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213
- 發佈:2025-01-23
一、前言
東亞地區的年金體制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重大變革,這些變革受人口結構迅速變遷、經濟現代化和社會期待變化而推動。南韓、日本和臺灣的基礎年金計劃在解決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和降低晚年貧窮率方面採取各具特色的方式,三國各有獨特的政策設計與目標。儘管基礎年金制度結構和目標不同,但這些政策的共同點在於均為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衝擊,該政策乃為退休人口,特別是弱勢群體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個基礎性的收入保障。具體而言,南韓的基礎年金通過經濟狀況資產調查為主的方式,聚焦於降低貧窮率,確保最弱勢的老年人口能獲得支持。日本的國民年金系統則採用普遍適用的固定額模式,為所有公民提供一致的福利,強調全面性將所有人納入基礎年金體制,包括提供全額基礎年金給第三類保險人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臺灣的國民年金則是在2008年成立,針對未有任何年金者提供年金權,結合固定額給付與基於繳費的組成部分。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臺日韓三國基礎年金制度的設計、納保率、替代率、給付方式,以及目前面對的挑戰,分析三國如何在應對人口紅利變化的過程中基礎年金政策的公平性、可持續性和包容性。通過比較這些模式,本研究提供東亞基礎年金演變中的共同挑戰與未來建議,以解決人口高齡化和財務永續困境的危機與挑戰。
二、日本的國民年金制度
日本的年金制度與南韓一樣具有雙重結構,包括公共職業年金體制與基礎年金(國民年金)。日本的國民年金制度於1961年推出,是一項給付所有20至59歲居民的全民固定額年金制度 ,1985年年金改革持續擴張國民年金制度,例如家庭主婦(第3類被保險人)的國民年金由配偶的保險費間接承擔無需繳納國民年金保險費用,只要婚姻或同居持續滿四十年,不用繳保費即可領取全額的基礎年金(Takayama, 2005;Okumura & Usui, 2014)。如果離婚或分居,則需重新計算婚姻或同居維持時間,以確立可以領多少國民年金費用的年資。國民年金輔以針對受薪階層的厚生年金保險(EPI),提供額外的與收入相關的給付。資金來源於被保險人每月的固定額繳費與政府稅收(Kitao, 2017)。2004年年金改革,部分工時勞工均納入國民年金的保障(Inagaki, 2010; Kobatake, 2008)。國民年金的納保率超過90%,為所有日本人提供的基本老年保障。然而,自營業者和非正式勞工的繳費合規問題仍然存在。比起對於EPI被保險人總所得替代率(包括國民年金給付)可達50%,國民年金的所得替代率約為15-20%。國民年金的保險費率為固定金額,每月16,900日元,而EPI的保險費率為月薪水的18.3%(國民年金佔5%,其他為厚生年金保險費),由勞工與雇主平分。儘管採取這些政策,但日本仍面臨人口高齡化和出生率下降帶來的壓力,這對系統的財務可持續性構成挑戰。
日本的國民年金是一種基礎性退休保險制度,國民年金的給付金額為固定值,與個人收入或繳費金額無關。旨在保障所有居民在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求。該制度適用於20至59歲的日本居民,分為三類被保險人群,包含自營業者或無業者(第一類被保險人)、受僱者(第二類被保險人)以及全職家庭主婦(第三類被保險人)(Liu, 2000; Noguchi, 1983)。以下為其主要特點和計算方式:
(1).第一類被保險人需按月繳納固定保險費,2022年的標準金額為16,590日元。
(2).第二類被保險人的保費由雇主代扣代繳,並同時參加厚生年金保險。
(3).第三類被保險人(如家庭主婦)無需繳納保險費,保費由其作為第二類被保險人的配偶代繳,但退休後可享受全額基礎年金。
從保險費用來說,對部分工時和全職勞工參加厚生年金制度而言,他們按照工資繳納保費。繳費公式為:標準報酬 × 18.30%,其中13%用於厚生年金的繳費,5%用於國民年金的繳費。從給付金額來說,1997年的年金年給付金額為785,500日元,而2022年年給付金額調整為777,800日元(National Tax Agency, 2024)。
三、南韓的基礎年金制度
(一)制度介紹
南韓的年金制度具有雙重結構,包括國民年金制度和基礎年金(Basic Old Age Pension, BOAP)。國民年金於1988年設立,提供與收入相關的福利,是為全國勞工的公共職業年金。此為一種資產調查方式的年金體制,提供中低收入戶人口基礎年金,其成立目的是為了緩解老年貧困問題(Lee, 2022; Shin & Do, 2015)。BOAP制度以補貼形式提供福利,其金額與個人平均收入掛鉤,並根據家庭收入水平和組成進行調整。至2022年,基礎年金的最高金額為每月307,500韓元。每次進行選舉,政黨均會以提高基礎年金費用作為吸引選票的手段。該制度主要針對老年人口中收入和資產處於底層70%的人群,其資格由收入與資產審查決定。基礎年金金額最初設置為平均收入的5%,後來逐步提高至10%。截至2024年,基礎年金的最高金額為每月 334,810韓元。比起目前南韓公共職業年金(國民年金)的所得替代率約為40%(針對完整繳費者),BOAP所得(平均薪資)替代率僅為8-10%。南韓的基礎年金主要依靠政府一般稅收資金支持,並以減輕老年貧困為核心目標,讓所有長者都有最低生活水準的收入(Kang et al., 2022)。由於南韓高齡化發展迅速和勞動力下降、BOAP給付人口數量龐大,陷入長期財務不可持續性的危機(Kim & Han, 2017)。
(二)計算方式
南韓的基礎年金結合收入評估與公共職業年金(國民年金)聯動的減額機制,以確保對低收入老年人的支持同時保持財務可持續性。
1.南韓基礎年金的資格:
南韓的基礎年金針對65歲及以上的老人,涵蓋底層**70%**的老年人口。資格審查基於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資產和債務,並設定了收入資格門檻:2022年的收入資格門檻:單身:1,800,000韓元/月,夫妻:2,880,000韓元/月。
2. 基礎年金金額的確定:2022年為每月最高 307,500韓元(基準金額)(夫妻為 492,000韓元),並根據年度通脹進行調整(OECD, 2022)。
3.基礎年金金額連動減額步驟:
(1).聯動減額:
對於沒有其他年金或年金金額低於基準金額的150%(461,250韓元)的個人,可領取全額基礎年金。
若國民年金金額超過基準金額的150%,則按照公式減額: 基礎年金=基準金額−2/3×國民年金金額+額外年金金額(基準金額的50%)
(2).夫妻減額:夫妻每人基礎年金減少20%。
(3).收入評估減額:若基礎年金與評估收入總額超過收入資格門檻,則僅支付差額。
4. 簡化計算範例:
假設 1:國民年金金額低於基礎金額150%
- 單身收入為1,340,862韓元(國民年金A值的50%),國民年金為432,428韓元,20年繳費期。
- 因總收入低於資格門檻(1,800,000韓元),符合領取全額基礎年金的條件。
- 基礎年金金額為 307,500韓元。
假設 2:國民年金金額高於基礎金額150%
- 單身收入仍為1,340,862韓元,但國民年金為864,856韓元,40年繳費期。
- 符合基礎年金資格,但適用聯動減額: 基礎年金=307,500−23×432,428+153,750=172,965韓元
四、臺灣的國民年金制度
臺灣於2008年推出國民年金保險(簡稱國保),旨在解決未納入勞工保險(LI)或公務員年金的個體戶、家庭主婦及非正式部門雇員的給付缺口。臺灣的國民年金(National Pension, 國民年金)於2008年推出,專為未參加其他退休制度(如勞工保險或公務員退休金)的個體戶、家庭主婦和非正式部門勞工提供基本保障。國民年金結合固定額度給付與基於繳費的組成部分(Cheng et al., 2016)。國民年金為自營工作者、家庭主婦和非正式部門勞工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其納保率較高,達到未被其他政策給付人口,目前納保率為65歲老年人口的36%,展現對包容性的關注。假如國民年金實施滿40年,在2048年,擁有全額年資被保險人的所得替代率為平均薪資的15-18%。國民年金的保險費率為9%,政府對低收入者和弱勢群體提供大量補貼(Cheng et al., 2020; Hsieh & Tung, 2016)。國民年金保險費率比勞工保險的保險費率為12%(由雇主承擔70%,勞工承擔20%,政府承擔10%)來得較低。與南韓和日本類似,臺灣在面對人口高齡化和扶養比上升時,其財務可持續性也面臨挑戰。
2024年納保人口有157萬,比2008年15000餘人多一百倍。目前國保給付人口144萬人,遺屬年金12萬人,生育與喪葬給付為一次性給付,每年平均未達兩萬人。國保基金歷年收益數累計為1926.4億元,2008-2023年的年收益率為5.21%。國民年金計算公式為:基礎年金=固定保障金額+(平均投保薪資×0.65%×保險年數)。假設月投保金額為 20,000 新臺幣,投保 40 年,A式計算公式如下:給付金額=20,000×0.0065×40=5,200新臺幣/月,5,200 + 3,788 = 8,988。因此,若繳費 40 年,包含固定保障金額的月領給付金額約為 8,988 新臺幣。B式月投保金額19761元×1.3%×保險年數(Ministry of Labor, 2024).。
國保老年年金受領人數逐年增加。B類年金給付條件較A類寬鬆,其人數比例逐年提升至24%。113年底老年年金合計144萬人,其中A類受領者110萬人(76%),B類受領者34萬人(24%)。由於目前國民年金只有十六年歷史,被保險人最多只能領16年不足額的年資金額,因而2024年國保平均每人每月給付金額:A類5035元,B類980元。以A類被保險人來說,其領取的國民年金全額佔2024年平均薪資之所得替代率為5035/46617=10.8%。
五、日韓臺比較分析
在納保率、替代率和保險費率方面,三國年金制度的差異顯示出各自的政策優先事項。日本的國民年金制度以超過90%的納保率領先,南韓則涵蓋70%老年人口可以領取基礎年金,臺灣則只有36%的老年人口有國民年金。顯見日本基礎年金為貝佛里奇式全面性提供老年人口基礎生活費用,而南韓與臺灣只注重針對邊緣化弱勢群體的政策。在所得替代率(全額基礎年金除以2022年平均月收入)方面,日本(17.74%)、臺灣(10.8%),南韓較低(7.83%)。保險費率的差異亦顯著,日本的國民年金為5%,臺灣的國民年金為9%,南韓的國民年金為0%,並由政府稅收補貼。這些差異反映三國在應對人口和經濟挑戰方面,平衡可持續性與公平性的不同年金策略。如果就南韓、臺灣與日本基礎年金的全額年資年金費用比較,以美金計算:
(1).臺灣:月領 8,988 新臺幣,約為 279.63 美元(匯率:1 TWD = 0.031 USD)。
(2).南韓:月領 307,500 韓元,約為 230.63 美元(匯率:1 KRW = 0.00075 USD)。大約7134新臺幣。
(3).日本:月領 64,816.67 日圓(年額 777,800 日圓),約為 473.16 美元(匯率:1 JPY = 0.0073 USD)。大約為14078元新臺幣。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日本的基礎年金月領金額最高,臺灣居中,而南韓相對較低。這反映了三國在基礎年金設計上的不同政策優先考量與財務資源分配的差異。
六、挑戰與問題
日本國民年金的缺點是其提供的定額年金金額偏低,通常不足以應付基本生活開銷,尤其是在生活成本較高的都市地區。許多退休者必須依賴個人儲蓄、家庭支持或兼職工作以勉強維持生活。此外,該制度存在給付範圍的漏洞,例如未加入配偶保險系統的未工作配偶、不符合補充層級資格的非正規和兼職工作者,以及未達到最低10年繳費年限的人(配偶或未曾同居超過十年者,也無法成為第三類保險人,領取國民年金),這些群體可能獲得不充分或完全沒有年金給付。另一個關鍵挑戰是國民年金的財務可持續性問題,這因日本快速高齡化和低出生率而加劇。隨著扶養比的上升,依賴縮減的勞動力資助年金的壓力越來越大,對現收現付制的運作構成威脅。此外,日本國民年金的統一給付結構未考慮個人生涯中收入差距,導致低收入退休者面臨支持不足的問題。日本國民年金與厚生年金等多層年金制度的並存,也增加行政的複雜性,可能使被保險人在處理制度時感到困惑。雖然日本已採取如提高退休年齡等改革措施,但這些措施只能部分解決充足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深層挑戰。
南韓的基礎年金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其角色具有模糊性,既具有普遍性年金的特徵,又帶有公共援助項目的性質。此外,由於被保險人數的增加和金額的提高,基礎年金的財務可持續性面臨壓力,特別是在高齡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與國民年金掛鉤的收入減額公式則因過於複雜而備受批評,尤其對於繳納國民年金較多的被保險人造成不利。這種雙重定位和複雜性影響基礎年金的效果和公眾接受度。
臺灣的國民年金制度自2008年實施以來,旨在為未參加其他社會保險的國民提供基本的經濟保障,但在實際運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其給付對象數量很少,臺灣納保率36%比日本百分之百的全民納保、以及南韓的70%納保率來的低很多。臺灣國保主要針對未參加勞保、農保等社會保險的族群,如家庭主婦、學生和自營業者,但部分弱勢群體可能因資訊不對稱或其他原因未能納入保障範圍,容易陷入小年金、年金貧窮的問題。其次,國民年金的給付金額很低,難以滿足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求,無法有效降低老年貧窮率。此外,隨著人口老化,領取年金的人數增加,對基金的財務穩健性構成挑戰,可能需要政府進一步的財政支持。再者,由於部分民眾對國民年金的信任度不高,認為未來給付不足,導致繳費意願低落,進一步影響制度的運作。再者,國民年金與其他社會保險的整合存在問題,可能導致部分人群重複投保或保障不足。最後,臺灣的年金制度缺乏像日本和南韓那樣普及性的基礎年金,導致退休者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足。綜上所述,臺灣國民年金制度需要持續進行政策調整與改進,以確保其有效性與可持續性之發展。
參考書目
Cheng, Y.-H., Lin, H.-C. (Luke), & Tanaka, A. (2016). Pension Reform in Taiwan: The Path to Long-Run Sustainability.
Cheng, Y.-H., Lin, H.-C., & Tanaka, A. (2020). Pension Reform in Taiwan: A Macroeconomic Analysis. Journal of 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48(1), 1–30. https://doi.org/10.6277/TER.202003_48(1).0001
Hsieh, K. Y.-C., & Tung, A.-C. (2016). Taiwan’s National Pension Program: A remedy for rapid population aging? Th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 8, 52–66. https://doi.org/10.1016/j.jeoa.2016.05.001
Inagaki, S. (2010). The Effects of Proposals for Basic Pension Reform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the Elderly in Japan. The Review of Socionetwork Strategies, 4, 1–16. https://doi.org/10.1007/s12626-010-0010-1
Kang, J. Y., Park, S., &Ahn, S. (2022). The effect of social pension on consumption among older adults in Korea. Th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 22, 100364. https://doi.org/10.1016/j.jeoa.2021.100364
Kim, Y. M., & Han, S. S. (2017). Critical Review on Goals of the Basic Pension of Korea: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 of the Basic Pension. 한국사회정책, 24(4), 89–112.
Kitao, S. (2017). When do we Start? Pension reform in ageing Japan. 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68(1), 26–47. https://doi.org/10.1111/jere.12135
Kobatake, Kikuka. (2008). Gender equality and women’s pension rights in Japa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United Kingdom)ProQuest Dissertation & Theses.
Lee, K. (2022). Old-age poverty in a pension latecomer: The impact of basic pension expansions in South Korea.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56(7), 1022–1040. https://doi.org/10.1111/spol.12829
Liu, L. (2000). Public Pension Reform in Japan. Social Security Bulletin, 63, 99.
Ministry of Labor. (2024). Pension Formula. Taiwan Government. https://www.bli.gov.tw/0100398.html
National Tax Agency. (2024). Results of the Survey on Actual Conditions of Private-Sector Salaries. https://www.nta.go.jp/publication/statistics/kokuzeicho/jikeiretsu/01_02.htm
Noguchi, Y. (1983). Problems of Public Pensions in Japan. 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 24(1), 43–68.
OECD. (2022). OECD Reviews of Pension Systems: Korea. OECD. 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2022/09/oecd-reviews-of-pension-systems-korea_057d3b66.html
Okumura, T., & Usui, E. (2014). The effect of pension reform on pension-benefit expectations and savings decisions in Japan. Applied Economics, 46(14), 1677–1691. https://doi.org/10.1080/00036846.2013.870654
Shin, E., & Do, Y. K. (2015). Basic Old-Age Pension and financial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 in South Korea. Ageing & Society, 35(5), 1055–1074. https://doi.org/10.1017/S0144686X14000051
Takayama, N. (2005). Pension Reform in Japan. KD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ging in Korea.
作者 黃芳誼 為 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