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6141
- 發佈:2015-01-05
今年三月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學生占領立法院及周邊道路 22 天,抗議國會通過兩岸服貿協議 的程序不正義,以及臺灣社會代議體制失靈。雖以學生為核心,但結盟眾多社運團體、學者、 律師、醫師等社會各階層力量,提出「退回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召開公民 憲政會議、朝野承諾先立法再審查」等四大訴求,與馬政府隔空喊話,持續 22 天,才在立法 院長作出承諾後退場。由於民間送來美麗的太陽花給學生, 於是取名為「太陽花」學運,當 然這一場波瀾壯濶的運動,參與者其實包括許多民間社團和各階層人士,稱為太陽花「社會」 運動或較適當。
有意思的是,「太陽花」的特質真的和這場運動的精神有幾分相似。因為它的花序向著陽光 而轉動,一朵大花盤是由 1000 至 2000 個管狀花所組成,並生成數量眾多的種子。葵瓜子營養豐富,可以降低血脂,驅蟲,保護心臟,預防高血壓;向日葵植株經過處理後,提取成份 則可用來除去土壤或水中的有毒成份,如鉛,砷和鈾,及某些有害病菌。它們曾在車諾比核
事故災難及福島第一核電店事故後作為清除放射物質之用。
太陽花學運的發動也正是為了清除執政黨政府簽訂服貿協議過程中的種種病像而生,群眾堅 守立法院的過程中,不斷提出的各種論述,更如同在移除阻礙臺灣社會邁向民主憲政、經濟發展和社會正義的有害物質,也同時是在修復人民做為「公民」應有的自主意識和政治效能 感。這場運動是太陽花追隨陽光、成長茁壯、清除毒素、保護臺灣良性社會發展的里程碑, 占領運動結束後,出關播種、遍地開花的後續影響,更可能帶來社會學家杜蘭所謂「歷史質」 的轉變,也就是改變了社會的某些文化價值和權力團體之間的關係,值得我們觀察、思考和正視。
這場運動對臺灣社會的影響,其實已有許多討論。許多評論者都指出,太陽花學運之所以能 如此成功的傳播資訊和動員臺灣各地民眾,甚至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絕對與新媒體科技的先進發展和參與者發揮創意,製作大量精彩的影音訊息廣傳分享密切相關。網路連線和行動 媒體的無遠弗屆、零時差傳輸,再加上社群網站 FB 和部落格等的大量貼文和推送,不但挑戰和超越了大眾媒體的限制,更培力了每個網民的資訊能力,建構了具有行動和協力意識的 公民主體。如同近幾年來震驚世界的北非茉莉花革命,太陽花運動同樣也充分發揮了新媒體功能,結合社運主體的行動協力,開始引領社會改革。目前香港正在艱苦推動的「真普選」 運動亦然。雖然,社會轉型必然是一個痛苦和曲折的過程, 大規模集結的社會運動總要退潮, 但是新媒體科技的傳播特質,以及以年輕世代為主的新媒體使用者的主體意識和實踐能力已 顯著提升,並成功的影響政策過程,也必然將持續轉化臺灣社會。
傳播科技和社會改變理論的重鎮麥克魯漢曾說:媒介是人的延伸。當時兼具影像聲音的電視媒體將世界帶進了一個「世界村」,從此以後地球公民聲息相聞。那麼,現在的數位 網路媒體時代,已經不是人們坐在客廳中「被動」接收訊息的時代,而是一個人人行動上網, 網網相連,不但「自我實現」,更能社群協力、凝結集體智慧,充滿社會轉化潛能的時代。
本文因此將以太陽花運動為例,討論新媒體的傳播特質,以及新媒體如何培力青年世代的公民主體特質,進而討論其與社會改革的意義。
二、 鄉民都來了﹣﹣ 新媒體 社運 時代來臨
三一八那一晚,濟南路上正進行著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舉辦的「守護台灣民主之夜」晚會,群情憤慨,批評服貿議事程序的荒腔走板、協議內容的黑箱作業,以及服貿傷害臺灣 產業和言論自由的可能性。忽然一陣騷動,上百青年學生衝入了鐵柵門緊閉的立法院,現場數百位民眾隨即加入。而同時間,衝撞佔領的影像立刻手機上傳,社群網路及網路平臺即時 大量傳輸,數千位民眾接著趕到立法院外聲援,使得警察清場已經不易。而進入議場的學生記者立即發稿上傳 CNN ,向國際發聲。隨後才有主流媒體的大幅報導,讓民調已經低靡的政 治人物飽受壓力,雖然執政黨透過大眾媒體譴責行動者「違法」、「暴民」,但這一場「公民不服從運動」早已經在網路和媒體中廣傳了各項有理有據的對抗論述。此後,現場及周圍 道路集結了越來越多堅持不散的學生和民眾,和平進行著各種主題的演講、 影片放映、上課 和審議討論。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更成功的號召了五十萬人在 3 月 30 日走上凱道,「自 己的國家自己救」的口號高唱入雲,數十萬隻手機瑩光閃礫在向晚的天際, 成功迫使執政者 思考因應之道,最後終於做出關鍵讓步。1
雖然太陽花運動是源自臺灣近年來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的各種亂象,已經累積許多論述 和質疑,但這場運動之所以能夠瞬間爆發,持續燃燒 22 天,著實充分展現新媒體的第一個特性:
1、 即時告知、大量廣傳、 超克 傳統 大眾媒體
透過新媒體的各種社群傳輸工具,如 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LINE 、 PTT 等,即時告知、大量廣傳;無遠弗屆的說服、串聯、動員的能力,令人驚豔。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 330 凱道抗議活動,鄉民們穿上黑衣,熱情的網友提供遊覽車,從全臺各縣市來到臺北街頭,現場插滿各種「PTT 鄉民團」的旗幟,粗估人數達五十萬,成功寫下 e 世代社 運新的一頁。
這次學運被視為「官方發言機構」的是黑島青年陣線粉絲團,FB 粉絲人數高達 30 萬人。無論是學運領袖或馬英九總統記者會後,即刻就發布「逐字稿」,讓鄉民們隨即獲得發 燙的第一手訊息,完全不用依靠傳統媒體。鄉民自發的建構多個網站,開發手機 App,整合 資訊,讓民眾迅速了解場內狀況 。例如,網民利用 Google Maps Engine 的功能,將周邊資訊彙整成地圖,讓民眾能一目了然。隨著反服貿運動持續發酵,越來越多支持者有序的進駐立 院內外。
一位 19 歲同學在一則報導中說: 「屬於年輕人的社運,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推動,只 要有上網,很難不知道。」其實,鄉民不僅是青年族群,一位早年曾參與學運、社會運動的林先生(45 歲)則坦言,從前打電話、貼海報、發傳單、奔相走告的動員時代已經過去,如今拜科技進步之賜,「我們不像年輕人掛 PTT,但大多都有用臉書,會去看 YouTube 影片、有時也使用 LINE。」透過這些管道,便不會錯過社會上重要活動的資訊,「所以今天 330 我來了,要和這些年輕人並肩向前走!」2
數位媒體時代的來臨,大眾媒體已經無法完全掌控資訊的來源、內容和發布管道。例 如,立法院議場內的學生為防止警察攻入,設下相當多障礙物品保持封閉。但為了記錄真實的歷史,並且保護裡面的學生,雲端影像業者 Skywatch 團隊,於 3/25 日晚上前往議場,在 立法院內外,架設了 10 臺雲端攝影機,建立真實影像資訊傳播的橋樑。
而 330 的 5 0 萬黑潮集會抗議,為了避免有心人散布錯誤消息,製造現場混亂,該團 隊再度免費協助建立起多個「雲端監視器」,幾乎每 300 公尺就設置一個螢幕,隨時掌握各 點狀況,每個角落都能同步呈現在大螢幕上,讓指揮中心及參與群眾都能清楚掌握現場狀況, 掌控最真實的記錄和發聲權。該團隊發言人表示,這是完全出於自願的支持,「只是想保護這些為國家好的年輕人。」此外,零時政府(G0V)多名網路高手也設定防駭措施,建立嚴密的防火牆,避免其他國家網軍(主要是中國)駭入指揮中心,確保現場的安全。
另外,還有一群學生記者自組團隊,分工輪班採訪並報導現場狀況,「自己的新聞自 己報」。她/他們隨著 318 當晚的黑島青成員進入了立法院,從此未曾離開,直到占領運動結束。這是由臺大新聞所學生連結各大專院校傳播科系學生,所建立的現場採訪報導團隊, 她/他們發佈新聞的「臺大新聞 E 論壇」網頁的瀏覽人數從數百人高漲至十二萬人以上。這 個由學生自主建立的新聞平臺,沒有大媒體的資金、設備和組織,但卻成功運用網路科技,成為太陽花運動的重要發聲管道,超越大眾媒體的各種偏頗和限制。其中成員之一李映昕就曾表示,E 論壇成員努力報導事實,並且,有意識的拒絕淪為炒作,例如主流媒體大幅報導學運領袖林飛帆的外套時,E 論壇的編輯團隊就決定不跟隨主流媒體這種瑣琗化和八卦化的趨勢。3
當然,大眾媒體也並未完全缺席。不同政治立場的電視臺對學運作了不同立場的報導 和炒作,起了各種推波助瀾的作用。但顯然在這場學運中,大眾媒體絕非論述主導和動員者,它們和網路媒體也有各式各樣的連結關係,例如,壹傳媒集團的網路平臺納入了如沃草
(Watchout)等多個公民媒體或團體的報導與連結,讓另類新媒體平臺資訊也可以同時在大眾媒體的網站平臺露出,兩相益彰,互增影響力。
2、監督與抗拒大眾媒體 新媒體的即時與大量傳播的能力,不但意味著訊息傳播和詮釋的主導權已不再為大眾媒體所獨享;同時,具有另類媒體特質的新媒體甚至可以反過來監督和批判大眾媒體!
傳統媒體工作者及社運工作者都曾經歷過大眾媒體壟斷發聲權的年代。當時只有三台的主流 媒體,對於「真實的再現」,「是完全掩蓋掉民眾所發出來的聲音,一般人根本看不到現場是什麼」。例如,當時的主流媒體在警民衝突時,往往都站在「警察的後面」,所以看到的 景像多是「警察被民眾打,這個就是攝影機的角度」。4曾在戒嚴時期擔任記者的胡元輝教授 也表示:「1986 年許信良闖關回台引發中正機場事件,身為記者的我,當時在現場,親身見證警察暴力的失控,亦親身見證絕大多數媒體的視而不見」。5
太陽花學運中的新媒體不但自己記錄真實,用自己的觀點報新聞,更對於大眾媒體的 不實或偏頗的報導,發動集體的批評。例如質疑某些主流媒體過濾掉行政院現場的警察暴力、 舉報東森新聞做假、抗議中天新聞物化學運女性、批評 TVBS 的報導「噁心」等等不一而足。 監督的對像當然也包括政治人物,例如馬英九記者會的發言, 有網友發文糾錯,馬上有數百 讀者回應。6
3、 整合資訊與協力分工
即時而充分的網路資訊還發揮了一項任何個別媒體都無法做到的功能,就是整合大量 資訊,提供管理上的協力分工之所需,因而能發揮更大的集體力量。其實在近幾年重大災難發生時,鄉民們都曾經明顯發揮整合急難救助資訊的角色 。
例如,學運期間,零時政府(GΦV),hackfoldr(黑客資料夾)「反黑箱服貿資訊大 補帖」(goo.gl/s90r3P),都提供充分多元的資訊。他們建立議場內網路通訊、網路即時影 音上傳、文字轉播及物資需求表等,並讓議場內學生和全球各地聲援反服貿的年輕學生直接視訊對談,同時有助於決策判斷、組織管理和協調合作。
紀錄片重要工作者賀照提接受訪談時即指出:「我覺得現在的抗爭者好聰明,好厲害, 那雙拖鞋就取代了許多主流媒體,有很多的即時報導可以出來。我在相關的報導上看到像是『沃草』、『零時政府 g0v』等網站,登入上去看到那些網路介面都非常非常精細,如物資 發放的分流和管理實在太厲害了;另外,也看到一些即時報導的畫面有好幾個現場:青島東路、濟南路、立院現場等等,這類的新媒體形式和配套抗爭形式都很厲害。」7
學運期間還有一個讓大家津津樂道的集體協力、眾志成城的事件,就是 PTT 鄉民成功發動購買廣告,三小時即募資 680 萬,買下紐約時報等廣告版登上國內外大眾媒體的例子。較詳細的內容將在下一節再討論。
4、跨國界發聲
網路超越國界的特色,在這次太陽花社運中,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反服貿黑箱進占立法院的當晚,消息已經被網友翻譯成超過卅一種語言向國際發聲。臺大法律研究所三年 級的陳瑞光,精通英、日、德、法 4 國語言,在學運期間,曾領導 80 人團隊的外媒小組,翻譯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占領期間並安排 12 人在議場內輪班,全天候即時發送英、日、德、法、荷、韓、葡萄牙、西班牙及阿拉伯文等國語言新聞稿,並聯繫國外媒體採訪,爭取 國際輿論支持。8 此外,網路也讓史無前例的 330 跨時差接力串連成為可能,全球共有 17 個國家、49 個城市加入聲援;艾未未在北京也傳來支持畫面。
數位媒體時代, 資訊不但即時可得,更打破了地域、距離、意識形態等以往難以超越 的藩籬,讓人民得以更開放地接觸各種訊息、 價值、思想和文化。麥克魯漢所謂的「世界村」 更具體的實現,而且是每個公民可以主動參與的時代,其意涵十分深遠,不僅帶來經濟和政治的政策衝擊和改變,也將同時發生公民主體和社會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三 、新媒體 運動與培力自主 公民
新媒體具有龐大的傳播科技潛力,但是,「使用者」和既有的社會脈絡才是關鍵。學運鄉民們的時代背景有三點應先行指出。
第一是,在太陽花運動之前,臺灣社會早已經歷多次新媒體運動,從 2008 年野草莓 運動抗議政府在陳雲林來台期間的維安過當、《集遊法》過度限縮人民人身與言論自由,即 開始運用網路直播,到 2012 年反媒體壟斷運動的萬人遊行,以及近年來反大埔圈地、反都 市強拆、反核四遊行等等。在新媒體科技環境下,越來越多人開始廣傳並參與這些與環境保護、土地正義、民主自由等相關的公共議題。
其二是,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大約 30 歲以下) 生來就在臺灣民主多元的自由環境中呼吸和成長,習慣於政黨競爭和政權更迭,對比嚴控言論自由的中共或其他華人社會,對臺 灣自由民主的制度和文化內涵擁有一份深層的珍惜和驕傲。但同時,這群年輕人對當前的社會現狀充滿焦慮,包括近幾年來臺灣經濟成長的瓶頸、財團炒作房價暴漲、社會貧富差距擴 大、青年失業和低薪的危機、地方官商勾結圈地開發、破壞環境和居住正義、中國結合經濟市場和統戰臺灣的「中國因素」,再加上國民黨政府迫切推動兩岸經貿市場結合,卻罔顧程 序正義的民主失能等各類益發嚴重的問題。
其三是,這些年輕人也是所謂的「網路原住民」,從小就透過網路世界吸收資訊,直接接觸報紙或電視等傳統大眾媒體的比例越來越少。雖然網路世界中一般仍有約 70%的經常 性資訊來自傳統媒體,但網路世界更多元、更多選擇、更多互動;而且,每個人都透過個人 網站或網路社群成為「自媒體」, 再加上手機、IPAD 等行動裝置,隨時可以拍照打卡、發布訊息,在第一時間分享現場影像和資訊。就如同前面所引述,政府官員(非鄉民世界)可能 不會知道,學生反服貿黑箱進占立法院的當晚,消息已經被網友翻譯成超過卅一種語言上傳全世界了。
也就是說,太陽花運動是結合著新媒體的傳播科技潛能,以及臺灣年輕世代的特有社會背景和危機感所形成。新媒體絕非造就太陽花學運的單一關鍵因素,不過,新媒體卻促成 了這個年輕世代更多、更深沈的轉變,而且將繼續發酵,則是我們必須體認的事實。例如, 在反服貿的抗議行動中,有一位投書聯合報的網友說:「我們一個晚上可以看四五個懶人包、 幾十條訊息、專家評析、正反意見、國外報導、服貿條文等。白天則在街頭,聽各大專院校老師現場演講,傳著麥克風交流看法。」 9
太陽花學運期間,新媒體對於這些網路使用者促成了什麼樣的培力效果呢?以下分為四點來看:
1、主動公眾 VS 被動大眾
傳統大眾媒體的模式中,「閱聽人」基本上是被動的資訊接收者;但網路使用者則是 主動的資訊蒐集、產製者。目前臺灣家戶網路普及率已有八成五,使用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近 60﹪。據統計,台灣網民使用臉書的人次每天高達近千萬人,活躍度為全球第一。這次學 運中, 堪稱學運官網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臉書按讚人次已超過卅萬;鄉民間主動上網分 享各式資訊,也創作各式懶人包、影像訊息或說帖等,或提供服貿協議如何影響各行業的細節,或提供各式正反說法、甚至如何說服父母的說帖等等。不但具有「主動」性,而且,是 一種「自我實現」式的公民特質10。這也是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所主張的「積極」公民特質:對社會和道德議題具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主動關心人權問題。
2、 知/資 訊公民 VS 無知民眾 ( informed 公民)
網路資訊常被質疑為瑣碎而真假莫辯, 許多極端而情緒性的留言更已成為一般對網民 意見的印象。但是,太陽花學運期間鄉民們亦顯現出一種主動生產資訊、分享資訊及運用資 訊的深層能力,讓我們看到一種「知/資訊公民」的特質。例如,國民黨立委張慶忠 30 秒強行闖關服貿、迴避逐條審查三小時後,即有鄉民們提供法律「專業」論述,詳細說明其如何
「背離法律程序正義」。最近一份研究服貿論述的碩士論文即發現,PTT 版上確實仍有許多情緒性謾罵貼文,並遭到版主以刪文或水桶處理,約占相關文章總數 15﹪。 但受到大量關注和討論的「推爆」文章(推文數超過 99 次以上),則有許多數千字以上的長篇大論、內容深入、人氣超高的精彩文章。11
由此可見,新媒體提供不被大眾媒體篩選過濾的眾多資訊,尤其是批判性的訊息,也 讓鄉民們得以成為主動生產資訊、閱覽資訊、分享資訊及運用資訊的知/資訊公民,並在網路上形成了當代政治哲學家弗雷塞(N. Fraser)所謂的「抗爭型」公共領域,雖然不一定完 全符合「理性、客觀」的標準,但卻更具有批判性和進步價值,12 對抗已被財團和政治操控的主流媒體,也反抗無能腐敗的政策和政客。
新媒體提供的大量資訊經由社群分享連繫,也培力了「審議民主」式的公民參與。太 陽花運動期間,一群由學者、社大、年輕學生所組成的團隊發起了「街頭審議」
(Deliberation on the Street),雖然和「審議民主」的要求標準並不完全相同,13但是,學 運參與者熱誠而積極的投入審議討論的過程,不甘僅做「冷漠」或「無知」的公民,已走在
政府和政黨的前頭,甚至帶動了某些政治團體也開始倡議「審議民主」,雖有可能只是追趕 風潮、收編民意,14但知/資訊公民要求參與決策過程的實踐力,實具有深化民主的重大意 義。事實上,茉莉花革命或稱阿拉伯之春運動,同樣是透過社群網路跟資訊通訊科技,集結大量批判政府及社會經濟政策的資訊。知識就是力量,有真實的資訊才有自由的知/資訊公 民,同時是生產者/傳播者/抗爭者,才能進而促成社會改變。15
3、 行動/ 協力公民 VS 冷漠 或孤島民眾
新媒體提供平臺,培力了更主動,更具知/資訊的公民,同樣深具意義的是,在這場 運動中,出於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和臺灣社會危機的高度關注,網民們不再 「萬人按讚,一人 到場」。他/她們不再僅是「宅」在家的鍵盤公民,更顯示出基於關懷社會正義和自我命運的熱情行動力,走上街頭展現了自願自動的集體合作力。有一篇聯合報的讀者投書,寫出了 這樣令人動容的心聲:「雖然人多場面會混亂,訴求失焦可能無以為繼。但請擁有主流媒體發言權、政府決策權的人,至少理解我們-與民主和網路一起成長的一代,明明知道天氣這 麼冷,晚上鎮暴警察要來,為什麼還是每個晚上留下來?」以及「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這個三月,記得突如其來的大雨、記得每個互助的眼神與笑容、記得這種不願再沉默的決心。」16
他/她們不止是走出舒適的房間,從白天到黑夜留守在街頭,她/他們更與現場的參 與者共同協力,讓佔領運動和平非暴力,並且井然有序。一方面,主要的學運組織黑島青在攻進立院議場後立即協力構築工事、分工編組防禦,並透過網路對外傳達訊息。他們除了經 營網路社群,短時間內動員各方資源,而學運的後勤管理,更讓社會對這群青年代的責任和紀律刮目相看。立法院內外,周邊道路的群眾和學生,集體分工合作、整理管控物資、分類 處理垃圾、糾察維持秩序、拉出防線確保救護通暢。外加志願服務的醫師、律師、義工群,和民間社團,展現了公民運動的管理與效率,更展示了新媒體時代公民的行動/協力的合作 品德。曾有執政高官稱學運為「暴民」,實眛於新媒體時代的公民特質。
新媒體公民的協力運作最亮麗的一戰,應屬線上集資募款,17三小時即有 3621 位公民 捐款 670 萬,成功買下《紐時》頭版 、《蘋果》、《自由》、廣告,並用一天時間架設4am.tw 網站,版面由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操刀,主題是: 「堅持,直到島嶼天光」宣言,說 明太陽花學運發生的目標與始末,讓全民看到太陽花學運的聲音, 作為太陽花學運向國內外 媒體發聲的管道,太陽花退場時也再度刊出一波廣告。18
事實上,線上集資的協力捐輸源源不絕, 例如,新聞 E 論壇長達 22 天不分日夜的現場即時採訪報導過程,也透過網路募資出版成書《街頭守門人》,19並到各處演講分享如何協力、眾志成城,完成公民記者的任務,超越傳統大眾媒體的既有立場和商業侷限,實讓人 對這場青年世代與新媒體結合的完美協力演出感到驚艷。
4、 「臺 灣」 在地 意識 的崛起
太陽花學運源自臺灣當前青年世代深深的焦慮,學運主要領導社團「黑島青」的宣言 中有這樣的字句:「我們正活在黑色島國之上,我們過往與現在所珍愛的一切,在失控的發展主義狂飆、政策走向短線操作,以及跨國政商集團的利益勾結下,正一步步走向腐敗。」 這份時代的危機感, 在新媒體的各式平臺發抒、凝聚及串連,形塑了濃濃的在地公民意識, 將自我命運與臺灣的未來緊密連結,並積極的付出努力、集體協力,創造改變的可能。
一位太陽花運動工作幹部,也是臺大歷史系博士研究生這樣觀察: 「這場運動打破了 他們過往對街頭運動的負面印象,讓很少關心公共議題、避談統獨、不聞政治的青年來到現場,開始關心服貿、關心台灣該如何自主、關心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甚而第一次在臉書上 表態主張台灣獨立,第一次跟長期支持國民黨的父母親爭論馬政府的諸多問題。這些分享,讓我想起在運動過程中,『台灣』成為理所當然的口號與存在,無論是現場各式各樣的藝術 裝置,或在大腸花論壇上,甚而是議場內播放 KANO 結束後,全場高呼『台灣加油!』20
近來的民調中,台灣二十到二十九歲的網路世代相較於其他年齡層,在國族認同、統 獨議題及國際觀,都明顯表現出自主獨立的台灣意識,打破以往的族群界限,也超越既有的政黨屬性。在佔領立院行動長達二十二個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守候中,網路及現場的論述 交集著述說當前的危機和困境感,分析兩岸服貿可能對臺灣造成的衝擊,從經濟到政治,從社會到媒體,在對抗和抵擋所謂「兩岸政商集團」主導臺灣發展的前景時,也在公民自覺和 集體協力中,希望奪回對臺灣未來的詮釋和行動力。反抗意識也觸動了更多理性和情感的投入,更加關注議題,並提高同舟共濟的互動合作, 這可能也是目前民調中,台灣認同已高達7 成的原因之一。
新媒體傳播特質所培力的自主協力和在地自覺意識,不但隨著太陽花學運發出島嶼天光,正像社會運動學者杜蘭所說的,一場改變社會的運動不僅是某項運動訴求的達成,而是 整體「社會性」和「歷史質」的改變。21前述臺大歷史所博士周馥儀生說明更多的後續行動:
這場運動讓歷經戒嚴、長期受黨國體制影響的台灣社會,不再是那麼的「去政治」,「台獨」也逐漸去污名化,有更多青年關心政治,校園內陸續出現新興異議社團,各 地青年自組「割闌尾」(割藍委)罷免立委、小蜜蜂宣講、仿聲鳥,付出行動投入政 治改革,臉書上不再只有小確幸的生活玩樂,四一一聲援公投盟、四月底的反核行動、 松菸護樹、國道收費員抗爭、自經區條例、立法院臨時會、王張會......,有更多青年關 注議題,投入一波又一波的抗爭行動。
如此的青年自覺、公民自主,也不只在台北發生,也擴散到各地。太陽花運動告一段 落後,我回到彰化,才知道彰化的社區媽媽組織起來,自製反服貿傳單、在社區發送; 彰化在地高中生與大學生發起組成「喚醒彰化青年聯盟」,定期舉辦論壇,陸續邀請史明演講台灣獨立、中國作家余杰演講中港台公民運動,更以行動抗爭彰濱工業區將 被劃定為自由經濟示範區。這些草根力量,開始介入長期由派系把持的彰化政治,試 圖扭轉缺乏青年與公民參與的政治生態。22
四、結論: 新媒體、新公民、新民主
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和現在正在進行香港真普選運動,以及前幾年的北非多國的茉莉花 革命、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等等,都同樣見證了數位網路結合社群媒體和行動上網的傳輸技術,在特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加速也加乘的培力了主動、熱誠、協力、關心公義 和在地命運的知/資訊公民,並成功的藉由社會運動(通常是具有網路原住民特質的年輕世代為主)引起國際注目,並促動某種社會轉型。
具體來看太陽花運動的成果,兩岸服貿協議艱深的商業貿易協商條件內容,原本連專 家學者都少有認識,但新媒體傳輸平臺結合社會運動,已能主導論述權, 確實已起到喚起民 眾,扭轉時勢的作用。民調顯示,學生上街和佔領國會,已獲六至七成民眾支持;針對服貿則有五成六不支持簽訂,六成三認應退回已簽的協議,七成五贊成重新談判,八成同意先立 法監督再審查23。顯示馬政府原有的兩岸經貿政策方向已遭到嚴重挑戰和挫敗,必須重新因應民意而有所調整。
其實,新媒體僅僅是工具, 使用者才是主體。有了新媒體也不保證每場運動都會成功,新媒體上的資訊也常被質疑為瑣碎、真假難辨、黨同伐異;社群媒體上也出現「刪好友」等 違背理性溝通的現象。然而新媒體也確實具有龐大的傳播潛力,也能讓鄉民成為主體,培增其傳播知能以及協力行動的公民特質,不容忽視。
雖然,運動褪去後,社會變革絕非一蹴可幾,更經常是迂迴波折,甚至進一退三;但 是,新媒體本身具有的即時告知、影音創意、廣傳分享、整合協力、及跨國連結的效能,必然強化社會運動的影響力,快速推動進入一個新公民、新民主的社會轉化之中。如同本文一 開始所說,這場運動象徵太陽花追隨陽光、成長茁壯、清除毒素、保護良性臺灣社會發展的里程碑,結束占領運動後,出關播種、遍地開花的後續影響,更將帶來社會學家杜蘭所謂的「歷史質」的轉變,一個具有主動力、知訊力、協作力和臺灣在地公民意識的青年世代已經 成型,她/他們的全球正義和在地主體意識,已不再受制於既有的政治、經濟和大媒體建制, 藉助新媒體,她/他們的傳播力和實踐力也將加速培力他/她們成為扭轉和主導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張錦華為臺大新聞研究所教授
註解:
1.20140331 網路發威 PTT 鄉民都來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31/35736573/applesearch/網路發威 PTT 鄉民都來了
更重要的意義是,這場運動的主要傳播者,已不再依靠大眾媒體。
2.20140331 網路發威 PTT 鄉民都來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31/35736573/applesearch/網路發威 PTT 鄉民都來了
3.鄒柏軒、廖之韻. (2014). 採訪台大新聞 E 論壇成員李映昕. In 劉定綱 (Ed.), 318 佔領立法院
(pp. 196-‐204). 台北: 奇異果文創.
4.獨媒(2014/4/1) 〈媒體不報,我們來報?賀照緹: 網路世代,誰能搶奪詮釋權的時間點?〉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508
5.20140331 焦點評論:風雨同路 民主再生 (胡元輝)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31/35736107/applesearc h/焦點評論:風雨同路民主再生
6.張登皓、李屹. (2014). 「革老媽/老子的命」:資訊科技在佔領立法院運動中的角色 318
佔領立法院 (pp. 180-189). 台北: 奇異果文創.
7 .〈媒體不報,我們來報?賀照緹: 網路世代,誰能搶奪詮釋權的時間點?〉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508
8.但陳瑞光不幸於 2014 年 9 月 15 日在宜蘭因車禍身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7%91%9E%E5%85%89_(%E8%87%BA%E7
%81%A3)
9.簡韻真(20140323)。〈 太陽花學運 你們不明白的事 當權者 請理解民主‧網路世代〉
【2014-‐03-‐23/聯合報/A14 版/民意論壇】
10.蘇蘅,〈網路學運 媒體走到分水嶺〉,20140406,
https://www.facebook.com/udnip/posts/678632008869970
11.程晏鈴. (2014(forthcoming)). 你甘有聽到咱唱歌:海峽兩岸服貿協議批判政治論述分析
(碩士), 臺灣大學, 臺北.
12 .Fraser, N. (1990). Rethinking the Public Sphere: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Actually
Existing Democracy. Social Text(25/6), 56-80.
13 .「審議民主」一辭作為促進民主政治的溝通和決策過程,針對其過程理性、決策效力和納
入多元討論有許多學術界討論,參見:林火旺. (2005). 〈審議民主與公民養成〉,in 《 正義 與公民:自由主義的觀點》, (pp. 253-297). 宜蘭: 佛光大學.
14.呂家華 (20140901)。〈 318 後,審議民主是顯學?是競選口號?〉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7f0d924b-2e98-‐11e4-‐94ac-‐
ef2804cba5a1/?uuid=7f0d924b-‐2e98-‐11e4-‐94ac-‐ef2804cba5a1
15.守鎮照、左正東等. (2012). 茉莉花革命浪潮下的新世紀民主化課題與前景: 經濟發展、資 訊傳播與政治民主. 台北: 五南.
16. 20140323 〈太陽花學運 你們不明白的事 當權者 請理解民主‧網路世代〉
【簡韻真╱台大學生(台北市)】【2014-‐03-‐23/聯合報/A14 版/民意論壇】
17 .不過, 由於依合約與「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使用管理辦法」規定,flyingV 承接此案時未經櫃買中心審核,就在網站揭露並集資,因此對經營 flyingV 網站的昂圖公司處 5 萬元違約金。
見:20140325 號召買廣告 3 小時募 670 萬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25/35723490/applesearch/號召買廣告 3 小時募 670 萬
18. 20140410 太陽花退場宣言 明見《蘋果》《聯合》《大紀元》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0410/376884/applesearc h/太陽花退場宣言%E3%80%80
19.新聞 E 論壇. (2014). 街頭守門人﹣台大新聞 E 論壇反黑箱服貿運動報導紀實. 台北: 衛城.
20 .周馥儀〈覺醒,努力走出光明的路 : 這場運動在台灣民主歷史經驗的述說中 產生跨世代的對話與合作。20140811 新使者雜誌 第 143 期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strTID=1&strISID=143&strMAGID=M2014081103
585
21. Touraine, A. (1988). Return of the Actor: Social Theory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Minnesota,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2.周馥儀〈覺醒,努力走出光明的路 : 這場運動在台灣民主歷史經驗的述說中 產生跨世代的對話與合作。20140811 新使者雜誌 第 143 期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strTID=1&strISID=143&strMAGID=M2014081103
585
23.盧世祥( 20140330 )。《星期專論:太陽花學子感召了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