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11852
- 發佈:2020-01-30
自美中貿易戰拉開序幕以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衝突層次不斷升級,不僅限於貿易不平等或科技竊密議題,更反映出雙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分歧。這樣的分歧甚至逐漸擴大成中、西方各自陣營與其背後價值的對峙,導致全球政治體系在民主與威權之間的拉鋸日益緊張。
一、支持中國新疆政策的37個國家
今(2019)年 7 月初,包括英國、加拿大與日本在內的 22 個民主國家向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遞交聯合聲明,譴責中國政府在新疆地區大規模拘留與侵犯維吾爾族人權的情形。接著,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 35 個國家的大使也在聯合國發表聲明信,共同支持中國的新疆政策[1]。他們在信中指出,新疆設置「再教育營」不過是中國政府在當地推動反恐與「去極端化」(deradicalization)的手段之一;這樣的論調也跟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年初發表的《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內容如出一轍[2]。
在這 37 個國家中,有不少是中國長期以來的盟友,例如巴基斯坦與柬埔寨,而更多的是與中國維持緊密經貿關係的國家。不過在這份名單當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的 6 個會員國赫然在列,數個穆斯林國家竟也都支持北京在國內對穆斯林族群的打壓。
在新疆地區,維吾爾族與其它穆斯林信仰的少數族裔不但面臨政府大規模的高科技監控,還被一批批送往再教育營,進行集中化的清洗與洗腦,中國政府甚至還會要求新疆的穆斯林批判自己的信仰。儘管發生如此嚴重侵害信仰自由等人權的狀況,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等多個穆斯林國家仍選擇支持而非譴責中國的新疆政策呢?再者,我們將如何從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的視角、甚至是更廣的全球脈絡來探討這種威權國家之間的國際合作模式呢?
二、為什麼這 37 國會選擇支持北京?
從地理上,這 37 個支持中國的國家可以分成非洲國家、拉丁美洲國家、歐洲與亞洲國家。然而,如果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可以得出更細緻的觀察。我們發現,透過國內自由程度與 GDP 經濟數據兩種指標,將此次支持與反對中國新疆政策的所有國家以及中國逐一標註在下圖:右上角 22 個譴責中國的國家不但國內自由程度較高,經濟表現也較為亮眼;反之,左下角的國家在國內人權與經濟發展上都相對落後,包括了中國以及支持中國的 37 國。
支持/反對中國新疆政策的國家
在這 37 個國家中,非洲與東南亞國家皆高度依賴與中國的經貿交流,另外還有來自北京的援助與直接投資,即便是在國際輿論引發爭議的「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仍實質上加深在地國與中國的政經連結。對海灣阿拉伯國家而言,雖然這 6 國在經濟發展皆遠高於其它支持中國的國家,卻仍與北京維持著穩定的經貿合作。根據國際進出口貿易數據,中國早已成為海灣阿拉伯國家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例如沙烏地阿拉伯無論是最大進口還是出口國家都是中國[3]。
除了經貿,這 37 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人權狀況皆較惡劣,包括上述的穆斯林國家,在道德上沒有立場去批評中國國內的人權與宗教自由。換句話說,即便這些國家與維吾爾族共享相似的穆斯林宗教與文化背景,他們也不敢挺身而出譴責中國的新疆政策。因此,驅使著這 37 國在此議題上採取行動支持中國的主要因素,其實是經濟利益與威權價值而非文化;正如同 CNN 在分析報導中指出,這起事件「打破了伊斯蘭團結性的神話」(shattering any myths of Islamic solidarity)[4]。
三、威權合作的理論與實際案例
這並非是威權國家在國際上互相幫助與合作的第一起案例。在2008年,當辛巴威因為選舉不公與總統穆加比(Robert Mugabe)威脅反對勢力等事件,將面臨美國與西方國家的制裁時,中國與俄羅斯卻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投下了反對票並導致制裁案失敗。當時中國駐聯合國大使以辛巴威的狀況「並未超出國內事務的範圍」(has not exceeded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affairs)為由,表面上遵守著所謂的「不干涉原則」,實際上卻是幫助辛巴威的穆加比政府躲過聯合國的制裁[5]。
早在辛巴威獨立之前,北京就已經是穆加比及其政黨「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imbabwe African National Union, ZANU)最為關鍵的外國支持者。當穆加比政權因為壓制國內反對勢力以及錯誤的經濟政策而受到西方的制裁時,中國也順理成章成為提供其外援的重要夥伴。辛巴威的狀況並非是個案,中國在後冷戰時期開始就是以外國投資者、援助者與貿易夥伴,甚至是地緣政治參與者等多重身份出現在非洲地區或是開發中國家。由中國所提供的援助或貸款往往沒有附帶條款(no strings attached),不會有類似西方國家對人權發展與環境保護上的要求,因此受到許多同為威權政權的開發中國家的歡迎並與之合作。
根據學界研究,非民主國家彼此之間合作的範圍相當廣泛,不論是在價值或利益上的支持、軍事與安全領域的援助,乃至在國際組織中互相支持[6]。
在威權合作研究中,學者主要討論的主題是與威權大國進行合作或接受其支持,是否會影響在地國政權的存續。例如相較於個人獨裁,威權合作更有利於政黨專制與軍事獨裁的發展[7]。同時,也有研究指出,比起俄羅斯這種展現個人領導風格的國家,一黨專制的中國則更傾向與其它開發中國家合作,當然也包括與威權國家的合作[8]。
在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國不僅在國內發展網路審查與大規模監控,也將監控科技與社會控制系統向海外輸出,而這也被視為是威權合作的一種模式。根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於4月所發表的報告,像是辛巴威、委內瑞拉與白俄羅斯等國家就是透過與中國的科技公司合作而取得上述系統及科技[9]。當這些威權國家從中國輸入人臉辨識與 AI 監控系統時,也會同時習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控制模式,在國家控制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的同時也導致嚴重的人權侵犯,反映出北京領導人與這些非民主政權所共同信仰的威權價值。從新疆維吾爾族被監禁到委內瑞拉的「祖國卡」(Fatherland Card),中國威權價值伴隨科技的輸出在世界各地不斷擴散,終於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警覺與擔憂。
四、當以中國為核心的威權合作「常態化」
美國總統川普於 2018 年以侵犯智慧財產權與經濟竊密,以及與中國長期的貿易不平等為由,向中國接連發起關稅制裁,正式點燃美、中貿易戰的戰火。貿易上的衝突很快就從關稅議題延燒到科技競爭,也就是所謂的科技戰。美國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鎖定華為這間中國通訊科技巨頭,並於隔年呼籲西方盟友共同抵制,試圖展現出民主世界在科技領域合作抵抗中國的姿態。
2019 年5 月,有新聞報導美國政府考慮將中國監控設備供應大廠——海康威視(Hikvision)列入制裁名單,媒體評價此舉將可能破壞其供應鏈損害供貨能力,甚至進一步影響中國政府在新疆的監控系統部署[10]。此外,也有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曾透露川普政府正在考慮用《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來制裁那些參與侵犯新疆人權事件的中國高官[11]。從這個角度來觀察,美、中之間的科技戰早已升級到人權議題與意識形態層次。
另一方面,在支持中國新疆政策的連署聲明發表之後,中國政府也立刻回應感謝這 37 國的支持,更宣稱這些連署國家不但跨越全球各大洲,還有許多來自伊斯蘭世界的國家,也證實了西方國家對新疆人權的批評是「無端指責」。這也反映出中國在類似議題上確實需要威權盟友的發聲來提升北京在國際場域的話語權(discourse power),這不僅是威權合作的一種模式,更是中國對西方世界與民主思想的抗衡及反擊[12]。而無論當前美、中關係的現狀是競爭還是對抗,彼此之間最大的差異毫無疑問就是政治意識形態。甚至我們更能夠以此推測,未來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威權合作將逐漸「常態化」(normalization),特別是在價值與人權議題等領域。
五、民主陣營應該如何回應?
現今中國面對許多社會與經濟問題,也讓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資源來進行社會控制,也就是中國所謂的「維穩」。無論是這幾年在西藏與新疆頻傳的社會抗爭,或是 2019 年香港「反送中」事件,都是對中國政府專制統治與壓迫的反抗。西方國家不僅可以選擇在這些議題進行聲援,更可以採取實際的行動及作為,例如英國就以香港警方在「反送中」事件中暴力對待抗爭者為由,拒絕向香港繼續輸出警察裝備[13]。
過去曾有學者認為中國並非是有意圖性地對外輸出威權模式,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與證據顯示,北京不僅會透過與其它威權國家進行合作來支持其政權,還會滲透並影響周邊或各地的民主國家。面對各式各樣來自威權國家的挑戰,民主陣營的國家不能僅是單打獨鬥。即便民主國家目前在面對中國的某些議題上可能無法達成共識(例如是否要共同抵制並排除華為參與國內的 5G 通訊基礎建設),但這並非是阻擋民主陣營進行合作的理由。各個民主國家反而更應該儘速凝聚共識,透過在外交、安全等領域的擴大合作逐漸形成一個緊密的聯盟,並對以中國為核心的威權陣營提出因應策略。
為了要組成以民主價值為號召的聯盟,就必須納入更多的民主盟友,特別是同樣也面對中國威脅的國家,例如緊鄰中國且長期在地緣政治上站在最前線抵抗中國威權的台灣。台灣長期以來受到來自北京的武力威脅與政治統戰,雖然過去受限於國際政治現實與中國的打壓而無法參與許多國際組織,然而台灣身為民主世界的一員,將在這波由威權中國所發起的挑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藉由與其它民主國家分享長期抵抗中國統戰與銳實力(sharp power)影響的案例,台灣豐富的經驗可以協助民主聯盟規劃出更為完整的對中戰略。
雖然有許多觀察家在貿易戰初期曾一度質疑川普對中國的政策是否有可能會改變,然而事實證明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及其態度,幾乎可以說是美國政策圈的跨黨派共識。毫無疑問,美國與中國這兩個世界強權在經貿上仍持續走向「脫鉤」(decoupling),而雙方陣營在意識形態層次的對峙,短期內沒有停止的可能。為了捍衛自由世界所共享的價值與利益,民主國家的進一步合作與組成聯盟絕對是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
參考資料
[1] Tom Miles, “Saudi Arabia and Russia among 37 states backing China's Xinjiang policy,” Reuters July 12, 2019, available at:https://uk.reuters.com/article/uk-china-xinjiang-rights/saudi-arabia-and-russia-among-37-states-backing-chinas-xinjiang-policy-idUKKCN1U721L
[2] Yamei, “China finds experience for counterterrorism, de-radicalization: white paper,” Xinhua March 18, 2019, available at: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9-03/18/c_137904070.htm
[3] 資料來源:https://oec.world/en/。
[4] Tamara Qiblawi, “Muslim nations are defending China as it cracks down on Muslims, shattering any myths of Islamic solidarity,” CNN July 17, 2019, available at: https://edition.cnn.com/2019/07/17/asia/uyghurs-muslim-countries-china-intl/index.html
[5] Daniel Nasaw & Mark Rice-Oxley, “China and Russia veto Zimbabwe sanctions,” The Guardian July 11, 2008, available at: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08/jul/11/unitednations.zimbabwe
[6] Erdmann, Gero, Andre Bank, Bert Hoffmann & Thomas Richter. 2013.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Authoritarian Regimes: To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GIGA Working Paper 229.
[7] Mattes, Michaela & Mariana Rodríguez. 2014. “Autocraci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58(3): 527-538.
[8] Ishiyama, John. 2018. “Understanding the “Gravity” of Authoritarianism China, Russia, and Authoritarian Cooperation,” 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 14(1): 25–39.
[9] Danielle Cave, Samantha Hoffman, Alex Joske, Fergus Ryan & Elise Thomas. 2019. Mapping China’s Tech Giants,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10] Ana Swanson & Edward Wong, “Trump Administration Could Blacklist China’s Hikvision, a Surveillance Firm,”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1,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nytimes.com/2019/05/21/us/politics/hikvision-trump.html
[11] Erica Pandey& Jonathan Swan, “Pence signals openness to sanctions over China's human rights abuses,” Axios Aug 6,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axios.com/pence-china-uighur-xinjiang-magnitsky-sanctions-9a1aa312-7635-46bd-9576-360d36481158.html
[12] Mingmei, “China appreciates 37 foreign ambassadors' joint letter supporting Xinjiang policy,” Xinhua July 15, 2019, available at: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9-07/15/c_138229200.htm
[13] Patrick Wintour , “Jeremy Hunt backs Hong Kong citizens' right to protest,”The Guardian July 1,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9/jul/01/jeremy-hunt-backs-hong-kong-citizens-right-to-protest
作者 普麟 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