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受到高度矚目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美之行,在參訪Facebook總公司後畫下漂亮句點。各界都將焦點放在她的兩岸與對美外交論述上,而蔡英文也做足準備,將兩岸政策的「維持現狀」目標、原則與策略做出闡述。

    蔡英文此行,對於兩岸政策論述有三階段的鋪陳,先是在第一站L.A.僑界演說,提出要「維持現狀,壯大台灣」。之後,透過向華爾街日報投書,提出對外政策的「四個支柱」,包括「擴大與美國多面向的合作;找出台灣可以參與其中並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國際性計畫;透過貿易多元化,保護台灣的經濟自主性;增進與中國有原則性的互動」,﷽﷽﷽﷽﷽﷽﷽﷽﷽﷽﷽﷽﷽﷽﷽出了後,在智庫CSIS的眼說中。當中提出要與北京領導階層以及台灣社會都建立公開的溝通管道。

    之後,在智庫CSIS的演講中,她針對「維持現狀」論述,提出更具體的主張,她要維持台灣的民主與自由,維持台海和平與兩岸穩定發展的現狀,未來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之下,依循普遍民意,以兩岸二十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為基礎,持續推動協商與交流。同時要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據此繼續推動兩岸協商,同時,堅持兩岸交流過程的民主與透明,且利益由社會公平共享。

    亦即,「維持現狀」(不改變或破壞現狀)是戰略目標,而透過遵循當前憲政體制,並在近三十年來的兩岸協商交往基礎之上來求同存異,在民主監督機制上推動協商交流,是她的策略與方法。

    時隔四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此行所受到的待遇與內外部效應、社會期待,都不可同日而語。包括進入白宮(國安會)及國務院,看得出華府希望藉由接待規格來突顯當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微妙之處。雖然「華府官方有部分人」對於蔡的論述並不完全滿意,但整體而言,官方仍以「建設性的對話」來表述與她互動的狀況,這與台灣內部的民意與政治結構的變化,以及區域形勢、國際局勢都有密切關聯。若要說蔡英文此趟出訪,最重要的政治意涵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民意才是關鍵,實力決定一切」。

七成以上民眾支持蔡「維持現狀」兩岸論述

    到目前為止,從兩岸關係的各方行為者反應來看,國民黨已感受到此行的「高規格」安排所帶來的壓力,但在內部提名過程的混亂狀態,只能一直繼續「空洞+九二共識」攻擊。北京並不滿意、但目前尚無強勢反應。而美方雖未完全滿意、但已能接受。至於台灣人民,對於蔡所提出的「維持現狀」論述,是持肯定態度。

    依據6月11日新台灣國策智庫公佈之民調數字,對於蔡英文在美國智庫CSIS演講中提出的「維持現狀」具體兩岸政策主張,高達71.8%民眾表示同意,僅17.8%不同意;另有67.6%同意蔡英文承諾建立「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做法。而台灣指標民調在6月11日民調也顯示,44.7%民眾認為,蔡英文的「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論述,意味著她未來不會推動更改國號、獨立為新國家(法理台獨)。

    這個結果,顯示多數民眾對於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述都能接受、也能「理解」,因為這與包括政大選研的長期民調所顯示的趨勢是一致的,就是絕大多數民眾都傾向「維持現狀」。因為台灣社會對於「兩岸之間的政治基礎」叫做什麼、內含條件為何並不了解,重點是,要能夠維持台灣的民主與自由現狀,以及兩岸關係穩定和平的現狀。

扣下衰頹的板機?國共聯手框限民進黨

    去年太陽花學運以及年底九合一選舉的效應,持續至今。有人說,這場學運改變了台灣的歷史,它影響的不僅是藍綠的政治版圖,甚至台灣的政治認同都將出現結構性的變化。這場運動的衝擊之深,讓北京感受到台灣人民對於中國因素造成的扭曲與失衡的「怨懟」,也讓國民黨失去大片地方執政江山,甚至啟動了衰頹的連鎖效應。

    在這個背景之下,今年的選舉氣氛有別於過去,民進黨早就完成候選人的提名作業,但仍不知對手是誰;而國民黨與北京從去年底就開始針對「可能將政黨輪替」預作打算,許多涉台智庫學者私下都不諱言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發表重要談話,並﷽﷽﷽﷽﷽﷽﷽度正式、公開表述對台政策立場。觀察。在此氣氛下,北京除了對可能的變局預先對內做政策定調,也準備與國民黨聯手「框架」住未來的民進黨政府。

    首先,是習近平在今年三月「兩會」期間,刻意挑在十年前胡錦濤發表「胡四點」的同一天,與政協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代表聚會(3月4日),藉此場合發表重要談話,刻意對媒體釋放出「若破壞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北京領導人在「九合一」選舉後的首度正式、公開表述對台政策立場。

    台灣媒體都在八個字上做文章,不過,觀察新華網的新聞,強調的是「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提出四個堅定不移:「堅持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以及「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台灣工作。」對內詮釋定調的意涵非常明顯。

「地動山搖」與「制度性協商」掛勾

    其次,是透過安排包括「王張會」(後因復興航空事故及M503航線而延期,轉為「夏張會」)、「連胡十週年紀念論壇」、以及國共論壇、「朱習會」、海基海協兩會高層會談、以及下半年的第二次「夏張會」等黨、政制度性會談與溝通,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彰顯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重要性,強調「九二共識」若遭破壞,則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成果將「得而復失」。

    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個「外卡」插曲,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了「雙城論壇」是否續辦,上海與台北糾結許久,最後柯文哲在一場媒體專訪中說出他的兩岸關係論述,包括「兩岸一家親」,以及「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在「兩岸關係既有基礎上」等說法,北京立即予以肯定,希望民進黨能夠向柯P「看齊」。

    同時,也透過有分量的學者,釋出若民進黨勝選後仍不調整兩岸政策,仍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所指涉的「兩岸同屬一中」,則既有的制度性協商將中斷,交流將轉為消極,同時將面臨邦交國斷交、幾個國際組織難以再參與的情況。

    在蔡英文訪美結束後的6月10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面對記者連番提問,名稱﷽﷽﷽﷽﷽﷽﷽﷽﷽﷽﷽﷽﷽﷽﷽是建立在認同“將蔡的訪美定性為「在國際上從事台獨活動」,他回應說:「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核心在於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民進黨最需要明確回答的是,兩岸之間是什麼關係。」

    而針對蔡英文在舊金山與媒體茶敘時回應「九二共識」時說,「在1992當年,雙方都希望可以把關係往前推進,即便有不同意見跟想法 都希望能秉持相互諒解的精神,持續進行交流」,依據蔡英文的說法,當年會談過程的事實,就是她所說的「累積成果」的一部分,「至於這個所發生的事實詮釋跟名詞的使用問題,就繼續求同存異吧。」

    對此,馬曉光做了很針對性的回應,他說:名稱﷽﷽﷽﷽﷽﷽﷽﷽﷽﷽﷽﷽﷽﷽﷽是建立在認同“「九二共識絕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個歷史的名詞,它體現了雙方對待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並再次強調,「兩岸同胞都需要民進黨作出明確的回答,兩岸之間是什麼關係。」而針對蔡英文提到會繼續推進兩岸協商與交流,馬曉光則兩度回以「國台辦與陸委會常態性的聯繫溝通機制也是建立在認同九二共識基礎上的」。

「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是台灣共識,北京難嚴批

    從台辦的發言來看,無論兩岸之間的「政治基礎」名稱叫做什麼,其內涵必然要能夠體現、或能被詮釋成「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北京的底線。同時,將「九二共識」等同於兩會與兩岸主管事務機關首長制度性會談,意味著預告未來若無此「政治基礎」,則制度性協商將告中斷。另外,將台灣的在野黨候選人是否認同特定「政治基礎」,與「兩岸同胞」劃上等號,並兩度提問,則與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先通過13億中國人民考試」有相同的脈絡。

    持平來看,6月10日台辦的回應並無新說法,是重申立場。有論者以為,蔡英文在CSIS提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顯示她不會搞法理台獨,會「維持美國所定義的現狀」,故「九二共識」對她的殺傷力已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由於「憲政體制」其實是台灣人民容易理解、也最能凝聚共識的說法,是台灣主流民意,因此,北京面對這個主張,難以嚴詞批駁,但若不批判,形同不支持「常存抱柱信」的國民黨,同時也認為蔡的說法「條件尚未具足」,因此下手輕重需斟酌拿捏。

    預料北京將在進一步觀察與分析之後,再提出更確切的立場定調。有可能在八月「雙城論壇」前後,再向民進黨施加壓力,至少應是在九月習近平訪美前。不過,「兩岸人民都希望民進黨回答問題」,是相對新的表述方式,未來北京可能會進一步將「民意」填入對台政策論述中。

日﷽﷽﷽﷽﷽﷽﷽﷽﷽﷽﷽﷽﷽﷽﷽前、再施予民進黨壓力,最遲應會2300萬台灣人民才是主考官

    若要問這幾天下來,蔡英文哪句話最讓人印象深刻,應該是「2300萬台灣人民才是我的主考官」,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且不卑不亢。她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回應中國駐美代表崔天凱的「13億人考試說」,認為崔是在做他職務上該做的事,一來一往,溫和理性且進退有節的形象已充分展露。同時,她表示認為習近平是很有決心的人,希望他在對台政策上能夠更有彈性,這番話應能觸動北京領導人,因為,2000年蔡英文推動「小三通」時,習近平正好是福建省長。

    而另一個更具結構意涵的效應,則是某種程度上解構了讓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吃足苦頭的「國、共、美三打一」格局,華府提早表態「尊重台灣人民」,不支持特定政黨或涉入大選,而多位學者的評論也明顯轉趨謹慎,氣氛有所改變。此趨勢背後最大的助力,正是台灣的民意。而美中關係因南海情勢而僵持、以及區域國家因中國強硬做法而向美日聚攏,讓台灣的戰略地位再次突顯,也是讓蔡此行能充分發揮的重要舞台背景。

    在國民黨尚未完成整合、民意趨向支持「維持現狀」、以及美中關係與區域情勢持續調整的內外結構下,2016政黨輪替之可能性仍然算高。北京已預作因應,包括宣稱將協商中斷、交流萎縮、外交封鎖等三部曲,以及鞏固國共平台,透過代表「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讓執政黨的兩岸政策難以加分,避免讓「自主性」勢力進一步壯大而脫離北京設定的一中框架,同時為未來國民黨再次輪替的可能性累積籌碼。

    不過,選舉尚未到最後一刻,北京將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能夠影響台灣民意走向的機會,尤其是對「三中一青」釋出各種政策利多,特別著重在幫助中小企業投資與青年就業、創業,將成為下半年的對台政策主旋律。

作者吳敏之為政治工作者

最近更新: 2015-06-30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