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

08

鑑於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加上全球化與國際化所帶來的眾多挑戰,為讓每位孩子受到更好的學習照顧,也讓學校教育可以因應社會需求與時代潮流而與時俱進,2011年政府決定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年限,將高中、高職與五專之前三年納入國民基本教育,以提升國民素質與厚植國家實力。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教育部2014年整合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和高中課綱,發布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倡導素養導向教學,分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期望培育學子未來都能成為終身學習者。

十二年國教課綱原定自107學年度逐年實施,後因部分領域課綱內容爭議,影響後續實施期程,教育部遂調整改自108學年度起,依照不同教育階段逐年實施,成為如今眾人口中熟知的108課綱。108課綱實施迄今已滿五年,目前除了國小六年級之外,其餘11年級皆在108課綱實施範圍之內,其實施成效備受國人關注。

嚴謹成效論證暫難覓教學現場聲音不可忽視

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 PISA)測驗結果於去(2023)年底公布,因為台灣學生在PISA2022評比大躍進,創下歷年最佳成績,教育部或部分媒體特別強調可歸功於108課綱的實施,甚認這是108課綱有助提升學生整體素養的重要證據。然而,倘要真正論證108課綱實施成效,理應要以108學年度國小一年級入學新生為目標群體,進行長期追蹤比較;單以介於108課綱實施之前後的兩次PISA評量結果為比較基礎,得出的結論極為粗淺,恐怕難以服眾。

回顧教育部構思108課綱之初,曾委請當時的國教院籌備處進行先期研究,蒐集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問題,以及深究國、高中課程銜接的學理與可行模式,成為推動108課綱改革的論證基礎。可惜的是,在國教院籌備處先期研究報告之中,並沒有看到針對新課綱實施之後,將採取哪些長期性、有效度的成效追蹤機制或手段,讓外界可以更清楚看到新課綱的實施成效。由此觀之,教育部似乎也不太重視有關108課綱實施過程的教育意義,未在課綱研修與設計階段即同步規劃追蹤評估的配套措施,以致此時每當外界談起108課綱所涉比較複雜、且難以釐清的改革作法時,官方始終無法拿出堅實的研究證據來杜悠悠之口。

即便如此,若干教育團體或新聞媒體陸續自發進行相關調查工作,以呈現各自團體對於108課綱實施現象的觀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為了瞭解基層高中職教師對於108課綱實施後的整體評價,去年年中曾以google表單邀請會員教師填答,共計回收1,600份有效問卷。這些來自基層現場的課程發展者、課程設計者或第一線教學者的觀察,對108課綱的發展與實踐至為重要、不可忽視。

逾半教師正面看待108課綱惟憂負擔過多且學生缺乏動機

全教總此份問卷內容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對108課綱的整體看法,第二部份為教師對108課綱教學現場的觀察,第三部分為108課綱對學生學習的幫助,第四部份為108課綱中的親師溝通,第五部分為對課程諮詢制度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

第一,超過半數(54.7%)高中職教師對108課綱持正面看法,包含:認同108課綱實施方向、認為108課綱內容符合社會未來的需求,且期待108課綱的實施會對台灣教育有所貢獻。不過,也有超過5成以上的普通高中教師認為108課綱整體規劃不具合理性,因為普通高中教師普遍認為「未獲得足夠資源」且「造成師生負擔過重」。

第二,從開放問題填答結果可看出,高中職教師們認為108課綱最成功之處在於讓學生擁有多元適性課程,課程規劃也具彈性,有利於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與自主學習,並可將學習軌跡記錄在學習歷程檔案之中。然而,高中職教師們也認為108課綱並無法改變家長成績至上的觀念,學校現場依然充斥升學主義風氣,且憂心學生缺乏對彈性課程、自主學習課程的學習動機。更重要的,超過七成的高中職教師們認為108課綱造成師生負擔過重,卻不見得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且可能造成基本學力低落,要求應重新檢討課綱。

第三,針對108課綱實施配套措施而言,高中職教師們認為在政策性資源(如:調低基本鐘點、降低班級人數、增加教師員額)挹注不夠的情況下,實難以實現108課綱理想。以自主學習規劃為例,教師們雖然認同這項理念,但實務上往往因為學校場地限制、教師人力不足等客觀因素,經常出現一位老師照顧將近百學生的窘境,致使教師淪為「點名」功能,無法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更多的指導。為此,高中職教師們呼籲政府,請按108課綱設計給予足夠教師員額。

在政策性資源之外,高中職教師們還提到兩點需求:首先,多名教師表示期待能有立即應用於實務上的教案分享、教材範例、學習單、教學觀摩影片、數位平台共享、多元評量範例等教學資源。其次,教師們普遍不喜歡專家學者天馬行空的理論宣講,比較期待諸如社群共備、工作坊、實體教學觀摩等性質的教師增能活動。

最後,全教總具體提出兩點建議:第一,108課綱精神雖獲教師正面肯定,但整體規劃顯須再檢討,且應尊重一線教師實務教學經驗,避免理論難以應用於實務上的窘況再現。第二、108課綱政策性資源挹注與教師支持系統應精準到位,教育部尤需給予教師自主組成的專業社群更多經費與支持,讓教師專業得以發揮,有效因應108課綱,避免事倍功半。

根據此份問卷結果,並參酌個人在現場的近身觀察,以下進一步思考108課綱所倡導的理念與所涉及的課程實施政策措施,再補充兩點檢討意見以就教方家。

108課綱推動需要時間與資源行政單位不宜追求速成

多數教師雖然認可108課綱改革的理念與價值,但也同時認為家長或學生重視的依然是考試成績、可能不見得歡迎108課綱,而對新課綱揭櫫的理想感到有些窒礙難行。從這些看似前後矛盾的意見,以往外界經常認定這是基層教師不願改變、缺乏變革動能的標準說詞,個人則認為這正可凸顯課程改革的複雜性,社會大眾須更細膩檢視108課綱的推動過程。

論者常批評教師可能並未重新認識新課綱的理念,是用過去的經驗來涵蓋108課綱的概念。事實上,如同過往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方式,這幾年有關108課綱總綱、各學習領域綱要的調訓研習如排山倒海般,透過簡單幾紙公文、循著行政指揮體系由上而下來到學校現場。這些沿用傳統宣講方式、忽略教師和教學現場需求,同時又設立檢核KPI的密集研習活動,是多數現場教師接觸108課綱課程政策訊息的重要管道。教育部雖有培訓108課綱種子講師、製作108課綱公用宣講簡報,但細究研習活動內容安排與宣講簡報資料文字,仍具有濃厚的權威型政策工具風格,大抵只強調108課綱改革的重要性,也明確指出108課綱對教育工作者的深切期望,卻對具體實施細節著墨不多。現場多數教師是在此類課綱宣講活動之中,參酌自己所處的學校環境與資源條件,回想自身日常所遭遇的教學問題,再進一步形成「108課綱與自己實務工作關連」的認識、見解與信念。換言之,108課綱實施是一項高度脈絡化且極為複雜的過程,由政策方案本身的明確清晰性、參與人員的理解與認知及實施場域的資源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織,進而形塑與影響108課綱的實施生態,難以單純將課程改革成敗歸咎在教師的心態與意願。

更具體的說,推動任何課程改革或新課綱,除了需要法令、組織、經費、設備……等等配套措施,更涉及社會價值、教育理念、政策典範及心智模式的改變,這是需要透過較長時間、提供相關資源及採取漸進方式才有機會看出成果。因此,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需為108課綱所提出的理念及價值,針對課程實施進行長遠推進規劃與縝密布局,不宜追求短效、速成的推動方案。

政治干擾未曾減少雙語教學衝擊課綱為甚

另一方面,影響學校課程實施的因素極多,但眾人最擔心外在社會政治情勢的過度干擾。尤其,基層教師在學校現場需同時面對許多教育政策,彼此的政策架構可能是重疊,也有可能是矛盾,進而影響現有課程政策之實施。行政院2017年推出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與108課綱之間的衝突,即是說明政治干擾課程實施的絕佳例子。

行政院當年提出雙語教學政策說帖時,使用的字眼雖是「雙語」,但該項政策實質上就是想要「厚植國人英語力」,是不折不扣的「推行英語政策」。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但是當時108課綱架構早已完成,國中階段每週英語課節數還比九年一貫課綱還少了一節課;為了滿足雙語國家的政策目標,教育主管機關竟然允許學校選擇非英語學科課程來嘗試雙語教學,以凸顯對英語的重視。

在政府力推雙語教學政策之下,看似提供學生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但在現場卻也出現不少亂象。尤其,當用英語來學習其他學科時,反而可能弱化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效果,或導致雙語課成為學生的學習焦慮來源。全教總即曾接獲基層教師反映,國小自然科學領域雙語教學要用英文標示魚的各部位,流於灌輸熟記單字,忽略自然科學領域應著重培養學童觀察與體驗的能力;除了浪費寶貴的上課時間,更影響自然科學領域本應要有的學習品質,造成教師、學生與自然科學領域綱要三輸。

換言之,當政府無視108課綱既存的制度規範,如火如荼在學生有限的時間資源之下推動雙語學習,是否有助於達成108課綱揭櫫的理想?會不會淪為「英語沒學好、學科沒學到」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來思考,「2030雙語(國家)政策」無疑嚴重衝擊108課綱規範。遺憾的是,教育部迄今仍無視此案對整體國教品質的長遠影響,為求貫徹長官政治意志,依舊照單全收,不願承認錯誤並從源頭加以導正。

課程改革應穩健配套措施要同時俱足

108課綱揭櫫的學習者圖像,國小階段強調培養學習能力,國中階段鼓勵自主學習、同儕互學與團隊合作,高中職階段則著重學生生涯定向、生涯準備、獨立自主,這樣的終身學習者圖像甚為美好。然而,基層學校實踐108課綱的過程之中,實則會受到學校情境與所處物質條件、學生需求與社會期待等環境脈絡影響。教育行政機關應藉政策方案引導不同行動者的共同理解與詮釋課綱理念,進而協助學校轉化成能夠滿足學生需求與現場實際可行的策略步驟,找出最合適各校場域發展的課程實踐方式。

因此,課程改革應採取較穩健的做法,給足基層學校與教師充足的時間,該有的配套措施要同時俱足,課程改革才能成功。更重要的,從雙語教學對108課綱的衝擊來看,其他外部方案往往也是課程改革的影響因素;吾人希望其他改革方案若有需要學校教育相互並進之處時,務請理解與尊重既定課程改革的整體圖像,方能維護教育主體性並求其整體性規劃之效。

作者 葉明政   為全教總集體協商中心副執行長

最近更新: 2024-05-2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