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01

壹、新南向政策:以人為中心的亞洲區域戰略

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上任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New Southbound Policy, NSP),作為發展與深化台灣與東南亞、南雅、紐西蘭與澳洲等十六個夥伴國家夥伴關係的起手式。這項超越純粹經貿邏輯的南向新政,受到鄰近國家的矚目,當然也受到理念相印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關注。

蔡總統同時在2017年首度辦理的「玉山論壇:亞洲進步與創新對話」(Yushan Forum: Asian Dialogue for Innovation and Progress,簡稱玉山論壇)中,進一步宣示新南向政策是台灣的「亞洲區域戰略」(regional strategy for Asia),未來也將成立國家級的智庫「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iwan-Asia Exchange Foundation, TAEF,簡稱台亞基金會)來促進與深化區域交流的協力平台與合作網絡。

從2016年迄今,強調以人為中心(people-centered)的新南向政策已經邁入第三年,就政府落實政策的階段成果來看,新南向政策已由最初的「新南向政策綱領」具體落實到「五大旗艦計畫暨三大潛力領域」;而從民間社會的角度來看,近幾年來南向新政所促進或搭建起的綿密社會鏈結與交流網絡,具體拉近了台灣與周邊亞洲國家及民間社會之間的信任與夥伴關係。

貳、成立的過程、宗旨與動力

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在首屆玉山論壇成功辦理後,依循民間發起、政府支持的模式進行規劃與籌備。自2018年1月起,台亞基金會由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進行整體籌備與制度設計。經過數個月的準備,台亞基金會籌備處終於在4月招開首屆董事會,確認並完備所有制度章程,並於5月7日獲得法院批准成立。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同時也是總統府資政的蕭新煌教授為董事會推選的首任董事長,執行長為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楊昊教授。根據台亞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第二條規定,其設立宗旨包含下列四點:

第一,推動臺灣與亞洲國家之全方位交流,促進發展共同體意識,並建構合作夥伴關係;

第二,針對區域共同體發展之核心議題,與公民社會、青年領袖、智庫等特定領域及機構進行交流,以設置臺灣與亞洲國家 雙邊常設性工作小組為中長期目標;

第三,推動國際多邊會議,主辦玉山論壇及其他對話機制,打造新區域平臺以凸顯臺灣的具體貢獻;

第四,設置與亞洲重要智庫之雙邊研究小組,發展多邊智庫合作網絡,並且從事區域暨國家評估報告,以扮演先導型智庫角色為中長期目標。

台亞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積極採取創新方式推動行政院五大旗艦計畫的「新南向論壇及青年交流平台」,藉由凝聚民間力量、凸顯臺灣在亞洲的具體貢獻,活絡臺灣與鄰近區域國家及理念相近國家的社會鏈結,同時擴大分享臺灣的暖實力(warm power)。

臺灣在亞洲的角色與能量不僅限於經濟、貿易或投資領域的影響力,同時也包含彰顯社會文化特色的軟實力(soft power)。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近年來積極落實資源共享與共同體鏈結方面的成果,逐漸形成新的「暖實力」,而這也是相較於國際社會引以為戒的銳實力(sharp power)截然不同的風貌。台亞基金會也希望能藉由傳達新南向政策的暖實力意象,具體形塑臺灣溫暖、務實與堅定的貢獻。

參、五大核心行動計畫

自2018年8月起,台亞基金會啟動5項核心行動計畫,分別是:亞洲青年領袖計畫、智庫合作計畫、公民社會鏈結計畫、文化交流計畫與區域韌性計畫等。這5項核心行動計畫有三個「綜其成」的新意義:第一是「議題領域」的綜其成。台亞基金會藉由推動其他外交、戰略或國防智庫並未關注的發展議題,開創並強化自身作為先導型行動智庫(pilot think and do tank)的能量。特別是發展對青年政策社群與公民社會領袖、社區與災難預防、文化與藝術平台機構的合作關係,彰顯出新南向政策關注東南亞、南亞與亞洲整體發展的關鍵環節。

第二是「平台組織」的綜其成。台亞基金會所執行的每一項活動與能力建構計畫,都與國內、外智庫或公民社會組織建立長期、制度型的合作架構,強化跨部門、跨領域、民間社會能量的整合,將有助於打造有助於深化我國與鄰近區域國家關係及社會夥伴默契的「國家隊」。

第三則是以「玉山論壇」作為年度成果的綜其成。台亞基金會作為先導型行動智庫,除了提供政策建議與議題性的分析建議之外,各項計畫、活動與人際網絡都有系統地轉換成支持年度「玉山論壇:亞洲進步與創新對話」的重要工作小組與協力網絡。最主要的目的係將臺灣的玉山論壇打造成重要的區域平台,而不只是一年一度的大型會議,同時,藉著基金會日常運作的過程,更希望能達到與亞洲國家及社會進行資訊交流、政策對話、同時促進跨國協調的累積性功能。

一、亞洲青年領袖交流計畫

台亞基金會的「亞洲青年領袖交流計畫」(Taiwan-Asia Young Leader Exchange, TAYLE)係與菲律賓麥格賽賽獎基金會(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 Foundation, RMAF)、美國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以及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長期合作所推動的大型區域倡議。其中,辦理各項亞洲跨世代對話、亞洲青年領袖能力建構計畫、以及籌備玉山論壇的青年領袖場次,是積極促進臺灣與亞洲各國青年領袖協力夥伴關係的具體做法,也有助於臺灣的國際發聲。

這些新開發的合作網絡,協助台亞基金會國際交流部代表受邀前往印尼雅加達參與2019年的「美國-東協論壇」(US-ASEAN Forum),實質彰顯臺灣對於亞洲與東南亞發展的貢獻。另外,台亞基金會團隊過去也在印尼、菲律賓、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夥伴國家的大學、智庫論壇、以及研究機構進行政策分享活動,再加上於美國、歐洲所參與的各項座談會及對話會議,不僅清楚說明臺灣新南向政策的成果,也表達民間社會與平台組織積極尋求在地協力夥伴關係的期待。

在今年4月11日,台亞基金會辦理「亞洲對話:實踐中的變革型領導」(Asian Dialogues: Transformative Leadership in Action)。這場對話聚焦於亞洲各國共同面對的「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與「發展赤字」(development deficit)等新型挑戰。本次論壇也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菲律賓前內閣閣員哈比托(Cielito Habito)、馬來西亞檳城州議員李凱倫等代表參與,藉著跨世代與跨國交流的腦力激盪,思索臺灣與亞洲的共同未來。

二、智庫合作計畫

台亞基金會日常運作的重點之一,即與來自東南亞、南亞、紐西蘭、澳洲等新南向政策夥伴國、以及美國、日本、歐洲等理念相近國家的重要智庫與政策專家、駐台使節與代表處同仁、現任與退休官員、以及媒體平台與資深記者訪團進行深度意見交流。相關管道與座談的目的,除了聚焦於臺灣新南向政策的發展、成果與挑戰,同時也期待能協助國際友人理解臺灣在亞洲發展新情勢中的角色與行動。

除此之外,台亞基金會研究規劃部更積極強化新南向政策在國際政策社群與媒體網絡中的能見度。從成立迄今,相關研究成果與分析定期出版於國際重量級媒體網站與平台,如日本《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美國《國家利益雜誌》(The National Interest)、澳洲《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英國《臺灣透視》(Taiwan Insight)、澳洲《詮釋者》(The Interpreter)、美國《全球臺灣簡報》(Global Taiwan Brief)等。甚者,以政策導向為基礎的研究成果,也陸續刊載於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NBR)、以及東西研究中心(East-West Center)的出版品中。

除了政策分析的分享,台亞基金會更希望能具體制度化與亞洲重量級智庫的合作鏈結,譬如,2019年3月甫完成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JETRO-IDE)的雙邊合作備忘錄,目的在於共同發展台、日之間制度性的亞洲經濟發展圖像與跨國移民(移工)議題的政策與學術對話。

三、公民社會鏈結計畫

台亞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即與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建立密切的夥伴關係,共同關注亞洲公民社會發展與區域整合的關鍵議題,也合作辦理各項座談會、國際研討會議及玉山論壇,彰顯臺灣非政府組織與公民社會對於亞洲發展的貢獻。在2019年,雙方將合作舉辦政府開發援助理念及實踐工作坊,邀集各方專家社群共同為我國援外政策進行腦力激盪。同時,雙方也共同執行臺灣非政府組織在東南亞與南亞的發展情況與合作網絡的區域調查計畫,希望讓國人以及國際友人更充分瞭解臺灣支持亞洲發展與在地培力的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臺亞基金會也積極與國內外學術組織與研究機構,如臺灣東南亞學會、第三部門學會、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以及亞洲東南亞研究聯盟(Consortium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n Asia, SEASIA)秘書處等合作,共同辦理大型的學術研討會議,並且籌組各種聚焦我國新南向政策的圓桌論壇。除了邀請學界先進與新生代研究社群共同探討臺灣如何強化與亞洲鄰近國家的夥伴關係之外,更希望藉由與學術社群、研究先進的討論獲得寶貴的建議。

四、文化交流計畫

藝術與文化交流的領域是亞洲區域發展與共同體建構的柔性基礎建設(soft infrastructure),儘管促進藝術與文化交流及合作至關重要,但國內鮮少有外交政策智庫關注或具體推動合作架構,並且落實藝術與文化合作的制度設計。台亞基金會協同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共同推動文化交流計畫,希望促進亞洲藝術、文化、策展平台組織的連結,以及藝術社群的深層對話與相互理解,厚實亞洲共同體成員的認識與認同。

雙方在2018年共同規劃並辦理玉山論壇的「分享文化底蘊」(Sharing Cultural Richness)對話場次,以「文化無國界:區域榮景的文化基礎」(Reaching out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Prosperity)為主題,邀請來自法國國際藝文推廣總署(Institut Français)、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以及柬埔寨藝術組織Living Art的代表共同討論亞洲文化的多樣性如何成為區域榮景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分享各國發展藝術文化合作機制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玉山論壇會後,台亞基金會與國藝會立即與越南文化、體育和旅遊部(Ministry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下設越南國家文化藝術研究院(VICAS)建立交流機制,首度邀請越南視覺藝術家訪團來台訪問,走訪臺灣藝術與文化社群,並且瞭解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此一合作計畫在2019年4月正式轉換成三方合作備忘錄,並且啟動為期五年的「臺-越藝文社群鏈結計畫」,擴大臺-越文化領域對話與交流。

為了擴大臺灣文化在東南亞與南亞的能見度,台亞基金會在2019年也支持新加坡臺北工商協會辦理「全球書香日全國公開導讀」文化講座,向新加坡民眾分享來自臺灣的經典文學作品。

五、區域韌性計畫

隨著亞洲社會面臨到多樣巨災的侵襲,如何醞釀區域韌性(regional resilience)、加強社會與社區的恢復力,是亞洲各國近年來持續強化的國家與區域發展目標。當然,東協共同體合作議程中,針對災難與跨國天災的預防合作、人道救援、以及災後重建工作,更是成員國積極發展的政策領域。台亞基金會將區域韌性納入主要行動計畫最主要的目的,除了彰顯臺灣暖實力對於區域重大議題的關切與貢獻,同時也希望打造跨部門、跨國、以及跨領域的協力網絡,讓新南向政策不僅停留在中央部會,也可以協同地方政府、社區、產業聯盟的參與,向東南亞、南亞等新南向政策夥伴國分享成功的協力解方。

在2018年,台亞基金會與臺北醫學大學、宜蘭梅洲社區自主防災隊、以及美國在臺協會辦理「亞洲對話:災難與區域韌性工作坊」 (Asian Dialogues: Building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Disasters),邀請來自美國、日本、印尼以及緬甸、以及亞洲災難預防中心(Asia Disaster Preparedness Center, ADPC)等共25位專家學者來臺,就區域韌性的創新發展進行深度對話,並且前往宜蘭在地社區瞭解臺灣社會如何自發性地形構災害防治的集體行動力量,如何透過社會網絡來強化協力夥伴關係,成功打造自主防災社區的經驗。

這項難得的能力建構計畫,在2019年3月受到印尼最重要的媒體《雅加達郵報》(The Jakarta Post)的矚目,以幾近全版的篇幅報導宜蘭梅洲社區的「宜蘭模式」(Coping with Disasters, Yilan Style),而這也是第一個被印尼重量級媒體詳細報導的臺灣社區。事實上,梅洲社區所發展的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經驗,凸顯了臺灣政府支持(水利署)、學術機構的協力(臺灣大學、逢甲大學、成功大學、以及政治大學等)、以及民間自發性社會網絡的運作模式,它的成功經驗與永續發展的策略,更受到國際社會(美國)的關注,獲得了美國國務院創新學友獎(AEIF 2018)。

在2019年,台亞基金會更擴大災防合作夥伴機構,共同辦理「臺北國際安全科技應用博覽會」(Secutech),以及於此一大型會展中主辦「亞洲區域韌性政策對話」(Asia Regional Resilience Policy Dialogue),以「災害防救公私合作轉型:從政策到落實」(Transforming PPP: from Policy to Practice)為題,邀請印尼、菲律賓、越南、緬甸的防災領域代表與臺灣代表進行深度對談。

肆、打造國家隊:三層行動夥伴關係

台亞基金會的設置,除了扮演先導型行動智庫,也希望能搭建多樣性的創新協力平台,以建構一個有效落實、擴展臺灣新南向政策的「國家隊」。直到今天,台亞基金會所打造的協力平台具有三個層次的行動夥伴關係。第一層是台亞基金會與新南向政策夥伴國、以及理念相近國家的智庫、研究機構、公民社會組織的雙邊夥伴關係,相關合作成果展現在基金會的五大行動計畫中,累積成智庫與民間社會的跨國網絡及工作小組。

第二層行動夥伴關係是「亞洲深耕聯盟」(Asian Engagement Consortium, AEC)的協力網絡。在2018年8月8日,台亞基金會開幕式正式宣布成立「亞洲深耕聯盟」,此一聯盟係由台亞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協研究中心、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遠景基金會、以及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等長期關注亞洲發展、深耕亞洲戰略的民間機構共同發起。亞洲深耕聯盟的成立目的,在於打造多組雙邊關係、一個國家層級的公民社會跨部門協力平台,共同深耕臺灣與亞洲的全方位夥伴關係,同時也共同辦理年度玉山論壇。此一國家隊的理念在2019年邁進第二階段,邀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臺灣民主基金會作為新成員機構,更強化亞洲深耕聯盟的新領域與新能量。

除了亞洲深耕聯盟,台亞基金會也在2019年4月22日與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台北醫學大學、以及法蘭克福新時代傳媒共同發起「亞洲區域韌性聯盟」(Asia Regional Resilience Consortium, ARC)。這是新南向政策國家隊的第三層行動夥伴關係,藉由整合性的團隊關注災難管理與災害防治等亞洲關鍵挑戰,分階段地促進跨智庫、跨領域、跨產業的合作網絡。亞洲區域韌性聯盟將匯聚臺灣民間社會的能量,協助政府永續推動新南向政策在強化災難預防、人道救援、以及厚植各地區應變能力上的具體經驗與貢獻。

這三層夥伴關係尤其強調「協力」「行動」兩大特色,代表台亞基金會與臺灣並非孤軍奮戰,而是藉由理念相近夥伴機構的雙邊與多邊實際合作行動,落實「以人為中心」的新南向政策的願景。舉例來說,亞洲區域韌性聯盟的設置,殷切期待透過「橫向的議題連結」以及「縱向的策略結盟」,關注亞洲重要區域韌性發展議題(災防、應變、災難管理的學術研究與教育、公民社會的自主防災經驗、災防國際網絡建立等)、跨部門(產業、政府與民間社會)與亞洲國家之互動與合作,深化各領域及國際網絡的締結,發揮策略綜效。

在這些具體的合作計畫的基礎上,台亞基金會希望能建立長久的制度夥伴關係,以功能性的工作會議、政策對話、能力建構計畫、人際網絡的發展與深耕,彰顯臺灣民間社會與政府部門的共同理念與協力夥伴關係。更重要的是,來自民間社會的提醒與建議,能有效促使政府持續檢討新南向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而達到有效的戰略調整。

伍、玉山論壇:年度新南向政策成果的國際化

台亞基金會的五大行動計畫是促進新南向政策、鏈結亞洲公民社會的具體內容,而基金會所發展的三層行動夥伴關係與協力平台則是深化合作與影響力的重要網絡。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與民間協力推動的相關成果檢討,則是呈現在每年於國慶期間辦理的玉山論壇中。

2018年的第二屆玉山論壇在10月11日與12日舉行,以「共創區域榮景」(Working Together for Regional Propensity)為主題,共設有8個場次、8場演講、以及2場文化展演。在開幕式的與會來賓超過400人,而整體的與會者也超過1,000人。第二屆玉山論壇由台亞基金會、亞洲深耕聯盟夥伴機構、與新南向政策政府旗艦計畫主責部會等機構合作辦理,其中包括了:外交部、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經濟部、教育部、衛福部、農委會等。協力夥伴關係的落實,展現出國家隊的整體能量。除了政府部會與民間代表的參與,會場也有來自24國共66位駐台使節與代表處同仁出席玉山論壇。

第二屆玉山論壇特別強調臺灣在新南向政策夥伴國、亞洲鄰近國家推動合作的能量與貢獻,受邀出席的主題講者與重要講座,包含了:蔡英文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日本眾議院眾議員古屋圭司;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首席副助理署長西田珍(Jane Nishida);泰國前外交部長卡席特(Kasit Piromya);美國前駐斯里蘭卡大使同時也是現任美國國防大學副院長柯沙普(Atul Keshap)以及華府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資深顧問暨中國權力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等51人。

該論壇首日的4個場次分別是「人才培育:培育人才厚植區域發展基礎」、「醫衛合作:透過投資、創意及整合,推動區域健康照護革新」、「區域農業:從制度到技術,開展全方位區域農業合作」、以及「創新產業:強化創新能量,共創產業鏈結契機」等,議程設計主要回應新南向政策四大旗艦計畫的政策目標與執行成果。

論壇次日的4個場次則是聚焦在臺灣與亞洲夥伴關係的主要利害關係網絡,包括「公民社會合作:以跨國公民社會連結實踐永續發展目標」、「智庫合作:建立非傳統安全治理的區域架構」、「青年領袖:讓我們一起開創未來!」以及「文化共榮:文化無國界,深耕共榮的文化基礎」等。玉山論壇第二日的議程與成果,展現出民間社會推進新南向政策的活力與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外媒體對於玉山論壇有高度關注,在中文與英文媒體報導部分,共有222則中文與英文報導及圖說,分別含納183則民間媒體的中文報導與圖說以及9則政府單位或公部門的中文新聞稿。在英文媒體與新聞露出方面,共有30則國內外媒體的報導與評論。此外,在媒體數量方面,中文訊息刊載於45個民間媒體與新媒體平台與7個政府部門與公部門平台;而在英文訊息與新聞露出方面,則是刊載於13個國內、外民間媒體與新媒體平台與4個政府部門與公部門平台。

台亞基金會希望玉山論壇的辦理,不僅是每年一次性的「國際會議」或「對話論壇」的靜態展示,而是充分凸顯玉山論壇作為臺灣與東南亞、南亞以及紐澳等亞洲夥伴國發展對話與深度合作的動態平台,一個由臺灣發起、共同成就亞洲共同體合作議程的區域對話機制。

除了對話,玉山論壇也促成了臺灣與鄰近亞洲國家的社會及智庫鏈結。舉例來說,在會議期間台亞基金會與菲律賓麥格賽賽獎基金會(素有亞洲諾貝爾獎基金會之稱)簽署制度性的合作計畫,共同推動亞洲青年領袖的培力、東南亞社會領袖與麥格賽賽獎得主來台進行深度訪問與交流等工作。此外,台亞基金會也與美國太平洋論壇發展制度性的青年領袖交流計畫,推薦國內青年領袖出席各項區域與國際會議,讓臺灣的青年領袖與鄰近夥伴國的代表進行深度對話與跨國共同體的推進。

在玉山論壇之後,台亞基金會也啟動「亞洲政策小組」(Asia Policy Group, APG),邀請玉山論壇與會代表與台亞基金會、遠景基金會代表進行智庫對談,針對新南向政策的發展、玉山論壇的定位與國際論述角色、以及印太戰略的形構進行檢討與腦力激盪。

陸、結語:繼續深耕亞洲的下一步

作為一個創立迄今仍未滿一年的先導型行動智庫,台亞基金會的年輕團隊積極開發各種創新的網絡,活絡與傳遞臺灣的暖實力,同時也致力於深耕臺灣與東南亞、南亞區域的社會鏈結。更重要的是,藉由國家隊與協力平台的促成,能讓更多民間社會的先進組織與機構的努力與成果,為國內社會、區域夥伴國家所看見。

這些創新作法與強化區域影響力倡議,受到國際智庫網絡的重視。美國賓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計畫(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自2008年起定期發佈全球智庫調查計畫,迄今已經有超過10年的歷史。在2019年2月最新釋出的《2018年全球智庫指數報告》(2018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中,台亞基金會獲選為「全球最佳新興智庫」(Best New Think Tanks),在全球27個成立時間未滿兩年的新興智庫中,代表臺灣脫穎而出。

隨著新南向政策邁進第三年,政府各項旗艦計畫的成果累積逐漸具體化,而臺灣與新南向政策夥伴國家的民間社會交流與鏈結更為具體且多元。當然,隨之而來的政策挑戰與發展困境也浮現。

在未來,台亞基金會持續深耕亞洲的下一步,將聚焦於三個「再強化」。其一,再強化對臺灣新南向政策落實現況與挑戰的檢討,同時匯聚民間社會的建議,作為政府施政參考的具體路向。其二,再強化亞洲深耕聯盟、亞洲區域韌性聯盟等協力平台在新南向政策夥伴國的合作網絡,擴大臺灣新南向政策的國際化與區域化能量;其三,再強化臺灣社會對於新南向政策以及臺灣與亞洲關係的認識、理解與認同,豐富暖實力國家隊的理念與行動。

 

 

 

 

作者 楊昊   為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最近更新: 2019-05-1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