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218
- 發佈:2024-12-30
摘要
本文聚焦中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探討其如何運用網路名人和社群媒體平台進而影響台灣青年。研究剖析中國的影響力操作手法,與其如何建立一個複雜的跨國影響力網絡,利用看似無害的文化交流和經濟誘因,逐步重塑台灣年輕世代的國家認同,面對這種新型態的安全威脅,台灣需要多管齊下,包括強化資訊安全、提升公民媒體素養,並推動跨國合作。
前言
2024年6月初,台灣多位藝人和網紅揭露了一種中國對台滲透的隱蔽手法,短短數日內,多位歌手、演員和網路影音創作者分享了他們據稱收到來自中國的付費邀約,要求他們在網路上發布特定內容。這些要求範圍廣泛,從發布赴中國旅遊的影片,到在台灣成立政黨並分享預先寫好的宣言來鼓吹統一。率先對此現象發出警訊的台灣知名YouTuber波特王,指責接受這類邀約的人是文化統戰的一環。然而,也有評論者反駁這些指控,認為波特王等人的言論引發了一場針對兩岸正常交流的獵巫行動。
從中國對台灣施加影響力戰略的脈絡來看,這起事件揭示了一種新興且不斷演變的統戰野心,北京試圖在網路上接觸台灣年輕人並主動操弄他們對中國的看法。即便中國公開威脅要對「頑固」支持台灣主權的人處以極刑,其「軟的更軟」的對台政策同時也值得關注,因為這是一種對台灣民眾施加政治影響的手段。
中國對台灣的影響認知戰略
精心布局的影響力操作
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共領導人近年來加倍著重操弄台灣年輕人。2022年習近平在海峽論壇後首次發表「公開信」給台灣青年,海峽論壇是每年舉辦的活動,台灣陸委會稱之為「統戰平台」,意在以交流為名鼓吹統一。這封信表示台灣年輕人對「祖國前途」負有責任,並鼓勵台灣青年與中國人「攜手同心共同前進」,同樣在2023年,習近平鼓勵論壇上的台灣年輕人在中國「追夢、築夢、圓夢」。
最近中國政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也在多次公開場合特別提到台灣青年,包括敦促中國政策制定者讓台灣年輕人更容易到中國旅行、工作、求學和結婚。雖然他的建議似乎與台灣重新開放有限度兩岸人員交流的提議一致,但王滬寧對台灣青年的呼籲明確地置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望之中。
基於這些官方指示,中國正透過「認知戰」建立一個複雜的跨國影響力網絡,認知戰已成為中國對台戰略方針和其他地緣政治策略的關鍵,根據中國軍事文獻的定義,認知戰旨在干擾、改變和控制敵人的認知過程,控制敵人的知識獲取,扭曲敵人的文化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最終影響決策並控制敵人的行動。
中國認知戰能力的擴展
中國正大幅擴展其認知戰能力,這體現在解放軍在大數據分析、腦部掃描技術和認知模型方面的研究,以及設立專門的心理戰部隊如戰略支援部隊311基地。雖然戰略支援部隊最近重組,但311基地可能仍在運作,可能隸屬於新成立的網路空間部隊或信息支援部隊。中國認知戰基礎設施的一個關鍵是2019年在人民日報社下設立的「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2022年該實驗室被列為首批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突顯其戰略重要性。此實驗室專注於三個主要領域:主流價值觀的精準傳播、智能內容審查和安全評級,以及基於內容傳播的網路空間治理,它旨在利用技術賦能主流價值觀以利傳播,維護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這個實驗室代表中國政府在開發先進工具以塑造和控制資訊環境方面的重大投資,無論是國內或是對外認知戰的著重。(詳情請參閱作者與「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合著的報告《中國特色的真相與現實:中共資訊戰系統的構成要素》)
認知戰採用微妙的長期策略,逐步重塑認知。例如,中國可能持續推廣強調中國與台灣共享文化遺產,逐漸培養台灣年輕人的共同身份認同感,手段包括贊助流行媒體、文化交流或線上網紅,巧妙強化文化統一的主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策略可能會正常化台灣年輕人認同統一的想法,而無需明確推動政治議程。
為應對這些隱憂,台灣法務部調查局在2024年1月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該中心旨在建立全台灣打擊假訊息的統一系統,未來可能與其他國家的類似系統合作,該中心專注於收集和分析境外影響力操作,例如抖音等中國社群媒體平台就是該中心打擊認知戰術的主要目標,然而這些防禦措施如何應用於超出「真」與「假」範疇的內容還不太清楚。
製造政治疏離
根據調查,「看免費影片」是台灣民眾上網的主要目的,近四分之一的台灣人(主要是大學生及更年輕族群)表示在2023年內使用過抖音。親中影響力陣營也注意到了這內容偏好的轉變,一位聲稱被聯繫要求製作親中內容的藝人分享的截圖顯示,該實體特別要求一項任務:一段超過60秒的抖音影片。
中國的認知作戰機器也轉向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根據Meta 的報告指出,在今年一月台灣總統大選時期,許多與中國官方有關聯的帳號直接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影像,來散播虛假訊息以質疑前總統蔡英文。與此同時,有另一段聲稱賴清德總統有多個情婦的影片後來也被證實是使用換臉技術製作的,還有另一段經人工智慧工具操縱、看似賴清德本人支持反對黨候選人的影片,也被上傳至影音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實內容大多試圖負面描繪賴清德總統與執政黨相關人士,而幾乎沒有看到以相同力道來推動反對黨候選人或其政黨的正面敘事。這種策略顯示這親中影響力可能著重於希望台灣年輕人對政治冷感。
收買民心
台灣藝人和網紅最近的爆料揭示了中國多管齊下的對台影響操弄,許多公眾人物稱收到自稱是中國媒體公司發來的訊息,提供豐厚酬勞以換取發布一份名為《海峽兩岸關係新型態》的文件,該文件呼籲台灣和中國之間更緊密的經濟聯繫、文化交流和逐步政治融合。據稱的報價還要求這些名人在台灣成立一個新的政黨,倡導統一並在台灣促進北京的利益,雖然這些說法的真實性尚未證實,但可以看出這些策略針對網路名人也更著重於年輕受眾。
這些拉攏行動不僅限於個人接觸,今年六月初台灣網紅爆料,中國海峽兩岸青年協會邀請台灣網紅參加在中國舉辦的全程免費「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活動。這個邀約經多位其他網紅證實,要求創作者製作有關中國文化及相關主題的非政治性影片內容。這種表面上無害的文化內容可能成為微妙政治訊息的特洛伊木馬,一張據稱邀約的截圖顯示,主辦方同時也特別尋找經常評論政治事務的網紅,以削弱台灣的獨特身份認同,培養與中國的文化親和感。雖然該協會聲稱只提供機票和住宿,但值得注意的是,網紅通常不會免費創作內容。這項合作資金來源不明,引發了對潛在隱藏政治議程或未披露財務誘因的質疑,這將損害參與的台灣創作者的誠信和獨立性。
中國也在努力培養新一代台灣網紅。例如,杭州的「中華好主播兩岸青年主播培訓營」匯集了海峽兩岸的年輕主播進行專業發展和文化交流。這項倡議是更廣泛的「千名台灣青年主播培訓」計畫的一部分,由杭州台商協會等機構於2020年至2022年共同舉辦,旨在培養1,000名台灣青年成為主播和網紅,該計畫涵蓋線上內容創作的各個面向,包括短影片製作、直播技巧和電商主播技能。
雖然這些活動的宣稱目標集中在專業發展和文化交流,但參與的組織顯示此計畫暗藏更深層的政治目的。例如,青年主播培訓營由與中共統戰部有明確聯繫的單位共同主辦,包括國台辦以及福建省和廈門市的政府相關團體,在2020年這些團體還舉辦了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和青年網紅主播培訓營,吸引了200名參與者,包括台灣青年和在中國的台灣人,而活動照片中,參與者舉著「心系兩岸愛中華」等口號的標語,顯示這些表面上無害的文化交流背後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目標。
這些倡議也似乎與現有的旨在逐步影響台灣青年對中國看法的統戰策略一致。正如浙江省的「惠台新八條」所述,新八條雖然主要聚焦經濟,但也為台灣青年提供1,200個電商直播培訓名額,目標是培養至少30名「頂級電商主播」,這些計畫透過在中國進行培訓,並採用「台灣人帶台灣人」的方式,巧妙規避了台灣法律對直接在台招募網紅的限制。
透過鎖定網紅、內容創作者和有抱負的媒體專業人士,北京旨在培養願意放大親中敘事的台灣聲音,將親中情緒嵌入娛樂性高或看似中立的內容中,這些活動可以繞過傳統的政治屏障,觸及原本可能對政治議題冷感的受眾。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微妙的影響可能會削弱年輕一代對統一理念的抵制。
此外,這些統戰行動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經濟和職涯發展的誘因,將使台灣青年難以抵抗在中國市場中可能獲得的發展以及商業機會,這樣即使中國沒有直接脅迫,網紅們可能會自我審查,確保其內容與北京的偏好一致。台灣行政院對此表示雖然歡迎健康的兩岸交流,但對中國統戰部可能參與此類活動表示擔憂,這突顯了台灣在維持與中國開放的文化和經濟聯繫,同時防範政治影響力所面臨的棘手平衡。
國家安全影響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這些發展揭示了幾個值得警惕的趨勢:
首先,中國正在利用網紅和社群媒體平台作為其認知戰略的新前線。例如邀請台灣和外國網路影音創作者到新疆等敏感地區拍攝「正面」內容,明顯企圖塑造有利於中國的國際輿論。這種做法不僅試圖影響台灣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更是對全球重塑中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內容創作者的影響力龐大,有些頻道擁有百萬級追隨者,其傳播效果不容小覷。
其次,這種策略的隱蔽性和滲透性極高,表面上看似無害的旅遊影音日誌,實際上可能暗藏政治目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正在建立一個跨國的影響力網絡,不僅是台灣網紅,連日本遊客和英語系「記者」也是節點之一,在網路平台上許多帳號同時發布稱讚中國新疆政策的旅遊影片與貼文,這顯示中國正試圖在多個國家和語言社群中推廣其敘事。最後,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的聲明直接點出中國影響力滲透的問題,儘管中國試圖透過網紅影片等方式美化新疆現況,但國際組織仍然指出該地區存在諸多侵犯人權的問題。
這些發展對台灣的國家安全構成多方面的挑戰。它不僅涉及資訊安全和輿論導向,更關乎國家認同和國際支持,台灣需要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同時,提高公眾對這類隱蔽性影響力行動的認識。同時,也要強化跨部門、跨國界的合作,以應對這種新型態的安全威脅,而如何在國際社會中提出有力的反制敘事,也將是台灣面臨的重要課題。
軟實力,硬威脅
習近平對台灣採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策略,顯示中國施加影響操弄的多面策略。在台灣的案例中,這種雙重做法旨在同時吸引和施壓台灣民眾。
雖然許多中國專家密切關注中國「更硬」的一面,如挑釁性軍事演習和對所謂「台獨分子」的極刑威脅,中國影響力的「軟」的一面往往引發較少注意。但這些影響力操弄可能會培養出一個對自己政府感到絕望和不滿,同時又對中國的經濟和文化承諾持開放態度的年輕族群,這樣的轉變將是北京「不戰而屈人之兵」而控制台灣的手法。
認知戰的威脅也延伸到台灣之外。這種利用影響真人的「付費操作手法(pay-for-play)」對全球民主進程和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為了對抗這種情況,民主國家可以考慮幾項政策選項。首先,針對受贊助的內容實施更嚴格的揭露措施,尤其當贊助者是外國實體。其次,為當地網紅提供財政獎勵或替代收入來源,以降低境外利誘的吸引力。第三,投資針對網路內容創作者的教育計畫,使他們理解自已的作品可能衍生的後果,以及被利用的風險。這些措施,結合提高媒體素養和批判性思維以及抵禦影響力操弄,將幫助建立對認知戰的抵抗力。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對台灣的影響操弄已從傳統的政治宣傳和經濟誘因,演變為更加細緻、多元且具有隱蔽性的認知戰略,這種策略不僅針對台灣的年輕族群,更試圖塑造全球輿論。面對這種複雜挑戰,台灣需要多管齊下:強化資訊安全、提升公民媒體素養、推動跨國合作,並在國際社會中積極發聲。同時,台灣也需要在維護開放社會價值與防範境外影響之間取得平衡,這不僅是對台灣民主的考驗,也是對全球民主國家的警示。
作者 李旻臻 為弗萊徹法律與外交關係學院國際安全博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