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法制
壹、前言

      八八水災讓我們清楚地看穿馬英九政府的體質以及反應災變的能力,8月7日莫拉克颱風開始肆虐,馬總統卻正在北部喝喜酒;就如同2001年九月十七日納莉造成嚴重災情的前一刻,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還在屏東為國民黨籍候選人站台一般。颱風重創台灣第七日,政府才召開國安會議擬定救災事宜,成效如何尚且不知,就已被諷為「動員辦頭七」,可見民怨之深。就如外界甚少注意的,7月16日行政院還召開「921地震10週年研討會」,對救災體系、緊急命令等提出「精進」建議,至今不到一個月,對照八八水災政府作為當真諷刺!



      國民黨政府在水災發生後,先是指揮體系一片混亂,對於各地災情顢頇不知,救援兵力派出遲緩,等到終於意識到災情擴大,為政者先是怪罪地方政府、接著指責氣象局預報不準,最後對著國際媒體大罵災民。始終擺出「非戰之罪」的臉譜!等到輿論交相指責與民怨爆發,即便國安會議的指裁示事項,無論是救災、檢討仍搔不到癢處。

 
      或許各界會認為台灣災害管理體制已經到了必須痛加整頓的境界,然而,老化的政府和輕忽苟安的執政心態,才是最可怕的。

 
      不管來自台灣的哪個角落,我們都有權利要求一個更安全的生活環境、以及高效能的政府機制,這是我們的基本權利。


貳、中央無能應變

      在我國災害管理體系的設計中,中央與地方政府各有「災害應變中心」的任務編組,在中央為行政院長、地方則為縣市首長。然而受限於政府建制與資源分配等因素,中央政府在大型災害的應變上扮演關鍵角色。可惜的是,號稱「博士內閣」的國民黨政府,在莫拉克侵台之際,上自總統、下至地方民代,卻忙於喝喜酒、請吃選舉飯等私人事務,置防災公務於不顧。終於導致災情失控,其失職之處包括:


2-1見死不救、官僚殺人

   
      很明顯的,擁有最多資源的中央政府,掌控著包括軍隊在內的國家機器,理應在接獲地方通報後,迅速投入救災部隊以避免災情惡化。只是事實卻相反,一個明顯例子:依照官方通聯記錄顯示,屏東縣政府在8月7日晚間便向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發出求援通報。然而中央政府撥派的第一批部隊,竟在8日下午方才抵達災區,而且是裝備錯誤無法執行任務的兵種,嚴重耽誤救援時效。

   
      更令人難過的是,在8號深夜各山地部落陸續傳出「滅村」等求救訊號之時,中央應變中心完全失去應變能力,有線新聞媒體成了災情通報中心;到了隔天,中央政府依然麻木,僅僅派出九架直昇機進行救援,根本無法滿足山地大規模災區的基本救援當量,坐等災民自生自滅,以致竟有虛弱災民餓死的慘事。類此導致災民於大雨中持續失溫,拒絕派出救援狀況不一而足,無異見死不救、官僚殺人。


2-2 決策錯亂、阻絕外援

     
      同時,面對迫切的危機,馬政府更自亂陣腳,遭外媒批評。對於是否接受外援的說法前後矛盾,國際媒體甚至批評其面對災情過於傲慢。但更令人憂心的是未知災區與災情逐日增加,成為迫切的危機,而外援的重要在於救急,也就是第一時間的減災,其急迫性政府不應再拖。

   
      莫拉克的災情隨著時間拉長而擴大,主因是其具備高強度、大範圍的災害特性,遠超過政府的救災建制能量。事實說明,這次重災區包括小林、關山、桃源等山地聚落集中在山區,陸路動線全部中斷,救援力量只能靠空中輸送,直昇機成為救災的關鍵。更可怕的是,大量土石流直接入侵人口聚集處,造成大規模毀滅。令人不解的是中央政府錯估形勢,並未在第一時間投入大量直昇機,其出勤是以「架次」而非「架數」計算!我國消防署、三軍的直昇機隊具運輸能力者總數約在60架左右,第一時間卻僅投入9架,根本無法同時滿足各災區的星火之急與救援當量,嚴厲的說,決策者嚴重怠忽職守。少架數、多航次的疲勞飛行,更是造成空勤弟兄殉職的幫兇。

    
      同時,我國直昇機隊性能有限,除機齡老舊外,缺乏夜間、雲霧飛行、以及地貌飛行能力(NOE),更使得山區有限的適航時間更加縮短。救援任務就在決策緩慢、兵力投入遲疑、以及航具性能有限的情況下,導致災損逐步擴大、人命的損失也愈發嚴重。政府決策、救援裝備的不足,在在使得災害成為發展中的危機。


      相對而言,外援可以彌補我國災救能量的不足。僅以美軍為例,其作戰能力可轉為災救能量的至少包括:大量先進直昇機,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可提高出勤頻率,且可吊掛重機具進入災區;戰區淡水補給艦群,每天可製造1200噸以上的飲用水,提供停水災區使用。若我政府早日提出協助請求,當可大大提高對重災區的救援密度與時效,彌補我國緊急救援能量的不足。

   
      無論政府高官在顧慮什麼,救災一切作為應以人民為優先考量,所謂「兵貴神速」,就是災害的黃金救援時間!可嘆的是國民黨政府卻自亂陣腳,坐令救援黃金時間消逝。


2-3 體制僵化、效率低落

   
      另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國民黨政府體制僵化,資源配置缺乏彈性變通,使得救援效率大打折扣。

   
      首先是法律面上,法定程序與政務領導是政府治理的兩大支柱。遭逢緊急危難時,緊急命令就是跨越法定程序的彈性應變行動,以減少災害損失。總統在此節骨眼上仍死守僵化體制、不願發揮領導職權,當真急驚風慢郎中,要總統何用!


      其次是決策判斷錯誤。最高指揮體系的「中央災害防救中心」情報失靈、無能協調部會。例如國軍部隊的投入,依法應編入地方首長指揮以收靈活機動之效,結果仍是繞行中央政府公文體系才能行動。同時不知如何運用救災資源,失去救援黃金時間,甚至在8月14日國安會議後,仍有救災資源、兵力仍未見投入。如空照機、陸軍兩棲運兵車、補給單位的油、水運輸載具、等諸多具備直接、間接救災能量的單位,政府仍未能有效運用。


參、民進黨災害危機管理的經驗

      相較國民黨政府的顢頇,以往民進黨政府對於災害因應的快速應變,及處理方式較能符合符合危機處理的要求,也就是「減損」。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重大災害包括:(1)2001年7月桃芝颱風(103人死亡);2001年9月納莉颱風重創北縣市,95人死亡;(2)2003年SARS危機;(3)2005年海棠颱風等重災害的挑戰,雖無法完全避免天災,但至少能夠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以「楓港斷橋」事件為例,在海棠颱風肆虐下,墾丁連外要道的楓港大橋宣告斷裂,墾丁與高雄間的陸路交通宣告中斷,颱風退去後,民進黨政府 就近派出國軍八軍團五四工兵群在19小時內便即搶通倍力橋,使得受困的遊客、居民得以撤出,物資得以進入,避免災情擴大。

     
      此一對照並非在彰顯特定政黨的功績,而在突顯事在人為而非不能。因為面對大自然的挑戰,身為執政者便要時時以國民生命安全為要,在遭逢災變時才能將生命財產的損失降為最低。可惜的是,在馬政府團隊我們看到的只有為官者的傲慢與怠忽心態。


肆、現階段應急救援的具體建議

      由於八八水災的未知災區尚未完全浮現,災情可能持續擴大,因此我們也提出具體建議,給中央、地方政府參考,以有助災救與復原。


4-1 確立指揮機制與分工


      緊急應變指揮應由中央政府統籌,而在救災指揮方面,則應由地方政府負責。這是由於天然災害的發生多具備區域性,而地方政府對地方狀況的掌握較為充分,且擁有較為精確的戶政、交通、產業、人口資料,因此在救災人力、資源的調控上可以得到合理化的操作。因此我國在救災體系的指揮架構上,中央政府應扮演宏觀調控的角色,擔任地方政府的支援,而地方政府則應發揮指揮職能,以有效統籌救災作業。


4-2 健全情報通聯系統


      緊急災變具有不確定性、資訊不全、溝通困難及狀況複雜等環境特質。因此,政府應擬定交通、通訊斷絕及停電狀況下之 災害預報、警報資訊傳達通報體系,確保防災通訊系統的暢通,建立災情回報系統,同時運用衛星遙測技術、無人空中偵察載具、無線及衛星通訊科技,迅速掌握災情,確保後續救災行動可立即有效展開。



4-3 戰爭準備立即轉為災害救護


      包括動員體系與物資儲備,有相當大的範圍與戰爭準備工作重疊,因此國防部應將戰爭能量快速轉為救災能量,盡最大可能投入,此即各國皆將災難防護或「緊急援助」(Emergency Assistance )列為國防政策之一的主要原因。


4-4災民安置


      立即成立「災民收容中心」以收容受災戶,並應盡量保持原有社會生活網絡為原則,使災民在心理上得以互相扶持。收容中心應有完善的支援系統,配置醫療衛生人員﹑社工師、心理諮商人員,並提 供轉介安置的服務。長期安置,若需遷建可仍盡可能宜以原居住地為中心向外圍疏散,以社區再造的模式重建家園。


伍、結語 平時準備才能應變

      台灣常年面對颱風威脅,災害準備不可鬆懈。當氣候變遷已被各國認定為「綜合安全」一環,甚至界定為國家安全威脅時,類似防災的準備,需要政府認真以對,若仍舊消極、甚至危機出現仍不作為,則與殺人兇手無異。


      國民黨應好好 向民進黨學習,民進黨政府除了危機應變得宜之外,危機意識更是預防災害的重中之重。具體的例子就是,民進黨政府在承平時期便要求國防政策「戰備結合防災」,因此在其下的各軍兵種戰備整備都需以此為指導原則,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工兵訓練結合水庫疏浚、山地訓練結合植樹等國土保安的具體作為。


      或許朝野兩黨的政治主張容有不同,但災害是不分藍綠的,國民的生命更是無價。我們期望執政的國民黨能夠痛定思痛,放下意識型態與政治算計,向在野黨的優點學習,朝野政黨的合作、落實中央地方相互尊重的伙伴關係,如此才能有效的因應災變,保護人民、守護台灣。

作者蘇紫雲為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博士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之立場)

最近更新: 2009-08-28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