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安全
編按:台灣邁向老年化社會,對於長照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政府整體規劃尚未完善下,地方政府可以有些作為,減緩相關的衝擊,本次台灣新社會智庫特約記者林竣達,專訪前台南縣蘇煥智縣長,分享台南縣政府當時對於長照的一些政策。


問:當初是如何產生「村里關懷中心」的構想?

蘇煥智縣長:(以下簡稱蘇)

  

      我在1992年第一次參選立委的時候就已提出對65歲以上的老人發放5000元年金的主張,這個想法是來自長期在地方訪問老人而產生的,大部分的老人年紀很大但還得工作,他們都說:「老芋頭真好康,一個月領好幾萬」。我因為是念法律的,比較有平等的概念,所以就開始覺得為何這些長輩不能領年金,因此我開始出現發放老人年金的想法,也得到很多長輩的支持,只是他們都覺得不太可能,福利意識還不到那個程度,後來我就在選舉中提出老人年金,把它變成一個運動。那時候簡錫堦幫我助選,我們先成功地發起「水租抗繳」,再來要做老人年金,不過後來簡錫堦認為應該先做勞工的。老人年金在法案階段的時候則是許傳盛幫忙很多。第一任立委我主要在推老人年金,到了第二任立委的時候我開始提出「後老人年金時代」的思考,也就是發現到除了錢之外,老人還有健康和照護的需求,因此開始希望能在村里聚落內成立社區型的照顧中心,不但包括老人也包括小孩。當時也有學者提出「照顧社區化」的想法,但都缺乏在村里實行的計畫,都沒有深入社區的實際案例,而因為當時擔任立委的我只有建議權,這些構想要到我接縣長的時候才開始推動落實。


      「村里關懷中心」想要提供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從一般的「健康者」到「完全無力自理生活能力者」之間的過渡階段者,亦即如偶爾無自理能力者,或部分無自理能力者,及提供特殊如獨居老人、身障人士,並提供健康人士關懷、娛樂、教育、休閒等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村里關懷中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利用既有的社區之鄰里、親朋之網絡,讓健康者來當志工,關懷需要被照顧者,而被照顧者,也可於回復健康後,再來照顧其他人,而形成善與愛的循環。
su1




















 

圖一︰台南縣社區照顧-村里關懷中心計畫資源網絡

             (資料來源︰陳明珍,)

問:後來是如何落實「村里關懷中心」的計畫?成效如何?

蘇:

      這個計畫一開始完全是由台南縣的社會局推動,我不斷地跟他們開會討論及督導檢討,沒有其他民間組織和企業的參與,預算完全是縣政府的預算,也沒有中央預算,那時候台灣其他縣市都沒有這種東西,我們率先從2002年做了三、四年後,2005年謝長廷接了行政院長,我帶他去看我們的成果,他就把「村里關懷中心」納入行政院「六星計畫」,改名叫「社區關懷照顧據點」,2006年後其他縣市才開始推,那時我們已經有兩百六十幾個中心了,台南縣五百多個村有超過一半在做這個,而且我們還成立屬於二級機關的專案辦公室在督導考核,做不好會淘汰,做好的會獎勵,我也常親自主持會議。我們有專案人力,早期也會用到擴大就業方案的人力,不過這些人力不穩定,常常九個月或十個月就結束了,因而影響執行品質,後來大部分都是依靠志工隊。後來蘇貞昌擔任院長時期,行政院開始推動長照計畫,因此後來我們這邊也成立了專案辦公室。台南縣市合併後,賴市長也有延續,台南市過去做的比較少,後來也有增加。
su2

















 

圖2 村里關懷中心服務體系圖

                     (資料來源:蕭金源,2005:494)
 

     台南縣的村里關懷中心在各地的形態也不太一樣,鄉村型的老人較多,都市型的則會多出兒童照顧的問題。我們一開始會給15萬的開辦費,主要是採購運動器材讓老人們願意到中心活動,每個月會再給一萬元讓老人們可以來泡茶吃點心。過去各地的活動中心很容易閒置,設立村里關懷中心後,活動中心就開始活化,我們都會要求村里關懷中心的志工要對獨居老人進行訪談,特別是比較弱勢的老人,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怪怪的,可是後來也發生很多感人的故事,例如早期有些獨居老人在家昏倒或死掉都沒人知道,村里關懷中心成立後就都沒發生這些事了,甚至還發生有因為到家探視而把暈倒的老人救起來的案例。有些村里關懷中心也開始做老人供餐,因為獨居老人自己煮比較不方便,村里關懷中心和我們的行動醫院及衛生所也有結合,會到各辦村里健康講座及三、四十樣的免費健康檢查,包括很多健保沒有的癌症檢查。另外有些村里關懷中心也有臨托功能,可以讓小朋友放學後來做功課或舉辦課後輔導。村里關懷中心還有凝聚派系的效果,我們認為照顧弱勢老人是不該分黨派的,我們希望大家不要只有選舉,選完舉就該照顧弱勢,結果確實有慢慢重新凝聚社區。


     我們基本上希望把村里關懷中心和十年長照計畫結合,不過跟中央的想法有些不同,當時在中央的林萬億是希望由專業機構去做十年長照計畫,但很多人其實不喜歡到機構去,而我是希望讓照顧在地化,可以滿足在地中高齡婦女就業的需求,提供她們專業訓練,可以降低交通成本,照顧也可會比較即時。村里關懷中心可以扮演監督管理的角色,掌握哪些老人有照護需求。如果你把照護和在地中高齡就業方案做結合,長照便可以創造就業機會,村里關懷中心也可提供照護,很多人就不必到機構去了。
su3





















圖3 社區關懷據點與相關服務照顧資源關係圖(資料來源:蘇景輝,2009)
 
問:推動過程有遇到什麼困難?

蘇:
 

      在推動村里關懷中心時有遇到幾項困難:首先,在農村區主要是人才不足且人力老化,因而缺乏志工,大多數的志工都是公務人員退休,比較有錢有閒又會文書處理的人,農村地區的組織會比較不健全;再來就是欠缺資源整合,現在的狀況就是縣長下令,但民政和社政系統各有各的想法,民政系統應該跟社政系統結合,村幹事對村里人員比較熟悉,文書能力也比較好,應該被整合進村里關懷中心,把長照變成是村幹事的業務,這樣就會動起來,中央應該要去整合。再者,有些長照資源在衛生署,中央的長照預算被分散給不同的機構去做,這些分散的資源也應該被整合進社會局和村里關懷中心的系統內。另外就是社區發展協會也有資源,但常和村里長變成兩個不同派系,從地方開始分裂,台灣的內政部連這個基本問題都出狀況,這絕對是錯誤的,社區發展協會和村里長應該結合為一,才不會各做各的,里長應該成為社區發展協會的當然理事長,但在政治上沒人願意得罪這種事。最後是主計系統,要求太多領據,太麻煩,太吹毛求疵了。中央的部長都不太會主動去了解這些地方發生的問題,我在當縣長的時候一年都會開兩三次鄉鎮首長的會議,但我們的行政院長從來沒開過地方首長會議,我們也沒有機會去反應,沒有直接溝通的對口平台,跟下面的公務人員反應他們也沒決策權,各單位各司其職,統合的人沒有共同平台,沒有溝通。我們這個國家的管理是有很大的問題的。五都改制後,現在賴市長其實已經可以做整合了,絕對可以做得更好,只是他可能不知道這個問題。


      村里關懷中心的經費主要來自縣政府,納入六星計畫後,一部分的錢才轉由內政部分擔。村里關懷中心做的好的也可以用募款的方式,這我很希望年輕人回來時看到成果不錯時,會願意捐款,之前在做的時候,也都有個人和企業捐款,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子女後代。

問:對台灣福利國家前景的看法?

蘇:

      現在中央的長照預算也不夠,這是馬政府朝向福利國家的開源問題,另外台灣還是很多人會請外勞來進行照顧老人的工作。我認為長照需要一個管理系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輔導村里關懷中心,由村里關懷中心來進行分時管理(time sharing management),有些外勞的日托照顧工作可以由村里關懷中心來替代,而且可以照顧好幾個,不必外勞24小時陪。只是現在村里關懷中心的重要性都還不受到兩黨足夠的認識,基本上是民進黨把整個體系建構起來,謝長廷有把它納入六星計畫,但在整體計畫中發揮的功能還是比較小,雖然林萬億有對村里關懷中心做很多研究,但都是從政府卸任之後才開始的。國民黨有延續這個體系,但問題是沒有投入更多資源。未來老人問題、年輕人不結婚的問題和少子化的問題都會越來越嚴重,民進黨現在的改革力度太小,關鍵在於民進黨不敢得罪人,因此就會變得什麼都不敢做,當然就會變得沒有方向。民進黨應該要加大對社福的主張,做社福才會有選票。要加大社福便要先擴大稅收,例如證所稅、軍公教特殊優惠或年金改革後多出的錢就應該拿來做社福,國民黨在這個問題上維持比較保守的基調,只有比較積極地在做軍公教的福利。不是沒有錢,而是錢都被特殊的群體佔掉了,把那些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特殊優惠或18%的錢拿來社福才能夠平衡這個社會。

參考資料
 

陳明珍(2005)從資源網絡連結看社區照顧網之建構--以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實施運作為例,社區發展110,476〜491。


蕭金源(2005)台南縣村裡關懷中心運作之評論--以六甲鄉為例,社區發展110,492〜504。


蘇景輝(2009)台灣老人社區照顧:理念、現況與問題

http://www.ptcf.org.tw/ptcf2/modules/myproject/case.php?cat_id=79&page=0































最近更新: 2013-04-22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