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07

隨著美中貿易大戰爆發,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對加入CPTPP的態度反覆,亞太政治經濟的發展前景再度受到各方關注。無論如何,美中貿易大戰和川普對CPTPP的表態反覆,指明了一件事:在亞太地區,加入自由貿易協定與否,從來就是綜合了政治與經濟考量的決定,而眾所皆知的美中對峙,也讓人想起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的「合縱」與「連橫」策略:「合縱」的精髓,在於各國聯合對抗單一強國,而「連橫」的要旨,則是各國與單一強國單獨來往。如同戰國時代,現下亞太地區的各種多邊架構,無論以經貿還是安全為目的,都是地緣政治下聯盟關係的體現,而讓「合縱」與「連橫」局勢時常變化的動力,即在於亞太各國的安全和經貿利益考量。

日本與澳洲:搖擺卻未必脫隊的亞太主義夥伴

今年418日晚上,美國總統川普在他的推特上表示:即便日本和南韓希望美國回到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TPP),但就美國立場看,他卻不喜歡TPP的條件,並認為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勞工會更有效率和好處,而稍早之前,他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Mar-a-Lago)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中,也再次具體表達了此一態度。相較於去年川普所簽署,退出TPP的行政命令,以及今年126日他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412日上午在白宮會見州長與國會議員時,指示經貿官員研究是否需要重新進入TPP的表態,這已經是川普第三次改變他對TPP的態度,但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美國的TPP卻已由日本領軍,在今年38日於智利正式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儘管日本和澳洲均曾表示:若要因美國加入CPTPP而重新談判將十分困難,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海湖莊園記者會上,表示TPP是對美日雙方最好的安排,但有趣的是,川普和安倍仍然在海湖莊園記者會上,同意美日雙方會加強貿易諮商。

由上述的情勢可見,雖然川普總統比起他的前任來,在「連橫」方向上顯得更加計較美國與個別盟邦之間的經濟利益,但是相較於普遍被認為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還在談判當中,CPTPP的終究簽訂一來反映了面對中國,美國的盟友們願意自行「合縱」的事實,二來CPTPP凍結了美國當時所堅持的20多項TPP條款,留給各國相較於TPP更大的自行裁量空間,也宣示了主導CPTPP的日本對於構成某種地緣政治聯盟關係的意志,而這樣的意念並不與美國目前明顯的「抗中」思維相違。

對於澳洲而言,即便澳洲貿易部長喬柏(Steve Ciobo)曾經表示,目前CPTPP締約國沒有興趣為了讓美國重回CPTPP,而大規模重新談判,也不會為了讓美國回來而拋棄所有CPTPP談判成果,但是澳洲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在去年宣布推行新的反間諜和外國干預法,並明白指出中國影響力干預澳洲政治,今年418日,澳洲反傾銷委員會也繼美國商務部之後,宣布對中國生產的鐵路鋼製輪圈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加入了對中貿易戰的戰局,也顯示澳洲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式由政治往貿易方向延伸,而這是否會對未來美國重回CPTPP造成正面影響,則有待持續觀察。

中國:貿易戰所顯現出的詭譎

今年美中貿易大戰的序幕,始於美國總統川普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的調查結果,認定中國有強制移轉技術、壓低授權金、透過私人企業獲取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通訊、航太等先進技術,以及網路剽竊等行為,在今年322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根據美國《貿易法》301條款,對大約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稅率25%以上的關稅,範圍包含航太、資通訊、機械,以及其他與「中國製造2025」密切有關的高科技產品,並將限制中資投資美國。隨後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則宣布:自42日起開始對美國部分商品實施中止關稅減讓,對7類共128項產品加徵15-25%的關稅,總值約達30億美元。45日川普再次發表聲明,表示美國應考慮再對1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商務部隨即在46日強調:若美國再公布1千億美元加稅清單,中國將立刻反擊,且反制措施將不排除任何選項。

在這波貿易大戰中,資通訊與高科技產品受到的衝擊最為受人關注,而第一個惹人注目的案例,就是美國商務部宣布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銷售產品給中國通訊設備廠中興通訊。此舉使得中興通訊不得不在417日早上於香港、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宣布公司H股、A股即日起停牌交易,並在香港證交所申報資料中表示,將延後公布今年第1季財報。美國《Forbes》雜誌、Bloomberg報導與中國《環球時報》則指出:中興通訊旗下生產的所有設備,都需向美國生產關鍵軟硬體的企業採購,採購範圍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光學元件、天線、螢幕、操作系統等產品,涵蓋的企業包括 GoogleIntel、美光、高通、博通等。除此之外,美國這項禁令也可能禁止中興的智慧手機使用GoogleAndroid作業系統,凡此種種,都使得中興通訊即將陷入無零件可買、也無技術可支援的絕境之中;即便自行重新研發,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並找到關鍵零組件替代品,因此很可能導致中興通訊發生出貨問題,進而宣告破產。

然而,這波美中貿易大戰的破壞力,除了重傷中國之外,也有兩個方向值得持續關注:首先是美國資通訊企業喪失的訂單,是否能從世界其他地方補回,其次則是在美國商務部這道禁令之下,台灣若因轉單效益得到好處,這股力量是來自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也將對台灣未來的經貿發展方向,產生重大的影響。

結論:各國外交功力與產業發展受考驗,台灣亦如此

無論是CPTPP還是美中貿易大戰,對於前文中所未提到的其他國家,都帶來了外交功力與產業發展上極大的考驗。以東南亞國家來說,穆迪信用評等引用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結果,指出馬來西亞將會是CPTPP的最大受益者,而越南國內關於CPTPP的各項報導中,也多少可以看出越南甚為期盼CPTPP所帶來的市場機會,亦曾有論者提到:CPTPP少了美國的參與,可能使廠商願意前來加、墨兩國投資,並藉兩國的地利之便,尋求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正好為加拿大、墨西哥帶來先前所無的商機。

然而,CPTPP的受惠者馬來西亞與越南並不否認:即便排除了20幾項條款,其國內立法是否能在一定期限內修正以合乎CPTPP的規定,對他們來說仍是一大考驗。此外,美國在今年3月宣布對進口鋼鐵課徵25%關稅,對鋁材課徵10%關稅的舉動,也曾受到加拿大和歐盟的撻伐,並被《紐約時報》批評: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但由於美國早已對中國生產鋼鐵採行各項管制措施,所以實際上的打擊對象,反而是加拿大、南韓、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日本,台灣、德國和印度等去年美國前十大鋼鐵進口國,其中有不少是美國的盟邦;各國代表極力向美國磋商爭取之後,也只有歐盟、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澳洲、阿根廷與南韓獲得豁免。這兩個案例不禁讓人省思:「合縱」與「連橫」的局勢永遠在變,看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受苦受難之餘,我們自己是否也應該做些什麼,避免步上人家的後塵?

針對美中貿易大戰對我國產業造成的衝擊,經濟部長沈榮津曾經表示:美中貿易大戰,對於在中國生產終端產品最後銷往美國,以及我國廠商提供零組件半成品,後續在中國製造為成品的企業傷害最大,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則認為:美中貿易大戰,首先衝擊的是我國資通訊產業。就此,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在今年4月進一步指出:美中貿易大戰對台灣的衝擊,在於如果中國產品進不了美國,就會賣往本國市場或是其他市場,造成與我國產品的競爭,以及後續美國若發布1000億元美金的關稅清單,會納入手機、半導體、平板電腦等目前不在清單上,但是在中國生產,最後銷往美國的終端產品。

為根本因應上述衝擊,我國應當配合爭取在第二輪加入CPTPP的大目標,除了積極更新整體影響評估、檢視法規落差、爭取成員國支持之外,也應該在爭取CPTPP成員國和我國國內支持的同時,配合「五加二」產業發展計畫及新南向政策,將台商引回國內、協助台商壯大在東南亞的發展,並且增進對美投資,以「多管齊下」的方式,透過準備加入CPTPP的過程,一併調整我國的產業跨國布局,分散我國產業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並且增加自身在安全和經貿上,同時適應「合縱」與「連橫」的籌碼。

 

 

 

作者  邰正大  為智庫研究員 

最近更新: 2018-05-2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