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04

對我而言,字典裡最美麗的詞彙就是「關稅」。很多人已經厭倦了看到其他國家占美國的便宜。--唐納‧川普

中國不跪,因為我們深知以鬥爭求合作則合作存,以妥協求合作則合作亡。…妥協退讓難求網開一面,卑躬屈膝終致步步緊逼。--「不跪!」,中國外交部

4月29日,川普發表執政百日演說,並揭示他第15週勝利。他表示,這是最成功的一百天,終於有總統以美國優先,而不是中國優先,所有國家都想與他談判,包括中國。他受訪表示,中國被加徵高關稅是「自找的」,「他們活該」。川普說,美國終究會與大家達成協議,包括中國。他也提到,因為關稅,數兆美元投資湧入美國,包括蘋果將在美國生產製造,而輝達和台積電都將投資美國。

川普「美國15贏[1]」與習近平「中國不跪!」

4月2日,川普在「解放日」向對美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課徵對等關稅,從46%到10%不等,中國是34%、台灣32%。全球股市立即連日劇烈震動,資金恐慌外逃。4月9日,川普宣布暫緩徵收90天對等關稅,寬限期內關稅降至10%,中國因為實施報復,成為唯一維持對等關稅(145%)的國家,中方也對美實施125%的關稅,中美形同貿易禁運、籠罩「硬脫勾」陰影[2]。川普在4月中旬對中國製電子產品豁免(改納入行業類關稅),中國輸美大宗的科技業獲得暫時喘息空間。有別於各國急切與美談判,中國紋風不動,不降、不退、不跪[3]看似硬漢,但背影卻透著無計可施又無路可退的悲涼感。

放軟悄悄調節豁免清單 5月鬆口願與美談判

四月,中美一直在有無談判各執一詞,川普數度說有談,中方始終否認。但就在「不跪!」影片發布之際,中方卻取消對美國進口乙烷的125%關稅。另據彭博社報導,中方更早之前已悄悄對131項、包括製藥、航太及半導體及化學品等、總值約400億美元的美進口商品豁免關稅,約占佔對美進口額的24%。顯示儘管姿態強硬,但關稅對經濟的衝擊已令北京難以承受、必須務實處理。

5月2日,中國商務部終於鬆口,宣稱正對中美關稅談判進行評估。商務部的語氣比過去放緩許多,先前北京的談判前提是「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如今則是呼籲川普政府「要在取消單邊加徵關稅問題上做好準備[4]」。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有意以芬太尼議題作為美中貿易談判的起手式,規劃讓習的親信公安部長王小洪訪美或經由第三國與美方會晤,希望藉此讓川普緩和其對中的貿易攻勢。美中僵局持續一個月、終於迎來化解的契機。

多重目標:產業回流,債務得解,遏制中國

川普的關稅政策蘊藏著多重目的,包括:

1、美國製造重返榮耀。川普的首要目標是振興美國製造業。他透過對鋼鐵、汽車、電子等產業進口產品課徵高額關稅,提高在美設廠的誘因,迫使企業考慮回流美國。除了讓傳統產業復甦,川普期望建立符合國安需求的科技供應鏈,強化自給自足能力。

2、美元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川普關稅戰引發投資人對通膨與衰退的恐慌,導致美元貶值。美元指數已貶值逾9%,預料未來一年將繼續走貶。許多專家認為,川普是刻意讓美元貶值,目的是提升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3.解決政府債務壓力截至3月,美聯邦政府總債務達36.56兆美元,第一季年化利息支出1.11兆美元,佔GDP3.2%,接近歷史高點。債務和利息對聯邦預算構成重大壓力。川普企圖藉由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行政支出,並透過關稅提高收入,以化解債務壓力。

4、砍掉重練,建構美國主導的新秩序。川普不滿現行貿易體系讓美國被「占便宜」,將現有秩序砍掉重練,以雙邊談判取代多邊機制,重新制定符合他所認定的「公平」規則,建構美國強力主導的新秩序。

5、封堵中國過剩產能,削弱中國影響力。針對中國以「洗產地」、「非法轉口」等規避關稅與管制,川普試圖透過全球性的貿易監管網絡,封堵中國商品的繞道,解決中美貿易的灰色地帶問題,並藉關稅談判施壓各國與美國合作、削弱中國影響力。

封堵「洗產地」 進一步對中投資與科技管制

4月22日,川普發出貼文指陳八項《非關稅欺詐》行為[5],樣樣劍指中國。而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被美視為中國「洗產地」的主要幫兇,各國為爭取與美達成協議,紛紛針對「洗產地」推出更具體的取締措施(表一),配合美國建構對中國商品的查核與管制合作機制。

除圍堵「洗產地」,川普政府也祭出針對中國的投資限制與科技管制措施,包括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限制中國及外國對手[6]投資美國的戰略產業;4月時並進一步管制輝達(Nvidia)銷售至中國的AI晶片H20;10月起開始對中國擁有與營運之船舶課徵港口費[7],打擊中方在海運的主宰地位。

對川普的關稅戰及針對性措施,中國除關稅反制外,也進行一波地緣政治操作,發起外交攻勢,趁川普再度撤離國際組織、撒手援外事務時搶占「自由貿易捍衛者」、「正義公理的守護者」道德高地,聯合「遭霸凌者」共同對抗美國。

北京發動外交攻勢 翻攪地緣政治格局

「亞洲安全模式」為亞洲指明方向。4月8日,中共中央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距上一次同主題的會議(中央周邊工作座談會,2014年10月),時隔12年,顯示這個會議在當前時局的重要性。會議強調以「命運共同體」為目標任務,首次提出以「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為內涵的「亞洲安全模式」,強調要與周邊國家鞏固戰略互信,支持地區國家走穩自身發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

出訪東南亞串連反美。習近平於4月14日出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三國,欲在關稅衝擊之際、型塑中國為「區域的穩定力量」,嘗試建立「反美霸凌」聯盟,並拋出善意、強化與東南亞的經貿關係,同時為中國過剩產能可能流向東南亞預作風險管理。雖然習近平話講得很直白,要與周邊國家團結衝破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逆流,抵制脫鈎斷鏈、小院高牆和川普濫徵關稅,但三國領導人都沒有正面呼應,此行算是無功而返。畢竟,東南亞國家對美中都不想得罪,眼下最迫切事項還是解決美國關稅問題,避免節外生枝。

發起聲討美國大會。中國於4月23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召開一場名為「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係的影響」會議,以發展中國家與霸凌受害者代表自居,指控美國利用關稅對全球「霸凌」,原本邀請193國、結果只有80餘國出席。

美將戰略重心拉回亞洲 威懾中國、嚇阻侵台

目前,川普尚未提出新的安全戰略闡述。據國家情報總監3月提出的「年度威脅評估報告」,認為中國是「美國的頭號軍事和網路安全威脅」,「擁有多面向、國家等級的戰略,旨在取代美國,2030年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AI國家[8]」;另據川普團隊核心成員的言行,顯示川普政府是延續其2017年的印太戰略[9],以亞洲為安全戰略重心,認定中國是最大威脅,要建構軍事威懾力、避免中國以武力單方改變現狀(表二)。

據華盛頓郵報3月2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簽署了「暫定國防戰略指南」(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文件指出,「中國是國防部唯一的應對威脅,阻止中國佔領台灣,同時保衛美國本土,是國防部唯一的應對策略。」這將成為美國調整軍力配置的指導原則,防衛重心轉向印太,以對付北京為主,其他地區(如歐洲)的問題則主要由歐洲盟友來應對[10]

綜上,印太安全是川普地緣政治戰略的重中之重。可預期未來雙邊安全同盟(如美日、美韓、美菲及美澳紐)及「四方安全對話(Quad)」、「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等多邊機制仍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支點與網格,型塑遏制中國的經濟、安全架構。而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等國針對南海主權爭端日益激烈,美方仍將持續與上述國家進行安全合作、包括聯合軍演,應對中國在南海的擴張。

北京操作「疑美」極大化分化盟友與安全機制

然而,川普在關稅戰中展現的單面性與隨意性、交易性,仍難讓盟友放心。見到川普如何對待烏克蘭、歐盟、及將關稅與美日安保掛勾之後,印太盟友都預見將面對「自己安全自己扛、經費責任要多擔」的壓力,川普的單邊作為與將盟國合作視為「談判籌碼」,將產生「美國不可靠」的信任危機,升高政治風險。

北京看見了這一點,並著手為地緣政治新局做鋪排。「周邊工作會議」的召開與提出「亞洲安全模式」是經過深思熟慮、為因應新情勢而生的,就是要反制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威懾與遏制。

可預期北京將操作認知戰、將「疑美(反美)」極大化、分化既有安全聯盟,化解美國圍堵中國的壓力,並爭取亞洲國家向己方靠攏。日前中國財長藍佛安出席「東協加三」財長會議強調「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立場,會議聯合聲明也表達「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對全球貿易帶來壓力,…呼籲加強地區團結與合作,努力應對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性[11]。」即是一例。

另,基於中國在國際組織的滲透掌握,北京勢將透過運作多邊組織、以「霸凌受害者聯盟」領導人自居,在美國「犯眾怒」時給予打擊、攫取政治利益。

美中對陣第二回合誰能「站」到最後一刻?

這波關稅戰,是美中全面對抗的第二回合,是2018年貿易戰的延長賽,而「洗產地」正是第一回合的「外溢效果」。4月底川普受訪時表達「希望中國開放市場」,但「他們不會開放。」這是對2020年美中簽署協議後、中國代表劉鶴返國後被打臉、翻盤的經驗談。因此,美財長貝森特表示,「我們將重新檢視川普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要履行此前承諾,拆除不公平的貿易壁壘。

雖然中國商務部願意談判,但若習近平思路不變,即便簽署協議,中方也未必徹底落實,因為,迎合美方期望所做的任何制度改變,都將危及習近平的領導地位。習的策略仍可能是邊談邊打、拖延兌現,以時間換取空間。北京領導人自認中國人比美國人更能吃苦,只要撐到美國人受不了而開始反彈時,中國就贏了。被戲稱「國師」的中國學者金燦榮認為,川普到今年11月就會撐不住,因為經濟衰退不利共和黨中期選舉、川普會被迫調整[12]。不過,當前中國經濟狀況遠不如2018年,即使中國人願意吃苦,又能堅持多久?

另一方面,川普的政策已讓市場哀鴻遍野,就職百日各家民調都呈現支持度大幅下滑,不支持度都超過50%,顯示美國人已開始不滿。即使7月時多數國家都與川普達成協議,讓美國一直贏,但贏了錢財、失去盟友的信賴,反給北京搞分化的空間。

面對黑天鵝,我們不應該去預測,而是要去適應。或許,能站到最後的,是最能適應川普刻意施加的「不確定性」的那一個。當前,最好的作法,就是保持彈性、韌性及耐性。


圖一:「15贏」(擷取自白宮網站)

未命名-001

表一:各國打擊「洗產地」的最新作法

越南

越南貿易部發布命令、4月15日生效,要求商業部、海關及其他部會官員,強化對進口商品原產地的監督與檢查,「尤其是用於生產及出口的進口原物料」。同時,將實施更嚴格程序來檢查工廠、監督「越南製造」(Made in Vietnam)商標的發放,「尤其是那些突然增加產地證明申請的企業。」

泰國

4月28日,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表示,泰政府提出三項措施應對洗產地問題,包括:針對美國關切之貨品進行實地查廠;將要求廠商提供原產地證明書、評估生產成本及原材料的本國比例;改由泰國商務部擔任原產地證明書之唯一簽發單位。

柬埔寨

商業部4月30日發布命令, 5月12日起要求廠商和出口商對126種列入清單的商品在出口美國前,須申請和辦理原產地證。命令指出,若接獲美國政府要求,或是發現可疑情況下,海關總局和貿易支援服務總局將展開聯合調查。柬埔寨首相洪馬內5月1日表示,將嚴格執行原產地規則,防止外國進口商品偽裝成「柬埔寨製造」出口到美國。

韓國

第一季韓國共發現約295億韓元的產品「錯誤標示原產國」,其中97%輸往美國。韓關稅機構決定成立特別任務小組,阻止非法出口。而海關官員21日跟美方舉行會議,討論聯合調查的工作事宜。

台灣

經濟部發布公告,5月7日起出口人出口我國產製(MIT)貨品至美國,應簽具「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具結產地屬實。如偽造產地、偽造生產證明的行為,得處警告、罰鍰、得廢止出進口廠商資格。

資料:作者整理


表二:川普政府核心成員涉及印太戰略之講話

副總統范斯

2024年7月獲提名後受訪表示,川普將與莫斯科和基輔談判,迅速結束這場戰爭,好讓美國能夠專注於對付中國,「這(中國)才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威脅」。

國防部長赫格賽斯

3月31日在東京與日本防衛大臣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與我們的盟友一起宣布『我們正在恢復威懾力』。以美國為先鋒,重回用實力實現和平。」這種威懾力將「隨時準備在印太地區使用,包括台灣海峽」。他表示,中國具有侵略性和脅迫性,美國將致力於在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印太地區,維持強而有力且可靠的威懾力。

國務卿盧比歐

2月下旬受訪表示,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打算保持團結並維持美國在當地的關係,「這是我們的紅線。我們不會放棄作為太平洋大國的參與度」,他稱,日本對成為(中國的)附庸國沒有興趣,韓國、菲律賓、澳洲、越南等國也都不想成為附庸國。

資料:作者整理

 


[1]見「圖一」,截圖自白宮網站

[2]川普於2月對中國加徵10%關稅、32日再就「處理芬太尼問題不力」再額外加10%。42日後,川普對中國的對等關稅再一路上調至145%。中方始終強硬表達反對、誓言「無論什麼戰」都奉陪到底,數度反制,3月將美多數農產品加徵10-15%關稅,4月再對美進口商加徵34%額外關稅,共累計到125%;制裁27家美國企業、取消兩架波音飛機訂單、針對七類中重稀土出口管制,並將在WTO對美提起訴訟。

[3]429日,北京外交部發布影片,名為「不跪!」,強烈批評川普政府對中國祭出的關稅為「霸凌」,稱中國絕對「不跪」,並呼籲其他國家也勿退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VLyf-6r1c

[4]「美方想談就應拿出談的誠意,要在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加征關稅等問題上做好準備。說一套、做一套,甚至試圖以談為幌子,搞脅迫訛詐,在中方這裡是行不通的。」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對話磋商情況答記者問,2025.05.02,中國商務部網站,https://www.mofcom.gov.cn/xwfb/xwfyrth/art/2025/art_ecd95ccc65ea4495a308f6fa2dbffd7e.html

[5]包括變相關稅(如增值稅)、匯率操縱、出口補貼、知識產權盜竊、保護性的農業標準、保護性技術標準、以及「洗產地」。

[6]「外國對手」,包括含香港及澳門在內的中國、古巴、伊朗、北韓、俄羅斯與委內瑞拉。

[7]據該計畫,中國營運與擁有之船舶,每趟美國航程徵收每淨噸50美元費用,接下來3年裡的費用是每淨噸年增30美元。

[8] “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 March 2025,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https://www.dni.gov/index.php/newsroom/reports-publications/reports-publications-2025/4058-2025-annual-threat-assessment

[9]川普在第一任期時提出「印太戰略」,以「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區域」為核心,與區域的同盟國、夥伴國家及印度合作應對共同威脅、保障各自的安全與經濟發展。

[10] “Secret Pentagon memo on China, homeland has Heritage fingerprints”, Washington Post, 2025.03.29,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2025/03/29/secret-pentagon-memo-hegseth-heritage-foundation-china/

[11] “Joint Statement of the 28th ASEAN+3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Meeting”,

May 4, 2025,ASEAN,https://asean.org/joint-statement-of-the-28th-asean3-finance-ministers-and-

central-bank-governors-meeting/

[12]「今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相關選舉活動便會啟動。如果到那個時候關稅戰仍未結束,且經濟負面影響很嚴重,那麼共和黨在明年中期選舉中大概率會失利。從這個角度推測,特朗普可能會在今年11月選擇妥協。」金燦榮,〈特朗普什麼時候才認輸?我大膽做個猜測〉,2025.04.29,觀察者,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432426

 

 

 

 

 

作者 吳敏之 為政治工作者

最近更新: 2025-05-22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