣已經合為一體。由於憲法領土的模糊性與憲法體制的主體性可以兼顧大陸與台灣的需求,這可能是兩岸雖不滿意、但都可以接受的兩岸互動基礎。


    第四,以「民主中國」與「華人認同」搭建兩岸和平與發展的橋樑。只要經過台灣人民同意,兩岸關係發展本來就不排除統一。然而,在「統一」前面加上「民主」,既可以符合台灣的根本價值與利益,也讓大陸對統一存有希望,更可以讓「統一」成為催化大陸民主化的積極力量。台灣只與大陸的民選政府談判民主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只要大陸實施民主,兩岸便可以組成民主和平統一委員會,商議兩岸民主和平統一的內涵與方式。大陸民主化既有利於大陸的經濟永續與社會和諧發展,也有利於兩岸統一,勢必獲得更大的支持力量。


    促進大陸民主化才能提供兩岸問題解決的途徑,才能根本化解兩岸主權衝突的價值分歧。大陸民主化才有可能保障台灣的民主,同時才有可能以民主作為解決兩岸問題的途徑,創造兩岸民主和平統一為「民主中國」的可能性。基於此,台灣的民主對兩岸關係不再是衝突的焦點,可以轉化為兩岸關係發展的資產。台灣的民主是華人世界的珍貴資產,是數千年來唯一和民主結緣的經驗。雖然台灣的民主發展經驗未臻完美,但對同為華人社會的大陸,具有正面的示範意義與感染性。台灣對大陸的民主示範與觸媒作用是香港或其他國家無法取代的角色。


    最後,在推動「民主中國」的共同願景下,為了連結兩岸互動的紐帶與搭建兩岸人民的情感橋樑,兩岸人民應該建構「華人」(cultural Chinese)與「華人社會」(cultural Chinese community)的認同,成為兩岸人民認同的公約數。台灣人、大陸人、中國人都是華人,以說明錯綜複雜的兩岸歷史、文化、血緣、語言與情感連結,推動兩岸全方位合作與互惠交流。唯有大部分的兩岸人民都願意和解與合作,兩岸關係才能維持永久和平與繁榮。

作者童振源為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

最近更新: 2014-06-09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