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14087
- 發佈:2019-08-16
加賀市三大溫泉中的山中溫泉住宅區。(攝影:歐庭華)
前言
日本中央政府於2009年開始,推動由各地方政府負責執行的「地域振興協力隊(地域おこし協力隊)」制度。推動至今已第10年,這樣的制度在日本地方振興工作與移居新創圈中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成功的案例看似很多,然而只要在網路上搜尋便會發現失敗事例更是不勝枚舉。筆者作為臺灣人實際申請日本地域振興協力隊制度,結束了7年東京都心的生活移居到石川縣加賀市,將以協力隊隊員身份訪問過去的協力隊學長姐們以及加賀市政府的承辦負責人,帶大家一窺這個看似自由度高、成功案例多,實際執行上卻有著許多困難的協力隊制度在日本北陸加賀市的運用以及現況。
加賀市人口約6萬8千人,以山中、山代、片山津三大溫泉著稱,傳統工藝有九谷燒、漆器,自然環境方面環山面海,看似什麼都有,在泡沫經濟時期也曾以繁盛的加賀溫泉鄉聞名一時,如今卻也面臨人口外移與老化等問題。現任市長宮元陸以親台著稱,屢屢結交友好都市,包括台南、高雄、高雄市鼓山區、以及桃園市,這使加賀的外來觀光人口中,台灣客攀升到六成以上,而現在北陸新幹線車站預定在加賀市落成,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繁華一時的加賀溫泉鄉中,新生代們的期待、中生代的堅持、老年人們的願望正圍繞著新幹線工程在檯面上跟檯面下上演著一部廉價版的日語鄉土劇。
面對人口減少的困境、新幹線車站的工程以及各種市民團體聲音,在一片混亂中,加賀市役所地域該怎麼運用協力隊制度出招呢?本篇就從制度面帶大家了解加賀市是怎麼運用地域振興協力隊這張牌。
一、地域振興協力隊制度概論(以下略稱協力隊)
從2009年開始的協力隊制度已經執行了10年。而在這10年中,中央政府除了派遣各種專家,從產業到地方社群進行輔導以外,在廣告宣傳方面也不惜花錢拍了日劇介紹協力隊制度(2012年10月放送,由生田斗真主演的《遲開的向日葵》,便是以協力隊隊員為主角進行拍攝)。至今,運用制度的方式五花八門,地方政府實際上扶植了多少計畫,促成多少移居,在關鍵績效指標(KPI)達標背後有太多數字沒辦法呈現的真實情況。
2009年開始執行以來,2015年全國總共673個地方政府透過此制度採用了2650位隊員。2018年度全國1,061個地方政府透過此制度採用了5,530位隊員。此制度主要以地方政府招募對社區營造或是對移居感興趣的都市居民。隊員的工作內容從地方品牌化、地方商品開發、販賣、行銷到都市交流、觀光甚至農林水產業等。另外也透過讓隊員們從事「地域協力活動」來加強大家在地方定居的意願。
隊員每人年間薪資為200至250萬日幣,另外一年則有150至200萬的活動費可供使用,皆由總務省支付。而在2014年後,隊員若在任期結束後一年內於在地創業,除了地方政府提供一百萬創業輔助金以外,國家也有提供另外的輔助。
輔助對象主要以三大都市圈移居至地方者為主,至於委託方式契約內容及名稱等則交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根據總務省資料,隊員中有四成為女性、八成為20至40歲。任期結束後有五成留任地方,另外一成則是移居至工作業務政府的周邊都市。而任期結束後定居的隊員中有五成選擇就業、兩成選擇就農或創業(2015年統計)。
二、加賀市協力隊專案概述
加賀市從2016年開始利用協力隊制度,當時正值協力隊這個名詞在全國各地方政府廣為人知,大家也開始努力跟上時代,積極以各種形式利用協力隊制度。此時加賀市由民間團體及公部門各自提案,最後決定採用以下四個專案:
- 山中溫泉東谷地區活性化支援業務
- IT事業
- 移居窗口
- Next Commons Lab(NCL)加賀 。
以下介紹各專案內容,以及預算與執行上遇到的困難。
專案1.山中溫泉東谷地區活性化支援業務(地方創生塾)
-計畫緣起
加賀市中擁有幾個國家指定的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官方簡稱為重建傳,此制度不以「點」(單體)而以「面」(群)作為文化財的建造物保存,所以保存地區內的社寺‧民家‧藏等建築物、門、土牆、石牆、水路、墓等「工作物」、庭園、灌木籬笆、樹木等「環境物件」皆屬於保存項目。2018年為止,日本全國共選定118地區。
而東谷地區就是其中一個。當地幾乎已經無人居住,但由地主與房東組成的「山中溫泉東谷地區保存會(以下稱東谷地區保存會)」依舊想以各種方式活化該地區,無奈主要成員幾乎都是高齡者,實際上並無作為。在數年前,因為工作調職而移居到加賀市附近小松市的企業主管,偶爾跟想復興當地的長者搭上線,在休假時以義工形式參與協助農業等活動中,便加入了東谷地區保存會成了其中一員。東谷地區保存會有意想全職聘用這位幫手,卻又苦無經費,於是向公部門提案;加賀市回應了此要求於是就開始以「山中溫泉東谷地區活性化支援業務專案」為名招募兩位協力隊隊員。
契約上的工作內容則包括:活用耕作放棄地、活化與挖掘地域資源、社會福利(例如年長者、閉門族等支援活動)以及協助地方活動。實際上的工作的內容雖然名義上是由東谷地區保存會指定,但是基本上是自由提案、自由活動。但立場上若加賀市提出要求的話協力隊也需前往協助。
-聘用制度、上下班時間、經費分配等
日本總務省對於每位協力隊員所提供的預算是一年400萬日幣,但契約內容並不透明,經訪談後甚至得知在每個專案下每位隊員契約條件也不盡相同,筆者所屬組織下有目前至少有數十人透過協力隊制度在全國各地方政府服務,也耳聞每個地方政府給的薪水及社會保險制度皆有出入。
契約制度是以市公所臨時職員身份簽三年契約,也就是說健保及年金會由市公所負擔。每個月實領16萬日幣,另外住宅輔助、及經費等等,月工作16天允許兼職。上述包括健保年金所有支出都不會超出400萬日幣,也就是加賀市政府在此制度中負責的工作有面試、簽約、在中央撥款之前的代墊薪資(日本每年年度結算在4月,總務省會撥款整個年度的經費給地方政府)、以及每個月一次的報告會。薪水、保險出納以市為單位,而額外的經費需經過山中溫泉東谷地區保存會出納。
曾被譽為日本第一富豪村的加賀市橋立町。除了漁港之外,圖中的加佐ノ岬也相當受觀光客喜愛(攝影:歐庭華)
-計畫困難點
剛開始數月管轄範圍是由市負責,而非東谷地區保存會,因此想做什麼通通需要企劃案,就連想種個田都要提企劃。最後雙方協商,檢討出這樣的協力模式既沒效率也很難有成果,於是把管轄權限外包給山中溫泉東谷地區保存會,此後活動才較為順利。經濟條件方面若夫妻想過一般水準的生活則至少要雙薪,只靠協力隊的薪水不大夠,且如果要考慮育兒的話雙薪也很勉強。另外剛開始沒有人脈、在地協助者不多、在沒有場地可以用的情況下,無論是展開建立人脈資源、以及與當地人建立信任關係就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
-計畫現況
受訪前輩本月任期即將結束,他表示還是會繼續種田,但是因為收成太少,因此沒辦法當作主要工作,只能當作興趣。田地是山中溫泉東谷地區保存會擁有,因此也不必煩惱租金。另外第一期協力對前輩們引進的「社區營造學校制度」也以新專案形式由市公所新到任協力隊隊員繼續經營,此制度可說是串連起加賀地方創生相關人士以及當地有志青年的重要制度。
-訪後餘談
很多資料都顯示大都會跟地方搶人,從一開始就是場徹底不公平的戰爭。而人口減少的將來以及經濟衰退的現況,在一直以來的統計資料中也顯而易見,政府早已預見到由中央集中管理的制度已經病入膏肓,當初訂定的各種制度也面臨崩潰,因此提出了「把錢還給地方讓大家各自創造新生活」的「地方創生」政策,換言之中央不想再為地方政府負責,才用各種方式把錢還給地方政府,讓大家各自努力;是好是壞見仁見智,即使在經濟上與各種條件上來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然而有些東西也許是提早一步跨入地方的我們才能發現的吧!(待續)
作者為 東京裏物語 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