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13740
- 發佈:2021-10-29
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之故,日本內閣府在2020年增加地方創生臨時補助金(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対応地方創生臨時交付金),補助的預算在2020年達3兆日圓、2021年為1.5兆日圓(原先日本的地方創生交付金為一年1千億日圓),讓地方政能府得因應各地疫情狀況做預算提案。同時內閣府地方創生推動辦公室也公布了「地域未來構想20」政策資料集,希望大家能用創造力對抗疫情,共同解救地方經濟危機,建立起強韌且自律的區域社會。
這份政策資料將日本各地實踐過的跨部會計畫整理成三大目標、20項未來區域治理上重要的概念。理想上,希望這些概念和各地既有的成功案例,能幫助所有地方政府互相借鏡、學習,讓彼此能穩健地解決「經費預算或體制上的課題」、強化「與各領域專家形成夥伴關係」、了解並「與既有的政府施政合作」,最後達成追求「跨領域施政」的加乘效果。
政策資料就像是未來治理的指引手冊,讓所有參與的公共團體能用共通的語言,一起創造新的體制,並朝有效達成明確的施政目標邁進。本文將簡述此政策報告的內容。
超過3兆日圓的地方創生臨時補助金,處理抗疫四階段
日本內閣府認為,面對疫情,政府的施政有四個階段,第一個是守護地方命脈、防止疫情擴大;接著是維持雇用和事業、守護並支持民眾的生活;再來才是恢復經濟活動、振興在地經濟;以及,最後一個階段是要建構一個強韌的經濟結構,用來對抗地方經濟危機。
這前兩個階段中,在中央政府先是提供緊急支援補助金、開發疫苗和治療藥物、配發口罩、以及實施「大眾運輸防止疫情擴大對策」。其後再到撥發事業持續補助金、雇用調整補助和房租支援補助、特別定額等紓困補助時,就須仰賴地方細緻化因地制宜的對策。至三、四階段,則要召集市民、業者、行政單位的力量一起來支援,徹底活用數位資訊人才,打造「新社會」、「新居住型態」與「新生活」。
地域未來構想一:整備社會環境
在整備社會環境目標中有8項:3密對策、發燒篩檢、無現金支付、行政IT化、防災IT化、邁向脫碳社會、超級城市、易於理解的地域經濟系統。希望透過這八項對策力抗疫情,打造零接觸社會的軟硬體建設:
1.透過實施3密對策創造舒適空間:
在疫情下,日本一直宣導要注意3密,也就是避免密閉空間、密集人群與密切接觸,因此可運用經產省、觀光廳、環境省負責「制定防止疫情擴大計畫」、「中小企業生產性革命推動計畫」、「高性能空調設備導入支援計劃」等對策。
此項措施希望全國各地方能盤點學校、圖書館等公共空間、健康診療等實施機關、觀光設施、餐廳。看這些公共設施在空間上如何調整設計,用以確保社交距離,像是設置室內換氣與隔板,創造更舒適具有附加價值、讓人安心的空間。
2.整備發燒篩檢站網絡的軟硬體投資:
在疫情期間,搭配厚生勞動省的「防止醫療機關擴大感染」措施,各地要確保每個角落都有設置、調配發燒篩檢站、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健康管理中心等,一方面監測在地居民的健康狀態,並提供醫療諮詢等。在支援自主管理者時,將有疑似感染的患者引導至發燒篩檢站,幫助防止因院內感染導致的擴大感染。
3.推動無現金社會:
從減少從業人員與顧客接觸機會的防疫策略來看,由於無現金支付不會接觸現金,因此可幫助建構防止疫情流行的衛生環境。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善用支付功能,推動無現金支付點數回饋活動,一方面可以提高使用的誘因,另一方面也喚起消費者能有效參與在地平台運作。而平台所收的數據,也會作為未來地方經濟的對策。這項計畫能搭配經產省和總務省的 「導入IT、MyNaPoint、無現金支付裝置補助」、「公共設施無現金化計畫」以及「全國統一的二維條碼JPQR普及計畫」。
4.行政手續徹底線上化、電子化、強化網路資訊發送:
疫情期間為避免群聚或密集接觸,政府單位要陸續為行政手續建構線上版因應措施,以領導整個區域能徹底數位化。何謂區域數位化呢?像是「一站式服務」提供區域居民在民間企業和行政機關辦理業務的便利性,「雲端等更同採購」可減少公共團體的營運成本,「導入遠端工作/人工智慧(AI)、機器人流程自通化(RPA)」讓新的工作方法能有效解決在地的課題,「資料標準化、開放資料/API提供」可集結民間力量創造新的事業來解決區域課題,再來是「資料利用與活用」,希望善用整合人流觀光數據資料以災害因應資料。
運用相關的政策像是「My Number卡普及與讀取裝置」、「提升個人編號卡(マイナポータル)使用者便利性」、「檢討書面、面對面的行政規定」、「系統、業務標準化」、「開放資料傳道師支援制定官民資料活用」等計畫。
5.因應疫情建構新的災害應對型態:
當疫情來臨時,災民要到哪避難?而地方政府又是如何確保有足夠的避難場所,同時簡化過程中的行政手續?面對又快又急的疫情,自治體首先要協助改善的,是受災者支援制度-像是活用APP數據收集避難資料、加速解決受災證明申請手續塞車的狀況、透過整備受災者名冊,希望能有效且迅速支援回應受災者需求。再來是建構新的避難生活,像是要運用飯店、旅館等民間設施,確保有充足且舒適的避難空間,再來是要充分儲備、調配、運送物資的支援系統,像是有足夠的口罩、隔板、體溫計、志工支援、無線網路等。
6.善用區域的再生能源、建構強韌且脫碳化的分散型電源:
在疫情中,大家發現社會在面對災害時,一定要有韌性。而日本政府提出預計在2050年時,要將溫室氣體排放降為零,也就是要實現「脫碳化」社會。因此活用區域潛在的再生能源、建構分散型能源系統成了地方創生重要的事業模式。地方自治體支援導入供需一體型系統、非固定電價的躉購制度、以及蓄電池,同時針對區域引入再生能源的調查、企劃、聯絡會議等措施,接者要培育人才支援區域設立新的電力。
7.大膽修改法規,提前實現「應對疫情的智慧城市」:
疫情期間,由於需要注意社交距離,且職場和學校多數時間是採取遠距授課、遠端工作模式。因此為了守護市民,行政單位必須思考「零接觸社會」和「智慧科技」,活用資、通訊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為新的生活方式做準備。
這種因應疫情而生的超級城市、智慧城市著重的面向包括醫療、交通、觀光、支付和物流。醫療面向分為感染預防和感染因應,可透過疫情感染者追蹤APP,以及醫療機關特定抗體檢驗資料、可穿戴式無症狀者血氧資料、中轉醫院、病人交通運輸資料等整合為全國疫情醫療資料庫。
在交通、觀光、支付和物流方面,主要以小型自駕巴士在觀光地接送,路途可運用AR、VR虛擬方式提供在地客製化觀光體驗,市內觀光可用行動支付、無人機宅配,達到無現金、免提物觀光模式。個人居家物品全部用手機支付網購,媒合市民-司機宅配,而治療用藥也可能透過無人機宅配。
此外,日本在其國家戰略特區制度中,便有針對各產業領域做法規調適,這次特別提到自駕車、無人機、分散型電源、地產地銷,希望能運用資料整合、開放API等改善資料服務。
8.運用RESAS將地方經濟視覺化,促進以資料為基礎的施政提案:
為了發展地方創生,區域的經營者一定要分析與認識自己的長處、弱點來面對課題。因此日本整備了資訊入口,將民間、官方多樣的區域經濟資料,以地圖或圖表等方便大家理解的方式視覺化,幫助大家清楚知道在地的成長市場或消費動向,包括活用可以擬定多種成長策略的儀表板和統計資訊。例如在區域全產業結構地圖中能了解自身在地的產業結構,從在地的POS資料,可以了解市場樣態。因此投資者在回饋或投注資源給在地時,可以把握、理解在地的商社、觀光目的地行銷組織、製造業、商店街、商工會、金融機關、學生、市民等現行狀態,為下一個成長階段積極制定成長策略。
地域未來構想二:確立新的生活型態
當新型態社會的軟硬體建設備足,將焦點回歸到生活面的6項重點:教育、醫療、地域交通體系、文化藝術、運動、內容產業、都市與地方生活轉換、熱誠。希望疫情期建設讓彼此身體健康不易被傳染的環境固然重要,但這時心理層面會遇到轉換,每一日的生活方式在新挑戰中出現新的選項,希望能確立新的便民措施與新的社會支撐能量。
9.加速與強化GIGA School,實現符合新世代的教育:
疫情期由於各地學下在緊急事態下,多改為遠距授課,因此投資遠端教育和科技教育是新的教育現場重中之重。地方可以透過補助金, 補足教育現場因硬體、軟體與人才不足的經費,加速GIGA School(Global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也就是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學生都能有一人一台電腦裝置,同時也要整備高速網路、支援線上學習必要的網路費用、推動活用遠端工作或線上學習的雲端、確保資安環境、以及準備讓教學者和學習者使用的數位教科書、數位教材等。
此外文部科學省、總務省和經濟產業省也搭配資通訊教育顧問事業、支援國高中資通訊社團活動、支援媒合贊助者、整備校園內光纖網路硬體設備、以及補助導入教育科技(EdTech)的經費和相關研修費用。
10.支援線上診療、線上服藥指導:
疫情期間除了就醫要分流之外,也開始考量患者移動造成的風險,防止醫療現場疫情擴大,因此各區域要針對線上診療,引入新的醫療環境設備,加速醫療機關線上化。首先是線上診療,要請資通訊協調員提供醫療機關諮詢建議,補助電腦、平板、鏡頭、麥克風、路由器,也補助相關的視訊及網路電話費用;再來是發送處方箋和配送藥劑,例如運用藥局物流、無人機等方式在確保品質及本人確實接收下配送,另有診斷確診的PCR(核酸檢驗)檢驗車與醫療機構合作。
這項遠景計畫,除了可運用地方創生臨時補助金之外,也可搭配運用厚生勞動省超過2兆日圓的新冠肺炎緊急綜合支援金、15億日圓藥局藥劑交付支援計劃。
11.整備交通行動服務與新區域交通體系:
因應疫情影響,在區域間移動時可能有新的需求變化,因此應該要支援在地不同的關係人做交通數位轉型。例如導入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AI配車需求反應式交通,運用共乘計程車APP、開發無人機和飛天車、應對零接觸的無現金支付、在大眾運輸設置遠紅外線熱影像、防範3密下提供即時擁擠人流量資訊、積極與醫療、觀光、社區營造等不同領域合作。
12.創造與傳播區域的文化藝術、運動、內容產業:
在新的生活樣態下,日本的文化藝術、體育、傳統習俗等內容產業活動,該如何用新的線上方式舉辦,讓現實、虛擬、內容和區域活化之間有加乘的效果,甚至藉由線上化讓更多人發覺區域的有的文化,或是在解封後國內市場能馬上蓬勃發展。相關的策略案例包括:各類旅遊設施導入無現金支付及分流預約系統、充分訂定公演及實體活動的防疫對策計畫、支援無觀眾的表演形式、製作宣傳在地文化和運動的內容行銷影片(例如線上直播煙火祭典)。
同時,文部科學省和經濟產業省,也有提供全國性相關補助,支援旅遊、文化藝術內容產業可以做內容全球化的宣傳製作物。
13.結合都市或地域兩邊的優點,開展快樂的工作型態:
由於要遵守防疫3密對策,因此對都市的人來說,工作和生活可以有新的「生活轉換」選項。例如可運用關係人口概念,擴大都市與地方之間的移居生活、移地工作,也可媒合新的人力、遠端工作、大學等資源互補,解決區域的課題,讓遠端工作、自由職場、副業、工作假期者找到新的生活工作型態以及喜愛的居所。
對地方自治體和中間的支援組織、社會企業來說,可以從硬體面和軟體面切入,硬體面包括:空屋整修、廢棄學校整修、符合3密原則的舒適空間整備、光纖網路環境整備、開放式辦公室、衛星辦公室。而軟體面包括資訊發送、建構移居接納體制、關係導覽人、區域虛擬貨幣、人才媒合、區域生活與就業體實習體驗等。在這之下也要注意勞動方式的改變需要有相關法規配套支援。
14.為單親家庭、單身高齡者創造新的連結:
由於疫情的關係,辦理人群接觸的活動變得很困難,像是兒童食堂、日間照顧等,而這些活動計畫若停止了,可能會使社會失去了居所或連結,導致孤立化的現象。因此為了依循新的生活樣態,創造「新的連結」、「新的社群」變得很重要,能運用地方創生臨時補助金,去幫助相關地方公共團體,非營利組織去協助相關人士做數位轉型。例如補助線上守護的新活動、支援購買通訊器材、透過社群網絡諮詢討論、個別派遣諮詢指導員、建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教學教室等,促進鄰里、外國人、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和單親家庭有新的支撐網絡。
地域未來構想三:促進產生新的消費或投資附加價值
最後是6項伴隨著新的消費模式、市場挑戰而來的產業轉型,包括:強大的農林水產、物流進化、地域商社、觀光地域發展/營造法人(DMO)、新旅遊、商品券、旅遊券與事業結構改革。
15.為實現強大的農林水產及食品產業,促進新投資與確保勞動力:
在疫情期間,突顯了確保農村勞動力與人才的重要性。然而七成農業從業人口超過65歲,但因為疫情導致外國勞動者被限制入境,也發現都市服務業的業態、就業市場急需轉型,因此雙方以透過兼職、副業、移居工作假期等方式合作,來降低投入農業的門檻。
農村所屬的人要接納移居者或是導入智慧農業、接納勞動支援組織、提出可被資料視覺化的農業工作與硬體整備、招募支援參加的農家。而都市部所屬歇業、失業、轉型的人,要協助創造新的農村工作者,包括媒合與提供研修、挑戰全年雇用、利用南北高低氣候差與栽種期等差異做媒合。同時也推廣地產地銷以及食材原料,並且投資六級產業化體驗消費,以及出口導向的產業、商品力升級。
16.透過地域商社、觀光社區發展營造法人(DMO)、在地新創等,運用社會設計力,強化在地經濟力:
從區域之外招攬具設計感與市場敏銳度的社會設計師,透過強化品牌與通路的地域商社、強化歷史文化街道等強項的目的地旅遊行銷組織DMO、自律自助解決課題的小規模據點、在地數位新創等形式,尋求創造價值的設計、提升區域經濟力的願景,甚至連結到共創永續價值的「地域價值生態系統」。
這樣的社會設計者角色,包括要創設地域內外成員聚集與協創的場域、支援形成中長期地域的未來藍圖,並且以來自區域內外的回饋分析為基礎建立永續價值創造系統。支援地域人才與資源發展出的新價值的設計,支援永續孕育營運主體的設計與網絡。這當中也需要關係人、企業、大學和非營利組織、媒體與金融機關合作。
17.活用新技術提升整備區域內物流效率:
疫情期間由於須遵守3密措施,因此物流的角色便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物流業相關運送業者、倉儲業者,以及商流業的製造業者、販售業者間可以共享物流資訊,建置提升物流效率的新技術,並且找尋每一個區域最適當的供應鏈。
而這過程中,國土交通省、經產省和內閣府科技執掌的單位,要投入自動機器人的研究開發、做集約輸送網的稅制修改、無人機自駕配送的實證試驗、以及建構電子標籤系統。相關的案例有:地域的貨客混載配送實證、無人機、飛天車等新技術開發、培育地域全體物流管理的供應鏈經理人、以創造策略性創新方案計畫(Cross-ministerial Strategic Innovation Promotion Program, SIP)推動智慧物流服務持續探討、參考地域物流提升效率探討提升效率模式
18.促進整合旅宿、餐飲、運送的新旅遊型態:
由於疫情期間的邊境管制,日本少了國際觀光客市場,因此觀光廳欲提供投融資以支持更有力的觀光內容,並協助派遣專家。在這同時為了遵守3密措施,日本必須做安心旅遊轉型工作,好來適應與病毒共存之下的「新旅遊型態」,例如旅宿和在地觀光營造法人DMO合作討論新的策略,運用本來串聯的組織基礎互相合作。觀光設施可以充實針對兒童的旅遊體驗、運輸業者可以協助在地餐飲業忒出外送服務、在地區民和遊客可以放慢步調享受地方的自然與文化體驗、旅宿業者可以思考改裝客房內個別飲食區、共同工作空間或是在戶外空間用餐。可運用的案例包括無現金支付、提供預約制且避免人流壅塞的分流服務、旅宿業串聯其他產業合作。
19.發行引導型商品券和旅遊券:
同樣是為了遵循3密對策下的新生活型態,生產者、商店街、餐廳、旅宿、在地居民、地方企業、活動觀光設施等都會遇到要零接觸的挑戰,因此可運用數位技術,透過預約制、工作假期、點數回饋、旅遊券、商品券等商業模式來開發新的產品。換言之,要思考因地制宜的新消費型態,可能包括高齡者專用賣場或專屬時段、外送、在地產品和新產品促銷、工作假期優惠、3密對策店鋪安心用餐方案、預約販售口罩等備品、造訪產地等等,結合政府的「Go To Campaign」旅遊振興活動申請支援或推廣。
20.地域牽引形成企業群,徹底重建事業構造改革:
企業必須掌握可以投入資本性資金的機會,從地方創生交付金籌措相關費用,積極諮詢策略專家與成長、繼承策略,琢磨事業重建企劃與市場、徹底探討資本策略、鑑定併購對象企業,從中獲取實質的支援後,一鼓作氣實施事業結構改革。
另外可從金融廳、經產省和資訊類型新創企業獲得數位轉型支援,以及官民金融機關,經營者保證指引、實質無利息、無擔保特別融資等金融支援;而針對經營與繼承面也有稅制補助和媒合;在資本性資金的投入面上,有資本劣後級融資、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商工中金、中小機構、產業革新投資機構、地域經濟活性化機構(REVIC)等資金。
日本在2020年盤點出的日式在地振興方案中,化危機為轉機,拋出「地方未來20個新型態應對方式」,希望在紓困的同時,能用振興的資源佈局未來。而回到台灣,想想台灣,疫情帶來了許多生活上的改變與不便,甚至也在與許多難題奮戰中。從2020一整年至今,台灣政府也投入了相當多的預算因應,同樣地針對疫情來臨後生活有了許多擘劃與調整。疫情肆虐不分國籍、地域,而台、日兩國在對抗疫情乃至於邁向復甦之時,肯定也有許多能相互借鑑及互相學習之處,期盼這篇日本的經驗能拋磚引玉,為未來帶來多元良善的可能。
作者 謝子涵 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