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12322
- 發佈:2023-01-06
2019年後香港移民潮的成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9年提出《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及後引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送中運動」),並引致2020年中國共產政權繞過香港立法程序,直接制定《港區國安法》。反送中運動期間,香港巿民經歷及目睹香港警察濫用暴力,粗暴對待和平示威遊行的巿民。
國際社會看到香港所發生的情況後,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國,分別開設BN(O) Visa英國國民海外簽證、加拿大港人救生艇計劃及澳洲港人救生艇,幫忙港人逃離香港,再呼吸自由的空氣,香港自此出現新一輪移民潮。
台灣雖未有開設港人救生艇計劃,但台灣一向是香港人熱門的移民目的地,香港新一輪移民潮下,大量港人移民台灣這個港人熱門移民地。到底2019年後移民台灣的港人,他們如何適應台灣的生活,面對怎樣的困難,定居的前路又如何。
本文訪問了七位2019年後,決定移居台灣的香港人,他們分別有投資移民、港僑畢業生、專業移民及依親簽證,來到台灣並希望定居下去的故事,又希望台灣政府及民間團體提供怎樣的協助與支援。
何謂「離散」
到底離散是什麼意思,「離散其實是個古老的現象,古希臘與羅馬時代戰禍不斷,有時候整個城邦在戰爭中被毀,大批人民或淪為奴隸,或流離失所,散離於是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離散的英文diaspora一字的字根即源於希臘字diasperien——dia-表示「跨越」,-sperien則意指「散播種子」。離散因此在歷史上指的就是離鄉背井,散居各地的族群。
離散的當代意義也顯然必須超越寂寞、悲情、苦難、怨懟等傳統上離散經驗所造成的心理或情感反應。中文有幾個相當生動的成語,頗能表達離散意義的延伸與變動:從「花果飄零」到「開花結果」,或者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我們看到離散意義所反映的不同生存態度。有趣的是,這幾個成語都隱含離散的希臘字本意:「散播種子」,雖然最後的結局大異其趣。順便一提,也許是出於希臘字的原始意義,許多與離散有關的經驗或現象習慣上似乎都與植栽或園藝有關:播散、移植、失根、混種、開花、結果等不一而足,從這些隱喻可以看出,離散主體其實是具有生命的生產性與創造性的。
離散之所以為離散是因為存在著兩個「中心」。一個是離散的始源,也就是本文題目中提到的家國,包括了家園、部族、國家或國族國家等。另一個則是居留地,也就是離散社群賴以依附並形成網絡的地方。離散介於這兩個「中心」,擺盪在柯立佛所說的「根」(roots)與「路」(routes)之間——「根」屬於家國,屬於過去與記憶,屬於有朝一日可望回歸的地方;「路」則屬於居留地,屬於未來,導向未知。在「根」與「路」之間,離散不時與上述兩個「中心」對話。」[1]
由考慮投資移民到誤打誤撞來台進修的故事(受訪者一)
香港失去法治及自由 留港只會精神分裂
受訪者一因為不能夠接受香港的政治制度及民生,故此選擇離開香港。他形容因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的721事件,感受到香港完全失去法治,香港警察根本不是維持治安,並不是幫助巿民,香港警察與香港新界圍村鄉紳及黑社會同流合污,對法治完全失去信心,隨便執法拘捕也不用原因;未審先判,香港沒有了言論自由、遊行自由及集會自由,全部的自由都失去。612立法會民主派初選,完全覺得幾百萬人上街遊行是沒有用的。香港政府不會聽取巿民的聲音,完全按中共的旨意辦事,一國兩制完全沒有。
上述所有事件令至受訪者一認為不能再留在香港,因為繼續留在香港是會精神分裂的狀態,這個狀態十分痛苦。由於日間需要上班工作,身為教師根本不能在學校完成教師的職責,跟學生討論社會時事及新聞的時候,已經不知道怎樣講解,例如如何向學生說明社會事件的經過、原因及分辯是非,價值觀是完全扭曲的,根本不知道怎樣跟學生講解,以致精神壓力很大,而且擔心向學生講解是自身的立場,覺得跟學生講解時會有危險。
由於不想令自己處於一個精神分裂的狀態,故此有一段時間是刻意跟上述事件作出分割,讓自己不會太痛苦,所以覺得自己不能留在香港,選擇離開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也會好一點。
離開可以作出逃避,逃避上述的社會事件及所引起的心理狀況,因為知道是沒有辦法解決,以及知道香港走上一條怎樣的道路,香港提早變成中國的一部分,提早變成跟中國一樣,沒有了以前的自由及民主社會。
以便照顧長輩選擇來台 因地震或離開台灣
受訪者一還有家中長輩在香港需要照顧,台灣跟香港的地域上距離比較近,可方便照顧家中長輩。同時也希望給長輩多一個選擇移民的地方,除了英國之外,可以有台灣這個文化與香港較為相近的選擇。受訪者一現時依靠在香港工作多年的儲蓄,支付在台灣日常生活的支出,還要供養長輩,供養長輩的支出則透過香港股票的股息支撐。
由於台灣有地震,受訪者一表示是需要適應的,幸好同學送了一個地震緊急避難包給受訪者一,也教他使用方法,讓他知道怎樣面對地震,令他有較好的心理狀態面對地震。然而地震可能成為他離開台灣的重要因素,因家中長輩曾提及無法接受地震。因為長輩從來沒有接觸過地震,所以會害怕地震,由於長輩年紀老邁,所以地震對長輩來說也是很驚嚇,若果長輩表示因此要離開台灣,也只能讓他離開,到時可能選擇移民到英國,因為英國沒有地震,所以是一個好的選擇。
誤打誤撞來台進修
受訪者一原初曾考慮以投資移民的方式到台灣,可能因為現時太多香港人投資移民到台灣,但有一位朋友投資移民到台灣,發現台灣投資移民的情況停滯不前,支付了第一期收費後,移民公司再沒有向朋友收取第二期收費,因為移民公司根本不能提供任何移民方面的進展。同時,從家人、朋友以及普遍的消息,得知台灣投資移民的個案也是沒有任何進展,由於不同時期會收取不同的費用,然而移民公司也不再向顧客收取費用,故受訪者一認為台灣投資移民不可行,故需要轉換方式到台灣。
受訪者一原先計劃是投資移民到台灣時,認為自己沒有經營業務的經驗,按照投資移民要聘請兩名職員,到時會把所有業務交由聘請的兩名職員全權處理,自己則會有很多空閒的時間。故此受訪者一搜集了在台灣進修的資料,並在搜集進修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在台灣進修也可讓自己來到台灣並能逗留台灣三年,在投資移民此路不通的情況下,便順理成章選擇了進修的方式到台灣,反而能讓自己更快來到台灣,其實是誤打誤撞選擇了到台灣進修的途徑。
港人英文很好的刻板印象、壓力與克服
受訪者一表示香港生活這麼多年也沒有說國語,在課堂上當國語說得不好時,會被要求說英文。台灣人有一個錯覺,經常覺得香港人的英文很好,希望所有事情可以用英文處理,每個老師也希望可以匯報時用英文、論文以英文撰寫,而這個錯覺及刻板印象是會產生壓力及尷尬。
受訪者一也很努力學習國語,同學也很幫忙教授國語,當受訪者一於課堂上,提問表達得不好的時候,同學能夠聽懂或猜到時,也會幫忙翻譯;上課時聽不懂的時候,同學會在旁邊寫下來,有些時候老師說台語,同學會除在旁邊寫下來也會用簡單的國語解釋。
路面情況混亂 公共交通缺乏
受訪者一指台灣交通比較混亂,巿民都不守交通規則,以及交通燈的紅燈時,車輛可以右轉,以及機車數量太多,感覺道路上很危險。另外,於公共交通方面,由於捷運班次不多,加上公車的班次很少,也造成生活不方便。幸好同學們會借機車給受訪者一練習,以及會用機車接載受訪者一,幫助他適應台灣的路面交通。
重人情輕規矩 感恩台灣人的熱情
受訪者一指要適應台灣的文化差異方面,在台灣「識人好過識字」(廣東話俗語,意思是透過人事關係去達到某一目標),人情比較重要,沒有規矩,即使有規矩,到最後也是人情比規矩重要,人治色彩比較重,很多事情上也是論交情。香港很守規矩,政府部門會按規章行事,以前很信賴香港的法治制度,台灣的好便是人情味,但事事以人情味先行,其他法規的精神好像未完善。當面對這些情況時,台灣人的同學會跟受訪者一說台灣是這樣的,你習慣了便可以,於是心態上便作出調適。
其實來到台灣也很感恩遇到的台灣人很熱情,很主動提供很多的協助。由於來到台灣時需要到防疫旅館進行防疫,所以該段時間需要在防疫旅館進行網課,有台灣人的同學知道自己正在防疫,便把一大袋水果送到防疫旅館。該同學是未認識的,由於當時需要進行三星期的防疫,該同學便每星期送上水果,還有每星期也買一種熱食。
銀行開戶複雜 私隱意識不高
銀行體系方面,台灣開立戶口是非常複雜,股息和基金的收益也是納稅,開戶口的審查也非常嚴謹,而且很花時間。因為所有開戶文件也是親筆填寫資料一式兩份,在香港是由職員幫助從電腦輸入,再打印出來給開戶者確認及簽署。由於居住在宿舍,所填寫的居住地址為學校,所以需要學校發出一份證明文件,花了一個星期才能完成開戶。很多情況都是出現結果才解釋原因,並不會事先解說相關的情況或問題。如果離開台灣,半年內可以使用網路銀行,超過半年便不能再使用網路銀行,必須個人親身到銀行處理,但開戶完成後才會告知有關情況,以至失去了一些預算。對隱私的意識不高,會把你的個人資料大大聲叫出來。
認識台灣人加速生活適應 認識港人得到鼓勵及希望
受訪者一在學校的課堂上認識到台灣同學,由於同學會帶他到一些香港人開的餐廳,透過這些餐廳加入香港人的Line群組。老師也會介紹他到教會,令宗教上有一個精神支持,還在教會認識新朋友。受訪者一曾陪同朋友看樓房,由於找到的房仲是多年前移民台灣的香港人,從而加入小區的Line群組,由此會認識到一些在台灣居住的香港人。受訪者一亦曾去旅行入住宿,認民了民宿的主人成為朋友。
受訪者一指認識這些人會幫助更快融入台灣,台灣人會給予一些在地的資訊,給予一個很親切及接納香港人的感覺,到處遊玩、吃東西及購物等生活細節上也會作出幫忙,這是很重要,當要去移民署時,台灣人會用車接載他到移民署。
認識的香港人讓受訪者一感受到親切感及同聲同氣,還有情緒上的支援,覺得很多香港人有相同的想法及價值觀,覺得需要離開香港,見到很多香港人來到台灣也生活得很好,例如營運餐廳的也生活得很好,在經濟上及表達出台灣生活質素及空間比香港好,住屋的空間及環境的空間比香港大,台灣沒有像香港般人口密集,而且有較多的地方可以去遊玩,工作時間也不會很長,生活上的工作壓力及住屋壓力都比香港小,也會給予一些鼓勵及希望。
留台或現變數 可能二次移民英國
受訪者一沒有預期及期望來到台灣會是怎樣,當時只是希望盡快離開香港找個地方移民。希望在台灣大學畢業取得學位後,繼續留在台灣工作,然後申請移民到台灣,現時都是按照原先的計劃進行。
受訪者一指現在移民台灣存在變數,畢業後留在台灣有兩個方式,一個是評點制(僑生或港澳畢業生若想在台工作,必須在「評點配額制」中的學經歷、薪資、語言能力、專業能力以及配合政府產業政策等八大項目的審核下,達到70點,才可由聘僱公司代為申請留台工作許可),而另一個是雙倍工資(月薪為基本薪資的兩倍,現時為台幣47,971元),評點制是相對容易的。然而兩個方式的問題,都是必須要有一間公司聘請,該公司必須為一間大公司,資本額需達500萬元台幣或營業額達1,000萬元台幣。在尋找工作職位方面是有壓力的,為何台灣企業需要聘請一個香港人。僱主需要為香港人的僱員申請工作簽證(working visa),台灣本土人的就業率也不是高,聘請一個台灣人比聘請一個香港人為佳,這個因素會令自己產生疑慮,到底能否找到職位,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公司聘請。
這些疑慮是來到台灣後才知道的,是從網絡看YouTuber(網絡紅人)的影片,他們指出香港人尋找工作空缺需要跟台灣人競爭,而台灣是「識人好過識字」,人際關係網絡在台灣生活很重要,如果尋找工作空缺也要講求人際關係網絡,香港人在台灣的人際關係網絡不及台灣人,所以香港人在台灣尋找工作得不到人際關係網絡的支援。
其實在台灣畢業後,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移民到台灣,便是回到香港工作兩年,然後再回到台灣,便能取得台灣的定居證留在台灣生活。但擔心這個方法會有變數,擔心台灣的政策會隨時改變,很多香港人也這樣認為,回香港工作兩年後返回台灣領取居留證的政策會隨時改變。同時回到台灣後會發現,之前台灣很歡迎香港人,發現專業移民的政策,加了很多規矩,這是親身知道並已發生,由於知道專業移民政策隨時改變的情況在發生,也會擔心回香港工作兩年的政策也會隨時改變。
若果真的不能留在台灣,由於不想回香港,故只能離開台灣移居到英國,因為自己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所以可以移民到英國。
清晰港人移民法規方向 清楚奬學金申請渠道
希望台灣官方機構更清晰講解,各項香港人移民台灣的政策方向,解釋一下相關的移民條例(法規),因為條例只有很簡單的一句,但到執行的時候便有很多不同解釋,所以應該清晰解釋條例是如何執行。
希望協助香港人在台灣尋找工作,連續五年在台灣找到合適企業聘請的職位不容易。透過網站通知,或者教育部通過學校發放在香港人學生知道,有關學生的獎學金,由於評點制有計算獎學金分數的項目,但香港人不知道申請的渠道。
小結:
受訪者一即使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為了方便照顧家中長輩,縱使面對國語不佳的語言不通情況,也寧不選擇英國選擇台灣作為他的移民首選。俗語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相信家中長輩對受訪者一是心中至寶,可惜未來是否能以港澳畢業生身份,申請移民台灣定居,以便照顧家中長輩的願望,面對畢業後求職困難極高,以及未知將來會否出現政策轉變,最終移民台灣會否變成此路不通,也相信是受訪者一的心中困惑。
六十歲專移來台退休 熱愛台灣寧願不休也渴想留台(受訪者二)
台灣退休生活有保證 專業移民條件優厚
受訪者二及太太考慮到退休生活,而香港物價高昂,人口密集,台灣生活質素比較好,面積比較大,人口密度比香港低,物價較低,台灣的退休生活素質是有保證的。加上台灣鄰近香港,生活適應上不會有很大的差異。
透過移民公司代辦申請專業移民,因為申請時專業移民的條件很優厚。首先,台灣歡迎專業移民在退休後,才需要到台灣定居。申請居留證後不需要立即到台灣,到退休時才到台灣也可以,給予很大的彈性。不需要考慮何時到台灣,只需要到認為適合的時間才到台灣,而且居留證是能夠續期的,每兩年續期一次。移民時要維持專業資格證件才可以居留證續期,續期不需要親身到台灣,在香港也能夠處理續期手續,交由移民公司代辦便可,直至移居到台灣為止。
駕駛飲食文化不盡相同
受訪者二及太太來到台灣後,依靠以前在香港工作的積蓄,認為足夠在台灣生活。他們在台灣出入需要駕駛汽車,感到交通比較混亂,駕駛文化不同,會比較擔心路面的安全。在地人很多不遵守交通規則,台灣很多機車,如果駕駛汽車很怕會撞到機車的駕駛者,但機車的駕駛者則不怕會被其他交通工具撞到,所以駕駛汽車必須很小心,擔心自己駕駛汽車會撞到機車的駕駛者;如果自己駕駛機車或腳踏車,則是另一種擔心,會害怕被其他駕駛者撞到,因為他們會逆綫行車,即使道路的空間不足也會強行在道路上穿插,不跟從交通燈號,在道路上步行也不能安心,因為隨時會有機車進入人行道上,安全意識比較低。
飲食上的習慣不太相同,因為在香港很多食物的品種在台灣也買不到,很多香港人平常會吃的罐頭食品也沒有,醬料及調味料跟香港的很不同;另外以前在香港很少會煮食,現在變成經常煮食,因為以前可以到家人家中吃飯,但現在外出吃飯也要駕駛車輛,停泊車輛也不是容易,久而久之便變成在家中煮食,味道可能簡單,但能吃到一個熟悉的香港味道,這個是需要適應的。
由於有香港的朋友比他們早到台灣,他們再介紹朋友給受訪者二與太太認識,然後新認識的朋友也會介紹朋友給他們認識,當中台灣人跟香港人也有,而香港人的比例較多。另一個途徑便是在教會中認識,教會認識到台灣人的朋友較多。
聽聞專業移民政策有變 改變計劃提早移民台灣
受訪者二指當初計劃台灣的居留證只需要一至兩次續期,然後到移居台灣一年後便可以申請定居,申請定居後便不需要每兩年為居留證續期,因當初的政策是指專業移民持有居留證到台灣居住一年,便符合申請定居證的資格,且當時(2018及2019年期間)申請定居證是較容易獲得審批的,當時的理解是只能受訪者二和太太能夠入境台灣,居住一年後便能夠取得定居證,應該不會出現大問題。
原本是計劃2024年移民台灣的,現時改為2022年移民台灣,原因是香港的生活壓力較以往大,聽聞台灣政府有關專業移民的政策可能會改變,想早點移民台灣,相信會比較容易處理,同時聽到坊間反映香港人定居台灣變得困難,限制好像已改變,所以決定提早移居到台灣。
有關台灣政策對專業移民的政策改變是透過移民公司及朋友告知,移民公司表示有關專業移民的政策有可能會改變,身在台灣的朋友告知很多香港人申請台灣定居都不成功,有些實際的例子反映,似乎不是誇大香港人透過專業移民方式申請台灣的難度提高,而是有真實個案發生,所以穩妥一點便決定提早兩年移居台灣。而且不單單是專業移民申請定居比以往困難,而是整體情況下,香港人在台灣申請定居也較以往困難,而且難度高了很多。
找工作考證照皆困難
因為專業移民附加了新的條件,現時專業移民已釐清不歡迎退休人士來台灣定居,透過一個台灣官方的新聞發佈會得知,台灣政府希望專業移民以自身的專業資格在台灣工作。相信台灣的專業移民政策是有修改過的,原先專業移民批准後,台灣政府是怕專業移民會跟台灣人的專業人士造成競爭,也有地區的保護主義,所以台灣政府向專業移民發出的居留證並不包括工作證,不可以在台灣工作,亦沒有指出專業移民是需要工作的。
現時專業移民所面對的問題是,台灣政府在專業移民申請定居時,要求專業移民申請者需要在台灣工作的證明,矛盾的是專業移民的居留證並不包括工作證及工作許可,所以在申請定居時便不能夠滿足台灣政府要求專業移民需要工作的條件。而且受訪者二已經年滿六十歲(勞動基準法的退休年齡由五十歲至六十五歲不等,由於比較複雜,這裏不作詳細解釋),相信台灣的公司要聘請他亦不容易,因已屆台灣法例的退休年齡,所以在台灣找到工作的機會很渺茫。
原先的計劃是到台灣退休,來到台灣後整件事情變成需要,出現了很大的期望落差。移民公司就工作方面提供的意見,便是希望專業移民申請者在台灣考取專業資格,考牌方面遇到的困難便是,由於三十五年前畢業,課程結構跟現時的已經很大差異,以往是不需要實習的,現時在台灣報考專業證照需要提供實習時數的證明,所以不可能達到台灣報考相關專業證照的實習時數要求,加上已在相關行業工作多年,已經在特定的一個專門範疇上工作多年,變成與其他的範疇脫節。加上現時已經六十歲,即使日後能考取專業證照,會否有公司聘請也是一個難題。
建立台港專業互認基礎 專業移民提供工作許可
建議台灣與香港的專業資格能否有互相承認的基礎,最基本能解決需要在台灣考取證照的問題,同時向專業移民提供一個工作證或工作許可,即使不是在本身的專業範疇工作,亦能在一些大學的實驗室進行研究方面的工作,最重要是可以在台灣工作便可。由於受訪者二比較幸運,他本身能夠在大學進行研究方面的工作,所以專業證照是否能夠台灣與香港兩地有互相承認的基礎,對他並不是最重要。
受訪者二認為專業移民申請定居證時,在台灣的工作要求中,大學的研究工作也是可以滿足到的。因為專業移民申請定居證的要求為,是否在台灣取得專業證照或在台灣是否有工作,工作方面也是要求透過自身專業資格,從事相關的工作,對台灣也是有貢獻的。由於要求寫得很空泛,只是詢問是否有透過自身的專業資格貢獻台灣。受訪者二表示其實大學的研究工作,是否屬於透過自身的專業資格貢獻台灣,也沒有清楚說明,所以希望台灣政府也能夠釐清這一點,並透過官方文件清楚說明有關政策,以及透過一些文本說明那些範疇的工作,可被視為透過專業資格貢獻台灣。
專業移民死局 人生六十被迫工作
現時面對申請專業移民是一個死局,因為當初申請專業移民便是來台灣退休,現時來到台灣卻得知政策是不能退休,要求專業移民需要工作,政策轉變很大,也與之前的專業移民政策的要求相反,受訪者二表示若果我們是三十歲,但現時我們是六十歲,客觀環境上為何要聘請一個六十歲的退休人士,其實六十歲到底應該是工作還是退休也是一個問題。
台灣的退休年齡應該是五十五歲,而且一個六十歲的人,到底是為工作而工作,還是更加適合退休,到底一個六十歲的人是否適合工作,還是利用時間享受人生,這也是一個問題。當初選擇台灣專業移民就是想到台灣過一個比香港更好素質的退休生活,但現時透過專業移民來到台灣,卻要求需要繼續工作,需要強迫自己繼續工作,選擇離開香港的原因便是需要辛苦工作,可惜來到台灣也要繼續辛苦工作,這是十分矛盾。雖然現在已經釐清了專業移民是需要工作的,但一個步入退休年齡的人士,只能夠配合政策再重新投入社會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不想成為競爭者 政策轉變成壓力
與此同時,如果專業移民需要工作,便是與台灣人競爭,找到工作機會便是令台灣人失去一個工作職位,成為一個競爭者,原本來台灣不是想成為競爭者,但政策卻迫使成為一個競爭者,由於沒有工作簽證和工作許可,原本的政策設定也不希望香港的專業移民成為一個競爭者。政府對專業移民定位的立場應該要更加清晰,這個問題並不是移民人士能夠解決的;同時申請專業移民時,都是根據當時的專業移民政策作出考慮,但到申請定居時竟然不是跟從申請時的政策,卻是需要跟從轉變後的政策,便會對申請者造成困局。
其實台灣專業移民的政策目標不清晰,到底是希望專業移民提供專業上的貢獻,還是為社會帶動如繳交稅款的經濟貢獻。專業移民政策改變是很正常,然而像簽合約的情況,當我跟你簽合約時的條款,理應跟從簽合約時的條款執行,若後來的人簽的合約有新加或不同的條款,我們應該跟從我跟你簽合約時的條款,後來的人便跟從後來的條款,這樣是做法才公平合理。但面對專業移民的要求不斷轉變,也是配合轉變的要求,便會產生出一種不安定的心態,令至個人很擔心及擔憂,從而產生出一種生活的壓力。
受訪者二表示他們在台灣居住滿一年便會申請定居,視乎審批定居的結果,由於專業移民的政策一直在轉變,若果台灣的專業移民政策變得不能再在台灣申請定居;再者考取專業證照上面對一些困難,如果不能在台灣定居,便會選擇離開台灣到英國,選擇英國的原因是移民政策的透明度比較高,有標準可以跟從。另一方面,由於BN(O) Visa(英國國民海外簽證)容許退休人士申請,不會像台灣需要工作及處理證照也可以移民定居。
小結:
受訪者二及太太已步入甲子之年,本想來到透過專業移民來到台灣,可以安享晚年,可惜事與願違,政策的突然轉變,卻令受訪者二要被迫繼續工作,頓為生活中增添了擔心及擔憂,令退休人生圖添一份壓力。筆者與受訪者二訪問時,感受到他對台灣的熱愛,縱使來到台灣不能按計劃過著退休生活,亦不介意要繼續工作,就是希望與太太留在台灣,這片他熱血的土地生活下去。他們也可能迫於無奈的情況下,淚別這片他所熱血的土地。
盼在台生根能退休過歸園田居的投資移民(受訪者三)
2019社會事件加快離港 盼在台過田園生活
受訪者三離開香港的原因,部分是想改變生活環境,覺得香港生活速度太快。香港的生活太急速,在香港只會不停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壓力,要求工作速度很快,一個人能處理三個人的工作,效率當然很高,但長時間這樣生活是很辛苦的,想轉變不同的生活方式,減慢生活節奏。2017及2018年期間旅行,來到台灣幾次,曾到過台北、台中及高雄,當時覺得台灣不錯,台灣慢活的生活很好,生活較為平靜及緩慢,加上台灣近年的發展也不錯。
計劃投資移民到台灣,受訪者三開店鋪從事美容工作,丈夫在香港是一名電工,希望到台灣繼續從事電工行業。退休後到郊外,遠離巿區,過著田園種植生活,田園生活比較安靜,不用太緊張,安享晚年,這種生活在香港不可能。因為香港工作太忙碌,所以才離開移民到台灣。
另外部分原因是2019年香港發生的反送中社會事件,加快了香港的改變,也加快了離開香港。透過投資移民,因為移民到台灣只有投資移民跟專業移民,由於自身的行業,並不算是台灣專業移民中的專業範疇所涵蓋到,所以只能選擇投資移民。
疫情經營困難收支未達平衡 依靠積蓄支付生活支出
台灣政府要求投資移民需要投資六百萬台幣,這六百萬台幣只能作為營運投資移民的生意。若投資移民經營的生意有盈利是可以支付生活支出,由於這幾年是疫情導致台灣經濟放緩,令至現時投資移民的生意未達收支平衡,只能以香港工作的積蓄支付現時的生活支出。
望盡快融入台灣社區 不想為格格不入一群
受訪者三與丈夫透過之前來台灣的香港人介紹朋友,認識鄰居,亦會透過報讀一些課程,在課堂上認識到台灣人的朋友。美容院需要與人溝通的行業,在顧客層面也有認識到朋友,美容業需要全面融入社會,才能認識到不同的客人,不能只有單一方面的客人。暫時的客人都是香港人及外國人(如新加坡人)為主,目標是全面性接觸不同的顧客群,最主要是希望台灣本地人,因為是最多人數。由於經營美容院,所以有很大需求盡快融入台灣本地生活。移民當然必須融入當地的文化,即使移民到不同的地方也是一樣,始終獨立一群會變得格格不入。
旅遊定居存極大落差 感台灣欠一致性標準
旅遊跟定居生活的落差會很大,旅遊只能看到表面,台灣的生活節奏較慢,由於香港的生活節奏很快,初期來到台灣需要減慢自身的生活節奏。台灣的銀行情況跟香港很不同,在台灣即使同一所銀行的不同分店,申請服務的結果也可以不同,感覺未必有一致性及標準。
制度與法規跟香港很不同,香港的法例及規矩較為死板,也會有例子列明;台灣的法規較人性化,比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就如香港殺了人便是殺了人,台灣會考慮什麼原因殺人,會考慮不同因素。香港也會有些人情上的考慮,但主要以法為主及基礎,在香港處理事情上跟從法例及政策會比較清晰,亦會存在一定的彈性,而這個彈性亦會清楚地指出,方向也比較清晰。
就如說香港人很多假投資,這是因為以前台灣政策沒有清晰的指引及要求,處理以前香港人投資移民很寛鬆,讓我們以為這就是香港人申請台灣投資移民的標準,當遇到現時台灣不再容許這些寛鬆的做法,要求需要跟從投資移民的標準,讓投資移民的香港人感到台灣政府時寛鬆時收緊,有一種很難捉摸的感覺。即使現時收緊投資移民的審批,也會聽聞到不同官員處理投資移民的個案也會出現標準不一的情況,沒有統一性。
靈活性很低難配合巿場轉變 令投資移民預算失準
在台灣處理事情則是有一個討論空間,該討論空間很寛闊,但方向不清晰,會有點不習慣,未能很快掌握到這個討論空間有多大,令至來到台灣後的各樣安排及預算也會失準。
由於營運生意也需要彈性及視乎巿場而轉變方式,但台灣需要作出這樣靈活轉變是有難度的,要跟從很多步驟,令至靈活性很低,又會影響投資移民,必須跟規矩及按照登記時的要求,變成很難按照巿場需要作出調整及轉變很慢,可能是因為掌握不到規矩的討論空間,所以不知道怎樣處理得較好。
行業特性難配合全職員工要求
受訪者三指台灣有關投資移民的政策只要求聘請兩名員工,並沒有要求必須是兩名全職,加上不熟悉台灣的招聘情況。直至來到台灣才得知投資移民需要一年聘請兩名全職,而且必須每月也是有兩個全職。在討論會上提出過有關問題,政府表示現時可以容許兩個兼職視作一個全職。這種聘請員工的要求,會符合台灣本地人的求職要求,因為很多台灣本地人只是找兼職工作,如果要求必須聘請兩名全職,這是很難達到的要求。
由於受訪者三投資移民所經營的是美容院,必須聘請女性員工,女性由於需要照顧家人及處理家務,很難擔任八個小時的全職工作,令到女性投入全職工作很困難。如果行業是聘請女性員工為主,便會令到這些行業很難滿足投資移民聘請員工的政策要求。曾透過勞動局作招聘,試過三個月也沒有一個應徵電話。現時希望透過朋友介紹,能聘請到僱員。因為不能控制員工的去向,曾經試過有一名員工工作一日便離職,所以跟相關部門進行討論,經討論後聘請員工的要求也可以轉變,現時則容許兩個兼職。
未取得台灣身份像沒有根
由於投資移民的主申請人是太太,丈夫是屬於附屬的身份,所以丈夫的居留證並不能工作,到太太投資移民的美容院幫忙也不可以,即使到美容院做志工也不行。現時投資移民政策未知何時才能獲得定居證,獲得定居證的時間直接影響到之前所規劃的台灣生活,必須台灣的生活穩定下來,才能安排日後退休生活。如果等待的時間越長,便可能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退休生活所需要的資金可能會提高,實行規劃的退休生活也可能推遲。未取得定居證感到在台灣未有一個身份,就像沒有根,會感到不安心,本地人與外國人身份規劃一件事情也有所不同。投資移民政策經營生意滿一年便符合資格申請定居證,該生意要營運三年,若生意在三年中停止營運,政府便有權收回定居證。
現時已經營運滿一年,由於還未聘請到政策要求的兩個員工,故還未向政府申請定居證。就投資移民申請定居證的要求,於來台港人間有很多不同版本的傳聞,有些說法是會要求生意額,有些則說不需要生意額,到底是否要求生意額也不確定,以往是不要求生意額,但現時的標準好像也有所改變,需要考慮生意額,曾聽說每年的生意額要達到一百萬至三百萬台幣,疫情影響下生意不好,即使台灣本地人也難以達到。
生意虧損很大才離台
由於政策還未完善、完整及完美化,所以會出現時寛時緊的情況,也會出現政策很緊,但執行很鬆,亦會出現政策很鬆,但執行很緊的情況。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但會令經營投資移民的生意造成阻礙,產生不確定因素,不敢執行未來的規劃,就如買樓也不敢,怕擔心一旦台灣的移民不成功,便要選擇離開,買了的樓房不知怎樣處理,所以只會租房居住。
若投資移民的結果不成功,或投資移民的生意虧損很大,才會考慮離開台灣。英國會是考慮的一個地方,雖然香港的法制是跟從英國,但生活方式跟華人的生活方式很不同,適應是很困難,最好是華人的地方。
政策混亂 望官方清晰政策方向
政策經常轉變,感覺很混亂。由於營運生意需要安排未來計劃,進行也需要時間,如經常轉變便很難跟從,政策變好當然是好的,這也不一定,有可能政策會收緊,政策轉變亦難以捉摸,方向不是很清晰。
官方舉辦多些座談會,民間團體協助新住民在生活上的適應。官方能定出較為清晰的條例,列出移民政策需要跟從的方向,製作小冊子列出具體的例子及政策說明。例如投資移民和專業移民各自的政策要求,要怎樣跟從,提供建議做法怎樣跟從,以免申請者偏離政策要求。香港人的生活適應能力很高,在華人區基本上沒有問題。
小結:
沒有台灣身份,對受訪者三就像沒有根,難以落地生根安定地下生活。受訪者三希望能留台灣這個華人社區生活,並能盡快融入這個社區,不希望成為格格不入的一群。除非投資移民不獲批准,或生意虧損很大的情況,才能離開台灣,轉移他方,只要求官方能清晰政策,指明前路如何跟從配合,讓日後退休能在台灣過歸園田居的生活。
既是照顧孫兒又是不滿香港政治的依親來台者(受訪者四)
取得台灣身份證才擁有自主權
受訪者四的兒子與台灣女生結婚,因兒子的第二個孩子出生,需要他來到台灣幫忙照顧孩子,同時也因香港的政治問題,於是透過兒子的直屬關係,申請台灣的依親簽證,希望日後能取得台灣身份證。
始終來到台灣後是住在兒子及媳婦的家中,有點像寄人籬下的感覺,取得台灣人的身份後,才能有自主的台灣生活,有些事情必須取得台灣人的身份才能進行,就如購買屬於自己的物業,現時兒子就像嫁到台灣,還是需要依靠媳婦過台灣生活。擁有台灣居民身份才能就自身的權利發聲,才能名正言順地擁有自主權。
在申請居留證時,曾向移民署的職員查詢,依親移民取得居留證後多久才能取得定居證,該名移民署職員竟解答不到,作為決策人員也解答不到,作為香港人便更加模糊,只能猜想自己能否留在台灣及會否通過審批,感到台灣的移民政策很不清晰,不像健保很清楚指出居留半年便可以申請。移民政策經常轉變,很易失去預算。
交通飲食求診 台港大不同
不懂駕駛車輛,在擁有單車前,只能步行到超級巿場及黃昏巿場購買日用品及食材。家人會很詫異為什麼叫他們接載買東西,這是因為不想麻煩到其他人,自己也需要熟習新環境,初到台灣經常留在家中,有種坐牢的感覺,感覺不好受,擁有單車後有所改善。台灣的道路狀況很差,很多渠蓋容易卡住,很不適合推嬰兒車,曾試過卡住嬰兒車的輪子而弄傷大腿。
台灣跟香港所吃的菜式有所不同,在香港進入街巿已經知道可以買到什麼食材,以及如何烹調。到台灣後進入街巿感到很迷茫,不知應該煮什麼菜式,不知道兒子及媳婦會不會吃她煮的菜式。經常思考一日三餐要煮什麼菜式,感到在食的方面有很多限制。台灣的食材未必適合香港人的口味,例如醃制食品及內臟,並不是在香港經常吃的食物,食材的種類跟香港很不同,而且很多配料在台灣也很難找到,需要到網上訂購或經其他地區轉寄,感到不方便。
以往在香港感到身體不適時,可以到藥材鋪買一劑中藥服用,在台灣卻是不能。在台灣求診,相對於香港求診便宜,如果擁有健保卡更便宜。然而台灣服用的西藥,常會感到精神不振,身體感覺很虛弱,病情並沒有好轉的跡象;在香港服藥後,會感到慢慢康復。
望設立廣東話服務助生活適應
現時受訪者四依靠香港工作的積蓄,他表示兒子在台灣也不容易求職,在台灣求職需要人脈關係,在台灣也不一定找到香港從事的職業。來台灣後透過教會認識到弟兄姊妹,他們未必能提供幫助,但在心靈上得到支援。
受訪者表示國語不好,言語不通很難找到人協助,希望台灣政府能立資源中心及電話熱線,提供廣東話查詢服務,解決在台灣生活上的各種問題。
小結:
受訪者四縱使面對交通、飲食、醫務及語言等方面的適應困難,也希望能夠取得台灣身份證,在台灣過著自主自立的生活,並留下來在台灣照顧孫兒。
香港家當全賣盼助兩名女兒到台灣落地生根(受訪者五)
專移退休台灣為兩女
受訪者五於2016及2017年期間考慮退休生活,認為香港物價高,並且當時已安排兩個女兒到台灣讀大學,兩個女兒也認為台灣的環境不錯,也想留在台灣生活,受訪者五與丈夫便考慮台灣移民是否是一個好的選擇。
於是他們在2019年經移民公司申請台灣專業移民,在台灣的生活開支不是很大,由於專業移民不能工作,丈夫作為隨行人士也不能工作,在移民台灣前計算過,若變賣香港所有資產及儲蓄,加上香港的強積金也全部拿出來,是足夠在台灣生活。所以他們移民到台灣前已經變賣香港所有資產,一心一意在台灣落地生根,最後於2020年來到台灣定居。現時大女兒在台北找工作,二女兒則由於去年疫情期間失去工作,於一個月內需要回香港。
受訪者五比丈夫早半年來台灣,當時二女兒有工作簽證在台灣上班,經常一個人留在家中。丈夫來台灣半年後,於考取機車駕照的駕駛練習時,認識到一個香港人,該名香港人帶同一起到非政府組織,學習國語及台語,於課堂上認識到台灣人和香港人,擴闊了朋友的網絡。另外,養狗散步期間亦認識到台灣人,與台灣人交談關於養狗的話題,而對該話題比較熟悉,即使使用國語交談也感覺比較輕鬆。
五十歲學機車難 不及沒有資訊難
受訪者五與丈夫表示來台灣感到言語不通,在香港時一直說廣東話,自少沒有學國語。在台灣用國語與人溝通時要慢慢說,並要經得起挫折,後來到協助新住民的非政府組織,報讀學習國語的課堂,便解決了語言問題。
交通很不習慣,過馬路很危險,車輛在道路上行駛很可怕,胡亂行駛,沒有人會遵守交通規則。在香港交通燈顯示綠公仔時,不會有車輛行駛,然而在台灣則會有車輛轉彎行駛,不論機車還是汽車也是這樣。另外,在行人路上會有機車穿插行駛,應該要嚴格執法,才能制止機車在行人路上行駛,行人路理應只有行人使用,行人路並不是機車路。機車已經有專用路段供行駛,沒有理由在行人路上行駛。
台灣考機車駕照前,也花了半年時間適應台灣的路面狀況,怕萬一不熟悉台灣的路面狀況下駕駛機車會發生意外。台灣考取機車只需要一個有駕照的人,陪同便能自行練習駕駛機車,不同香港必須有教練陪同下才可以練習。教練表示台灣本地人十五歲便懂駕駛機車,你們現在五十歲才學習駕駛機車。現在台灣考取機車駕駛,分別需要通過筆試及場內試,即使通過場內試,也沒有實質的路面經驗,視乎自己會否害怕在道路上駕駛機車。
最困難是台灣政府沒有支援,建議入境時提供一些小冊子及指引,生活上如要面對什麼事情;主動提供日常生活及適應所需資料及資訊的渠道。既然台灣政府表示歡迎香港人移民到台灣,理應主動提日常生活及適應所需的資料及資訊,移民人士會自行篩選那些資料及資訊是符合他們生活所需。包括政策層面上的適應資訊,如健康醫療的資訊,例如健保卡如何申請、到哪裡申請、申請的程序;另一方面則是生活層面上的適應資訊,如語言課程的資訊。
專移不含工簽 卻要求工作半年
移民台灣與當初的期望不同,根據過往的批核情況,只要到台灣居住一年,便會批出定居證,移民公司也是這樣說。直至移民到台灣後,政策才作出修改,每個細節作出批審,現時專業移民需要考取台灣本地專業證照,在台灣工作半年的報稅資料,以及撰寫生涯規劃。以往是不需要撰寫生涯規劃,只需遞交專業移民的定居申請文件便可,七至十天內便會發出定居證。太太到移民署的第一天時,移民署的職員也表示七至十天內便郵寄定居證,現時卻不是同一回事。
等了大約一個星期,被要求補交工作履歷表。猜測補交工作履歷表是想了解,是否在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的醫院,或不同的政府部門工作,應該是作為篩選之用,了解是否有香港公營的工作經驗,因為過往是不需要遞交工作履歷表。若果工作的是私立醫院,應該不會需要補交工作履歷表。補交文件後,便進入聯審機制,大約需要等待三至四個月時間,收到信件要求考取台灣本地的專業證照,要求半年相關行業的薪資記錄,但專業移民的居留證是不包含工作簽證,這個要求是自相矛盾。另一個問題是香港的專業證照,是不被台灣認可,所以根本不能在台灣從事相關行業。如果要從事相關行業,必須考取台灣的專業證照,然而考選部並不是容許每一個專業移民,可以報考專業證照考試。
香港的課程結構跟台灣的課程結構相同,才能符合報考專業證照考試,如果兩地的課程結構不同,連報考專業證照考試資格也沒有。課程結構是否相同,需要回香港拿取實習時數的證明,證書作出認證。本身在香港是護士學校畢業,傳聞護士學校課程畢業是不被承認,沒有資格報考台灣專業認證考試。
兩女定居台灣最為重要
來台灣前規劃都是希望拿到定居證後,可以讓兩個女兒申請依親簽證定居台灣。由於專業移民的簽證沒有包含工作證或工作許可,於取得定居證前也無法工作,如果取得定居證後,夫婦二人也希望找工作。丈夫在香港從事證券工作,由於台灣跟香港的證券運作系統不同,日後也無法在台灣從事證券工作。最重要是兩個女兒能在台灣定居,夫婦二人便功成身退。而且也接近退休年齡,兩夫婦也未必能從事原本的行業。
補件無日無之 尤如無底洞
台灣移民政策內有條款為「提供相關證明」,由於沒有清楚列明什麼類型的文件為相關證明,亦沒有任何指引及文本作解釋,可以不斷要求提交文件,尤如一個無底洞,不知要補交多少文件才算足夠,也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審批。
其實移民署審批專業移民時,知道每個專業移民的申請者是什麼專業範疇,若台灣跟移民申請者持有的專業資格在台灣不認可,理應可以不通過居留證的審批,而不是通過居留證批准來台灣後,才在定居證審批上質疑申請者的專業資格。這種專業資格的審批文件程序,理應審批出居留證時已經處理,若在審批居留證前需要那些文件,可以配合盡量提供,不應在審批定居證時才處理。沒有要求遞交申請必須獲得通過,處理文件審批的程序,理應在批准專業移民入境台灣前便完成處理。
通過居留證審批後,一心一意變賣香港的物業來台灣定居,根據以往的政策取得居留證後,來到台灣居住滿十二個月便可以取得定居證,現時卻要一等再等,給予的回覆是模稜兩可。補交文件予移民署後,致電向負責其個案的移民署職員,詢問是否已收妥其補交的文件,移民署職員不太確定表示好像收到其補交的文件,再追問收到還是收不到其補交的文件,該移民署職員再仔細檢查是否已經收到其補交的文件。
曾助中風路人 惜恐二次移民
沒有考取證照後再工作半年,便是沒有透過自身的專業貢獻台灣,然而貢獻的範圍應該很大,即使擔任不同的志工也是種貢獻,但申請台灣政府並不會視這些為貢獻。受訪者五曾經在街上看到有人中風暈倒,透過自身的醫療知識上前處理,她指這也是一種貢獻。貢獻不應限於考取專業證照,然後從事相關行業,繳納稅款才算。
受訪者五表示現時已經移民台灣一年十個月,曾致電移民署查詢,若一直考取不到證照,或考取證照的資格也沒有,會如何處理其定居證的申請。移民署職員回答,只能撤回其專業移民定居證的申請。於之前補交履歷表後,再觀察定居證於六個月內能否完成審批,若還未取得定居證,便會決定移民到其他國家。
小結:
受訪者五與丈夫變賣香港所有資產,以專業移民一心一意來到台灣,來台定居並能與兩名女兒一家團聚,也可以協助兩名女兒定居台灣,可惜面對專業移民新增考取證照,以及相關行業半年工作的要求,專業移民定居台灣,對他們來說可謂舉步維艱。
視亞洲為「根」 愛台灣如「家」的專業移民(受訪者六)
雨傘革命萌生離港想法 反送中決定離港
受訪者六的太太申請台灣的專業移民到台灣,受訪者六表示主要因政治理由離開香港,1997年回歸時沒有離開香港的想法,於雨傘革命(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主要訴求為恢復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運動因此得名。) 時開始萌生離開香港的想法,但當時未有很強烈要離開香港。直至2019年是最重要一刻,政治環境已經轉變,達到不能接受的地步。於是說服太太移民,在短期內選擇移民台灣。
棄英紐專移台灣
受訪者六指當時考慮移民的有三個地方,分別為英國、紐西蘭及台灣。英國是由於環境比較熟悉,因為有熟悉的政治體制,過往曾經有兩次在英國生活,包括倫敦及其他的大城巿,加上法律及制度的系統也熟悉,而英國的生活文化也是認識的,當時英國還未有BN(O) Visa(英國國民海外簽證)提供給香港人申請。考慮移民紐西蘭是因為當地有太太的親戚。移民台灣是由於太太是護士,可以透過專業移民到台灣,所以移民台灣的成本比較低,而申請移民當刻,台灣專業移民是最容易的一個移民途徑。
身份不明感不安 定居失預算財政現壓力
由於當初認為專業移民台灣,只需要居住滿一年便可取得定居證,因為專業移民不能工作,當時的預算是一年至一年半完全無收入。當初規劃來到台灣是第一年是不用工作,花多點時間投入及了解台灣社會,並用這一年時間選定將來台灣定居的地方。以往是透過旅遊經驗認識台灣,現時是需要到台灣居住,一定有與旅遊的經驗不同,需要深入一點了解,所以第一年沒有工作是不要緊的,因為第一年是花多點時間體驗台灣。所以初期在台灣是沒有什麼困難。
後來由於定居的問題,沒有辦法很清晰得到一個答案,所以開始覺得身份的壓力,由於未取得定居證,有一種不安穩的感覺,以未取得定居證不能工作,超出了預期,慢慢形成財政壓力。依靠香港的積蓄,因為在香港有營運公司,由香港的工作伙伴處理完前期的工作後,交由我處理後期的工作,所以還有些微的收入。
考不動產證照 深化認識台灣
由於在香港時參與氣槍比賽,很多台灣的朋友會到香港比賽,故此認識了一些台灣朋友。後來到台灣旅行時,探訪這些氣槍比賽認識的台灣朋友時,也認識了他們的朋友,慢慢擴闊了台灣朋友的圈子。
移民到台灣後,從鄰居開始認識到台灣的朋友,第一個認識便是房東。房仲是鄰居,後來成為朋友,再認識到他的同事,也擴大台灣的朋友網絡。從防疫飯店搬到台灣第一所租的住所時,乘坐捷運於青埔站下車,但於青埔站步行到住所需要半小時。於是與太太拉著兩個行李箱步行,當步行到一堆透天時,一個婦人問拉著兩個行李箱要去那裡,回應正拉著行李回家,剛租下的新住所,該婦人表示駕車載我們到新住所,後來送一些盆栽給我們,到現在也有保持聯絡。見識到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房東也很好,時常也會把生果放在大樓的管理處,叫我們到管理處拿取生果,自此慢慢建立台灣的朋友網絡。
不斷開拓台灣的人脈關係,原本打算取得定居證後,可以嘗試從事不同的行業,所以與太太於2022年1月,考取了台灣的不動產證照。原因是租樓的時候,房仲也是鄰居,他表示如要在台灣從事不動產的工作是很簡單,只要到工會考取不動產證照,便可以得到這個資格。考取台灣不動產證照,也多對台灣房地產發展,以及台灣房地產相關的法例有所了解。
購入優質物業留台 美好將來前景想法
認識台灣房地產的法例,對於現時要一直留在台灣的態度有所幫助,定居台灣始終需要購買物業,因為與房仲的關係,很快便購買了物業。到了半年發現台灣的樓價不斷上升,若果要在台灣定居,擁有自己的物業是比較穩定,由於購買了一個一間兩房一廳的大樓單位,這單位是一個很優質的物業,所以對將來前景有一個更美好的想法。當時的法想是以便太太取得定居證後,申請岳母依親移民到台灣一起居住,可惜岳母於去年12月離世,加上遲遲未能取得定居證,所以未有其他計劃。父母已經變賣所有香港的資產,他們願意以探親簽證的形式到台灣,不斷延續簽證與我們一起居住。所以售出兩房一廳的大樓單位,購買一間更大的居住物業。
定居壞消息不斷 身份未明漸感不安
至今來了台灣一年八個月,豈理到申請定居證時,有不好的消息出現,於定居證審批方面遇上困難,移民署要求一些很難實行的條件,例如需要考取台灣專業證照及從事相關行業工作。
當初得知的訊息是考取專業證照或從事相關行業工作,但剛剛有關專業移民的座談會,則指需要同時滿足考取專業證照及從事相關行業工作半年,覺得台灣專業移民政策越來越收緊。到底把香港人視為港澳人士還是外國人,因為現時以港澳條例與香港人處理專業移民,如果把香港人視為港澳人士,則不應該設立雙倍工資的薪金限制,因為給予香港人工作自由,只需要工作便可以。
現在好像把香港人視作外國人,對薪金設立限制,感到政策十分模稜兩可。與此同時,很不習慣原先未有提出的條件,直至來到台灣後,突然新增一些條件,這是很不公平及不合理,感覺是否不歡迎我們。我們未感到不安及不高興,由於自身對於取得定居證的需求不是最高,有些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因必需取得定居證後,子女才能透過依親方式申請到台灣,他們取得定居證的需求很大,如果未能取得定居證,他們的子女便不能移民到台灣。
由於我們沒有子女,取得長期居留,給予工作的權利,以及健保等福利,便已經足夠,是否擁有投票權不重要。所以我們的期望及要求已經很低,亦都面對很大的困難,需要考取專業證照,需要從事相關行業,以及高薪的工作,根本不可能達到。開始對於定居台灣有些擔心,這份擔心是自己產生的,由於現時居留證是以專業移民的資格延續,會否有一天香港政府不再向香港護士發出專業證照,如果沒有香港護士的專業證照,現時專業移民的居留證能否延續,這些問題移民署也回答不到,對於將來的不確定及不安的感覺開始變得很強。
視亞洲為「根」 不想離開台灣
萬一真的發生居留證不能延續,只好選擇BNO Visa離開台灣到英國,但這是非常不願意發生的,因為很喜歡台灣,台灣位於亞洲,我的「根」在亞洲,工作及事業能夠較容易延續,較容易處理。若果要到英國要到歐洲,變成很多東西要從頭開始。原本與太太來到台灣的決定時,考慮到太太已經從事很多年的護士工作,認為她是時候轉變環境,從事其他不同的行業,以及較輕鬆的工作,享受一下生活。
因為在香港從事護士工作是十分辛苦的,香港需要一個護士跟進十五名病人。在台灣也很難從事護士工作,除了需要考取專業證照外,言語也是一個困難,如照顧較年長的病人時,不懂使用台語溝通,不可能經常找懂得台語的同事翻譯。已經鼓勵太太發掘一些想法,可以轉換那些行業的工作。
考試資格未明 仍努力作準備
怎料來到台灣也要重新考取專業證照,於2022年6月已經開始準備,於2023年2月舉行的專業證照考試,但現時仍未知是否符合有資格參與考試,最近兩個月開始準備相關文件。雖然未知能否參與考試,若得知符合參與考試資格時才作準備則太遲。估計太太應該符合考試的資格,然而一直未獲批准參與考試,也不能確定是符合參與考試的資格。
文件被重複要求補交 做法匪夷所思
這幾天收到考選部通知需要補交文件,這是很匪夷所思,為何補交的文件是之前已向考選部提交過的,然而在專業移民的群組看到,幾乎每個人收到的信件也是相同。感到為何不論移民署還是考選部,他們的政策也是很古怪,明明要求補交的文件,之前已經提交過,還要求再提交多一次。會否因為突然處理一些以前未處理過的事情時,這些部門解決不到,決策者又不敢定出一些確切的指引,只好利用這些方法拖延一些時間,或再確定一些資料,例如透過信件要求補件,以確認申請者真的居住在所提供的地址,這些都是猜想。
民間團體協助到位 助適應台灣生活
剛來到台灣已經得到一個民間團體很多協助,就是位於高雄的牧愛生命協會,都是朋友介紹得知這個協會是協助新住民。太太於協會學習國語,岳母過世時,該協會的老師協助致電衛生局,查詢怎樣更快可以注射疫苗。不是因為自己的國語不好,而是有些用詞上與香港不同,所以當地人查詢會比較暢順,由於老師幫助了解,令當時不至於太過徬徨。
文化上也提供協助,邀請參與志工,從參與志工認識到台灣人,台灣人也了解到香港人面對的慘況,也了解到台灣高雄人是怎樣的生活方式。舉辦很多給新住民的活動,由當地人教授烹調當地菜式,如何購買食材,這是很實在的生活需要。曾於今年邀請移民署的前主任,解答面對很苦惱的移民問題,他嘗試從他認知的政策角度作出解答,當時表達了遇到的移民困難,定居申請被要求完成很多任務,他也解釋政策條文是什麼意思。曾發問若香港的護照及證照不能繼續使用,台灣會怎樣幫助香港人,該名移民署前主任也不懂回答。
政府民間需了解港人情況最為重要
若果官員也不感覺香港人將來可能遇到這些問題,局方又怎會想到香港人將來可能遇到這些問題。台灣民間團體應該建立一些渠道接見香港人,或者進行一些具體但不涉及太多私隱的問卷調查。曾經自己也嘗試過在群組發放問卷,希望了解香港人面對情況,他們也很擔心披露這些資料後,會否影響到他們的移民申請。即使香港人發起問卷也這麼艱難,香港人不認識這些民間團體,一定更艱難。希望台灣的民間團體能幫助表達意見,且表達的意見需要切題。
現時經常與陸委會面見,陸委會就如播放錄音帶,台灣政府並不是真的很了解香港人的實際需要。現時缺乏一些數據資料,到底現時仍留在台灣的香港專業移民還有多少人,還願意等待這個定居申請的還有多少,例如台灣政府說專業移民申請的人數是幾萬人,若實際剩下的只有幾千人,為何台灣政府不使用過往的標準對待,仍等待定居申請的專業移民。
認為台灣政府可以定立一條界線,這條界線前申請的可以用以往較寛鬆的政策,這條界線以後則用較嚴謹的政策,會感覺比較舒服,香港人就是認為跟從指定的程序處理,便能得出指定的結果,但突然在中間加一些關卡,香港人便會感到很不舒服及很不習慣。不論民間團體或政府機構,實際了解香港人面對的情況才是最重要。
願提供公開財政狀況 望政策界線清晰
移民署需要處理香港人定居申請的情況,現時經常把兩件事情推搪,這是十分不對的。居留則由居留的部門審批,定居由定居的部門審批,這是有點矛盾,受訪者六提交的資料及背景,以前已經作出審查,到申請定居時,只要查看我們以往的審查報告,便能知道我們的情況,為何到定居時又要重新進行審批,很不明白這種邏輯。不習慣像錄音帶重複回答問題,未能給出一個很確切的答覆。政府指出處理是獨立個案處理,為何獨立個案處理發出的文件都是統一的。希望回答問題的答案是不要模稜兩可,可以便回答可以,不可以便回答不可以。
如果移民署可以接見我們,讓我們更深入及確切反映自身的現況,會不會更好。夫妻依親也會家訪,投資移民也會找承辦作出調查,其實專業移民也可以接見。移民署前主任表示為何要撰寫生涯規劃,只是想證明移民申請人的財力,其實可以問得更直接,不用撰寫生涯規劃,可以直接詢問我有多少儲蓄,我也願意開誠佈公提供出來,讓政府了解實際情況。
有些個案是想申請下一代到台灣,若台灣政府想制止這些情況發生,可以說清楚定居申請不能給予下一代,香港人也不會介意,最重要是有確切的答覆。如果要處理專業移民,應該是由移民署處理,現時移民署把專業移民的問題推給考選部,其實考選部也很無奈。考選部突然處理一些未曾處理的事情,到底如何處理這些專業移民護士的考試資格,當中會否涉及不公平的對待,考選部也很難為。核心問題是移民署能否清晰地定立政策,這才是關鍵,以及定出清晰的界線,如果表示2022年後的申請是十分嚴格,有這樣清晰的界線便十分好。所以應該在兩方面訂立清楚的界線,分別是時間及準則。由於現時時間及準則的界線也很模糊,令到專業移民申請者感到無所適從。
定居承諾貢獻台灣 望可成為加分指標
希望大家盡可能在現時的情況下爭取,不要太過焦慮,已經認識到有些香港朋友出現情緒上的問題,這是我們所擔心的。香港人面對台灣現時的移民政策,確實很容易產生精神及情緒上的問題,也會叫大家不要太擔心,仍然在台灣,也享受一下台灣的生活。
希望政府不要受港澳條例所限,而是整個移民政策,可否能清晰一點,就如其他國家的移民政策採取計分方式,參考一下其他國家,定出一些較實際的標準,如承諾取得定居後願意開設公司,並聘請台灣人,會給予較高的分數。其實這也是我們的計劃,如果取得台灣定居證後,便會在台灣開設製作公司。然而台灣不會考慮這些方面,最後會不會出現雙輸的結果。
台政策模糊 自身形象也不好
台灣對現在的投資移民的觀點不太正確,香港的投資移民即使用了一元也要繳稅,有多少台灣的公司不繳稅。現在台灣的專業移民及投資移民等政策是不完善的,應該要在訂立清楚的規矩,而這些規矩要統一的情況下變得完善,而不是加設很多條件,這些條件亦不是統一,日後若有人想移民到台灣,所看到的移民前路越來越模糊。
香港人認為遊戲規則清晰便是合理,條文能夠查看得到。不論投資移民或專業移民現時的情況,嚇怕了其他人,台灣的形象也不好。所以很多台灣人跟我說,需要找傳媒、找議員把事情弄大,這樣才會有轉機。其實香港人也會怕這樣曝光後,會否被台灣政府列為黑名單。
高雄「巿長信箱」望助港人發聲
高雄政府有一個佷好的政策為「巿長信箱」,很快便有人作出回應,並會告知所屬部門及姓名。就注射疫苗查詢,回覆電話職員很清晰告知到那一間衛生所,找那一個職員,便會有自己的資料及協助,這是一個很確實幫助到巿民的需要。現時已撰寫陳情信,希望面對定居申請的困難,把陳情信給予「巿長信箱」,希望高雄巿巿長能幫助我們發聲。
留台四年為界線 離台也想再回台長居
為自己定了由入境台灣後四年,仍未取得定居證,很大程度會申請BN(O) Visa英國國民海外簽證離開台灣,若台灣能確切地定出一個期限,如果專業移民需要觀察五年,也願意等到第五年未能取得定居證才決定離開台灣。
表面上台灣政府很歡迎香港人,但政策上確實幫助不到香港人,最後真的要離開台灣,只會感到可惜,並不會憎恨台灣政府,這都是喜歡台灣的原因。若果日後真的透過BNO Visa取得英國護照,也有可能用英國護照到台灣長居。
小結:
受訪者六在未取得定居證前,已經購買物業,一心帶同父母與太太留台定居。太太未明是否符合資格參與專業證照的考試,仍努力作好考試的準備。從這兩點可見,他們留台的決心十分大。受訪者六更願意花四年時間,耐心等待定居台灣的申請結果,即使被迫離開台灣移居英國,也希望取得英國護照後,再透過英國護照申請來台定居。這是由於受訪者六,視亞洲為「根」,相信他跟太太也愛台灣如「家」。
港僑畢業生工簽額滿難留台前路茫茫(受訪者七)
曾來台升學 2019感港政治不好回台生活
受訪者七現時是畢業留台身份留在台灣,最初因為讀書所以離開香港到台灣,由於香港讀書成績不是很好,升讀副學士課程,副學士的成績也不是很好,所以選擇到其他地區升學。由於台灣學費比較便宜,英國及美國學費太昂貴,怕家庭負擔不到,故最後選擇了台灣升學。
大學畢業後曾回港,2019年後認為香港的政治環境不太好,再加上覺得台灣的生活比香港的生活好,雖然台灣生活節奏較慢,但在台灣生活多年,認為自己比較適合台灣生活。有部分台灣人沒有心機,較單純一點,台灣人會覺得香港人說話太直接,台灣人說話比較婉轉。台灣人比較不會變通,一定要跟程序處理事情,只可以用一個方法處理事情,不可以用其他方法處理事情,香港人靈活性比較大。
認為歐洲對華人的歧視比較大,所以偏向留在亞洲生活,也是選擇移民到台灣的原因。因為希望日後工作能發揮自身學科的專業,事業發展能有進步及提升的空間,在台灣則可以滿足這個對事業的期望,如果在歐洲則可能只會從事藍領的工作,未必能滿足這個事業的期望,好像浪費了自己以往學業的付出。
港台校園生活大不同
從學校同學系的同學,以及在宿舍認識不同學系的宿友。最近有玩手遊,於手遊中也會認識到台灣朋友,而且會教授他講台語。初到台灣讀大學時,校園生活跟香港的很不同,台灣會很注重學長姐制。因為台灣人很喜歡打排球,所以有參與排球隊。讀大學時會推薦考不同的證照,以便日後在台灣找工作,以及薪金可獲提升,所以便考取了一些證照。
剛來到台灣最不習慣是用膳時間的問題,台灣基本上於晚上6時開始吃晚餐,香港習慣晚上7或8時才開始吃晚餐,由於所讀大學的位置比較偏遠,所以晚上7或8時於學校附近已經沒有東西可吃,只能於超商買東西作晚餐。交通等不到大眾交通工具,台灣超過晚上10時,便需要坐的士,夜生活不會太多。
港畢業生未覓得全職 財政壓力被迫當黑工
之前因為學生簽證時,會有工作簽證,會到治療所上班,負擔部分的生活費,家人也會提供生活費。因為在等待下一年再找工作期間,因沒有工作簽證,所以不能工作賺取生活費,對生活費造成財政壓力。能否在找到全職工作前,政府也能批出兼職工作簽證,以便賺取生活費,已經令很多人受惠,因為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不會有太多積蓄應付生活費。
另外,香港人於台灣大學畢業後,會有一年時間尋找工作,然而這一年也是面對沒有工作證,沒有工作賺取生活費的問題,除非於這一年內找到正職工作。建議這一年批出兼職工作簽證,如果一年仍未找到全職工作,不能延續兼職工作簽證也可以,至少可以賺取生活費。因為很多應屆畢業生,未能找到全職工作,而在台灣當黑工。其實畢業生在台灣找工作也很困難,除非修讀很專業的學科,如醫生或科技業。
盼工作簽證減限制 助港畢業生留台
現時正面對工作簽證名額已滿,所以未能申請到簽證留台灣。認為工作簽證有限名額是很奇怪的,因為不可能預計每年有多少人需要留在台灣,如果工作簽證有限名額,對於有需要留在台灣的人,如果期間找到工作,可惜基於名額已滿,只能等下一年再找工作,然而下一年不一定找得到工作。
除工作簽證限額這個問題外,於申請工作簽證上的規限也很多,因對資本額及營業額有要求時,應屆畢業生找到中型及大型公司的職位空缺。聘請外國人後,也需要為該名外國人申請工作簽證,於是很多公司便覺得為外國人申請工作簽證很麻煩,因為需要提交很多文件,公司要提交證明,所以十分麻煩,為何不聘請一個可以即時入職的台灣人。結果是偏向聘請一個可以即時入職的台灣人,即使該名台灣人的資歷不及外國人,如經驗較少及學歷較低。因為該台灣人可以即時工作,而且為外國人申請工作簽證,亦不能確保最終成功。
然而小型公司才有較易覓得職位空缺,因為中型及大型公司有較多人競爭,而且是很多台灣人一同競爭,故此很難成功被取錄。小型公司的競爭較小,相對會聘請香港人機會較大,可惜資本額及營業額未必能達到台灣政府聘請外國人的要求。會出現資本額及營業額達標的公司,未必會聘請應屆港僑畢業生,會聘請應屆港僑畢業生的公司,卻出現資本額及營業額未達標的現象。現時在台灣尋找的都是醫療科技的工作,在台灣工作的優勢是香港人英語能力較好,與外國顧客溝通較為暢順。
小結:
受訪者七在台灣修讀完成學士,並因香港政治情況選擇2019年後,來到台灣取得碩士學位,更成功在台灣獲得合資格的公司聘請,可惜申請工作簽證一刻,卻得知今年的工作簽證名額已滿,頓時由天堂掉落地獄。
她的畢業生留台時限將於明年屆滿,到時仍未能覓得工作,或再遇上工作簽證名額已滿的情況,她不想回到香港,又不能留在台灣,可說前路茫茫。
不想成為格格不入的「他者」 定居獲得台灣身份認同
多名受訪者,也透過自身不同的方式透過,希望盡快及更深地融入台灣社區,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台灣人。有學習台語、考取不動產證照,加深了解台灣、於大學加入排球隊、學習機車、玩手遊認識台灣人、參與教會活動等。受訪者三更直言,移民當然必須融入當地的文化,始終獨立一群會變得格格不入。受訪者六參與民間團體的烹飪班,由台灣當地人教授烹調台灣本地菜式。這些才是為了打破香港人與台灣人身份之間的界線,由香港人身份這個「他者」,能夠成為也被視為台灣人的身份認同。
眾多受訪者中,也很多面對能否取得定居證的迷茫及壓力,取得定居身份對他們來說,也正正是取得台灣人身份認同的一個象徵。他們正正透過取得定居身份,確立他們是一個台灣人,也是台灣的一份子,更想貢獻台灣。就如受訪者六,他表示取得定居後,便會在台灣開設公司,把香港經營的業務轉到台灣。正如離散意義的延伸與變動,受訪者六必然是在台灣「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
相信上述各受訪者也視台灣為新的「家」,到底台灣的移民政策能否讓他們成為台灣人民的「家人」。
完善政策 讓港人走出移台路
上述眾位受訪者,不約而同表示台灣現時的移民政策,不論是僑生畢業居留、專業移民或投資移民,甚至依親居留,也面對政策不清晰的迷茫情況。他們分別建議印制小冊子、設立廣東話查詢熱綫,指明政策的要求、目標及方向。
他們也希望放寛,實質是重回2019年前港人申請移台的政策,幫助更多港人來台定居。專業移民正正面對專業證照的問題,他們大多數都是香港取得專業資格,香港相關專業的註冊條例及要求,暫時也是公開的,大可與台灣專業要求作出對比。然後就差異讓各院校開立補修的課程,讓不同專業移民完成補修後,符合考選部報考台灣專業證照的資格。
僑生畢業簽證方面,可考慮受訪者七的建議,畢業後留居一年尋覓工作期間,批准兼職工作,解決僑生畢業生的財政壓力。與此同時,加大或不限制僑生畢業生的工作簽證限額,減低資本額及營業額要求;即使有限額,亦希望提高透明度,讓申請者能夠知悉現時限額數量及全年的數量,讓港人僑生畢業生可繼續留台生活甚至定居。
港人散播到台灣的種子,到底最後的結是失根、開花、還是結果,就看台灣政府在移民政策上,能否作出完善,讓港人離散到台灣的一群,走出一條美麗的移台定居路,在台灣建立新的「根」及新的居留地,真真正正成為台灣的「家人」。
[1]李有成:〈緒論:離散與家國想像〉,收入允晨文化編:《離散與家國想像──文學與文化研究集 稿》(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一個熱愛香港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