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03

2016年台灣出現第三次和平的政權移轉,也是民進黨第二次獲得執政的機會。與2000年陳水扁在國民黨分裂的情況下勝出不同,這一次蔡英文不只是取過了過半的得票的56.1%,民進黨也在113席的立法會選舉大有斬獲,首度取得過半的68席。在全面執政的優勢下,民進黨獲得充份的民意授權,有機會大開大闔,落實其政策主張。蔡英文在選前對於兩岸政策採取「維持現狀」的溫和宣示,所以執政的重點就是放在內政議題的改革。在八年的馬英九執政下,台灣各種公民運動蓬勃興盛,關於國光石化、媒體壟斷、兩岸服貿協定、核四、課綱調整等運動都取得重大的成果,這使得社會運動團體對於第二次的民進黨政府有所期待,尤其是關於各種無法在國民黨政府下所推動的社會改革議題。

2016年五二○政黨輪替之前,民進黨似乎看起來也已經做好準備。蔡英文在2012年首度代表民進黨參選,在那場選舉中,她提出了以「公平正義」為號召的「十年政綱」,也組織了專家學者與社運幹部的幕僚。在四年後,蔡英文的團隊也對於許多政策內容有更為深入的討論與規劃。公民運動的浪潮反應了民眾對於改革的熱切要求,因此在民進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中,也大幅納入了曾參與過環保聯盟、社福聯盟、主婦聯盟、綠黨、婦女新知、身障聯盟、勞工陣線、農村陣線等社運團體的參與者,算是一份相當具有進步性與代表性的名單。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的年輕成員雖然有許多人投入了當時號稱「第三勢力」的時代力量、綠黨、社會民主黨,因而獲得了相當多的媒體關注,但是也有不少人參與了蔡英文的總統競選團隊,在五二○之後,更進駐了府院黨的機關。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初,內閣成員也網羅了一些社會運動人士,包括環境律師出身的詹順貴擔任環保署副署長、反國光運動的陳吉仲擔任農委會副主委(後來接任主委),勞工陣線出身的廖蕙芳接任勞動部次長等。

按理來說,有了明確的政策路線與人事佈局,民進黨政府應可以游刃有餘地因應社會運動相關的議題。但是結果並非如此,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之前遭逢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於所積極推動的社會改革不是成為票房毒藥,民進黨候選人避之唯恐不及,例如年金改革、轉型正義、能源轉型、婚姻平權、全面週休二日(勞基法修改):要不然就是沒有具體成果,人民無感,例如司法改革。同年地方選舉也伴隨了前所未有的十項公投案,幾乎都是與社會運動議題與爭議密切相關,包括五項同性婚姻與教育、四項環境有關的核能發電、火力發電、福島核災食品等議題,以及與台獨運動者推動的東奧正名。然而,民進黨政府似乎迴避在公投案上正面迎擊的機會,選擇了低調與冷處理,結果反而讓這些戰場成為反同、擁核與在野黨動員選票的武器。這樣的消極作為不但無法扭轉因為韓流興起所帶來選戰逆勢,也讓寄望民進黨的社會運動人士感受到失望。

十分奇特地,蔡英文政府原先期待「內政優先、擱置兩岸」的路線,結果反而在九合一敗選之後,出現了翻轉的格局。20191月,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講法,民進黨迅速反擊回應,讓蔡英文的民調聲望止血回穩。也由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興起與蔓延,台灣人民具體感受到了一國兩制的實際滋味,蔡英文在黨內初選擊敗了賴清德的挑戰。換言之,兩岸議題讓蔡英文「撿到槍」,而不是內政改革。

本文試圖分析過去三年以來的政府與社會運動的關係,我將要回顧勞基法修法、婚姻平權、非核家園與原住民土地正義四項議題,探討為何其引發爭議與反彈。需要事先說明的,社會運動並不能化約為抗議行為,而且廣義而言,社會運動作為一種政治參與形態,也有可能承載各種各樣的價值與訴求,無論是進步的或是反動的。事實上,過往三年來,一般民眾比較容易在電視上看到反年改、反黨產改革、反轉型正義的激烈抗議,以往的公民運動者進入了政府部門,以體制內的方式持續推動變遷,他們的社會能見度反而降低。在此要回顧的社會運動是以進步價值為主導,例如人權保障、生態維護、勞工保護與性別平權等。近來,反對同性婚姻與支持核能發電的人士也採取了社會運動的策略,不過,學理上來說,這些現象是屬於所謂的「反制運動」(countermovements),也就是抵抗另一項社會運動的社會運動,在此就不列入討論。

一例一休的立與廢

2015年勞基法修法,隔年台灣正式邁入每週四十工時的紀元。但是國民黨時代的修法遺留下兩項未處理的難題,也就是只有勞工享有的「七天國定假」與如何落實週休二日的問題。從1998年公務員與學校採取週休二日後,七天國定假是為了彌補勞工的設計,大部分的企業要求員工上班並且採取加班費計算。在五二○之前,民進黨掌握的立法院阻止國民黨政府砍國定假;但是上台之後,卻以全國休假一致的理由,在推動一例一休的修法中,一併刪除國定假的規定。如此引發了勞工團體的激烈反彈,尤其是原先每年可以多拿七天加班費的員工,在2016年夏天,勞團衝撞立法院、在總統官邸激烈抗議,民進黨立法委員也呈現分裂,使得勞基法修法延宕至該年12月才獲得通過。蔡英文選前承諾全面落實週休二日,如何從原先的七休一的例假日,增加至兩天,也是修法的考驗。在此,民進黨政府採取了漸進的作法,增設所謂的「休息日」,採取「以價制量」規定,以加乘計算的加班費鼓勵雇主不要讓員工在第六天出勤。

一例一休在2017年上路,前六個月還是所謂的宣導與輔導期,但是在還沒有真正施行之前,就已經引發了各種爭議。大部分的大企業已經採取週休二日,所以主要的衝擊是落在勞力密集的中小企業,因為雇主不願意多支付加乘的加班費,寧願在休息日另外請臨時工。事實上,許多中小企業根本不符合2016年上路的四十工時規定,他們更無法因應2017年的一例一休。有些國民黨執政的縣市也揚言不配合中央政府的政策,不進行勞動檢查。儘管一例一休仍不是真正的全面週休二日,但是勞工還會其中獲利,無論多了一天休息,亦或是多賺了加倍計算的加班費。雖然如此,勞團仍是不滿意,因為他們在意的是被砍的七天國定假。如此一來,一例一休新制讓勞資都不滿,受到選民壓力的民進黨立委開始提議要二修勞基法。

賴清德在20179月接任行政院長之後,全力推動二修,結果出爐的行政院版本之修改幅度卻令人大吃一驚。名義上是「鬆綁」一例一休,但是實際作法卻是完全廢除了一例一休,背離了原先承諾的全面週休二日。勞基法二修有四項重點:(1)七休一改為十四休二,兩天的例假日可以排在第一天與第十四天,所以勞工可以合法連續上班十二天;(2)加班工時上限從46小時提高到54小時,三個月不得超過138小時;(3)輪班間隔休息11小時調整為8小時;(4)廢除休息日加乘的加班費計算。由於其放寬幅度太大,執政黨立委介入後,關於例假日、加班時數與輪班間隔的規定,後來加入了需要勞工、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勞工主管機關的同意之規定。

勞基法二修引發了更急劇的反彈,參與者主要是學生而不是工會。年輕抗議者稱行政院是所謂的「功德院」,舉行了「過勞大悲功德大法會」,在1223日夜上更演變成四處遊走的街頭抗議。在201915,五位時代力量立委更在總統府前展開長達兩天的靜坐抗議。三天之後,在民進黨立委的強力動員下,立法院通過了勞基法二修,也中止了一例一休的工時改革方案。

邁向婚姻平權之路

在民進黨首度執政之曾,行政部門曾研擬人權保障基本法,其中納入同志配偶的權益,不過該草案並沒有正式送入立法院審查。在20062012年,民進黨立委提案制定同性婚姻法、修改民法親屬篇,以保障同志結婚的權利,但是兩次都沒有完成一讀。保守的宗教人士為了因應婚姻平權的訴求,組織愛護家庭大聯盟,在20131130的「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凱道集會,號稱有三十萬人參加。此外,反同勢力也組成信心希望聯盟,主張婚姻的法律變更要由全民公投決定,在2016年的立委選舉中拿下1.7%的政黨比例票。

在競選總統期間,蔡英文發表「在愛之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婚姻平權的宣示,其募款小物「彩虹卡」更是被網民秒殺下架。因此,在政黨輪替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進程看似已經勢不可擋。在2016年底,民進黨、時代力量、國民黨立委分別提出六項民法的修正案,完成一讀程序,等待二讀排案。然而,反同人士展開綿密的地方基層遊說,有些中南部長老教會牧師與信徒積極參與,甚至揚言發動罷免,這使得民進黨立委受到極大的壓力。大部分民進黨立委轉向支持另立專法保障同志權益,而不是修民法,但是平權團體卻堅持「專法即是歧視」,拒絕任何妥協。

2017年初,大法官決定授理釋憲審查案,暫時將爭議從立法院移到司法機關。在527公佈的748號解釋中,大法官認定同性伴侶不能結婚是違背憲法的婚姻自由與權利平等保障,要求兩年內完成相關法律修訂,但是這項裁決並沒有規定是採取立專法或是修民法。大法官的解釋是有利於婚姻平權運動的重大里程碑,不過民進黨政府接下來並沒有積極處理法律修訂,同婚運動者普遍認為行政部門消極因應,打算等到拖了兩年,同志婚姻就自動生效。保守派反而逆勢操作,提出了兩項反同婚的公投提案。在2018年底,「民法婚姻限一男一女」案與「同性別永久經營生活權益以民法外保障」分別獲得72.1%61.1%的支持而成立,如此即是限縮了修訂民法的空間。

20192月,行政院提出了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草案,希望以同婚不入法名的作法化解保守人士的反彈,但是「準用」、「適用」的名義來達成完全的權益保障。在立法院的表決過程中,68席的民進黨立委有一人反對、十二位棄權,也有七位國民黨少壯派的立委倒戈支持,在517國際反恐同日獲得通過,台灣也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邁入婚姻平權的國家。儘管最後仍是專法形式促成同志的婚姻保障,但是同婚倡議人士大部分肯定民進黨的改革決定,同時對於不完整的子女收養權與外國配偶承認,也要求進一步修改。

艱困的非核家園之路

在福島核災與太陽花運動的推波助瀾下,2014年的反核抗爭迫使國民黨政府停止核四工程。民進黨上台之後,宣示核三廠二號機在2025年運作許可到期後不展延,在20171月修訂的電業法修訂加入這項2025年非核家園的條文。此外,民進黨也規劃2025年的發電能源佔比,其中天然氣佔50%、燃煤佔30%、再生能源佔20%,屆時台灣有機會實現真的非核家園。

在政黨輪替之初來看,很難想像擁核勢力會再獲得東山再起的機會,因為停建核四已經是兩黨共識。國民黨原先的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曾提出不排除重啟核四的主張,但是後來換柱之後,取而代之的是當時仍宣稱支持2025年非核家園的朱立倫。通往非核家園之路面臨意外的挑戰,民進黨政府接連的處理不當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在2017年夏天,由於備用容量率不足,尖峰用電已經感到吃緊。729,和平電廠鐵塔因為颱風倒塌,電力運送出現危機,行政院下令公家機關下午三個小時不能使用冷氣。到了815,由於大潭電廠因天然氣供應中斷而跳停,全台出現了無預警的六個小時停電。這兩場事件容易讓民眾以為台灣面臨了缺電的危機,以核電流言終結者為主的擁核人士利用這個機會,組成「缺乏公民自救會」,宣稱「電力不足」問題就要用核電廠來解決。

另一項民進黨政府失策即是冒然提出深澳電廠案,加深民眾對於所謂「以肺發電」的疑慮。早在2015年以來,民進黨執政的雲林縣、台中市、彰化縣陸續提出禁止使用石油焦與生煤的地方自治條例,但是都是被國民黨的中央政府駁回。民進黨執政後,這些地方首長不願意唱反調,對於地方民眾對於空氣污染之關切消極因應。執政後的民進黨有責任提供能源安全,也規劃了燃煤發電之成長,但是環境運動人士卻認為,綠能的成長與更有效的需求管理可以避免新的燃煤電廠。在20183月,深澳電廠通過環保署的環差分析之後,民進黨政府以北部供電安全理由,大力推銷這項令台北人擔心空氣品質惡化的開發案。其中,行政院長賴清德以「乾淨的煤」來說明「超超臨界」的燃煤機組,引發各界物議。環保署長更表示,要民眾來公投,在核四與深澳電廠間二選一。民進黨強行推銷的結果,反而激發出民眾對於空污的焦慮,國民黨更順勢推動深澳電廠公投案。儘管,民進黨在10月以大潭天然氣接受站通過環評為由,北部供電獲得緩解,決定停建深澳電廠,但是為時已晚,國民黨所提的「停止興建或拓建燃煤電廠」案仍是獲得76.4%的選民支持。

民進黨官員以為民眾會因為反對核能發電,兩害相權的情況下,願意接受深澳電廠,結果反製造一個給擁核陣營寶貴的機會,他們反空污的名義,將核電包裝成為零碳排的「綠電」。事實上,早在深澳電廠爭議之前,有一些鳥會或是環境教育人士已經因為空污議題,而轉向支持核電。對他們而言,燃煤的空污是每天發生的事情,但是核電的輻射污染則是仍未發生的災難。擁核者宣稱核能是零碳排的「綠能」,這種說法也更能被廣為接受。因此,廢除電業法規定的核能發電設備運轉年限之公投提案,亦即是所謂的「以核養綠」,獲得59.4%的支持,這一點就不令人意外了。

原住民土地正義之爭議

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陳水扁曾宣佈,政府要與原住民族建立新夥伴關係,並且在2005年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在201681,蔡英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為過往的歧視與剝奪道歉,總統府更成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這些象徵性和解舉動應該可以拉近民進黨與原住民運動的關係,但是由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界定問題,卻引發了緊張關係。

從蘭嶼核廢料場到美麗灣開發案,都是涉及了原住民土地的問題。在國民黨政府時期,馬英九曾聲稱有些原基法的規定窒礙難行,因此沒有積極處理關於傳統領域的認定。根據原基法21條規定,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需要獲得部落知情同意,並且分享其相關利益。蔡英文在競選時盡速立法回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然而,在20172月通過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只將傳統領域限制於公有地,排除了私有地。如此,一來,全台灣最多只會有80萬公頃的傳統領域。民進黨官員指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避免與憲法保障財產權相抵觸。然而,原住民運動人士卻感到失望,他們宣稱,傳統領域與財產權並不衝突,而且許多私有地其實被不正義強佔的結果。巴奈、馬躍比吼等人在總統府前紮營抗議四個多月,後來「原轉小教室」被警察趕到二二八和平公園。也由於原住民抗議,「沒有人是局外人」成為廣為流傳的口號。

另一項引發爭議的原住民土地議則是在太魯閣的亞洲水泥礦權展延案,在20173月,正當朝野立委在正審查礦業法修正案,希望刪除礦權得以自動展延的「霸王條款」,結果才發現經濟部已經事先以不尋常的速度通過亞泥礦權展延二十年。亞泥案完全逃避了原住民族知情同意權的規定,也違背蔡英文先前宣示的保障原住民族土地之立場,因此,引發極大的反彈。在同年6月,空中攝影大師齊柏林不幸罹難,他生前才表達對於不斷深挖的太魯閣礦場之憂慮;相對地,亞泥董事長徐旭東的「挖深養魚」說聽起就像是十足的幹話。環境律師的協助下,太魯閣族人提出訴訟,在20197月,台北高等法院以未採用原基法的知情同意權為由,撤銷礦權展延之行政處分。在亞泥決定提起上訴後,經濟部在9月考慮不要再激起社會對立、決定不再上訴。

民進黨與社會運動緊張關係的根源

相對於國民黨,民進黨就其歷史起源與意識型態而言,是追求進步改革的社會運動較為親近的,但是上面分析的四項爭議呈現了,二度執政後的民進黨與社會運動之間仍是存在相當程度的緊張關係。有幾個層面可以來考察這些衝突。首先,上述的改革議題本來就是相當的難度,需要十分強大的社會力與政治力之配合,才能完成。全世界有二十幾個國家承認同性婚姻,絕大多數都是歐美的老牌民主國家,而且只有少數是沒有經過伴侶權的過度階段,就直接進入了賦與同性配偶完整的婚姻權利。同樣地,全世界也只有三十幾個國家有核電廠,但是其中也只有瑞典、奧地利、德國等少數國家正式決定要邁向非核家園。同樣地,國際上也很少有類似的台灣的勞基法,用一套法律規定規範製造業、服務業、運輸業的各種勞動標準。因此,任何工時改革也適必引發某些特殊形態產業之雇主與員工之反彈,例如有明顯淡旺季的旅遊業。關於原住民族的土地,常被提出討論的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等案例,都是以保留地法律、法庭判決或是條約形式,部分地加以承認,很少有一個全國性的法律來處理。這些國家大都是土地幅員遼闊,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存在明顯的居住空間隔離,不容易激化衝突。然而,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即是在原住民鄉鎮也有不少漢人移入。即使是排除了私有地,有可能劃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80萬公頃土地,則是佔了台灣陸地面積的22%,有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與衝擊。台灣的社會改革能夠進展到這樣的深水區,處理這本身就是十分艱難的議題,自然是民主體制令人驕傲的成就。不過,也由於涉及的利害關係人眾多,既得利益勢力相當穩固,引發的強大反彈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此外,作為有能力單獨執政的政黨,民進黨也需要籌組一個廣泛性的社會聯盟,除了社運人士、學運份子、公民團體,民進黨的支持者也必然包括經濟利益與文化取向上較為保守的人士。這個道理就如同國民黨核心以往是外省權貴,基層支持者則是軍公教與地方派系,但是國民黨也勢必要爭取勞工與中產階級的選票。在接任行政院長前,賴清德就表示,中南部的中小企業比竹科的科技公司更不能承受一例一休的衝擊。同樣地,蔡英文曾提到一位深愛台灣的「長輩」,反對同性婚姻,這使得民進黨非常為難,就了解,這位長輩應是不久去世的高俊明牧師。民進黨不可不能在意中小企業老闆與長老教會的意見,如此一來,推動新政策的道路也必然是充滿了曲折與妥協,不可能一步到位。

民進黨個別政治人物的取向與作風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接任行政院長之後,林全多次安排與公民團體代表會面,這些溝通並不見得能夠化解歧見,達成共識,但是至少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相對地,賴清德在台南市任內就因為南鐵東移案與許多公民團體產生衝突,被批評為「鴨霸」。賴清德重視效率與魄力,也因此在勞基法二修與深澳電廠議題上,與社會運動直接對撞。蔡英文依重的張景森政務委員,立場向來是傾向開發,因此他所負責督導的環境與國土開發業務也經常引發爭議。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立法委員就公開指責,張景森是亞泥礦權獲得迅速展延的幕後黑手。

民進黨的執政團隊經常出現不一致的看法,在勞基法二修與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的表決時,就出現多位立委以棄權的方式表達異議。關於原住民傳統領域排除私有地,民進黨立委的看法也相當分歧,甚至出現激烈的爭論。加入民進黨的太陽花世代有共同的學生運動經驗,因此較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反對與現實妥協。在2016年底,民進黨立委轉向以專法來處理同婚議題時,這一群新世代發起「政治工作者挺同婚:修民法、爭平權」的行動。在2018年民進黨敗選之後,也出現一份「青年民主回防陣線」的連署宣言,期望下一任黨主席能堅持改革,「抵抗民粹浪潮,守住憲政體制中的普世價值」。儘管有立場分歧,無論是立委,亦或剛當選的縣市議員與年輕的幕僚,他們都是被黨的身份所綁在一起,或多或少有一致的利益。但是對於延攬入閣的社運人士而言,一旦民進黨政府所採行的政策決定太過偏離,他們往往選擇了離開。勞動部次長廖蕙芳在勞基法完成二修前請辭,她事後表示,關於加班工時、例假日、輪班間隔的放寬容易由例外變成通則。同樣地,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詹順貴則是在大潭天然氣接受站通過環評審查前夕辭官,外界的解讀是,他不想要為賴清德先前「用大潭天然氣接受站通過,換取深澳電廠取消」的發言背書。

最後,民進黨上台前後的不一致也是引發社運界反彈的原因之一。執政前向勞工保證要捍衛七天國定假,但是執政後卻是大刀砍假;執政前地方首長立法禁止燃煤發電,但是執政後中央政府卻積極規劃並且推動新的燃煤電廠,這些都就是明顯的例子。如果當初蔡英文競選期間所發表的支持性少數談話,不是直接高舉「婚姻平權」旗幟,而是提到「伴侶權與其他權利」,那麼專法的提議就不會被批評是「歧視」或「背叛」。同樣地,為何原運人士巴奈願意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獻唱,但是不到一年卻是在凱道與二二八公園長期紮營抗議?很有可能,她與原運的夥伴所先期待的傳統領域是完整的,而不是為了牽就現實,而排除了私有地。

社運界的生態不容易接受漸進方案

無論是在那一種社會運動,都容易出現堅持理念不願妥協的基本教義傾向與信奉漸進主義的務實傾向,有時會形成路線的衝突;但是在更多時候,基本教義派比較容易掌握道德高地,因此享有發大的發言聲量,務實派反而被迫正當化自己的選擇,強調自己並不是「出賣變節」。

就筆者了解,在一例一休立法前夕,民進黨政府遊說若干工運團體與工會,希望他們能表態支持,但是由於刪除國定假的爭議,反對民進黨的修法版本成為勞工運動界的「共識」,沒有團體或個人願意干犯大不諱。但是事實上,不少人士私下認為,一例一休的「以價制量」設計是促成全面週休二日較務實與可行的作法。從事後的強大資方反撲來看,勞團當初堅持不妥協的「兩例」根本完全沒有落實的可能。等到勞基法二修通過,勞團發起了公投連署運動,其中一項提案即是要廢除二修所帶來的條文變更,不過最後沒有達到公投法所指定的成案門檻。換言之,2018年的勞團反而是爭取一例一休,而不是2016年所主張的兩例。此外,當勞基法二修被講「過勞惡修」,有一些期待多賺取加班費的勞工與工會自然不會參與抗議的隊伍,但是他們也不願意出面支持。台灣有許多連續生產的產業,例如石化業與鋼鐵業,在鍋爐與設備運轉順暢時,勞工的勞動強度很低。因此從很早以來,石化業與鋼鐵業勞工如果要增加所得,最簡便方式就是多加班,他們也自然期待加班工時上限的放寬。

最早高喊「專法即是歧視」的同運者也是採取類似的基本教義立場,反對任何修改民法以外促成的策略。然而,在2006年台灣最早的法律提案是以「同性婚姻法」為名,當初也沒有引發歧視的質疑。再且,在2016年底的政治情境,保守派已經強力動員,民進黨立委又呈現分裂,其中專法派多於民法派,堅持修民法來達成婚姻平權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事實上,也是由於反同方在公投戰場上的勝利,修民法的選項被完全剝奪了,同婚陣營才轉向接受專法的途徑。因此,當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在立法院審查時,「專法即是歧視」的批評聲音就消失了。

民進黨執政之後,許多當初承諾的社會改革打折縮水,有時甚至不願意積極推動,其原因有可能是低估了社會的反挫力道、牽就保守的官僚體系等等。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不能因為民進黨採取了妥協,就證明了拒絕妥協的基本教義路線是正確的。在不利的客觀情境下,漸進主義的方案才有可能推動改革。如果在反同公投勝出後,同婚倡議者仍堅持修民法路線,那麼台灣至少可能還沒有實現婚姻平權。同樣地,撇開七天國定假爭議不談,如果勞團當初不是堅持兩例,而是願意接納一例一休,也許就不會有勞基法二修,以及其所帶來的「連續合法上班十二天」的過勞結果。

 

 

 

 

 

作者 何明修   為台大社會系教授

最近更新: 2020-04-28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