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12368
- 發佈:2018-03-12
緒論
近年來電腦輔助溝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研究蓬勃發展,如 Androutsopoulos(2006)與Herring(2004)論述,電腦輔助溝通是研究者針對網路使用者 如何運用自身語言知識達到有效溝通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進行調查。此外,研 究者不僅試圖瞭解網路使用者的溝通風格(communicative styles),並對網路書面用語舉 凡同步溝通(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例如:聊天室與視訊會議乃至於非同步溝通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例如:網誌與討論區的網路言談的加以嚴謹分析。在許 多電腦輔助溝通研究當中,語言學家對網路言談互動感到特別有興趣,並致力於分析語言 使用習慣以及網路的語言書寫系統如何影響身份認同。根據 Crystal(2001)指出,網路語 言在網路平台具有全球以及互動的特性。例如,學者在電腦輔助溝通期刊發表的論文針對 語言書寫系統運用及網路使用者對書寫系統的態度從事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提升了人們對 於網路言談的知識(Danet & Herring, 2003)。
蘇席瑤學者(2003)的論文啟發了本篇對台灣網路使用者使用注音文的研究。蘇席瑤 學者的論文著重網路書寫方式習慣及身份認同的建構,並檢視台灣網路使用者如何在非同 步溝通平台BBS(電子佈告欄系統)上使用創意十足的書寫系統。蘇席瑤學者指出電子佈告 欄系統的非同步溝通平台能讓台灣網路使用者有效率地在網路社群自由轉換不同的書寫系 統,書寫系統的轉換造就了網路溝通的語言遊戲(language play),進而演變成一種社會化 規則並促進群體間的團結。
語言使用習慣和網路社群的語言互動並非 靜止的,而是會隨著不同時間漸進演化的。有 鑑於此,研究者認為注音文的功能作用如何隨 時代變化是值得探討的議題。另外,網路使用 者對注音文的直覺反應也是值得深思檢視的。 研究者長期以來對注音文歷時發展深感興趣, 但語言學學者鮮少對此類書寫系統及社會情境 的研究加以著墨。本研究從非同步平台電子佈 告欄收集網路文章為語料,以下為研究問題:
(1)注音文有何功能?注音文的功能數十年來 有何改變?
(2)使用者導向的非同步平台是如何影響網路 使用者對注音文的使用?
藉由調查注音文的規則以及網路使用者 的態度,本研究旨在描述台灣網路使用者在 BBS使用注音文的的網路生態,研究者者期許 能清晰闡明電腦輔助溝通與書寫系統之間的連結。
電子佈告欄系統
台灣電子佈告欄系統(BBS)在「批踢踢 實業坊」啟用後備受歡迎。台灣大學學生於 1995 年成立了具有學術性質的「批踢踢實業 坊」,至今為台灣最大的網路討論空間。重視 言論自由並具有互動性的「批踢踢實業坊」能 讓網路使用者跨版恣意張貼文章並且回覆網友 言論。「批踢踢實業坊」的使用人數仍穩定成 長中,在尖峰時段上萬名的網路使用者會登入 “留學版”、“旅遊版”或“八卦版”與其他 網友一起互動 (Liu, 2014)。政治大學研究資 訊社會學的黃厚銘教授觀察早期台灣網路使用 者,發現早期網友傾向取用特別、獨一無二的 帳號和暱稱來強調個人特色,但近年來電子佈 告欄使用者並不希望其帳號數碼洩露個人身份 資訊(Liu, 2014)。
「批踢踢實業坊」重視言論自由的原因可 能與電子佈告欄系統匿名制與台灣民主化程度息息相關。然而當一個使用者的言論侵犯到其 他使用者,「批踢踢實業坊」看板板主會過濾 與審查其不雅的網路貼文。因此,研究者認為 曾受到語言過濾與審查的網路貼文是值得檢視 的,此外,網路管理員會如何處理違反版規的 貼文亦值得探討。
台灣語言書寫系統
台灣目前有常見的三種拼寫系統共存, 包括正體中文字、拉丁字母與注音。中文的 詞素絕大部份為單音節但詞語通常為多音節 (Rogers, 2005);絕大多數語境下,任一詞素 皆對應單一音節,任一字體亦對應此詞素的音 節。Blommaert與Rampton(2011)註解:簡體 字為中國大陸的書寫系統常態,而台灣、香港 與早期旅美華僑廣泛使用正體字。換句話說, 本文的正體中文字亦即台灣使用的繁體字。
相較於國語,台語缺乏一套書寫系統 (Chung, 2001; Tiu, 1998),因此眾多學者和 語言學家提倡數套書寫系統試圖使台語文字 化。目前數套的書寫系統是依照拼音字母及正 體字體來標音,比方教會羅馬字拼音(Church Romanization)為一種拉丁字母為源的拼寫 系統,是早年十九世紀由一群傳教士所建立 的,但此拼寫系統在現今已不復存在(Ager, 1998)。林繼雄博士在1945年推廣的台語現 代文(Modern Literal Taiwanese)在當代已取 代了教會羅馬字拼音,此書寫系統使用正統拉 丁字母標示台語字。
漢語拼音為根據正統漢語發音所制定的正 統拼音系統(Rogers, 2005)。值得注意的是, 中國大陸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發音;台灣慣用 注音拼寫台灣中文。注音拼寫系統在民國成 立以後,於1918年正式公佈,至今仍為台灣 教育獨有的書寫系統。注音符號共有37個字 母,包括21個聲母與16個韻母。注音符號是 由古漢字衍化而來的,任一詞素對應一個聲母、韻母或雙母音。在兒童讀物常見注音符號 標示於字體右方,為的是輔助國小幼童習得正 體中文字(Su, 2003)。除了台灣學校以外,一 些海外的中文學校老師也選擇教授注音,然而 近年來因中國大陸的經濟與國際社會力量使得 漢語拼音受到全球學習漢語者的青睞。
注音輸入法與注音文
注音輸入法在台灣是一種廣為使用的中 文輸入法,其特點是能夠讓使用者操作電腦 鍵盤使用注音符號來輸入中文字。蘇席瑤學者 (2003)指出在一個台灣的網站上(http://input. foruto.com/)列出了超過六十種用來輸入漢字 的中文輸入法。在這六十多種的輸入法當中, 大部份的輸入法都是根據漢字的音以及部首偏 旁來輸入中文字。在台灣,注音輸入法是使 用者最常使用的輸入法,使用者可以在電腦、 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及手機上使用注音輸入 法。注音輸入法是根據漢字的讀音輸入漢字, 比如要輸入“大”這個字,在使用注音輸入法 要輸入@鍵代表ㄉ[d],輸入*代表ㄚ[a],以及 輸入$代表聲調中的去聲ˋ [Ѵ]。
台灣的網路使用者常有意識的使用注音 文來模仿中文、台語、台灣國語以及英語的 發音與腔調(Su, 2003)。若是沒有注音符號的 語言背景知識幾乎不太可能理解注音文的含 義,因為一個中文字通常簡化成為代表一個母 音或是子音的注音符號,即使對注音符號瞭若 指掌的人也未必能理解注音文,主要是因為注 音文是台灣年輕人的產物。一個網路使用者可 能會想要輸入ㄏㄏ[x˥ x˥]而不是中文字“哈哈 ” [xa˥xa˥]來達到可以區別內團體(in-groups) 與外團體(out-groups)的語言目的。一般常見 的漢字使用注音輸入法通常要輸入二至五個符 號,然而若是使用注音文則只要使用比較少的 符號。例如漢字“哈”使用注音輸入法要輸入 ㄏㄚ兩個符號,但若是注音文只需要ㄏ一個符號,總歸來說有一些網路使用者可能會傾向使 用注音文的原因為能不浪費時間並增加輸入中 文的效率。
在研究者的文獻回顧當中發現例年來對注 音文的學術研究鮮少,不過Huang(2009)及 Su(2003)的兩篇學術論文是研究者認為少數 注音文研究中的經典代表。Huang(2009)的研 究方法是針對八位中英雙語者在台灣的兩個電 子佈告欄裡對注音文使用的語義及功能進行探 討。在這八位中英雙語者的 233 封郵件往返 當中,Huang(2009)的分析結果指出兩種書寫 系統(正體中文及注音)之間的轉換不一定會造 成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此外,Huang(2009) 也在其論文當中論述注音文在語境的使用 上常受到挶限,僅止於言談標記(discourse markers)及感歎號(exclamations)的語用功能。 相較於 Huang(2009)對注音文語言功能的研 究發現,Su(2003)的論文在注音文的使用者 及網路中使用注音文產生的社會意義做了更詳 盡的闡述。Su(2003)的研究題材採自台灣兩 個電子佈告欄裡的235篇文章,其研究結果顯 示網路使用者對注音文的詮釋並不是非黑即 白,對注音文隱含語義的理解要仰賴上下文情 境及其它相關語言線索(linguistic clues)。儘管 如此,注音文的使用有助於凝聚網路使用者團 結的效果,以致於網路使用者強化了注音文在 網路上的使用。
蘇席瑤學者對注音文的研究:書寫系統之間的語碼轉換
蘇席瑤學者的研究(2003)觀察了在台灣的 網路情境中,大學電子佈告欄的使用者如何使 用不同的書寫系統來建立群體的身份認同。蘇 席瑤學者也針對台灣大學生如何運用自己的語 言資源(linguistic resources)來創造自身的網路 人格,並試圖理解群體如何在自我認同與衝突 下妥協與溝通。如同上述提及,電子佈告欄提供了一個給使用者自由交流的平台,使用者可 以在電子佈告欄的看板上尋找自己有興趣的主 題並張貼文章,此外使用者還可以送出及接收 其他使用者的私人訊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蘇席瑤學者的研 究重點側重於分析及解讀各種書寫系統而非語 言之間的語碼轉換,但是蘇席瑤學者的論文裡 描繪了台灣社會語言背景以及嘗試把語言與書 寫系統做有條序的連結,這是一個有助於理解 2000年代台灣語言發展的重要學術論文。
雖然蘇席瑤學者列舉了多種在台灣使用的 書寫系統,然而因本篇研究主題的緣故,研究 者僅針對兩種最常見的書寫系統「注音」以及 「漢字」加以討論。蘇席瑤學者的論文提及台 灣的社會語言處境及書寫系統的歷史發展,研 究者同意這些背景知識有助於讀者理解語言意 識型態與書寫系統之間的語碼轉換有何極大的 關聯性。
在台灣的社會語言環境中,中文或是國 語是早年國民黨提倡的唯一官方語言。即使 其它語言,例如台語、客家語及原住民語言 與中文並存,中文為日常生活之間的人際溝通 的主要語言,蘇席瑤學者亦提及相較其它台 灣語言,中文仍然是普遍大眾認為最有聲譽 (prestigious)的語言。
在台灣的教育系統裡,台灣的學生一直 到八歲以前尚未開始學習寫漢字。在學生對 漢字還未熟稔以前,注音是學生在國小教育 裡第一個學習到的書寫系統。注音與漢字最 主要的語言及拼寫區別是前者是字母書寫系 統(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後者是詞 構圖像式書寫系統(morphographic writing system)。除此之外,在每個注音符號當中, 例如ㄅ、ㄆ、ㄇ與ㄚ,每個符號皆對應一個 字的子音或母音,然而與注音不同的是,漢 字的每個字皆對應一個字的音節。比方說, “language”這個詞若是用注音拼寫為“ㄩ
ˇㄧㄢˊ”,然而這個詞用漢字寫則是“語言 ”。注音與漢字之間讀寫能力的轉換過程需要 花上三年以上的時間。台灣學生在接受初等教 育時從國小一年級時先從注音符號開始學習, 等到二年級後學生開始學習寫筆劃較少的漢 字,而在三年級時學生逐漸以漢字取代注音。 在台灣的教育觀念中,普遍認為學生若是具備 優秀的漢字讀寫能力,就是一個具有文化涵養 基礎的人。
蘇席瑤學者在其2003年發表的論文裡提 及在電子佈告欄的使用者把注音文視為新興的 網路文體,雖然在網路環境中使用注音文飽受 網路使用者批評,但這類的文體不斷在網路社 群成員中發酵,甚至成為新興的流行產物。蘇 席瑤學者把使用注音符號的文體風格稱為注音 文,而注音文的特性即是用注音取代漢字的文 體。
在回顧了蘇席瑤學者整理的2000年代台 灣社會語言處境後,我們可以藉由蘇席瑤學者 提供的例子,端看一位台灣大學生如何在電子 佈告欄裡張貼的一個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 的句子:“印象中上回麗麗學姐的suggestion 好像沒什麼回應ㄚ~~~(‘From what I can recall no one seemed to respond to Lily's last suggestion…’)”。
在這個句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大 學生創造了中文與英文兩種語言之間語碼轉換 的句子。同時,這位大學生在漢字、羅馬字母 以及注音三種書寫系統之間做語碼轉換。其中 一個英語用詞“suggestion”是用羅馬字母拼 寫的;“ㄚ”是一種用注音寫的標示語氣助詞 (pragmatic particle);另外其它的字與詞則皆 是漢字。
蘇席瑤學者除了分析了用電子佈告欄收 集而來的語料,另外讓她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 的是她的研究探討了台灣大學生對不同書寫系 統,尤其是對注音的語言態度。
蘇席瑤學者邀請了來自學生社團組織 的十一位大學生參與了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並且訪問了這些大 學生,請他們對於當代的網路語言使用行為 以及不同種類的書寫系統發表評論意見。在 看到了上述的句子(“印象中上回麗麗學姐的 suggestion 好像沒什麼回應ㄚ~~~”)和其它 充斥不同種類的書寫體的句子後,這群受訪者 認為在網路環境下看到漢字與羅馬字母夾雜的 句子是沒什麼特別的,然而受訪者大多數人雖 然坦承注音文是非常流行的,但他們對這樣的 文體不屑一顧。有受訪者給予注音文負面的評 價,評論注音文非常惹人厭,其它受訪者也提 到使用注音文的人通常是缺乏良好教育的人, 更有受訪者訴說使用注音文讓我們的書寫能力 退化了。在以上的言談裡,不難看出受訪者對 於注音文抱持著敵對的態度。
網路環境的特色與語碼轉換
在眾多的網路環境特色當中,特別是正 式程度與互動性這兩種特性對於改變網路使用 者的語言選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個人 的語言目的會影響在網路上的語言使用習慣。 不論使用者的言語使用是否為專業的、有趣味 的或是有教育性質的,語言使用皆不可忽視語 言情境的正式程度(Herring, 2001)。同樣的 溝通媒介在正式程度上會有所不同。Herring (2001)論述以電子郵件做為溝通媒介的一群 電腦科學家在跟彼此互動時,這群人會用正式 的語言來寫出複雜深奧的語句。相反的,Cho (2010)的論文描述一群澳洲大學裡的職員在 用電子郵件溝通時,Cho發現這群人的郵件內 容充斥著不正式的語言,例如不使用標點符 號以及省略介系詞及代名詞等功能詞(function words)。
許多學者(Crystal, 2001; Herring, 2001; Sebba, 2007, Squires, 2010; Thurlow, 2006)留意到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溝通媒介當中非正式語言的使用。這些網路語言的特性 包括拼寫的分歧、省略母音、不使用標點符 號和大寫字母,以及使用表情符號、簡寫 (abbreviations)與縮寫(acronyms)。這些不 同程度的正式性不僅對於在網路情境下的語 言標準程度有所影響,再加上會促使網路使 用者使用不同的語言和書寫系統進行網路互 動 (Warschauer, Said, & Zohry, 2002; Su, 2003)。
在 Warschauer、Said與Zohry(2002)的 研究當中,他們針對埃及的年輕專業人士的 網路語言行為加以檢視。他們發現溝通媒介的 正式性會對語言的選擇及書寫文字的選擇有所 影響。在埃及這樣雙語制的語境情況中,不只 可蘭經(Quran)與印刷品以及正式的言談話語 皆可找到古典阿拉伯語(Classical Arabic)的身 影。
而在一般日常溝通、連環漫畫與短篇小 說中不難找到埃及口語阿拉伯語(Egyptian colloquial Arabic)的蹤跡。除此之外,英語在 埃及的網路世界無所不在。在提供了上述的語 言知識背景後,Warschauer、Said 與 Zohry 觀察到這群埃及的年輕專業人士不論是在正式 及非正式的的電子郵件往返當中,或是非正式 的網路聊天室皆大量使用英語做溝通交談。除 此之外,在不正式的郵件往返以及網路聊天當 中,羅馬字母拼寫成的埃及口語阿拉伯語也隨 處可見。
在正式程度較低的溝通媒介中,不難找到 像是用羅馬拼音拼寫非拉丁字母的書寫系統, 也能在這些媒介裡見到使用者運用區域性語言 進行溝通。如同上述提及,蘇席瑤學者的研 究展現了台灣網路使用者在非正式的校園電子 佈告欄中切換自如使用不同書寫系統。蘇席瑤 學者提供了讀者有關於台灣社會語言情境的背 景知識,其論文講述台灣年輕的一輩,不論是 正式與非正式的場合都會使用中文溝通交流。
台語是台灣的區域性語言,即使是有些人的母 語是台語,多數人在正式交際溝通的場合時並 不會使用台語,因為台語的意識形態指示年長 與鄉村,甚至台語會與負面的特性(例如:退 步)有所連結。蘇席瑤學者的研究也發現,在 非正式的溝通媒介中,雖然在台灣電子佈告欄 中文是優勢語言,但也常發現不少使用者當他 們與同學、朋友及不熟悉的人在談論非嚴肅話 題時,他們會由中文自動語碼轉換至台灣國語 特色性質的中文及台語。
除了正式程度以外,互動性這項特色也深 深影響了網路使用者在各種溝通媒介裡語言的 選擇使用。特別是互動性這個特色,研究者們 把它與電腦輔助溝通的研究理論相互結合,使 得網路使用者能運用網路科技資源與他人做互 動溝通(Rafaeli & Sudweeks, 1997; Herring, 2001)。
電腦輔助溝通的研究者發現具有強烈互動 式的網路環境能讓聯結行動者(social actors) 與其他使用者維持和諧社會關係。許多學者 (Androutsopoulos, 2007; Lepp nen et. al, 2009; Androutsopoulos & Ziegler, 2004; Siebenhaar, 2006; Warschauer, Said & Zohry, 2002; Paolillo, 2011)的學術文章報告 指出這群聯結行動者使用語碼轉換這樣的語言 行為,能夠凝聚使用者的團結性。這群聯結行 動者會在不同的語言間自由任意轉換是有其目 的的,這些目的包括了傳達打招呼、道別與祈 願等交流情感的訊息。
語碼轉換在科技寫作中有公式化言談 (formulaic discourse)的功能,而這些功能不 難在一群擁有類似相同文化背景與使用同一 種地區性語言的人之間觀察到。舉例來說, 在 Androutsopoulos(2007)的論文中,他的 資料來源來自散居海外群體並以德文做為主要 溝通語言的網路論壇。Androutsopoulos 觀察 到,儘管在波斯、印度與希臘等散居海外群體中在論壇中廣泛使用德文,但是這三個群體的 網路使用者皆會在德文與各自群體使用的母語 當中做語碼轉換,目的是為了傳達打招呼、 道別與祈願等言談功能。同樣的在上述文獻 回顧也提及,Warschauer、Said和Zohry的論 文(2002)指出,在一群埃及的年輕專業人士 當中,當他們在電子郵件以及聊天室與同事打 招呼時,他們會從主要語言—英文轉換至埃 及口語阿拉伯語,比如Salamt‘Greetings;’ Ezayek ‘How are you?;’以及Akhbarek eih ‘What’s new?’。
Androutsopoulos及Ziegler(2004)與 Siebenhaar(2006)的研究皆探討了在高度互 動的聊天室中標準語言與地區性語言的語碼轉 換,並且兩者的研究皆發現聊天室使用者在彼 此照面、打招呼時,會刻意由標準語言轉換至 地區性語言。以Gumperz(1982)提出的語碼 轉換與風格轉換為語境線索(contextualization cues)做為理論基礎,Androutsopoulos 及 Ziegler 發現由標準語言轉換至地區性語言或 是由地區性語言轉換至標準語言時,這些語言 都具有指示的功能。當德裔的聊天室使用者使 用充斥地區性語言特色的曼海姆(Mannheim) 方言時,曼海姆方言能幫助這群聊天室使用者 提供語境線索。除此之外,曼海姆方言還能解 構網路互動,包括道別、驚嘆與打招呼等公式 化語言。
Siebenhaar(2006)的研究發現也與 Androutsopoulos及Ziegler的研究發現有同樣 的結果。Siebenhaar的論文顯示在在德語地區 性聊天室當中,超過一半的聊天訊息都是用 標準德語(Standard German)做溝通交流的。 然而聊天室使用者在與朋友之間打招呼及問 候時,使用者就會由標準德語轉換至瑞士德 語(Swiss-German)方言,譬如“hoi”或是 “salu”。更有趣的是,Androutsopoulos 及 Ziegler 觀察到聊天使用者常會因談話對象的 不同而改變使用的語言,同樣的,Siebenhaar的論文裡提供的一個例子也證實了不同的語 言談話對象會造成語言轉換。在跨區域的聊 天頻道裡,聊天室使用者並不會恣意做語言 轉換。但當一個使用者從瑞士德語轉換至標 準德語時,Siebenhaar 發現這名使用者為了 與一位使用標準德語的使用者對談,他便由 瑞士德語轉換至標準德語。Siebenhaar藉由 這一個例子證實了Gumperz(1982)提出的語 碼轉換的理論,即是“聽眾指定”(addressee specification),六個語碼轉換功能的其中之一 的功能。Siebenhaar的例子解釋了聊天室使用 者能在瑞士德語與標準德語轉換之間指定所有 對象裡的其中一個聽眾溝通。
“聽眾指定”這個觀念可以延伸到另外 一個重要的科技寫作特點,亦即“公共性” (Androutsopoulos, 2013)。在上述提到的溝通 媒介中,我們留意到了在電子佈告欄、網路論 壇與聊天室裡的交流溝通都是由多重使用者而 非單一使用者組成的。底下研究者將列述多重 使用者建立的網路溝通如何增進我們對於語碼 轉換的知識。
Androutsopoulos 歸類了“公共性”三種 類別:一對一、一對多與多對多互動。例如,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是一個常見的一 對一互動的例子,亦即一個傳送訊息者把訊息 傳給接收訊息者。電子郵件的特性包括一對一 與一對多互動,在電子郵件往返中,一個寄件 者可以把單一郵件內容傳給特地的一個收件 者,或是同樣的內容也可以轉發給多重收件 者。另外,聊天室、網路論壇以及社交媒體都 具有多對多互動的特性,多方使用者可以在這 些溝通媒介當中同步與非同步溝通。
網路上的文字與多媒體(文字、影音與圖 片)的傳送通常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網路使 用者之間互相交流的,這樣的交流方式也提供 了我們一個絕佳的機會檢視Goffman(1981) 提出的語碼轉換與身份展演(footing)的語言學概念。在Georgakopoulou(1997)與 Androutsopoulos(2007)針對語碼轉換語研究 中,此兩位學者的觀點皆認同語碼轉換可以用 來指示身份展演,特別是他們的論文致力於探 討語言使用者的社會角色(social roles)如何影 響其語碼的選擇,除此之外,他們也試圖解釋 語言使用者如何在網路互動扮演自我與他人的 互動角色。依據Goffman(1981)的身份展演概 念以及Gumperz(1982)的語碼轉換與風格轉 換為語境線索的概念為基礎,Georgakopoulou 論述不論在什麼樣的語言溝通情境下,當一群 使用希臘語的朋友與同事之間使用希臘語做 溝通交流時,他們能夠自由轉換各自的身份 角色,不僅能根據溝通對象角色的不同來變換 社會角色,並且他們展演的角色都是非常恰當 的。
A n d r o u t s o p o u l o s ( 2 0 0 7 ) 與 Georgakopoulou(1997)兩位學者的的研究結 果是相似的。Androutsopoulos在觀察了希臘 族裔的社群成員與管理員在一個希臘語與德語 並存的網路論壇裡對話溝通後,發現當這群社 群成員與管理員的想法一致時,這群成員便從 德語轉換成希臘語。這樣的語言行為也證實社 群成員在彼此溝通互動時,他們藉由自身的語 言資源不斷在適應不同社會角色。
一 方 面 A n d r o u t s o p o u l o s 與 Georgakopoulou 兩位學者的研究皆闡述了一 個語言概念,亦即語言之間的轉換可以用來指 示群體間的認可。但另一方面,由於網路環境 不難看到群體間的溝通互動充斥著挑釁、諷 刺、嘲弄與開玩笑這類語言行為,上述兩位學 者的研究也指出當使用者為了避免傷害到對 方的面子(face),他們也會在網路情境中轉換 不同的語言。因此不同的學者(Sebba, 2003; Androutsopoulos & Ziegler, 2004)也參考 了 Brown與Levinson(1987)提出的禮貌理論 (politeness theory)去驗證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與語碼轉換的關聯。當然,網路上的互動並不會一直都是嘻鬧玩樂的,許多網路使用者 擅用自身的語言資源在網路世界裡去尋找與自 身志同道合的使用者,並彼此分享認可的價值 觀與社會規範。
而在本篇研究中,我們也即將看到在台灣 校園電子佈告欄的使用者在不同的書寫系統之 間轉換,目的是表明對貼文者的認同;避免文 字情感上的衝突,以及藉由不同書寫系統去調 適自身的社會角色,以達到更有效率的溝通。
研究方法 、資料收集與分析
本篇研究目的為探討網路使用者如何使用 或不使用注音文來理解網路社會群體的規範, 側重於詮釋注音文的語言及語用功能,以及解 讀網路使用者對於注音文的語言態度。為了要 達上述兩個目的,研究者認為Hymes(1972) 人種誌學的研究方法是極為合適的,因人種誌 學的特性為傾聽當事者的聲音來感受、觀察到 當事者的經驗感觸。
本篇研究搜集資料來源為台灣電子佈告 欄「批踢踢實業坊」(telnet://ptt.cc)網路使 用者張貼的文章,「批踢踢實業坊」為台灣 最受歡迎的電子佈告欄,其使用者皆為台灣 人。研究者在2015年的2月以參與觀察研究 方式登入了五十個熱門的討論板,例如「八 卦板(Gossiping)」、「LOL」、「西斯板 (sex)」、「NBA」、「棒球板(Baseball)」、 「女板(WomenTalk)」眾看板。 這些不同類 行主題的看板討論內容包羅萬象,包括討論生 活時事及八卦、網路遊戲、運動、電視戲劇及 綜藝節目、情感狀況及性事問題。因研究者本 身熟稔台灣文化議題,此頗具互動性質的語料 能夠讓研究者深層參與各式各樣不同主題的看 板。由於「批踢踢實業坊」是一個公開的網路 平台,網路使用者皆清楚自己在電子佈告欄上 是所有使用「批踢踢實業坊」的使用者都可以 看到的言論,再加上各網路使用者皆不需要管理者的允許便可登入各樣層面的看板,因此資 料同意表格(consent form)是不需要的,但為 了保護網路使用者的身份及維護資料的隱匿 性,研究者會以匿名的方式來取代網路使用者 原有的 ID 名稱。
「批踢踢實業坊」的語言使用
研究者在觀察了不同題材(運動、遊戲、 科技、生活、家庭、娛樂)的五十個看板之 後,發現「批踢踢實業坊」使用的語言為中 文、英文、一部份的符號及中文字形代表的 表情符號(emoticon),特別是中文為「批踢踢 實業坊」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其次為英文及 用來表示表情符號的中文字形,但注音文的 使用是鮮為少見的。第一個例子收集自「笨板 (StupidClown)」的語料,可看出這一行文字 夾雜了中文、表情符號及英文:
(1)我竟然親身經歷了YouBike遺失的奇案囧rz
在第一個例子中顯示表情符號囧 rz 及英 文字 YouBike 夾雜在中文為主的具子當中。 囧 rz 看起來極似一個愁眉苦臉、張開嘴表情 的一個人跪在地上的一個表情符號,此表情符 號可以解讀為創造這個句子的作者在「笨板 (StupidClown)」張貼這個訊息時,他對於在 自己使用的YouBike(台北公共自行車)被偷的 這個事件的情緒是沮喪且驚訝的。若是此作者 未曾使用這樣子的表情符號,其他的使用
者可能會對於作者想要表達的隱含語義 有解讀上的困難。比方說,根據作者的用字遣 詞,例如“竟然”與“奇案”,作者會選擇這 樣的用詞可以解讀為作者想要尋求大眾的協助 幫他找回 YouBike 公共自行車,但是這或許 不太可能是作者想表達的言外之意,作者使 用的表情符號更可能欲表達其情緒已達失望透 頂。除此之外,作者並不抱持有任何機會能把 YouBike 公共自行車找回,因此,作者張貼的 這個句子可能想宣洩情緒而非尋求協助。
在Hancock, Gee, Ciaccio, and Lin (2008)的論文當中,他們分析以文字做溝通 的網路環境裡,網路使用在表情符號的挑選與 使用並非是隨機無規律的。因為音律規則的特 性,像是語調、重音以及語速,再加上非語言 行為,好比體位姿勢、手勢和面部表情都無法 從以文字溝通為媒介的「批踢踢實業坊」觀察 分析,因此使用者如果不使用特定的溝通策略 來表達他們的情感、情緒與態度,使用者的情 感狀態(affective states)是不易察覺的。
象形文字構字為圖畫文字,例如“鳥” 與 “山”皆是象形文字。在將近六百個漢字 中,有百分之四(約24個字)的漢字為象形圖 (Rogers, 2005)。在第一個例子裡可見,創造 此句的作者當時在「笨板(StupidClown)」看 板裡使用了“囧”來表達一個人的目部表情以 及情緒,我們可以解讀“囧”字為象形圖,也 恰好“囧”字為象形字。然而追溯“囧”字的 來源,我們發現了“囧”字與一個人的表達情 緒毫無關聯,事實上“囧”字是“窗”字的象 形字;“囧”字亦是“明”字的異體字,語義 為光明、明亮的意思。台灣的網路使用者在電 子佈告欄中把“囧”字解讀為此篇文章作者的 情感表達而非聯想此字為光明、明亮。由此可 見,看似為一種表情符號的文字其實與原本的 語義大相逕庭。
另外,在電子佈告欄常可觀察到其它使 用象形圖的例子來表達使用者的面部表情和手 勢動作,比方說“(╬ ̄皿 ̄)凸”就是使用象 形圖來表示表情符號的其中一個例子。這樣以 圖象作為表達情感的表情符號的隱含之意為一 個生氣的人咬牙切齒般(皿)又伸出中指表達心 中怨氣,然而這兩個漢字原意分別為容器及伸 出;突出,可得知此兩字的原意與隱含之意是 不相稱的。本研究發現指出台灣在電子佈告欄 的使用者會使用中文字來表達其情感及情緒, 這樣的表達方式彌補了他們在文字非同步溝通 為媒介的社群網路裡無法使用的非語言行為。
當網路使用者採用文字象形圖來做情緒抒發表 達時,這就是Gumperz(1982)所提出的語境 線索contextualization cues。僅管在這個社群 裡的許多成員都會使用表情符號,但社會大眾 經常會忽略像是這類的社會文化知識及意義理 解過程。
注音文的語言特色與功能
在上述的文獻回顧當中,Huang(2009) 發現注音文的語言特色是為了表現言談標記 與感歎號;Su(2003)的一文提及注音文有助 於促進電子佈告欄使用者提升群體之間的團結 凝聚力。有鑑於以往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也 試圖在本篇研究當中試圖探討注音文的語言 特色與語用功能與歷年來的研究發現是否相 符或相異。底下的語料句子收集自「八卦板 (Gossiping)」、「希恰板(C_Chat)」及「異國 戀情板(CCRomance)」等看板,作者希望能特 過解析這些語料來呈現注音文的使用超越了言 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s),且當漢字不便 使用時,使用者就會適時使用注音文取代漢字 原有的功能。
(2)偶真的豪害怕山豬ㄛ~~~
(3)人生勝利組是我ㄎㄎㄎ..
(4)小魯聽家中長輩講鈴ㄉㄟˊ都是指喝白開 水
(5)一堆手槍指著他ㄅㄧㄤˋㄅㄧㄤˋ應該也 無法全部擋住!
(6)這樣算大家口中的ㄈㄈ尺嗎?
在上述第二個例子與第三個例子中,注 音符號ㄛ[ɔ]和ㄎㄎ[kʰkʰ]皆具有言談標記的功 能。第二個例子貼文者使用ㄛ[ɔ]是表示其驚 歎的語氣,另外第三個例子裡貼文者使用ㄎ ㄎ [kʰkʰ]意圖仿效一種自嘲、冷笑而並非驕傲 自大的語態。第四個例子為兩種書寫系統的 轉換,此貼文者刻意使用中文字鈴[liŋ˧˥]加上注音符號ㄉㄟˊ[tei˧˥]來模仿台語發音“喝茶 ” [lim˧ te˧˥]。雖然台灣後期有學者試著試圖 使台語文字化,創造自身的書寫系統,但大眾 普遍的接受度並不高。在此語料中貼文者創造 出“鈴ㄉㄟˊ”這個用詞是因為漢字喝茶[xə˥ tʰʂa˧˥]並無法精確拼寫台語發音[lim˧ te˧˥], 因此使用了注音文來取代正統漢字。由於貼 文者的目的是為了向其他讀者詢問為是否[lim˧ te˧˥]這個音正確的表示“喝茶”的意思,貼文 者使用“鈴ㄉㄟˊ”[liŋ˧˥ tei˧˥]這樣音譯的方 式能讓讀者理解此貼文者有意詢問的是台語的 發音而非中文字的原意。在第五個例子當中我 們看到ㄅㄧㄤˋㄅㄧㄤˋ[pia & pia %]是一個 擬聲詞的句子。貼文者使用注音文“ㄅㄧㄤˋ ㄅㄧㄤˋ”能充份展現手槍發射、射擊的聲 音,此外,因為沒有對應的漢字能音譯槍砲發 射的聲音,所以貼文者刻意選擇使用“ㄅㄧ ㄤˋㄅㄧㄤˋ”讓讀者理解此注音文的使用 是仿效開槍的聲響。最後,在第六個例子當 中我們看到了貼文者使用了“ㄈㄈ尺”這個 用詞。“ㄈㄈ尺 [fə fə tʰʂ ˨˩˦]”或許是「批踢 踢實業坊」使用者創造出最有創意使用注音 文的其中一個例子。“ㄈㄈ尺”代表英文縮 寫“CCR”,也就是Cross Cultural Romance (跨文化戀或異國戀)。貼文者選擇使用“ㄈ ㄈ尺”並非只是純粹注音文“ㄈ”的形貌相似 英文羅馬字母“C”,並且漢字“尺”的形貌 相似英文羅馬字母“R”(“ㄈㄈ尺”形貌相 似“CCR”),再加上台灣因為有少部份民眾 對跨種族或是跨文化戀情抱持著敵對的態度, 甚至有些不包容跨國婚姻的網路使用者會對異 國戀發表不友善、激烈的網路評論。也因此刻 意使用注音文加上中文字“ㄈㄈ尺”而並非英 文羅馬字母“CCR”能讓電子佈告欄使用者賦 予力量把詼諧、嘲諷的效果加諸在文字書寫系 統上,使得那些憎恨跨國戀情的使用者能在網 路環境中使用網路語言鞭撻他們所敵對的族群 與政治意識型態。
簡言之,本篇的研究結果與Huang (2009)的部份研究結果一致,亦即在電子佈告欄上出現的注音文具有言談標記的語用功 能;注音文也間接幫助讀者更能準確地解讀 貼文者的情緒與語調。然而本篇研究與Huang (2009)對於注音文的語音特性與使用注音文 產生的語言遊戲(language play)看法不盡相 同。根據研究者收集的語料分析顯示:注音文 非但有言談標記與及感歎號的語言功能,並 且還有聲音象徵(sound symbolism)的語用功 能。值得一提的是,當漢字無法音譯台語時, 注音文會取代漢字的文字功能,除此之外,電 子佈告欄裡的部份使用者會使用注音文來取代 英文羅馬字母,目的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不認同 的社會族群不滿。在以上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留 意即使注音文與正體中文字這兩種書寫系統有 很大的區別,電子佈告欄裡的創作者使用注音 創造出來的注音文也提供了一種新的替代解讀 語義的方式,讓讀者能從語句的上下文當中理 解語境當裡的言外之意。
注音文與網路社群規範
Su(2003)的論文指出儘管在台灣注音文 是以文字為溝通的網路社群媒介最受歡迎的語 言行為之一,但網路使用者對於這種非正統的 拼寫方式抱持著含糊不定的語言態度。Su 的 研究結果發現在她的研究對象中對注音文的語 言態度是反感的,不過另一層面也可以解讀 注音文之所以在網路這麼熱門,也或許是年輕 一輩的網路使用族群大量使用注音文的緣故, 注音文在年輕群體當中享有隱性聲望(covert prestige)。可惜的是,Su的論文出刊後,經過 了十多年後幾乎很少有學者致力探討網路使用 者對注音文的語言態度,也因此本篇研究試圖 理解注音文的語用功能與網路使用者對注音文 的語言態度是否在歷年間產生了改變。
在造訪了五十個熱門的「批踢踢實業 坊」看板後,研究者觀察到了各看板都有各 自不同的文化風氣,比方說在「異國戀情板 (CCRomance)」裡,使用者會被規範禁止張 貼仇外的文章內容。各看板的板主設立了一些 規定強制使用者遵守的板規,若是貼文者張貼 了違反板規的的文章內容,貼文者就會受到 懲罰;換句話說,管理者經常定期追蹤檢視電 子佈告欄的使用者的貼文是否有違反規定。 在這五十個研究的熱名的看板裡,研究者發現 了有三十八個看板板主有張貼明確的語言使用 規範,尤其是刻意禁止使用者使用注音文的。 「批踢踢實業坊」的社群成員若是違反了板 主設立的語言規範,就必須要承擔被懲罰的風 險。例如「電影板(movie)」的管理者規定若 是使用者張貼的文章內容有灌水及充斥著注音 文或是網路文體,使用者就會被禁言(禁止張 貼文章)一週。同樣的,「美食板(food)」的 管理者也強硬規定若是使用者張貼的文章少 於六十字或是出現了注音文,使用者的文章就 會被刪除。另外,若是使用者是屢犯(重覆破 壞規定的使用者),不儘使用者的文章會被 刪除,並且使用者會被禁言三十天。但是也 有其他的看板例如「汽車板(car)」、「西斯 板(sex)」與「汪踢板(wanted)」皆沒有對貼 文者的語言行為有所強硬規範。比如「汽車板 (car)」的管理者雖然明文禁止使用者使用注音 文,但在必要的情況下(像是描述汽車發出的 聲音或是汽車零件發出的聲音)卻可以使用注 音文。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為注音文在電子佈告欄 可作隱喻為犯罪。似乎在這個網路社群裡使用 注音文是一件不道德的事,甚至管理者有權懲 罰使用注音文的使用者。除此之外,眾多「批 踢踢實業坊」的使用者在看到其他貼文者的 文章充斥著注音文時,常會毫不猶豫爭先恐後 地去檢舉這些“不合法”的行為。我們可以藉 由觀察這五十個熱門的「批踢踢實業坊」看板上得知管理者在電子佈告欄嚴格實行語言上的 規範,這是自從 2009 年以來就存在的語言 規定。然而在與遊戲類相關主題的看板中管理 者並沒有加諸網路言論審查的規範,但是大多 看板,例如「龍族拼圖板(DragonPuzzle)」、 「神魔板(ToS)」以及「暗黑板(DIABLO)」也 僅只出現少量的注音文。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 注音文似乎破壞了網路言談的和諧,不論是管 理者對於注音文的語言態度是正向亦或是負面 的,電子佈告欄的使用者大多有意識留意到在 這個網路群裡,各成員應皆遵守一個大原則, 即是大量注音文的使用是被禁止的。
除了觀察熱門看板的規定以外,電子佈 告欄使用者的網路言論也證實了注音文被比喻 為反社會行為。眾多管理者與使用者在看板 之間表達他們對「批踢踢實業坊」的使用注 音文的語言行為感到不適。事實上,「女板 (WomenTalk)」的其中一個板主評論整個「批 踢踢實業坊」網路社群皆不接受注音文的出 現:
大概因為這種是BBS上的一種禮貌規定或 者是文化習俗,大家儘量應該都要共同遵守這 樣的無形規範,並且,最重要的還是大家都應 該去避用注音文的方式打文章。-D. Y.(管理 員)。
「女板(WomenTalk)」的管理者D. Y.的 言論證實了前面的討論,亦即注音文被視為一 種反社會行為。不只管理者,使用者也表達了 對注音文的不滿,這樣的言論可以在許多看板 看到:
我上國中之後,慢慢發現句子有些注音文 但我覺得火星文很白癡沒再用了。-F. L.,(使 用者)。
當我看到注音文,我會想說我是在跟我國 中生打字聊天嗎?-K. L.(使用者)。
我不反對注音文但我不認為社會能夠接受 它。其實現在國中生不但內容白癡又充斥著注 音文。-P. T.(使用者)。
這些來自「批踢踢實業坊」的言談語料 顯示,不論是管理者或是使用者皆對注音文這 類語言行為感到厭惡。除此之外,本篇研究也 呼應了Su(2003)的研究成果,似乎注音文的 使用與使用者其教育程度有很大關聯。本篇研 究觀察使用者常直接或間接提及注音文使用者 是教育程度低落的人或是缺乏智慧的表現。這 群社群成員裡的人普遍認為注音文為青年人的 語言,這樣的語言風格是不成熟、不恰當且不 深思熟慮的行為。Su(2003)的其中一個論點 為台灣人學習注音這種拼音法過程可能與注音 文的使用息息相關。在上述的文獻活顧當中, 注音符號是用來協助台灣幼童、國小生拼寫漢 字的音,然而一旦孩童對拼音法熟悉了之後, 他們就會停止使用注音,並開始學習讀寫中文 字。這樣的拼寫學習過程可能導致電子佈告欄
使用者認為使用注音文的人不重視讀寫能 力,並且無法在網路情境用漢字與他人做有意 義的溝通與思考。另外一個層面的解釋為注音 文不受到電子佈告欄使用者的歡迎是因為使用 者認為漢字的美與本質被注音文玷污了。使用 者感嘆中文字體在網路語境下已漸漸流失了, 因此使用者對其他人呼籲停止使用注音文這種 非正式的文體,其所為致力於保護台灣傳統價 值。
結論
本研究解釋了台灣書寫系統的特質,並 側重注音文的語言特色、語用功能以及探討台 灣網路使用者對於非同步溝通網路文體注音文 的語言態度。本研究發現注音文的語言特色及 語用功能數年來已逐漸改變。注音文並不僅有 言談標記的功能 (Huang, 2009),注音文的 語音特質與圖像式的特色也能幫助讀者解析言談中的言外之意。本篇研究顯示注音文這類網 路文體無法幫助網路使用者建立團聚凝結力, 也無法幫助網路使用者建立連結共識(common ground)。相反的,注音文在網路社群裡是被 禁止使用的,並且「批踢踢實業坊」的管理者 會對注音文此類的語言行為加以管制規範。研 究者認為台灣網路使用者對注音文的語言態度 是反感的,就如同 Su (2003)論述網路使用者 對注音文抱持著負面的態度是由於習得注音符 號與漢字過程與教育程度的差異而造成的。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本篇研究的研究方法有一個主要缺陷,即 是資料收集的篩選內容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討 論有些差異。在本篇的研究中並沒有逐一檢視 社群群體對注音文的語言態度,而是選擇象徵 代表性的言談來檢閱網路使用者的語言態度, 顯然這樣少量的樣本數是不能足以代表社群群 體成員的語言意識型態的。研究者期望未來的 學術研究能解析探討注音輸入法與使用注音文 之間的關聯,特別是應證是否只有使用注音輸 入法的使用者才會創造出注音文。除此之外, 未來的研究也值得調查是否使用者的性別會影 響其使用注音文的頻率。最後,研究者也可以 針對其它社交媒體以及同步溝通的媒介去釐清 是否注音文的語用功能與電子佈告欄裡語言行 為是一致的。
作者 陳怡安 為 佛羅里達大學語言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