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03

假新聞:席捲網路空間的黑色浪潮

網路空間中的假新聞(fake news)似乎是過去幾年間,在國際關係與網路政治領域中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世界各地民眾和政治人物在大量難辨真假的資訊浪潮中,深切感受到網路技術是一把貨真價實的雙面刃,既帶給人們許多前所未見的方便與利益,也創造出各種難解的新興問題。稍稍回顧一下過去幾年的時事,除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三不五時在推特(Twitter)中痛罵各種假新聞對他的汙衊外,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Brexit)、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與2018年義大利國會大選中,[1]各種充滿政治動機的假新聞也都在網路上鋪天蓋地,對於選情起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國政府也對假新聞議題表達高度關切,除由總統府發言人出面強調打擊假新聞和網路謠言的重要性外,法務部也提出一度引起爭議的《國家保防工作法》草案,試圖管控不實訊息在媒體網路中的傳播。[2]

雖然受到廣泛的討論,但各界對於假新聞的定義迄今仍然莫衷一是,對於如何分辨假新聞和「新聞諷刺」(news satire)、「新聞虛構」(news fabrication)、「宣傳活動」(propaganda)等相似概念的差異也存有許多不同見解。[3]不過在參酌各方觀點的基礎上,我們還是可以對假新聞提出一個簡要界定:假新聞不只是相對於真實報導的虛假新聞,而是一種泛稱,指涉那些透過傳統媒體或網路途徑釋放不實訊息,藉由誤導受眾以獲取政治、商業或其他利益的資訊傳播行為。[4]就此而言,包含偽造的報導、虛假的新聞網站、謠言傳播、人為再製的數據或圖像等皆可被納入其中。[5]嚴格來說,假新聞並不是一個全新概念,過往歷史中的許多階段都有過不實訊息在社會大眾中散播流傳的紀錄。[6]假新聞當前受到空前重視的主要原因,是網路科技在現代人類文明中全面而深入的應用,導致來自各方的訊息得以快速擴散並吸引大量閱聽群眾,從而創造出巨大的影響力。

中國國內的網路假新聞亂象

每當提及假新聞議題時,中國是時常出現在各方討論中的重要角色。在許多人眼中,中國是網路假新聞的主要產地之一:北京當局透過製造散播虛假資訊,試圖影響台灣等政治對手。[7]這些批評或許有其道理,但若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中國自身也正面臨著國內網路假新聞大量滋生且管制不易的困境。以企業自主調查為例,騰訊公司於201712月發表的年度謠言治理報告中指出,中國網路中的不實訊息數量極為龐大,該公司的系統在過去一年內攔截線上謠言訊息高達5億次,掌握涉及散播假新聞的用戶帳號多達18萬個。[8]「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所轄「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其每月接獲舉報的惡意網路資訊平均數量接近700萬件之譜。[9]這些在網路上散播各類假新聞或謠言訊息的行為者常被冠以「網絡水軍」(internet water army)之名,正對中國網路環境的品質與安全性造成相當程度的危害。[10]

就中國政府的立場而言,管控網路假新聞亂象,在今天比起過去任何時間點來說可能都更加迫切。自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2月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願景後,北京當局近年積極擴大國內社會的網路應用,除了推出「互聯網+」、「寬帶中國」、「雲計算創新發展」等施政計畫以支持資訊產業發展外,[11]也責成各級黨政機關加強政務數位化工程,與網路企業建立技術合作關係,設置政務雲端、網路信訪機制、網路民生業務平台以加強官民線上互動,並積極蒐集回應網路輿情。[12]隨著網路經濟增長和數位施政逐步普及化,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必然將對網路空間形成更高的依賴度。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至20186月為止,中國國內的網路普及率已經達到57.7%,網路用戶人數突破8億,其中七成用戶具有在生活中使用行動支付工具和網路購物平台的習慣,近五成的用戶曾經使用過黨政機關設立的網站和線上服務平台辦理各類業務。[13]用戶數量與使用頻率的成長,固然是國家網路建設成果的體現,但也致使網路上各種假新聞及不實資訊的流通速度、受眾數量與衍生危害同步上升。中國政府必須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保持網路空間的穩定安全,才可望順利達成建構「網絡強國」的目標。

觀察當前的中國網路生態,可將其中五花八門的假新聞概括為兩種主要類型:

一、「正向」假新聞:誘導行銷與創造虛幻潮流

這類假新聞主要是指透過散播具可信外觀的不實或商業資訊,向網路用戶宣傳推銷特定商品、活動或理念意象等標的並以此獲利的行為。根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高達七成的中國用戶認為網路中的誘導行銷十分普遍,其中約六成用戶承認自己無法完全辨識訊息真偽。[14]

一般來說,這類假新聞多以兩種形態出現,第一是「新聞軟文」,即形式上偽裝成時事報導,但實際內容卻是行銷宣傳的網路文稿。由於稿件具有新聞的嚴肅外觀,可使一般民眾產生可信度錯覺,在未經詳察的情況下很容易誤信文中所述為實。新華社的追蹤報導指出新聞軟文近年氾濫情況嚴重,部分寫手甚至成立了專門公司,客戶只要支付一千元人民幣左右的金額,便可委託其產製軟文並刊載在超過七十個網路平台之上。[15]第二種形態則是「假象營造」,即針對網路論壇或社交媒體中的專頁、影音連結、文章或報導,以機器人與人工方式生產大量的點擊數、粉絲量、閱覽次數或正面好評,藉此創造虛假網路熱潮。中國央視新聞的報導顯示,客戶只要委託專營此道的公司,便可以一則好評三元人民幣的價格大量發帖,在線上宣傳並營造正面形象。[16]我國資安企業「趨勢科技」(Trend Micro)的調查發現,僅需花費一元人民幣左右的金額,便能購得微信等媒體中的一千個點讚或四十個閱覽量;如果預算充足,還可以兩千元人民幣的代價購買一萬名線上粉絲,迅速製造出虛幻的網路口碑或「網紅」。[17]

二、「負向」假新聞:掩蓋訊息或惡意抹黑對手

與前述情形相反,這類假新聞的目的不是宣傳行銷,而是希望遮掩某些不欲大眾得知的訊息,或是在線上散播惡意言論以破壞對手聲譽。在「資訊掩蓋」方面,部分媒體注意到中國的網路公關產業近年逐漸分支出一條規模不大卻發展蓬勃的「刪帖」產業鏈。這類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刪除網路上對客戶不利的文章或發言帖。常見做法包括釋放大量留言覆蓋負面訊息、利用論壇和社交媒體的管理規則,以惡意回帖等方式迫使目標文帖遭下架,必要時甚至可透過駭客手段入侵網站強制刪除訊息。刪帖工作的收費標準視平台規模而定,刪除小型網站上的負面訊息,每則收費僅約百元人民幣。但刪帖目標如果是大型人氣論壇,則收費可能高達每則訊息二至三千元人民幣之譜。[18]

「惡意造謠」則指刻意在網路上發表不實言論詆毀對手信譽以損害其利益的行為。這種又被稱作「網絡抹黑」的做法早年多來自用戶個別活動,近年卻成為一些網路公關公司的服務項目之一,從而顯得更趨專業與組織化,同行之間以此手段相互打擊已是許多產業中的常見情形。[19]例如吉利與長城這兩間中國大型國產車商,便於2018年下旬時相互控訴對方雇用「網絡水軍」,在多個汽車論壇中散發惡意訊息,汙衊其他廠商車輛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20]《人民日報》記者參與調查後指出,這種網上譭謗現象行之有年且日見嚴重,不僅破壞了產業內的良性競爭氛圍,更導致消費者在吸收資訊時極易遭受誤導。[21]

除了類型區分外,另一個明顯趨勢是競爭壓力下的服務延伸:隨著參與網路假新聞產製工作的網站和公司數量增加,這些廠商在競爭中逐漸演化出各種吸引顧客的「周到」服務。例如有些企業特意研製了所謂的「輿情引導考評系統」,將發帖數量等工作成果轉化為一目了然的圖表和統計數字,使客戶可清楚掌握具體行銷績效。[22]有些企業則在提供軟文寫作和好評散播服務時附帶三日內「被刪包補」的保證,以防所發文帖遭到機器人或網站管理員刪除而損及傳播效益。[23]除此之外,主打一條龍式服務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只要客戶願意支付費用購買「套餐」,這類公司可以一併提供包含軟文製作、提升點閱量、網上刪帖或惡意抹黑在內的全套式服務。[24]

中國政府的強勢應對

中國政府對於網路假新聞的叢生亂象及其衍生之各種負面影響並非無動於衷。20164月,習近平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中論述國家網路戰略藍圖時,便曾提醒黨政幹部「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要求政府部門加強查緝「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佈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的現象。[25]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隨後在20175月發表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中宣布將和其他部門共組「網絡安全審查委員會」,並於同年8月以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等事由,立案調查百度貼吧、微信和微博等平台。

中國警政部門也在2017年後大幅強化打擊「網絡水軍」的執法力道,接連查辦超過四十起案件、逮捕兩百餘人並關閉上萬個違法網站及大量帳號。[26]其中尤以20177月廣州市公安局查抄的「三打哈」網站最具規模,這個號稱是「中國最大網絡推廣服務交易平台」的網站成員遍及二十一省市,以媒合「網絡水軍」和有需求的客戶為主要業務,可同步向客戶提供軟文行銷、造謠抹黑、刪帖與炒作風潮等複合式服務。[27]2018年下旬,「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進一步發動針對「自媒體帳號存在的一系列亂象問題」的整治行動,一舉查封九千餘個涉及違法活動的社交媒體帳號,並公開指責相關網路企業「疏於管理,放任野蠻生長,造成種種亂象」。[28]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強勢的執法行動在改善資訊亂象時,也同步引發了一些批評聲浪。部分觀察者質疑,警政部門對於網路媒體和用戶線上活動的掃蕩監管,已經損害了民眾的言論自由空間。[29]尤有甚者,中國政府雖然嚴厲指責「網絡水軍」散播網路謠言等惡意行徑並大力查禁,但具有濃厚黨政色彩的各種「五毛黨」活動,在本質上難道不是另一種的網路造謠與假新聞?[30]

結語

整體而言,中國的網路建設與普及化進程在過去十數年間有著相當亮眼的表現,各類線上平台和應用程式已然深度融入政府施政、經濟活動與民生需求之中。但隨著網路空間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核心場域,來自各方的行銷訊息、惡意詆毀及不實謠言也在其中大量增生。鑑於這類假新聞亂象日趨惡化,對網路環境造成廣泛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因此在追求「網絡強國」地位的過程中屢出重手加強整頓。然而從現況來看,如何在有效打擊網路假新聞散播、查緝「網絡水軍」的同時,避免過度壓制線上言論自由,以保護網路空間的活力和成長動能不致過度折損,將會是北京當局必須審慎評估的重要課題。

#

 


[1]請參考:Yasmeen Serhan, “Italy Scrambles to Fight Misinformation Ahead of Its Elections,” The Atlantic, February 24, 2018, <https://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8/02/europe-fake-news/551972/>Raymond Kuhn and Sheila Perry, “The 2017 French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the Media: Une Campagne Inédite?” Nottingham French Studies, Vol. 57, No. 2 (Jun 2018), pp. 115-125.

[2]中央社,〈府:反制假新聞各國都高度重視〉,2017313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3130301.aspx>;風傳媒,〈保防法草案曝光民團、企業、大學都是「被保防」對象〉,201739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231990>

[3] Edson C. Tandoc Jr., Zheng Wei Lim and Richard Ling, “DEFINING “FAKE NEWS: A Typology of Scholarly Definitions,” Digital Journalism, Vol. 6, No. 2 (February 2018), pp. 137–153.

[4]何吉森,〈假新聞之監理與治理探討〉,《傳播研究與實踐》,第8卷第2期(20187月),頁4

[5] Claire Wardle, “6 Types of Misinformation Circulated This Election Season,”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November 18, 2016, <https://www.cjr.org/tow_center/6_types_election_fake_news.php>.

[6]請參考:胡其瑞,〈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漢學研究通訊》,第37卷第3期(20188月),頁23-29

[7] Chien Li-Chung, “China Using Fake News to Divide Taiwan,” Taipei Times, September 16, 2018,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18/09/16/2003700513>.

[8]騰訊新聞,〈關注網路謠言治理騰訊發佈「2017騰訊公司謠言治理報告」〉,20171220日,<https://wxn.qq.com/cmsid/TRU2017122002408405>

[9]請參考: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工作動態」,<http://www.12377.cn/node_543837.htm>

[10] Yuan Yang, “China’s Battle with the ‘Internet Water Army’,” Financial Times, August 1, 2018, <https://www.ft.com/content/b4f27934-944a-11e8-b67b-b8205561c3fe >.

[1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年)》(北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年),頁4~19

[12]新華網,〈授權發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11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中國日報,〈解讀2018數字政務指數:雲平臺成為數字政務關鍵基礎設施〉,2018412日,<http://tech.chinadaily.com.cn/2018-04/12/content_36022054.htm>

[13]新浪科技,〈CNNIC發佈第4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820日,<https://tech.sina.com.cn/i/2018-08-20/doc-ihhvciiw6980104.shtml>

[14]人民網,〈74.0%受訪者感覺「網絡水軍」公關現象普遍存在〉,201812412日,<http://sn.people.com.cn/BIG5/n2/2018/0412/c378296-31449784.html>

[15]新華網,〈遠看像新聞,近看是廣告:揭祕網絡違法軟文廣告地下產業鏈〉,2018814日,<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08/14/c_1123269448.htm>

[16]央視網,〈揭祕網絡水軍生意經:只要給錢,什麼新聞都能發〉,201825日,<http://m.news.cctv.com/2018/02/05/ARTI5T9viL8A5yYnwbpWm2Om180205.shtml>

[17]趨勢科技前瞻威脅研究團隊,《假新聞製造機:鼓吹者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來操縱大眾》(台北:趨勢科技,2017)頁15-16

[18]資安人,〈網路刪帖產業鏈成形是駭客入侵或公關手法〉,20091119日,<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article/article_detail.aspx?aid=5484>;網易科技,〈網絡水軍刪帖新玩法〉,201825日,<http://tech.163.com/18/0205/07/D9S6SI9300097U7R_mobile.html>

[19]中國軍網,〈網絡抹黑現象探析與規制〉,201624日,< http://www.81.cn/big5/jsjz/2016-02/04/content_6889610.htm>

[20]新浪汽車,〈吉利起訴長城商業詆毀水軍如何攪混汽車市場?〉,2018118日,<http://auto.sina.com.cn/j_kandian.d.html?docid=hmutuea8078860&subch=bauto&hpid=00042>

[21]人民網,〈汽車網絡水軍產業鏈揭祕〉,20181030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18/1030/c1004-30370068.html>

[22]趨勢科技前瞻威脅研究團隊,《假新聞製造機:鼓吹者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來操縱大眾》,頁12-13

[23] TVBS News,〈大陸網路水軍亂象 發布假訊息PO網撈金〉,201826日,< https://news.tvbs.com.tw/life/865616 >

[24]香港01,〈解構內地「網絡水軍」活動模式:有償刪帖、有償炒作、造謠誹謗〉,201825日,<https://reurl.cc/12m4V>

[25]新華網,〈習近平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發表〉,20164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5/c_1118731175.htm>

[26]人民網,〈有償刪帖有償炒作「網絡水軍」違法犯罪活動調查〉,201825日,<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8/0205/c40606-29804916.html >

[27]人民網,〈警方破獲「三打哈」網站案起底網絡水軍黑色產業鏈〉,201827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8/0207/c40606-29809606.html>

[28]風傳媒,〈主體責任缺失,放任野蠻生長!中國網信辦「亮劍」查封近萬自媒體帳號〉,20181114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621008>

[29]請參考:宋筱元,〈中國大陸嚴打「網路水軍」的意義〉,《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10期(201310月),頁43-44;楊子立,〈公民信息權利的現况和展望:第三章中國的互聯網審查〉,《眾新聞》,2018320日,<https://reurl.cc/Ep4R1>

[30] Gary King, Jennifer Pan and Margaret E. Roberts,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bricates Social Media Posts for Strategic Distraction, Not Engaged Argu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January 14, 2017, <http://gking.harvard.edu/files/gking/files/50c.pdf>.

 

 

 

 

 

 

作者 張凱銘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最近更新: 2018-12-2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