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03

根據Global Insight預估,南向目標國當中的東協 10 國、南亞 6 國2017年至2022年的年均經濟成長率達到4.9%及6.0%。預估到了2030年,東協經濟共同體將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場,經濟規模擴增到10兆美元,屆時印度則有機會晉身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相較之下,澳洲與紐西蘭兩國因地理位置、經濟發展與民主程度而有別於其餘16國。本文嘗試透過描繪台灣對紐澳兩國的貿易輪廓,來理解在新南向在南太平洋的紋理。

澳洲潛力尚待開發,紐西蘭站穩市場利基

澳洲和紐西蘭分別為台灣排名第10大、第37的貿易夥伴,台灣對紐澳貿易目前呈現逆差。值得一提的是,「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生效以來,零關稅所產生的效益十分顯著。台灣在紐國的不鏽鋼板、自行車、緊固件市場已佔有一席之地。

澳洲為台灣第15大出口市場,而台灣為澳洲第7大出口市場。雙方出口總額差了整整一倍之譜,光是澳洲出口到台灣的煤礦這一個項目,就達到從台灣輸澳商品加總的5倍,達到45億400萬澳幣。台灣目前為澳洲煤礦第4大購買國。2017-18單年度台灣自澳洲進口的商品貿易總額為94億600萬澳幣,對澳出口則是45億6,400萬澳幣。

澳洲輸入的大宗貨品以能源礦產為主,如煤、鐵、銅、鋁、液化天然氣等即占對我出口總額的70%。[2]因此,台灣對澳洲進口總額的浮動,與能礦大宗商品國際價格的變動有關。台灣出口至澳洲的大宗商品,則包括飛機引擎、資通訊硬體、機車與自行車、電子零件與化學原料。[3]

紐西蘭在台灣的出口市場排名第37名,而台灣是紐西蘭第8大出口市場。2018年台灣自紐西蘭進口商品總額為12億420萬紐幣,對紐出口8億6,670萬紐幣。台灣自紐西蘭進口商品多為乳製品、牛羊肉品與奇異果,而台灣輸出紐西蘭則以鋼板、渦輪引擎、螺絲螺帽等緊固件、自行車、化學原料與資通訊硬體為主。[4]

2013年12月1日生效的「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為我國與先進國家簽訂的第一個自貿協定,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月1日我對紐國產品零關稅產品達8,787項,自由化程度為98.7%,紐國對我產品則零關稅項目達100%。「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生效以來,雙方貿易額增加超過兩成,「made in Taiwan」也逐漸在紐國找到利基市場。台灣的不鏽鋼板與自行車產品在紐市占率超過五成、緊固件市佔近三成,相當具有競爭力。

在對外投資金額方面,台灣對澳投資持續成長,2016年為124億澳幣,2017年提升至149億澳幣,大多都是對有價證券的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僅有1億3800萬澳幣,多集中於煤與天然氣等能源礦產,服務業則聚焦於金融。相較之下,2017年澳洲對台直接與間接總投資金額並不高,只有82億澳幣。

台灣對紐投資趨勢緩慢爬升,紐西蘭對台則出現投資放緩跡象。台灣對紐總投資金額由2012年的25億2,000萬,升至2017年的27億1,600萬紐幣,而同期紐國對台投資則是由2億5,100萬紐幣下降至1億800萬紐幣。紐西蘭對台投資近半為直接投資,台灣對紐投資大多為間接投資。

據經濟部資料顯示,台商在紐西蘭主要聚落為北島的奧克蘭以及南島的基督城,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領域包括:教育、森林、農場、不動產、旅館、超市、旅行社、肉品加工、健康食品製造、化妝品製造、電腦維修及一般貿易。

澳洲的四大台商聚落則為布里斯本、雪梨、墨爾本、伯斯。台灣僑民人數最多的布里斯本,在第台商主要從事煤礦業、糖業、金融、生醫製藥、零售、餐飲。在雪梨則多從事電信、牛隻飼育、餐飲、營養保健食品製造、資訊機械化學品批發業、進出口貿易。以墨爾本為根據地者,則投身汽車零件製造、藥品製造業、資訊機械化學品批發業、進出口貿易。台商在伯斯則投資天然氣管線,以及鐵礦、金礦、鹽礦開採。

澳洲位於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顛倒,又因為跨越緯度大,東北部與氣候條件與台灣相似,因此有利進行反季節農業合作。番石榴、台灣棗、荔枝的產期具有互補性,可發展果樹品種境外授權海外生產,延長供貨期、評估異地生產價值並進一步開拓新的市場以及合作模式。

目前台澳雙方以荔枝作為海外合作初探,台灣農業試驗所2016年7月與昆士蘭州農業與漁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Queensland)正式簽署荔枝產業合作備忘錄,在與台灣緯度相似的昆士蘭進行荔枝試種。這種地理位置所形成的互補性,也反映在外銷表現。近年來台灣水果對澳出口總額不斷攀升,澳洲已從2010年的我國水果第13大出口市場,迅速躍升到2017年的第8大,規模達1億1696萬美元,足足成長了73%。

另外,紐澳長期發展乾淨能源,強調不發展核能發電,為台灣能源轉型的理想貿易夥伴。

台灣計畫2025年將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0%,並希望以天然氣與風電取代目前發電量占15%的核電。天然氣占比將由35%提高到50%,煤炭則將從45%減少到30%。台灣可透過投資引進紐澳所擁有的乾淨能源與相關技術,或是吸引廠商來台投資。例如全球天然氣最大輸出國澳洲,就是很適合的合作對象。

例如,台日澳三方聯合開發的Ichthys海域氣田,可年產890萬噸液化天然氣達40年,2018年已開始對台供應。台澳雙方2012年簽署長達15年、每年175萬噸的供應合約。預估到了2025年,供應量可達台灣整體用量的7.4%。[5]此外,澳商「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也看好台灣的離岸風電而對台投資。而82.2%發電量使用再生能源的紐西蘭,同時也是全球第四大地熱發電國,學習其地熱資源評估技術與科技,有助於發展我國26處地熱資源。

放長遠來看,新的合作機會則存在於社會變遷。

紐澳現今兩國人口加總約2,930萬人,預估2050年將增加40%,屆時澳洲上看3,590萬人,紐西蘭也會有530萬人。不過紐西蘭屆時65歲以上人口到時候將達到150萬,約現在的兩倍規模,澳洲老年人口比例也會從2010年13%躍升到2050年的23%,邁入超高齡社會。由於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比紐澳都快,可能在2026年就跨越老年人口比例20%的門檻成為超高齡社會,背後也代表著台灣或有機會搶先孕育出較具競爭力的智慧健康、醫療技術,輸出紐澳。

人際交流持續升溫,服務輸出有待推進

2005年紐澳對台開放打工度假簽證至今,台灣擁有澳洲打工度假經驗者,總數超過16萬,而前往紐西蘭的也有8,000人左右。台灣與紐澳雙邊往來的人員交流,含打工度假、旅遊、留學、2018年度已達到30萬人次的規模。然而,紐澳對台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差不多都是台灣對其出口額的4倍規模,主要來自旅遊與教育。在18新南向國家裡,前往紐澳的台灣留學生就占了九成。

目前,澳洲已成為台灣第二大留學目的地,人數僅次於美國,而台灣則為澳洲第十大留學生來源國,2018年在澳留學生超過1.8萬人(18,227人)。2018年紐西蘭則為台灣第6大留學目的地,留學生約兩千人(2,070 人),排名略高於德國。相較之下,2018年來台留學的澳洲學生僅485名、紐西蘭95人,其中約七成都是到大專華語文中心研習者。學習華語近年來成為推升澳洲來台留學的主要吸引力。未來若能結合線上學習平台、擴大輸出華語教師,以軟實力為地廣人稀的紐澳提供「在地留學服務」,也有機會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另闢蹊徑。

0001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教育部統計資料

00002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教育部統計資料

若以整體服務貿易來看,2017-18單年度,澳洲服務業出口台灣的產值達15億4600萬,其中旅遊業7億5,000萬澳幣,教育5億2,900萬。相對看來,台灣對澳服務出口總產值才4億1000萬澳幣,大宗來自旅遊業的2億3,700萬澳幣、運輸服務的1億400萬澳幣。

雖然台灣在澳洲的服務貿易來源國排行榜只排名第30,不過單年度成長幅度可達40.4%,顯示潛力商機有待開發。尤其2018年訪台的澳洲旅客首度突破10萬人次(102,541人次),雖僅來台國際旅客總數的0.92%,不過成長率達12.82%,後勢看漲。

2018年紐西蘭服務業對台出口產值2億3,710萬紐幣,而台灣輸出紐西蘭的服務總額5,750萬紐幣。2018年訪紐西蘭的台灣旅客為4.3萬人次(43,291人次),紐西蘭旅客訪台人次則為1.2萬人(12,386人次)。

在「以人為本」的既有基礎之上,我們是否能逆向思考,找到屬於台灣服務業在紐澳的市場利基點,進一步實現「雙向交流」的下一階段目標,甚至能夠平衡雙邊的服務貿易,或許也是我國政府與企業未來可探尋的方向。

結論

從地緣觀點上來觀察,台灣與紐澳都是以海運貿易為主的島國,皆需要東南亞作為貿易樞紐以往來中國或印度市場、以通往美國的太平洋島嶼區域作為安全樞紐。針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改變、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的崛起,三國同時都採取了加強對印度、東協的布局,藉此降低貿易風險。

當前台灣尚未能如紐澳兩國參與區域內主要的經濟整合談判,特別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新南向政策主要回應的即是台灣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所遭遇的國際困境。對全球供應鏈與市場變化做出調整,來帶動國內產業升級,並從實質面上創造與夥伴國家的社會經濟共生關係、透過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合作,讓台灣的國際空間能夠隨著時間的推進「有機生長」。因此,與澳洲、紐西蘭這兩個南太平洋區域的「理念相似國家」(like-minded countries)增強互動,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加強鏈結區域國家的同時,也兼顧國內外的良善治理與民主原則。紐澳進入台灣的區域視野,代表了產業升級與典範轉移的契機。與紐澳深化實質經貿關係,短期內可供需互補、推升貿易額,將彼此作為貿易多元化的合作夥伴,中期可摸索合作進軍東協、南亞市場的可能性,長期則尋找彼此在世界產業鏈的相對座標。

 


[1]新南向政策包括四大主軸: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而鏈結本身,則有四個層次:軟實力、供應鏈、區域市場、人際交流。目前政府依照競爭力與產業升級需求,擬定了五大旗艦計畫以及三大潛力領域。五大旗艦計畫包括:「區域農業發展」、「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產業人才發展」、「新南向論壇與青年交流平臺」、「產業創新合作」。三大潛力領域則是:「跨境電商」、「觀光」、「公共工程」。

[2]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自澳洲進口商品,依序為煤(37億3,740萬美元)、鐵礦砂(12億4,237萬美元)、天然氣(4億5,821萬美元)、精煉銅及銅合金(3億7,131萬美元)、未經塑性加工鎳(3億5,067萬美元)、未經塑性加工鋅(2億2,831萬美元)、未經塑性加工鋁(1億8,170萬美元)、冷凍牛肉(1億5,993萬美元)、銅礦(1億4,674萬美元)、合金鐵(6,561萬美元)、木材(6,368萬美元)、小麥或雜麥(6,153萬美元)。

[3]依據我海關統計資料,2017年我國出口至澳洲主要產品依序為渦輪噴射引擎(1億7,077萬美元)、氫氧化鈉、氫氧化鉀(1億 4,979萬美元)、電話機(1億2,063萬美元7)、氯乙烯(1億833萬美元)、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9,845萬美元)、機器零件及附件(8,617萬美元,增加6.70%)、機動車輛零件及附件(8,180萬美元)、經護面、鍍面或塗面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7,356萬美元)、非動力腳踏車(7,187萬美元)、鋼鐵製螺釘、螺栓及螺帽等(6,714萬美元)、銅條、桿及型材(6,127萬美元)、碟片、磁帶(5,947萬美元)。

[4]根據我國海關統計,2018年1-8月台灣自紐西蘭進口商品依序為固狀乳及乳油(1億505萬美元)、冷凍牛肉(9,131萬美元)、奇異果為主鮮果(6,515萬美元)、乳酪(6,250萬美元)、羊肉(5,162萬美元)。台灣對紐主要出口品項依序為不銹鋼冷軋扁軋製品(2,053萬美元)、螺旋槳或噴射渦輪引擎(1,982萬美元)、螺絲螺帽(1,402萬美元)、自行車(1,353萬美元)、聚氯乙烯或其他鹵化烯烴之聚合物(1,080萬美元)、交換器及路由器等接受、傳輸聲音圖像或資料之機器(423萬美元)。

[5]首艘載運專船「太平洋微風」號(Pacific Breeze)於2018年11月26日抵達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作者 鯨落   為智庫研究人員

最近更新: 2019-06-0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