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國第一艘自製航空母艦已於513日出海試航,近期網路上又謠傳中國正在建造第三艘航空母艦,另外也在遼寧測試彈射系統,其下一艘可能採美式彈射型航艦的話法也甚囂塵上,本文析論中國航空母艦未來可能發展,以及對區域情勢影響。

一、中國國產航艦近況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已於今年513日出海試航,目前仍稱002(先前曾稱為001A),該艦仍未命名,媒體曾猜測應為山東號,舷號應為17。該艦201311月在大連開工,由2017426日下水至海試,間隔11個月。該艦首任艦長為來奕軍大校,曾是連雲港艦(522053H3型護衛艦)艦長,東海艦隊護衛艦隊8大隊大隊長。

   海試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廠試包括動力、導航、通信、損管等系統測試,驗證其穩定性及可靠性,第二階段為軍方測試,若一切順利,將於年底服役,但仍將持續進行驗證,形成戰鬥力尚需一段時間。

   中國國產航艦完工,顯示其已可建造大型航艦,並有能力建造後續航艦。但002仍以遼寧號原始設計建造,也表示解放軍寧可先採用成熟技術,不願冒重大風險採用創新設計,以求先快速擴張航艦戰力。002艦體配置與遼寧號幾完全相同,同為兩具升降機、具備斜向甲板供著艦使用、基本配置如滑跳甲板、三個起飛點及折流板、三具升降機、艦島位置、攔截索等均與遼寧號相同,艦載機以滑跳甲板起飛,未使用彈射器。遼寧號滑跳甲板上揚14.3度,共有3個起飛點,2個短起飛點約100公尺,位於甲板前端約1/3處,1個長起飛點約198公尺,位於甲板後方約2/3處,002應與遼寧號一致。

   不過002與遼寧號還是有些細部差異,艦島位置不變但更緊緻,但側面擴大以便觀察艦載機起降及甲板操作情況,前方縮短以增加甲板操作空間,並增加一層以保留使用空間。

   遼寧號採用的應是與052C驅逐艦相同的H/LJG 346「海之星」相位陣列雷達,002則改用與052D驅逐艦相同的H/LJG 346A雷達,俗稱「中華神盾」,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4研究所開發,兩者均為主動電子掃瞄雷達(AESA),但H/LJG 346A改用液冷系統,天線罩由弧形變成平面,號稱探測距離、攔截精度、抗干擾能力等都優於美AN/SPY-1D神盾雷達,偵測距離據稱可達350-400公里,可監視百餘個目標並追蹤其中數十個最危險目標。雷達裝置方向由正向四面布置改為45度斜角,仍涵蓋360度,雷達安裝高度較遼寧號更高,而且會是整個航艦戰鬥群中最高的位置,有助於偵測低飛的目標如巡弋飛彈等,彌補僅能攜帶預警直升機的缺憾。

002取消原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應能擴大機庫空間。美《全球安全》(Global Security)網站指出新航空母艦可容納2836架殲15戰機,遼寧艦原僅能容納24架,另外也可能重新規劃燃油及彈藥儲存空間。

二、艦載機發展面臨瓶頸

   中國目前唯一一種艦載戰鬥機是殲15,由俄製Su-33衍生而來,但航電系統應該會在殲11B基礎上加以改良,具備對空及對地能力,包括攜帶導引炸彈和反艦飛彈。然滑跳甲板起飛可能限制其搭載武器能力。根據俄方資料,甲板零風速情況下,與殲15相同的Su-33由最長的3號起飛點起飛時,起飛重量可達32噸以上,由最短起飛點(12號)起飛時,起飛重量為2728.2噸。如果有25節甲板風的助力,更可以提升最大起飛重量。但至目前為止,僅能由公開照片看到殲15最大掛載,通常是4枚空對空飛彈,或2枚空對空、2枚反艦飛彈,尚無掛載重武裝或對地武器起降之照片,尚難推斷殲15戰力。

   近期有不利殲15之報導,中國海航殲15戰機近年事故頻仍,據統計已有4架墜毀,光是2016年就有張超在彈射時傷重不治、曹先建逃生時重傷兩起意外。因事故頻仍,解放軍高層思考殲15是否適合用於航艦上,香港《南華早報》指空軍副司令張洪賀出面,表示要研發下一代戰機取代殲15。大陸媒體過去曾報導,瀋飛的殲11、殲15意外,多是飛控系統故障造成,但發動機也是失事原因,殲15似僅有1架原型機(編號554)使用WS-10太行發動機,量產型皆使用俄製AL31F,但不論自製或俄製發動機,均常傳出問題。不過又有媒體報導指俄專家澄清表示,事故無法證實該機存在設計缺陷,殲15仍具相當優勢。

另外,殲15採滑跳甲板起飛,多少會限制總起飛重量,不是武器酬載就是需減少油料。殲15可掛俄製UPAZ-1A空中再加油莢艙,為同型機加油,但加油能力有限,對增加其作戰半徑意義不大,且此種「夥伴加油」(同型機為僚機加油)會限制艦載機總任務架次,對遼寧號或002航艦上已經有限的艦載機數量,更會形成調度困難。

   艦載機條件嚴格,航艦甲板長度有限,最大起飛重量有其限制,滑跳甲板則限制更大,其他要求包括機體結構及起落架強度需能承受起降的衝擊,發動機性能穩定可靠,機翼需能折疊,機翼需具備高升力襟翼,殲31號稱可以「上艦」,但基本上仍是以陸地基地為基礎設計的飛機,恐需大幅修改才能應付艦上起降的條件,且RD93發動機推力未必能滿足需要。其他現有戰機中,殲20重量接近Su-33,未必能供艦上使用,殲10可能性更低,都無法取代殲15。可以確定的是,殲15在一段時間內仍是海航唯一一種艦載機。

三、中國未來航艦可能發展:

   不論遼寧艦或002,仍遠不如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艦,即使與英、法航艦相比也有一段差距,即使是美國兩棲突擊艦這種「非典型航艦」,開始搭載F-35B後,其戰力甚至超越遼寧艦。但中國軍事專家認為,002雖非最先進,但至少符合中國國情及需要。

不過中國顯然未以建造002航艦滿足。2016年下半年網路流傳殲15前起落架明顯加裝類似美式艦載機彈射鈎以及強化支持結構的裝置,另外,遼寧省興城基地的彈射器試驗設施已經完工,衛照甚至拍到一架殲15停放在彈射設施前的照片。11月時則有報導稱殲15完成電磁彈射起飛的消息,顯示中共正全力進行彈射型艦載機的發展。

媒體報導中共第3艘航艦在上海江南長興造船廠建造,香港南華早報指出,由於艦用核反應爐仍存在問題,第3航艦將是傳統起降式(CTOL)航艦,採蒸汽渦輪主機,不會使用核動力及電磁彈射器,但也揚棄俄式的滑跳甲板,整體外型類似美國小鷹號航艦。但5月時另有媒體報導指出,洛陽企業生產的特大型三排滾子回轉支承軸承下線,並運往大連船廠,這是供大型水面艦的核心,顯示第4艘航艦(004)將是核動力航艦,會在大連建造,中船重工也證實正在研製核動力航艦,排水量會達10萬噸,該艦與003航艦都會使用直通甲板及電磁彈射器。

   中國武漢建有一座「水泥航艦」,這是用來進行航艦設計及艦體安排試驗的建築,艦橋已再改裝,甲板很明顯採直通式設計,似乎意味著未來會有一艘航艦以上改採這種的設計。

四、中國航艦仍難與美國對抗

   美《國防新聞》周刊報導,考量其保護國土需要,可能建造56艘,2艘部署於西太平洋,2艘部署於印度洋,另有說法指中共至2045年將建立一支擁有10艘航艦之兵力。目前除已完工的002、傳聞中上海長興建造的003、可能將開工的004外,尚無其他新航艦建造訊息,推測有如下可能,1、中共後續航艦為彈射起飛型,相關配套技術如彈射系統、艦載的戰機及預警機均在研發中,時間會拖長;2、各軍種爭奪資源,建造航艦將排擠其他軍種預算,包括空軍的匿蹤轟炸機、或海軍新戰略潛艦;3、造船廠能量有限,目前僅大連及上海有能力建造大型軍艦,因此未來10-15年,航艦數量難再增加,或僅能緩慢提升。

  雖然其航艦數量逐漸增加,但短期內中共難將海軍轉變為以航艦戰鬥群為主力的作戰型態,並與美國海上實力匹敵,頂多僅能在西太平洋威脅美國前進部署,不可能與美國在全球對抗。未來中共仍將依賴「彈道飛彈」、「潛艦及轟炸機」及「小型航艦戰鬥群」,構成其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核心,可見的未來應難大幅改變。

     近年遼寧號航艦頻頻參與大規模演習,201612月上旬在渤海灣舉行演習,參演艦艇達數十艘、飛機數十架,並進行實彈射擊。同年1216日遼寧艦戰鬥群通過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海域赴西太平洋,隨行包括3艘飛彈驅逐艦、3艘巡防艦和1艘補給艦,空中掩護包括預警機、加油機等,演習項目包括空中預警、空中指揮等體系建成,空中纏鬥、對海攻擊、海上補給等。2017111日遼寧號經台灣海峽北上,4月則在南海進行對空、對海、對陸的實兵對抗演練,並進行較密集的日間起降,以及夜間起降訓練。遼寧艦及002無法配備空中預警機,航艦以燃油之蒸汽主機為動力,需依賴補給艦,活動範圍將受侷限。觀察其演訓及部署模式、估算給油時間及頻率、部署時程、相關艦艇與空中預警機之編隊模式,有助瞭解其作戰能力及限制。

五、中國航艦部署對區域影響及其限制

中國在軍事上能夠挑戰美國的工具不多,其中之一是海軍,而具備戰略性意義的是航空母艦與彈道飛彈潛艦:航空母艦可起降戰機,擴大海軍艦隊的作戰範圍,彈道飛彈潛艦容易隱匿行蹤,並在遠距離發射彈道飛彈,威脅敵方本土,均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武器。

 

   中國航艦戰鬥群首要目標應是奪取西太平洋的控制權,確保其第一島鏈至第二島鏈間的航行與軍事部署自由。相較於美國具備全球軍力投射的能力,中國目前仍不具備此種實力。若欲在遠海挑戰美國海軍,仍需能編組戰力完整之航艦戰鬥群,若不能配備預警機,中共航艦仍需依賴岸基預警機協助擴大監偵與預警範圍,以及火箭軍反艦彈道飛彈的保護,若無法完全脫離陸地掩護,作戰範圍將受限制。

如台海情勢緊張,中共可能派遣航艦戰鬥群通過宮古海峽,部署於西太平洋,威脅台灣東部防務,使台灣腹背受敵。不過遼寧艦在西太平洋海域部署也並非安全,台灣海、空軍實力並不差,美、日部署在沖繩的空中兵力也是嚴重威脅。美國海空軍正發展長程反艦飛彈(LRASM),B-1轟炸機即足以攜帶20餘枚,由空中即能中國海軍遠海部署的艦隊構成嚴重威脅。

中國航艦部署西太平洋,不但失去岸基飛機掩護,預置部署也要耗時數天,另也依賴油料補給;若中國需先部署航艦,等於提供預警訊息。201612月時,中國多次派轟6Tu-154MD及運8(高新系列)電偵機由臺灣東部空域通過,如中國航艦戰鬥群部署西太平洋時,有其他軍事行動呼應,即需留意其意圖。

另外可能性則是部署在南海,與岸基飛機、島嶼前進機場協調,組成綿密防空網,構成掩護核飛彈潛艦之「稜堡」(Bastion),航艦上起降之戰機可在遠海提供空中支援,填補島嶼機場航程所不及之海域,阻止美日反潛機例如P-3CP-8A等偵蒐中國潛艦,保障其水下戰略潛艦作業安全,這自然也對周邊聲索南海主權的國家構成威脅,這些國家海空武力都不足以向中國挑戰。

若向南延伸,搭配其「一帶一路」,部署於南海至印度洋航線,則可確保其交通線及能源運輸線安全,同時也威脅美國海軍至中東的例行部署航線。中國與中東及非洲國家往來密切,並在當地投資基礎建設與能源開發,若海外基地建設完成,航艦將可進行遠程機動部署,便可在當地獲得燃油補給,不需再依賴本國的補給艦以延伸作戰半徑。

 

周邊國家決不能忽視中國航艦威脅,即使僅有2~3艘類似遼寧號等級的航艦,僅部署殲15,若在岸基高新系列的長程電戰機及預警機,以及反艦彈道飛彈的聯合作戰及掩護下,在東海可當成是海軍航空兵的外海前進基地,掌握第一島鏈內制空制海權,將美國海軍排除至第一島鏈之外;在南海,則與西沙及南海的島嶼基地搭配,延伸中國戰機在南海的活動範圍及機動性,可以擴大中國制空權範圍,其影響不容小覷。

 

作者舒孝煌為淡江大學整戰中心副研究員

最近更新: 2018-11-12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