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

              台灣俗諺陳林滿天下,剩的給狗咬意指台灣姓氏為陳姓及林姓的人口數眾多,也顯示少部份的姓氏主宰絕大多數的命名系統。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出版的《全國姓名統計分析》一書統計,全國1,510姓氏當中的十大姓氏「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總人口數超過全國人口一半以上(52.77%。台灣新生兒出生登記時,係由父母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或母姓,但子女成年後可選擇變更從父姓或母姓。姓氏可追溯一個人的血統以至於祖先早期社會經濟地位,然而父母為子女命名則是一種社會期待。

                 

                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命名文化有別:東亞國家命名通常為姓氏在前,名字在後,但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原住民泰雅族幾乎無姓氏觀念,另排灣族使用「家屋」命名。在西方尤其是美國命名文化,採用名(first name在前姓在後(last name,此規則與台灣命名順序不同。此外,中文姓氏通常為單音節(除少部份例張簡」為雙音節),中文名可為單音節也可為雙音節(Tan, 2001;相較於中文名,美國人名可取單音節至多音節。

             

                美國社會安全署(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統計指出1960年至2012最普遍的女性名字為MaryLisaJenniferJessicaAshleyEmilyEmmaIsabellaSophia,這些名字在不同世代交替更換。比方在1985-1990Jessica此名字紅極一時,但隨後兩年被Ashley超越,不過Jessica1993-1995年再度重回寶座。東西文化都認同兩性的名字有別,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美國男性名字常以塞音收尾;女性名字則以閉前不圓唇元音[i]與開前不圓唇元音[a]為尾音(Crystal, 1995,如上述的名字(除Jennifer)皆以[i][a]元音收尾Crystal表明閉前不圓唇元音具有嬌小、開朗意含,因此父母常為女兒選用[i]元音收尾的名字。此外,少數受歡迎的女性名字可遠溯至拉丁字源,比如Venus(維納斯)在希臘羅馬神話亦指愛神。至於中文男性及女性名字是否以特定元音或輔音收尾值得未來學者研究。

             

                 儘管東西方文化命名順序不同,然而命名習俗有一特點是非常相似的:東西方命名文化有字輩的觀念。例如,威塞克斯王朝的愛德華君王把自己三個女兒命名為EadgythEadgifuEadburg;二十世紀初中國著名宋氏三姐妹的姓名為宋藹齡、宋美齡、宋慶齡,兩個不同文化都使用字輩(Louie, 2006)。換句話說,Ead是字輩,字輩除了用來區分輩份,並可用族譜追溯瞭解其家族史。而台灣蔣家第四代蔣友柏蔣友常蔣友青名字裡除了以外,」、」、也是字輩,另蔣友柏的長女與長子蔣得曦蔣得勇依照蔣家族譜孝友得成章」來排」為蔣家第五代的字輩

               

                 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博士監修的《中文大辭典》收錄約五萬個中國單字。五萬個字的排列組合看似可以拼湊出無窮無盡的中文名字,然而Li1997認為父母挑選命名文字絕不是隨機,而是有規則可循的。回顧台灣命名文化,1911-2012一個世紀之間,以十年為一個間距,內政部統計出最常見的男性及女性菜市場名。所謂菜市場名指的是有些人的名字如「家豪」或「淑芬」容易與別人撞名,甚至在菜市場中隨意喊一句「淑芬」可能會有數十個人回頭。在女性常見的取名當中,尤以「玉」、「秀」、「蘭」、「芬」、「婷」等字居多。若是將「婷」拆文解字,女為標形與意,亭為標聲,或許為女兒命名的父母期許女兒將來是個雅致及亭亭玉立的女性。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命名文化,特別針對兩個女性名字「雅婷」「怡君」1980年至2014歷時變化加以分析。筆者收集不同類型的文獻,如:書目、期刊雜誌、新聞、新聞訪問、BBS(電子佈告欄)、網路文章分析探討此兩個女性名字的消長。《全國姓名統計分析》一書歸納整理出各世代最常見女性名字:「雅婷」在民國70年至89拔得頭籌,「怡君」則是坐二望一。雖然過去台灣父母可能較常幫女兒取這兩種名字,但以「雅婷」「怡君」為命名的文化在現今已不再流行,甚至此兩類名字常被譏笑為菜市場名,成為台灣人茶餘飯後的有趣話題。在過去無所不在的「雅婷」「怡君」現今早已過時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宜蓁欣妤」在2010-2011年取代了「雅婷」「怡君」,甚至這兩個女性名字在2013年跌出了十大常見名字排行榜賴映秀, 103

                 

                檢視台灣媒體,易見每年七八月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放榜後,新聞報導總會出現當年度同名考生總人數排行榜相關趣味新聞,另數位媒體記者也曾採訪名字為「雅婷」「怡君」的女性,問其名字與他人撞名的經驗為何。以下為名字碰巧為「雅婷」與「怡君」的兩位女性分別接受華視新聞及民視新聞訪問逐字稿:

   

班上有三個雅婷包含我。然後老師每次說:「雅婷,作業寫了嗎?」三個人
    會異口同聲的說
:「寫了。然後就全班哄堂大笑,那個時候會覺得非常尷
    尬。

賴雅婷


    以前叫怡君,然後現在改名叫雨函。然後那時候是因為覺得,就是覺得怡君
    很普通,就是感覺很多人都叫怡君。我認識的算命師就說,這個名字對事業
    還有,就在事業上會比較好。

雨函

               

                 像是賴雅婷或是葉怡君(日後改名為葉雨函)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與別人撞名的故事層出不窮,其名字並無不雅,但或多或少從小到大心理上總有一些疙瘩,尤其是「怡君」甚至還改了名字,深信名字與工作運勢有直接關連。改名在台灣可以分成兩種層面:由法律與命理來延伸探討,以下先從法律層面瞭解改名的法規。

               

                中華民國內政部於民國98年公布共十條姓名條例的法規(民9897日),特別是第7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六項使得民國97102年間平均每年約有十萬餘人改名:男性名字變更總計296,535人,女性為385,095

   

    第 7 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改名:
    一、同時在一機關、機構、團體或學校服務或肄業,姓名完全相同者。
    二、與三親等以內直系尊親屬名字完全相同者。
    三、同時在一直轄市、縣 (市) 居住六個月以上,姓名完全相同者。
    四、銓敘時發現姓名完全相同,經銓敘機關通知者。
    五、與經通緝有案之人犯姓名完全相同者。
    六、命名文字字義粗俗不雅或有特殊原因者。
    依前項第六款申請改名者,以二次為限。但未成年人第二次改名,應於成年後始得為之。

   

               

                台灣改名的趨勢可能會讓西方國家感到訝異,或許台灣改名的方便性和效率造就了一些國人改名的風氣。民眾符合改名法規條例得向戶籍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所轄任一戶政事務所申請登記,最快可於當日完成改名。反觀在美國改名流程根據各州的規定不盡相同,比方說加州居民欲改名得向當州法院申請並登報宣告,改名不論是繳交費用為數可觀且也須花上為期數週的時間

   

    提及台灣的改名法規條例,筆者認為政府為多元族群命名文化所制定的法規似乎仍有進步的空間,以下為法規內文第一條(民9897日)

   

  第 1 條 中華民國國民之本名,以一個為限,並以戶籍登記之姓名為本名。     
    臺灣原住民之姓名登記,依其文化慣俗為之;其已依漢人姓名登記者,得申請回復其傳統姓名;回復傳統姓名者,得申請回復原有漢人姓名。但以一次為限。中華民國國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結婚,其配偶及所生子女之中文姓氏,應符合我國國民使用姓名之習慣;外國人、無國籍人申請歸化我國國籍者,其中文姓氏,亦同。

   

    筆者在參加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所舉辦的原住民族命名文化教師資源手冊(一)》新書發表記者會時,多位原住民學者提倡原住民應回復傳統姓名,然而因身分證上姓名資料欄位字數限制和政府機關對其命名文化中使用音節號「.」的忽視與疑慮,使得原住民族正名運動阻礙重重(董志傑,網路通訊,民10461日)。如文中第二段提及泰雅族幾乎無姓氏觀念,實際上根據〈別再問我姓什麼了,因為我就沒有「姓氏」嘛!〉一文指出,不僅是泰雅族,塞德克族、太魯閣族、噶哈巫族、洪雅族的命名文化皆是使用個人名+父名。因此若是向原住民族群詢問原住民姓氏,事實上是一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

   

    國人選擇改名的原因除了對本身菜市場名或名字諧音感到不滿之外早年一些父母會幫女兒取名為「罔市」或「招弟」皆是受到重男輕女的觀念而出現的名字,這些名字在日後也常受到變更。此外,筆者認為改名最大的因素出自於部份國人認為算命師或命理師所給予的名字能夠為其身帶來財富或好運,進而主動要求改變名字。不僅是改名,事實上一些父母在孩子出生時也會徵詢算命師的意見,請算命師根據孩子的生辰八字並搭配紫微斗數算出最適合孩子的名字,好比近期藝人沈玉琳便請命理老師詹惟中為女兒算命格取名字。這樣的命名習俗在台灣維持了數十年,有些人認為台灣人過度迷信,但也有些人選擇寧可信其有。請教算命師或命理師而改名的人屢見不鮮,多數是認為其命運不順遂,至於改名後是否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則見仁見智

   

    如前所述,不僅媒體喜歡拿「雅婷」「怡君」作文章,台灣網友也對這兩個菜市場名深感興趣。筆者觀察批踢踢實業坊(簡稱Ptt,發現「鄉民」在20052011年間每年皆會在joke看板針對菜市場名從事網路博弈活動。在每年的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放榜之前joke看板板主會邀請網友參與「雅婷」「怡君」之爭的投票活動,請網友使用「P」下注猜測當年度考試當中究竟是叫「雅婷」或是「怡君」的上榜考生人數較多。歷年來的博弈活動受到網友們的注目、討論,尤其是在單一2005短短的十六天內joke看板就賣出了595,891張彩券「雅婷」與「怡君」爭霸戰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許多網友爭相走告為的是聲援自己同名的好朋友,如網友whatgost表示:「長那麼大只聽過一個雅婷,怡君倒十隻手也比不完」以下為筆者整理的表格:

 

「雅婷」「怡君」的消長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雅婷

272

249

238

216

180

151

134

怡君

228

229

186

168

132

99

75

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可看出20052011七年間不論是叫「雅婷」或是「怡君」的考生人數皆逐年下降,在2010年叫「怡君」的考生甚至從三位數跌落至二位數,但每年的「雅婷」人數皆屢戰屢勝乍看之下,每年賭注「怡君」的網友應照理認賠,但joke看板板主群於2009改變了遊戲規則,規定「雅婷」須超過三年平均差加上十人才算勝出,也因賭博機制的改變「怡君」首度扳回一城。不過,因「個人資料保護法」問題,隨著2012指定科目考試不對外公布姓名榜單之後,像是這樣網路賭盤在已不復存在

   

    或許「雅婷」與「怡君」菜市場名會隨著時間被人們淡忘,但不論如何,姓與名的不同搭配叫法可以看出言談者(interlocutors)之間的親密、疏離關係在我們的校園當中,有些老師只叫學生的名而不加姓,一方面教師展現親和力,一方面顯示師生之間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是較親近的,但無形中也是一種階級權力的象徵,換句話說,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稱呼是不對等的。我們可以預期老師叫學生的姓名,但若是學生直呼老師的名不加上職稱普遍會認為是不禮貌的。這種階級差別稱呼方式在台灣的軍職及娛樂產業特別明顯,前者在軍中的「菜鳥」要稱「老鳥」為學長,後者新進的演藝人員要稱資深藝人為某某姐或某某哥。然而這種界限並不是不能打破的,比如言談者之間的關係親密度或是英文名字的使用,敬稱這種稱呼方式可視情況省略。此外,我們稱呼平輩有多種叫法,可以是發語詞(如:欸!)或是名、連名帶姓、綽號,也可以是英文名字。最讓筆者感到耐人尋味的是,一些年輕一輩的學生習慣稱同儕連名帶姓,這種稱呼方式與父母叫小孩連名帶姓的語用功能不同,因此雖然同樣的稱呼方式但不同的言談者與語境會產生不同的語言功能

                

                筆著認為國人命名文化除了受到台灣多語多元文化的影響以外,也因外來文化英語普及化和職場需求等各種因素而使用英文名字。究竟國人該取什麼英文名字以及根本應不應該使用英文名字這些議題在這兩、三年網路上吵得熱烈為什麼我們要取英文名字?〉一文中,作者Turvey針對國人取英文名字習性提出了極具爭議的看法:

 

……不難發現,這種現象應該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盛行的,很明顯的,它是一個現代性的問題。一個被西方現代化主宰後的社會現象,華人社會曾經一度掦棄傳統文化的後遺症,這其中是否存在著某一程度的自我遺棄(self-abandon)或自我厭惡(self-hate)呢?

                 

                筆者認為名字的確代表一個人的身份認同,但對於國人使用英文名字或放棄使用中文名字即是不尊重自身文化的論點恐怕無法同意。筆者建議與其把英文名字視為文化霸權異國負面價值觀入侵,不如從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與實踐共同體(community of practice)的理論探討名字在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使用習慣。回顧上述台灣命名文化,有些人因名字不雅而更名,有些人覺得名字過於普遍,也有些人深信改名便能改運如果我們皆有權利決定我們應該叫做什麼,也希望別人如何稱呼我們,雖然英文名字不具法律效力,但英文名字的使用不也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嗎?文末,筆者期許本文能讓讀者瞭解名字不只是一個區別你、我、他的代號,名字除了反映某地域文化特色與風俗習慣,命名文化也像語言一樣隨著時代潮流不斷改變

 

作者陳怡安為佛羅里達大學語言學博士生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MATA TAIWAN(民10348日)。別再問我姓什麼了,因為我就沒有「姓氏」嘛!【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pure-taiwan.info/2014/04/stories-behind-an-indigenous-name

SkyMirage(民 94724日)。[公告] joke 開始賭博!【討論群組】。取

https://www.ptt.cc/man/joke/D873/D8FE/D979/M.1122946981.A.20F.html

Turvey(民10164日)為什麼我們要取英文名字?【論壇】。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04/52748-1.htm

內政部戶政司(民9897日)。姓名條例。取自 http://glrs.moi.gov.tw/NewsContent.aspx?id=184

內政部(民103)。全國姓名統計分析。臺北市:內政部。

中華電視公司(民1031017日)。女怡君家豪最愛改名。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96plYCWhDQ

民視新聞頻道 FTVNEWS(民1031017日)。菜市場名改名怡君、家豪最多-民視新聞。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WCBx4B5fg

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民104)。原住民族命名文化教師資源手冊(一)。台中市: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賴映秀(民1031029日)。名字有「正雄」飄大叔味浪漫「羽彤」新世代爸媽愛用。ETtoday東森新聞雲。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029/419434.htm

西文文獻

Crystal, D. (1995).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scher-Baum, R. (2013, October 18). Map: Six decades of the most popular names for girls, state-by-state [Blog]. Retrieved from http://jezebel.com/map-sixty-years-of-the-most-popular-names-for-girls-s-1443501909

Li, D. C. S. (1997). Borrowed identity: Signaling involvement with a Western name. Journal of Pragmatics, 28, 489-513.

Louie, E. W. (1998). Chinese American names: Tradition and transition.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mpany.

Tan, P. K. W. (2001). Englishised names? An analysis of naming patterns among ethnic Chinese Singaporeans. English Today, 17(4), 45-53.

最近更新: 2015-07-1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