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13 

匈中簽署協議引起歐盟關注

今年(2024年)2月16日中國公安部長王小洪在布達佩斯與匈牙利內政部長品特(Sándor Pintér)簽署強化執法合作及聯合巡邏偵察協議,同意中國員警在匈牙利觀光區的旺季期間和群眾聚會場合巡邏,此協議引起歐盟圈的關注

此文將剖析中國與匈牙利之間的關係,有關協議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歐洲議會大會中,歐洲各國對該協議的反應如何。

匈牙利為首批與中共建交國家

匈牙利是最早承認並同中共政權與其建交的國家之一。1949年10月3日,匈牙利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月6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中匈關係全面發展。二十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由於中蘇關係惡化令匈中關係而出現了短期的隔閡。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匈中兩國關係又再度快速活躍起來。1989年的匈牙利政治變革又再次造成了關係的停滯。1994和1995年匈牙利共和國總統根茨.阿爾帕德(Göncz Árpád)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以及時任中共主席江澤民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為匈中兩國關係帶來了真正的突破。1999年10月,兩國都分別舉辦了系列活動慶祝兩國建交五十周年。

匈中科技合作關係

自1978年,當時的中國政府開始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匈中兩國雙邊科技關係發展起來。中共領導人對匈牙利的改革深感興趣,很多中國的改革政治家,中國學者(當然主要是經濟學家)都前往匈牙利考察。在此期間還成立了官方的研究交流機構。1984年,匈牙利科學院和其中方對口單位簽署了合作協定,協定規定了兩院間的合作條件,以及高級研究人員互訪交流的條件。2002年兩國間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並指定中國科技部和匈牙利國家研究與技術局(現為匈牙利國家創新署)為協定執行單位。2016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匈牙利進行了官方訪問,值此之機,兩個科學院對合作協定的內容進行了更新。

在過去的多年間,兩國大學間的關係也蓬勃發展,幾乎所有的匈牙利大學都與中國大學建立了關係,它們之間簽署了許多有關聯合研究、教師和大學生交流的合作協定。2016年,首個大學間的匈中聯合實驗室在羅蘭大學落成。

中共政權為匈牙利學生提供越來越多的獎學金機會,這其中有針對科學家後備力量或參加博士培訓的大學生設置的獎學金,而匈牙利政府也為中國大學生,這其中也包括針對博士生設立的獎學金計畫,2013年匈方設立的Stipendium Hungaricum獎學金為中國學生提供了在匈牙利多個地方學習的機會。

2013年末,匈牙利國家創新署和中國外專局簽署了一個合作協定。根據協定,如果匈牙利專家贏得了中方有關任務需求方面的招標,那麼其前往中國的費用由中方承擔。

2014年2月,在匈牙利總理訪華期間簽署了兩個科學院間的協定。與中國科學院簽署的是關於建立聯合實驗室的協議,與中國社科院簽署的是與“現代匈牙利與中國”研究網和相關的研究專案有關的協定。2016年匈牙利科學院維格納爾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立了聯合實驗室。

中匈旅遊領域合作持續發展。2003年,匈牙利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第一個旅遊目的地國。

2004 年匈中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匈牙利共和國聯合聲明》

2003年8月,匈牙利總理時隔44年後再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2004年匈牙利加入歐盟。同年於匈中兩國建交55年之際,時任匈牙利共和國總統馬德爾·費倫茨(Mádl Ferenc)邀請,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於同年6月10日至12日對匈牙利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更同時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匈牙利共和國聯合聲明》[1],該聲明內容如下:

「一、雙方認為,近年來兩國領導人經常接觸,各領域合作成果顯著,兩國地方和民間交往廣泛。不斷充實和深化各領域的互利合作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有利於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安全。雙方願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對方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等原則基礎上,進一步保持和加強兩國業已存在的友好合作關係。

二、雙方表示,尊重對方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奉行的內外政策。雙方注意到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在人權問題上的不同觀點,願就此進行建設性對話與交流,求同存異,擴大共識。

三、中方願看到匈牙利作為歐盟新成員國和中東歐地區的重要國家在本地區和歐洲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並為促進中國和歐盟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做出積極貢獻。

四、匈方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匈牙利共和國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不與臺灣建立官方關係和進行任何官方接觸,只與臺灣在非官方、非政府的範圍內進行經濟、文化交流。

五、雙方主張加強聯合國作用,支持聯合國改革,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法準則。雙方繼續加強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中的合作,以有效應對當前國際和平與安全面臨的各種威脅和挑戰。

六、雙方認為,經貿合作是雙邊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今後雙方合作的主要努力方向。雙方將努力擴大和提高雙邊貿易的規模和水準,促進本國企業在對方國家的投資活動,繼續鼓勵和支持兩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深化在工業、資訊、物流、金融、交通、農業、研發及其他領域的合作。

七、雙方支持兩國公民的正常往來,並依照各自的國際義務、現行雙邊協議的規定以及相關國內法妥善處理兩國關係中公民往來方面出現的問題。雙方不歧視在各自境內逗留的對方公民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雙方敦促各自公民在對方境內逗留期間遵守所在國法律規定,與當地人民友好相處。雙方將在處理非法移民的過程中進行合作。

八、雙方願繼續深化兩國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新聞等領域的交流,促進兩國雙向旅遊事業的發展。雙方願支持兩國高等院校加強校際交流,增加留學生數量。

九、雙方譴責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呼籲國際社會協調行動,加強在反恐方面的合作。兩國承諾在共同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行為的鬥爭中加強司法、公安、內務、海關、金融監督以及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並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消除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

十、雙方同意兩國外交部就裁軍、軍備控制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問題繼續進行磋商。兩國遵守有關軍控和防擴散的國際法律文書,堅決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擴散。

十一、雙方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兩國願加強在環境保護、水資源利用、再生能源開發等領域的合作。」

匈牙利「向東開放」

2010 年時任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多(Orbán Viktor)在匈牙利民族領袖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說,“世界經濟刮起了一股東方風”。歐爾班將匈牙利描述為“在西方旗幟下航行”,但需要與全球新興大國接觸,“歐洲國家之間已經為此競爭了”。

他認為世界經濟正在向東方、向亞洲轉移。匈牙利需要加強同東方國家的政治和經濟聯繫,包括東南亞、中亞、外高加索和波斯灣國家。2011 年 5 月歐爾班繼續使用“向東開放”一詞,特別提到了將中國、韓國和日本作為該政策的目標。匈牙利在 2011 年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時正式啟動“向東開放”政策。當時的匈牙利外交部在同年公佈的一份政策檔中提出,匈牙利必須遵循“有力的向東開放”原則,“必須與歐洲主要出口國同步”。這也是匈牙利政府關於匈牙利超越小國身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願景的宣言。

2011 年之後,歐爾班政府重塑了國家的外交政策,主要內容包括:

1. 保障國民安全,服務國內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高效應對全球化挑戰;

2. 加強中歐地區合作,以及區域和歐洲的一體化;

3. 與歐盟夥伴國和北約盟國密切合作;4. 繼續加強東向戰略。伴隨著這一外交政策的出臺,匈牙利政府對一些相應的外交部門和人員進行了調整,例如設立了東部對外開放副國務卿一職,並在外交與貿易部內設立了獨立部門來處理俄羅斯和中國事務。隨後的幾年,匈牙利高層在許多次外交訪問中都提到了“向東開放”政策。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計劃在匈牙利提出

2011年6月,中匈雙方簽署涵蓋投資、基礎設施、金融、物流、文化等領域的12個雙邊合作檔,協議總額約18億美元。時任中共總理溫家寶訪問匈牙利,並在經貿合作論壇上提出:「中東歐國家可以成為中歐合作的橋頭堡」,指明了未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要幹什麼、怎麼幹。具體合作內容有四點。

其一、中東歐國家的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四通八達,建議發展轉口貿易和投資合作;

其二、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可作為合作的重要基礎;

其三、中國要實施外貿市場的多元化與企業走出去,中東歐地區已被列為重點;

其四、中國要加大對中東歐國家基建的投資力度,成立專門的投資基金等。上述內容為2012年正式啟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英語: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ECC))[2]打下基礎。

2012年4月,在波蘭華沙正式啟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相關會議提出了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12項舉措,包括設立秘書處、提供100億美元的專項貸款、設立投資基金等。

匈中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3年9月9日經中共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與匈牙利中央銀行簽署了中匈雙邊本幣互換協定,旨在加強雙邊金融合作,促進兩國貿易和投資,共同維護地區金融穩定。互換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3750億匈牙利福林,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3]。中國央行與匈牙利中央銀行於2016年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旨在加強雙邊金融合作,便利兩國貿易和投資,共同維護地區金融穩定。互換規模保持100億元人民幣/4160億匈牙利福林,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6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先後與四家境外貨幣當局簽署或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累計規模3215億元。此次簽署協定,是央行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最新舉措。

貨幣互換是指市場中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個交易主體按事先約定在期初交換等值貨幣,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並相互支付相應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以此約定為基礎簽定的協定稱為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協定旨在保持雙方貿易正常發展,避免周邊金融不穩定帶來的不利影響。

本幣互換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激勵對外貿易增長。雙邊貿易結算改用本國貨幣符合經濟利益,這在貿易結算中降低對外部因素的依賴具有相當的意義。如果使用第三國貨幣,那就意味著要和他人分享部分收入。而結算業務的機制也非常簡單。

人民幣跨境使用是從貿易開始起步的,但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隨著企業貿易投資便利化的要求,人民幣跨境使用已經從原先的貿易逐步擴展到了金融領域,從2011年開始,人民幣在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外商來華直接投資中的佔比不斷上升。

一般說來,貨幣互換是為了對外匯市場進行幹預,應對短期的國際流動性問題。但是,不同於發達經濟體間簽訂的旨在應對危機的貨幣互換協議,中國人民銀行與境外貨幣當局簽訂本幣互換協定的目的不僅包括維護區域金融穩定,還包括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此外,簽署貨幣互換協定可提高人民幣在一些國家的使用,同時也將降低簽約國在雙邊貿易活動中面臨的美元匯率波動風險,從而利於雙邊貿易的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央行先後與韓國央行、馬來西亞央行、白俄羅斯央行、印尼央行、阿根廷中央銀行等多國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截止到目前,人民銀行已經和境外33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者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總額度已經超過了3.3萬億。本幣互換成為為境外市場提供人民幣流動性、促進中國和這些國家及地區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分析人士認為,在人民幣實現完全自由可兌換之前,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大面積覆蓋,為境外的人民幣交易網路先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為中短期內人民幣交易的進一步活躍創造了更大空間。

2015年2月,匈牙利央行啟動“央行人民幣項目”,著力推進人民幣業務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12月,匈牙利央行宣佈在中國外匯市場啟動人民幣和匈牙利福林的直接兌換。

匈牙利成首個「一帶一路」歐洲簽署國

2015年6月,匈牙利政府與中共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英語: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4]的諒解備忘錄,即「一帶一路」(英語: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標準英文縮寫:B&R),匈牙利成為與中共簽署「一帶一路」的首個歐洲國家,亦標誌著中共「一帶一路」倡議與匈方「向東開放」政策成功實現對接。

2017年5月,匈牙利領導人到中國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對中國進行訪問。訪問期間,雙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20年中國是匈牙利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方。2020 年底,中國對匈牙利的投資累計達 55 億美元。華為公司是中國在匈牙利的主要投資者之一,該公司於 2005 年在匈牙利建立了歐洲物流和生產中心。

匈中合作匈塞鐵路項目

匈塞鐵路[5]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旗艦專案。專案自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至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線路全長342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小時,改造既有線並增建二線,形成雙線電氣化客貨共線快速鐵路。

2013年11月25日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召開中東歐-中共領導人會晤時,時任中共總理李克強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和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共同宣佈合作改造升級匈塞鐵路。2015年11月24日,在蘇州舉行的中東歐16+1會議上,在中共、匈牙利、塞爾維亞三國總理的見證下,中共與匈牙利政府簽署了《關於匈塞鐵路項目匈牙利段開發、建設和融資合作的協定》,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塞爾維亞政府及企業代表簽署了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合作總合同,標誌著匈塞鐵路專案正式啟動。2016年11月5日,在拉脫維亞里加的中東歐16+1峰會期間,原中國鐵路總公司現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和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營體與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和塞爾維亞鐵路基礎設施股份公司簽署匈塞鐵路專案現代化及改造貝舊段工程的商務合同,標誌著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2017年11月塞境內貝爾格勒—舊帕佐瓦段段舉行開工儀式;及後鐵路不同路段進入施工階段。2023年4月6日,匈塞鐵路專案塞爾維亞境內諾蘇段正式啟動軌道鋪設工作,標誌著匈塞鐵路諾蘇段建設全面進入線上施工階段。  2023年5月30日,匈塞鐵路專案匈牙利段中方段正式啟動軌道鋪設工作,標誌著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全面進入鋪軌施工階段。

2024年3月19日,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諾段(貝爾格勒至諾維薩德)安全平穩運營滿兩周年,累計發送旅客超683萬人次,極大便利了沿線民眾出行,諾蘇段(諾維薩德至蘇博蒂察至匈塞兩國邊境)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將於2024年年底前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匈牙利牽頭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旅遊聯合會協調中心

2014年5月22日,匈牙利牽頭於布達佩斯成立了中國-中東歐旅遊協調中心

該協調中心在國家行政和旅遊機構層面啟動了專業工作。2015年中心重點致力於吸引並支援對中國旅遊業感興趣的企業擴大其中國的商務關係,以及鼓勵他們進行歐洲層面的合作。

2015年3月在布達佩斯舉行了大型的旅遊系列活動,啟動了中心的網站,並且中國和中東歐參會者在一個專業論壇會上齊聚一堂,瞭解了中國旅遊業的最新趨勢,布達佩斯與北京開通直航航班。

2016年3月3至6日舉辦的2016布達佩斯國際旅遊展相關的專業系列活動是中國—中東歐旅遊合作的重大活動,開設了中國國家旅遊局駐布達佩斯的地區辦事處,將為中東歐地區的出境遊客在簽證和其他事務的處理中提供説明。旅遊協調中心還舉辦了第二屆中國資訊專業會議,以及針對中國和中東歐旅行商舉辦的以建立關係為目的的B2B專業研討會。應旅遊協調中心的邀請,當時15個中東歐合作國在旅遊展會上設展位參展,這是迄今為止將參展國家數提高到最多的一次展會。

匈牙利成立孔子學院

中匈文化領域合作也十分密切,布達佩斯於2004年成立匈中雙語學校,此後羅蘭大學建立首家孔子學院。目前,中共在匈牙利已設立4所孔子學院,其中佩奇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是歐洲大陸第一所中醫特色孔子學院,這些孔子學院都是推廣及宣傳中共文化與思想。2013年6月,匈中互設文化中心協定在匈牙利簽署。

上海復旦大學匈牙利分校恐成中共情報人員搖籃

2021年四月底,匈牙利與上海復旦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計畫斥資15億歐元建設復旦匈牙利分校,招收6000至8000名學生。這所中國精英大學被認為是共產黨幹部及情報人員的搖籃。復旦大學分校的開設計畫尤其令觀察人士心生警惕。匈牙利網路媒體Direkt36的調查記者Szabolcs Panyi三月針對中國在匈牙利的間諜活動發表長篇報導。報導稱,匈牙利已成為北京在歐洲進行情報工作的重要據點。

可見匈牙利與中共,不論在經濟、旅遊文化等多方面也建立了長久及深入的關係,匈牙利與中共的關係在歐洲已引起擔憂,更擔心复旦开設匈牙利分校是中国版的“特洛伊木马[6]”。其實匈牙利在歐盟中,也曾積極阻止歐盟就香港的情況發出的聲明。

匈牙利阻止歐盟就香港情況發聲明

2021年4月12日歐盟成員國外長舉行會議,原定發表譴責中國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的聲,但因匈牙利反對,未能取得全部27個成員國同意,只能撤回聲明。有外交官員分析指,事件反映歐盟平衡與中國商業關係時備受挑戰,削弱歐盟就中國打壓香港及新疆問題發聲

2021年5月歐盟外長會議原訂討論中國改變香港選舉制度的議題,不過因為匈牙利反對,最終未有被列入議程原本擬定討論香港選舉制度的會議文件中,提到歐盟應採取行動,應對中國對香港選舉制度實施影響深遠的改變,而有關改變或有違最終普選行政長官的承諾。歐盟在文件中列出12項具體措施,包括全面檢視與歐盟與香港的關係、與成員國討論與中國的引渡協議、就《港區國安法》的域外管轄權作出回應。另外,議題中亦建議歐盟成員國支持「高質素或有技術勞工的流動性」,以及就「歡迎因政見而遭壓迫的香港人來歐」進行協調

歐盟憂《強化執法合作及聯合巡邏偵察協議》損害人權

歐洲議會大會於2024年4月11日晚間討論文初《強化執法合作及聯合巡邏偵察協議》,對歐盟帶來的安全和人權疑慮,執委會副主席和多位議員均表無法接受

提出討論案的荷蘭籍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英維德(Sophia in't Veld)針對歐盟成員國匈牙利的前述協議和歐盟候選國塞爾維亞與中國也有類似協議,要求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書面答覆此協議是否對歐盟民主和公共安全構成威脅,以及是否立案調查匈牙利有無違反歐盟規則。

執委會負責「保障歐洲生活方式」政策領域的副主席席納斯(Margaritis Schinas)在議會口頭報告並未明言是否將為此調查匈牙利,但表示「身為副主席,我對這種行為完全無法接受」。

他說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廣泛而複雜,需要雙方開放、坦誠的交流,特別是違反人權、貿易不平衡和境外勢力干涉等議題。

席納斯認為中國對外的干涉方式越來越系統化,在歐盟執行員警權的行為違反了歐盟的人權、民主、法治基石,而歐盟成員國應善盡責任、共同維護這些原則,他並慷慨激昂的說「這場戰鬥是為了保護歐洲的生活方式」。

不過代表成員國政府出席的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政務委員米歇爾(Mathieu Michel),只表達外國在歐盟成員國領土內的行為應經由該國同意,不得脅迫,並說歐盟將持續提高各國對境外勢力干涉的認知。

匈牙利籍的歐洲議會議員塞赫(Katalin Cseh)表示,匈牙利政府邀請中國介入干涉,但這件事的影響遠遠超過匈牙利,需要有歐盟層級的解決方法。

克羅埃西亞籍的議員畢楚瓦(Tonino Picula)則說此事凸顯中國10年來的外交政策方向,不只對內部人民,也對海外僑民的人權帶來迫害,並呼籲歐盟「與中國貿易的同時,不應失去價值」。

義大利籍議員邦弗裡斯科(Anna Bonfrisco)則主張歐盟應該制裁與在歐洲設員警站有關的所有中國人員。

不過像匈牙利這樣公開同意中國員警權介入的模式,則為歐盟帶來新挑戰。今年(2024年)匈牙利與中國建交75週年,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是歐盟裡最親中的政府,外交政策標榜「向東方開放」,去年(2023年)10月他也是唯一出席中國「一帶一路」高峰會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中共在全球設「海外警務中站」

2022年歐洲非政府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揭發中國在全球多國設置「海外警務中站[7]」,隨後德國、荷蘭等國都要求中國關閉在其境內秘密私設的所謂海外服務站。中共在53個不同國家設立了100多個上述的「海外警務中站」來壓制自由並壓制任何政治反對派。

西方官員將這些警務站視為北京加大力度推動監視海外中國公民(包括持不同政見者)的一部分。此類行動中最惡名昭彰的是「獵狐行動」,在該行動中,中國官員追捕海外逃犯並迫使他們回國。

根據官方媒體報導和在中國發表的公開聲明,至少有四個地方——福州、青田、南通和溫州——設立了數十個警務站。這些報導和聲明確認了在日本、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匈牙利、捷克共和國和其他國家存在站點。

「從人權的角度來看,這非常令人擔憂。我們實質上是在允許華人僑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而不是受制於我們國家的法律,」歐洲議會一名斯洛伐克議員的顧問伊高爾·默海姆-艾爾說。「這顯然會產生巨大影響——不僅對我們與歐洲各地華人僑民的關係,而且對國家主權也有巨大影響。」

在最可怕的情況下,這些秘密的跨國行動成功地將持不同政見者帶回中國大陸,他們在那裡面臨長期監禁、酷刑或更糟的命運。江蘇一個黨組織發文稱,自2016年2月以來,南通市海內外警僑聯動服務中心已幫助抓捕和說服80多名犯罪嫌疑人返回中國。「保護衛士」人權組織在2022年年底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這些警務站也在塞爾維亞、西班牙和法國開展了類似行動[8]

今年2024年中共公安部長王小洪與匈牙利總理奧班罕見會面,中共提議在貿易及投資關係之外,進一步為長期戰略夥伴匈牙利提供公安支援。路透社引述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在匈中建交75週年之際,王小洪告訴奧班(Viktor Orban),中共希望深化和匈牙利的執法及安全合作。

王小洪訪問布達佩斯時表示,他期盼兩國在打擊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領域加強合作,將此打造成「雙邊關係的新亮點」。而在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匈中合作也納入安全及執法能力提升項目。

新華社報導,王小洪也與匈牙利內政部長品特(Sandor Pinter)會面,並簽署執法及安全合作檔。對中國而言,和匈牙利簽署安全協議代表在歐盟獲得一場外交勝利。歐盟正在權衡與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的關係,雙方在人權、貿易失衡、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等議題上都有分歧。

匈牙利是俄羅斯盟邦,過去10年在奧班治下一直致力降低對西方國家的依賴,近日也在抵抗同意北約在歐洲擴張的壓力。匈牙利與中共簽訂協時是唯一尚未批准瑞典加入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9]安全集團的北約國家,瑞典於2024年3月7日成為北約的最新成員國。而且它愈來愈親近北京,已在歐盟的共同陣線造成裂痕。中國向來對北約持批評態度,尤其是北約去年指北京的「野心和脅迫性政策」對其利益、安全及價值構成挑戰之後。

新的匈牙利-中國安全協議將使極權政權派遣的員警能夠在歐盟國家公開執行任意逮捕,而無需任何保密。該協議的後果將嚴重危及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中國異議人士、香港人、維吾爾人和西藏僑民社區。讓中國員警入境不僅是對匈牙利人民和遊客自由的公然威脅,也是對歐盟和北約所有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公然威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擔心,中國員警在匈牙利的存在可能成為中國影響歐盟地方當局的另一個工具,導致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滲透歐洲機構和民主進程。

 


[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834.htm

[2]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東歐地區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和希臘之間展開的經貿合作。該機制原本簡稱16+12019年希臘加入,使得該合作機制升級爲17+1

[3]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Ce5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投資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其範圍涵蓋中國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行經的中國大陸、中亞、北亞和西亞、印度洋沿岸、地中海沿岸、南美洲、非洲、大西洋地區的重大開發計畫。

「一帶一路」被視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大國外交」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尋求根據其不斷上升的實力和地位,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該倡議是「旨在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該項目的目標完成日期為2049年,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一百週年。

[5]http://wap.china-railway.com.cn/gjhz/jwxmjj/201812/t20181217_91358.html

[6]木馬屠城記中,用來攻破特洛伊城的那匹木馬。

[7]海外110,或稱海外警務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市的公安局在中國海外設立的平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其為海外華僑華人提供包括警務協助、打擊涉僑犯罪活動、辦理證件及報告公民身份變化等一系列服務。[3][4]2022年,人權組織「保護衛士」指控其被用於騷擾與噤聲異議人士、收集情報等活動。[5][6]截至202211月,該平台已在五大洲21個國家華僑定居點設立102個「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

[8]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30113/china-outpost-new-york/zh-hant/

[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NATO;法語: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OTAN),簡稱北約組織、北約,是歐洲、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擁有大量核武器、常規部隊,是西方世界重要的軍事同盟。北約為二戰後西方陣營在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亦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發展,是以美國、英國、法國為首的歐洲防務體系。1949318日,美國、英國、法國針對以蘇聯及東方集團,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創始成員國於同年44日於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宣告組織正式成立,而後者於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與其抗衡。1990年代華約解散、蘇聯解體後,北約成為聯合國打擊國際性恐怖組織的主力之一和地區性防衛協作的組織。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交部部長、國防部部長組成。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新成員瑞典於202437日所加入,至此北約總共由跨域歐洲和北美洲的32個國家組成。

北約軍事開支佔世界國防開支的70%以上,成員一致認為,到2024年要達到或維持至少占GDP2%的國防開支目標。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之規定,一旦確認其任一成員受到攻擊,則視為針對全體成員之攻擊,其他成員需作出即時反應。該條款一般被解讀為各國部隊將自動參戰,並不再需要各國政府授權參戰,即集體自衛權。該條款於九一一事件期間被首次啟用。

 

 

 

 

 

一個熱愛香港的香港人

最近更新: 2024-07-26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