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pexels-asim-alnamat-404995

壹、烏俄戰爭的背景

「戰爭在你願意時開始,卻並不在你樂意時結束。」是近代政治學之父馬基維利所言。確實如此,戰爭要啟動的時間,由人所決定;但是否能如願由發動者所預期的時間而停止或勝利,則需視主、客觀條件才有停止的可能性。用最近所發生的烏俄戰爭,來解釋這個說法再好不過。俄羅斯是一個國力逐漸走下坡的舊帝國,但極力要恢復往日大蘇聯榮景的意圖則是舉世皆知。

多年來,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衝突及戰火綿延不斷,2014年,隨著俄羅斯索契冬奧的結束,亞努科維奇下台與逃離烏克蘭、3月克里米亞易主,頓巴斯地區衝突旋即爆發。經過8年的時間,直到今(2022)2月,北京冬季奧運落幕,俄羅斯再度採取震攝世界的行動,正式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的獨立地位,並且下令為這兩個地區提供和平保障,224日宣布在頓巴斯地區啟動特別軍事行動,烏俄之戰就此爆發,也撕毀了西方國家在20149月及20152月兩階段所促成的《明斯克協議》。巧合的是,2014224日是俄羅斯出兵攻佔克里米亞的時點,而今年224日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侵略戰爭的起點。

一、文化源頭所導致歷史記憶的異同

此場烏俄之戰,背後參雜多重的原因。若從文化源頭來看,對歷史記憶的差異是第一項因素。同為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不論從歷史的繼承、宗教的淵源(東正教)、條約的締結與毀棄(《佩列亞斯拉夫條約》、《里加條約》)、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成立等因素,都讓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愛恨情仇更加難分難解,這些歷史記憶也造成俄烏之間截然相反的歷史記憶。在去(2021)7月普丁所撰寫的《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便提到,「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同屬於一個民族,我們是一個整體,近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出現了嫌隙,這使我們之間原本同質的歷史與精神空間出現裂痕。在我看來這是巨大的不幸和悲劇。」字字句句展現普丁的大斯拉夫情結與心境。

二、經濟源頭所導致發展路徑的異同

在經濟源頭的差異代表著發展道路的不同。冷戰結束,開啟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國家轉型與經濟自由化的發展路徑,寡頭資本主義、政局不穩、貪腐氾濫,成為那段時期兩個國家的共通點。2000年,普丁執政後開始將俄羅斯帶回保守主義的路線,西方的經濟發展與民主模式被拋棄;經濟上,俄羅斯重回國家資本主義與整治後且規模化的寡頭經濟,社會秩序箝制程度高,發展不依賴西方經濟能力態勢明確;反觀烏克蘭整體發展情況則完全迥異,延續西方民主自由主義的道路不斷延伸與擴展,雖然如此,烏克蘭國內政經情況卻每下愈況,寡頭干政情況嚴重、經濟發展停滯不佳、社會貧富差距極大、政局及不穩定及週期震盪循環、民眾街頭抗爭與革命事件層出不窮等,都讓烏克蘭人民亟欲改變這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情況。幾次的領導人輪替,雖讓國家發展模式有些更迭,但卻難以改變庫馬奇長達十多年執政所種下的「全方位寡頭利益集團影響」,國家官僚與政治體系淪為服務寡頭集團的附庸與工具,此外,新政府對前政府的清算成為常態,這也讓烏克蘭的政局長期陷於動盪。

很多人聽過蘇聯、聽過俄羅斯、也知道烏克蘭,但可能不知道,烏克蘭是僅次於俄羅斯土地面積的第二大國家,人口約有44百多萬人(俄羅斯約1.4),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力,在蘇聯時期,更是重要製造武器的軍工地區。但原有的種種優勢卻不足以挽救被寡頭及政局毀壞的頹勢,從2021年烏克蘭的人均GDP僅有不到3800美元,便可得知,這個國家的經濟已在谷底沉寂好一段時間,卻爬不起來。

三、現實原因所導致的安全問題讓東西方皆不相容

俄斯羅與烏克蘭,不僅是兩個國家的問題,更是歐美與俄羅斯間長久以來的政治、安全衝突與危機。自2014年克里米亞地區經過公民投票,脫離烏克蘭,正式併入俄羅斯領土以來,俄烏兩國紛擾不斷,在安全方面,烏克蘭積極要求加入北約,希望藉由歐洲國家的安全庇護與俄羅斯抗衡。

就北約的成員國而言,從1991年歐美各國對蘇聯承諾不向德國以東擴張,但1999年波蘭、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約;2004年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等國接連加入;到了2009年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2017年黑山共和國,以至2020年北馬其頓也成為北約一員,五次的東擴,都讓俄羅斯感受重大威脅與恐懼,更讓俄羅斯認為北約這些舉動是降低彼此的信任與嚴重挑釁,使得彼此矛盾衝突點不斷加深加劇。事實上,烏克蘭早已在2008年即成為檯面下北約盟友,多年來獲得北約軍事支援、訓練超過數億美元,甚有消息指出,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美國CIA便派遣一支秘密軍事行動小組進入烏克蘭,為烏軍進行秘密訓練。

此外,在此次戰爭爆發後,烏克蘭除重申加入北約外,更表達欲加入歐盟的強烈意願,此要求對於歐盟而言,可說是自顧不暇,更無餘力兼顧烏克蘭。眾所週知,歐盟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發展遭遇極大困難;加上已有三個正式候選國黑山、塞爾維亞及土耳其仍在申請入歐盟的程序中,其中土耳其更是從1987年就申請,至今仍尚未有結果。

無論如何,對於歐盟來說,烏克蘭若成功加入北約,等於踐踏普丁的紅線與底線;若是允許其加入歐盟,歐盟國家也無力負荷,更遑論烏克蘭的眾多基本面指標,皆無法符合歐盟標準。因此,以目前歐美國家與俄羅斯對峙的態勢觀察,此時若對烏克蘭有任何安排,無疑更加大俄羅斯的瘋狂與拉自己進入更深的困境,對於普丁,確保烏克蘭的中立地位,更是無可讓步的條件。

貳、俄羅斯總統普丁最初的規劃與盤算

一、普丁強烈的斯拉夫情結與歐亞經濟共同體願景

大斯拉夫民族的情結深埋在普丁的心中,團結俄羅斯族、白俄羅斯族、以及烏克蘭族,是他宣揚斯拉夫族一體的最好體現。建構歐亞共同體是俄羅斯戰略思維的重要理論之一,歐亞主義強調並不屬於歐洲或亞洲,而是以俄羅斯人為主體,包含其他特定民族的實體。2011年普丁以歐洲聯盟為基礎所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引發各界關注,是以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亞美尼亞等5個前蘇聯國家組成,為加深經濟、政治合作所組建的國際聯盟。20145月,普丁與哈薩克總統納札巴耶夫,及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簽署「歐亞經濟聯盟」協定,於20151月正式生效。

普丁對於鄰近國家的主張,認為鄰近國家,包含東歐的白俄羅斯、烏克蘭與摩爾多瓦三國;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三國;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等五國,皆屬俄羅斯勢力範圍,因此,普丁對於烏克蘭領土的執著便可想而知了。

二、阻斷北約繼續東擴意圖

部分學者認為,普丁的頭號目標並非烏克蘭,而是美國與北約成員;但亦有學者認為,若俄羅斯發起烏俄戰爭的原因是關切北約的東擴,則在過往北約五次東擴時,俄羅斯都應有所反應才是,但結果卻未如預期。若因此而驟下論調,認定北約東擴並非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原因,或許有些武斷,倒不如說是過往蘇聯帝國的成員紛紛投入西方民主世界的懷抱,所引發情感面、政治面、及文化面的失落與打擊,更加切合普丁的往日情懷。

回到此次烏俄戰爭歷程,恢復蘇聯往日帝國榮光的願景自不在話下,未料想到的,是烏克蘭人民與政府的抵抗、文化、親情間的羈絆,成為阻擋俄羅斯拿下烏克蘭最大的阻力。事實上,眾多學者專家事前皆預料這場戰爭應不會發生,至多僅會在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獨立後,俄軍進駐維和,烏克蘭認賠收場,或是烏俄各自表述及立場,普遍預估普丁應不致於對烏動武;但普丁卻挾著俄羅斯國內高達七成多的支持度出兵,更有近五成的民眾認為,俄軍進入烏克蘭的原因,是為了保護俄羅斯,不讓北約在烏克蘭設立軍事基地。

如此飽滿的底氣,讓俄軍持續兵分多路直取基輔。但或許拿下整個烏克蘭本就是普丁的計畫,只是並非預期中順利,原先想定三日取下基輔的閃電戰,演變成看不到終點的持久戰,起初所設定的「有限戰爭」,成了「無限戰爭」,歐美國家的「有限回應」,卻成了「無限迴戰」。

參、歐美各國對烏俄戰爭的反應與作為的變化

一、烏俄戰爭初期歐美各國的態度

烏俄戰爭可說是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國際上所發生的最大規模軍事衝突。外界有些評論,認為這場仗,是俄羅斯為了政治、及生存而戰、歐美國家更是為了將俄羅斯逼到牆角而戰。從戰爭開始前,美俄之間的情況來看,美國與俄羅斯進行一系列會晤與談判,尤其在去(2021)年底普丁與拜登那場既漫長又話不投機的通話後,縱使在過程中無法談出共識,但西方國家顯然不希望發生大規模戰爭;但若真的得發生,一場可控、小規模的戰爭或還可容忍,為了預防突發情況,美國不斷撤走外交人員,以及將武器運往烏克蘭;對於俄羅斯而言,戰爭是最後的選項,普丁多次表達「不希望引發戰爭」的言論,往烏克蘭邊界集結十萬多的兵力,反倒是以攻為守的表現,望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開戰後,美國強調不出兵的立場,北約亦無出兵協助的意願,僅由歐洲國家出面與俄羅斯斡旋,出現兩個不希望戰爭的國家,都在為戰爭做準備,而一再聲稱會戰爭的國家,卻不出兵的情形。

二、歐美各國民意浪潮導致政府對烏俄態度丕變

隨著烏克蘭人民抵死奮戰俄軍的場景,不間斷地由媒體、網路、社群等管道放送到全世界,歐美各國感受到若不積極介入援助及干預,恐淪為下一波國際社會輿論撻伐的主角,以故不得不逐漸升級對俄羅斯的制裁,這也與歐美各國本國內部民意洶湧有關,民意對於烏克蘭的同情,自然讓政府的態度需有所轉變。

雖然美國與北約並不打算直接以武力干預烏俄衝突,但在其他戰線卻打得火熱,輿論戰、資訊戰、電子戰、法律戰、經濟戰、能源戰、文化戰、認知作戰等領域外,更加值得關注的,東歐眾多小國,立陶宛、波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其官員及領袖紛紛站到第一線,主要原因為隨著俄軍的逼近,可能讓這些國家陷入危機中,也將從其表態及表現,決定未來歐洲的決策中心是否漸移往東歐。

(一)對俄羅斯的經濟、能源及其他制裁

從最密集的經濟制裁領域來觀察,歐美各國出台制裁措施的速度之快、範圍之廣、力度之猛,皆是在冷戰後絕無僅有。切斷融資管道、凍結資產、阻止金融交易、貿易管制、停止人員往來與流動,皆是這波制裁的重點。其中最受矚目的,即是以金融核武戰對俄羅斯宣戰。歐美國家經濟制裁俄羅斯的手法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在2014年,美國就曾對俄羅斯的四大銀行斷絕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的制裁。但此次七國集團同意將部分俄羅斯及白俄羅斯銀行剔除SWIFT系統聯繫,但仍在能源貿易上留有餘地,並未將聯邦儲蓄銀行及天然氣工業銀行一併斷絕,主要仍是考量歐洲各國自身能源需求及利益。再者,則是限制俄羅斯銀行動用六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美、日、英等國都已對俄羅斯外匯儲備金施加限制性措施,這使得俄羅斯的股、匯市出現崩潰現象、盧布貶值更是預期中的結果。

在貿易制裁上,歐美各國動用極激烈的管制手段,包括半導體、高科技資訊設備、國防設備等相關高敏產品都在出口管制之列,制裁的精準、歐美國家的團結,也讓制裁效果更加明顯。

在能源的制裁上,美國首先宣佈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媒實施禁運;歐盟雖未立即跟隨美國的腳步,但仍表態在2022年底前減少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三分之二,並可能在2030年前停止購買俄羅斯的化石燃料。而德國最關注且支持的北溪-2號,也暫不批准與認證、美國對其建造該管線的公司進行制裁後,解雇所有員工。

在其他相關制裁上,則有人員流動的限制、訴諸國際法院裁定停止入侵烏克蘭、跨國品牌陸續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或計畫關閉俄羅斯的業務、飛航領空禁制、取消貿易最惠國待遇、斷交等等。

(二)對烏克蘭的援助

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也是對烏克蘭援助的一種。另一方面,歐美各國確也對烏克蘭有實際的援助行動,而最直接的莫過於軍事援助。美國、歐盟對於烏克蘭的支援以軍事武器為主,如:反坦克武器、防空飛彈、反坦克導彈、榴彈砲、手槍、突擊步槍、機槍、子彈、戰鬥機等,主要以輕武器及單兵導彈為主,提供最多軍事援助的仍以美國位居首位,不僅給予硬體軍援,金援也自不在話下。其他國家則多以人道救援物資、金援等相關物品為援助。

除了有形的物資援助,無形的情報支持更是烏克蘭的重要所需。美國及北約無人機在烏克蘭防禦時所給予的支援,戰鬥機等相關人員進駐周邊國家的情報訊息蒐整,監視與偵查,以及馬斯克提供的星鏈(Starlink),都可能協助烏克蘭在這場戰役之中佔了無人機之戰、認知戰以及資訊戰的優勢。

肆、小結

烏俄之戰是不對稱作戰的最佳範例。而歐美的各項制裁是否延續效果,則端視這場戰役打了多久。這場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全方位、複合式劇烈打擊,或許將是促使俄羅斯國力衰敗的重大拐點。這場戰役究竟是歐國各國對俄羅斯的請君入甕,還是俄羅斯的將計就計,無論如何,原本已經疲弱的俄羅斯帝國,無疑更加雪上加霜,毀壞的不只是經濟,國內的政治穩定也可能一併賠上。

 

 

 

 

 

作者 許慧儀 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講師

最近更新: 2022-03-2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