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14853
- 發佈:2009-11-06
壹、「參與」,讓不可能變可能
「『參與』是廿一世界公民的責任,......外國還有一個叫『公民的逮捕』(citizen's arrest),看到不對的事情,要挺身而出、主張正義。如果每個人都肯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與執行,很多人為的災害就可以減少。」(洪蘭,2009.9.27:聯合報)
筆者曾經投身於反博弈的青年志工行列當中,一同舉起屬於「澎湖之子」的旗幟,號召在臺灣本島求學、工作的青年「返鄉救澎湖」,也曾穿上反賭聯盟的背心,在街頭巷尾告訴鄰里鄉親:絕對不能支持沒有配套的博弈公投、9月26日一定要出來投下「不同意」的反對票。我認為,這是一群意志堅定的青年朋友──不受限於宗教、政黨、舊有思維的包袱,也跳脫了過去傳統社會人情世故的框架,創造出讓人異想不到的奇蹟。本文試圖從公投過程中的實際參與經驗及觀察去分析、解釋其最終結果,並對島嶼發展提出建議。
以「澎湖要不要設置國際觀光度假區附設賭場?」為題的地方性公投具有特殊意義及重要性,可以認定是一種對於鄉村中既存價值和經濟發展的衝突與挑戰。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假借多數暴力進行特別法《離島建設條例》第10-2條的修正,將《公投法》第30條:「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投票人數達全國、直轄市、縣 (市) 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者,即為通過。」改為「投票人數不受縣(市)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之限制。」當順利排除「鳥籠公投」的枷鎖後,國民黨原以為能夠就此順利取得博弈主導權,卻意外在公民投票結束後,讓反對的一方以56.44%(不同意)對上43.56%(同意)雙方差距多達12.88%──澎湖縣反賭場聯盟獲得重大的勝利,而且對於本議題的最終結果擁有絕對的合法地位。
貳、刺客兵團與「澎湖王」的對決
年初立院修法三讀通過《離島建設條例》後,「澎湖縣青年反賭聯盟」率先成立,並於網路平台上進行連署串聯,進入連署頁面前的網頁橫幅(banner)顯示著「團結,就是力量」的字句,至今看來仍讓人充滿信心,至公投前夕共計有7589位的連署人和72個連署組織。隨著議題在中央及地方逐漸升溫,以召集人林長興為首的「澎湖縣反賭場聯盟」隨之組成,由澎湖當地長期關心生態環境的協會、宗教團體等組織逐漸集結,並有旅遊業者、退休教師、各行各業的鄉親自發性投入反賭的行列。另外,以綠黨、公督盟等北部主要社會運動團體及長期投入反賭議題研究的學者、宗教人士也組成「臺灣反賭博合法化聯盟」。三月間,臺北市大安區立委進行改選之際,該組織即於選舉期間發動三一五反賭博遊行走上街頭,因此導致外界時常誤解該活動與澎湖地方反賭聯盟有密切結合,但是該團體中實際參與的澎湖人僅有少數幾位,雙方實為各自獨力運作關係。該聯盟採取激烈的抗議手段,卻也不幸成為後來支持賭場興建的一方以「外來者干預澎湖事務」、「假反賭之名行綠黨候選人抑或社運團體造勢宣傳之實」的攻擊重點。
回顧博弈公投過程,正、反雙方的宣傳、拉票策略,我們可以發現:反對一方幾乎掌握所有「全國性」電子、平面媒體的發言權;支持方則僅取得「地方性」有線電視台及澎湖地方報,而且選舉後期的操作過程突兀,造成部分地方居民的反感。進一步分析,反賭聯盟透過完善的策略規劃與有效的執行力,在選前兩個月,陸陸續續推出各類型的宣傳造勢活動,包含:五鄉一市旗幟布條懸掛、文宣夾報、環島宣傳車、手機簡訊、青年返鄉記者會、平面媒體投書、烈日徒步苦行、靜坐、守護澎湖晚會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藉由地方村里廣播系統播送口語化的反賭宣傳帶,更是發揮創意與在地化行銷的最佳寫照。上述所有行動不但能夠提供媒體新聞畫面及記者報導興趣,又能使多數沈默的反對者產生信心,進而於投票當日踴躍的出門投下反對票。反觀被視為以「財團」、「商會」、部分「政治人物」為首的支持者,不但沒能有效善用資源,也未掌握發言先機。每每在反賭聯盟送出文宣、提出質疑時,才透過澎湖時報的論壇、新聞報導來進行滅火。甚至在部分文宣品的文字運用上產生嚴重失誤,以選前一週的布條為例:「我是澎湖人,要投同意票!」不但激化正、反雙方的對立強度,也讓反對的「澎湖人」產生反抗情緒,更加努力的說服親友投下反對票。總的來說,整場選戰猶如一場龜兔賽跑,支持者近十多年來的努力在驕傲、自負認定勝卷在握、毫無組織運作的結果下,讓反對方能夠在短暫的時間中迎頭趕上,雖然正方在最後一週發現情勢不利,選情已經完全逆轉才展開積極反擊行動,卻也為時已晚。
其次,關於兩方對於議題的論述基調上,支持者使用澎湖縣政府進行36場座談會時所提出的「振興經濟的出路澎湖國際觀光度假區說帖」內文,無限上綱的將「利益大餅」畫大:包括600億資金、500萬觀光遊客、每年2萬元的社會福利等「空頭支票」的謊言。在中央政府尚未制訂出「博弈法」及其配套方案前,上述利多遭到反方一戳就破。另外,高喊「澎湖財政困窘,中央不照顧我們,要靠自己蓋賭場」的說法,在攤開澎湖縣法定預算書、離島建設基金補助款項目後,合計歷年年平均可支配預算總額高達8、90億時,縣府「不及格」的施政作為也被縣民重新檢視一番。在包含公辦說明會、電視談話性節目等辯論過程中,反對方通常推出檢察官吳巡龍、召集人林長興、執行長顏江龍、民宿業者吳雙澤、教授葉智魁等五位分別代表「正義之士」、「理想青年」與「學術知識」,成功在法律、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教育等不同層面提出具體數據的反對設置理由。然而素有「澎湖王」稱號,支持興建博弈的立法委員林炳坤於立法院質詢法務部長王清峰時,王部長表示對於吳檢察官公開反賭「不妥」引發辭職風波;地方報社總編輯接受電台專訪時支吾其詞;身為教育警官、保護人民的警大教授竟談論蓋賭場犯罪率不會升高的看法;幾位家鄉耆老與地方民代公開拍桌怒罵反對者經由電視新聞播出,不但讓支持方形象嚴重扣分,也間接助長了反方的氣勢與優點。
我們發現,雖然反賭聯盟中有成員始終不認為這是一場選舉。但事實上,公民投票就是一種選舉行為,是一場對「政策」、對地方事務的自我決定,只是在臺灣此種公民權的展現還不常見,因此人民尚不熟悉。最後,開票結果不同意賭場的票數以3,962票(同意:13,397,不同意:17,359票,投票率:42.16%)的差距,將博弈產業拒絕於澎湖群島之外。在一片歡欣鼓舞的慶賀聲中,我們必須檢討過程中所出現的缺失,才能迎戰三年後支持方可能再次提出博弈公投的覆議案。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議題選舉,在最後衝刺階段,反對方在媒體、宣傳策略成功發揮效用。但事實上,組織內在文宣的製作、基層拜票的訓練、反賭辦公室電話部隊、聯盟組織運作等恐因經費、人力的調派、聯盟成員的堅持而有所不足。聯盟階段性的任務已經順利完成,結束一場艱辛的抗戰果實固然可口甜美,但這一群被視為「雜牌軍」的反賭成員應當儘快重新集結,收起選舉中的語言與口號,真正承擔一萬七千多位選民所賦予的責任,投入澎湖各地社區發展,提出建設性、可執行的替代方案,而絕非就此解散,恐將辜負了選民對於選擇價值的託付與期待。更重要的是,具有指標性的反賭場聯盟召集人林長興動向就備受關注,他已經公開宣布退出民進黨、代表綠黨投入年底的馬公市議員選舉。固然參與選舉是一種直接取得權力、參與政治運作─「監督政府」的方式,但是其需認清的是扛著「反賭聯盟」的招牌,這些曾經投下反對票的民眾究竟是認同「反賭場」的議題;還是支持「綠黨」的政治理念?筆者始終認為,反對設立賭場的選民絕非等同於環保主義者──只談推廣生態保育,不要地方經濟發展的價值。林老師必須慎思,倘若三年後再次舉行博弈公投,縣民不但會質疑反賭聯盟的正當性,還願不願意與他站在一起?
參、翻盤關鍵──馬公市反對:贊成比例 6:4
公投結束,藍營政治人物隨即將結果視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態反賭,產生藍、綠對決不利選情」、「地方民代擔心年底選情,不願表態」等因素,綠營名嘴則是大放厥詞認為「澎湖人總算自覺」、「對馬投下不信任票」,一副勝利在我的模樣,讓筆者對於雙方的論點都相當不以為然。從過去十年澎湖地方選舉經驗來看,澎湖縣長期都是藍大於綠,但是從民進黨執政後有效掌握執政優勢,對於政黨版圖與選票確實有所擴大。在重大的全國性選舉中,民進黨獲得的選票較為穩定,但是在地方性首長或民意代表選舉時,得票較不穩定。因此,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表態對於博弈公投的影響,恐怕只限於傳統民進黨基本盤較容易勝出的湖西鄉及望安鄉,但是正、方雙方實際票數差距並不大;傳統藍大於綠的白沙鄉、西嶼鄉、七美鄉雖是同意票多於不同意,但一樣差距微薄。唯獨以追求穩定生活品質佔多數的「軍、公、教」為主要組成結構的馬公市,投票結果與過去藍多於綠(比例約6:4)的經驗恰好背道而馳,也絕非綠營名嘴所說選民唾棄馬政府的「信任危機」問題。馬公市正、反雙方差距3,801票恰巧與最終結果接近,也成為影響本次公投的關鍵因素。倘若藍、綠對立此因素成功被支持方在選前渲染成功,經驗法則上理當是將公投結果推向「同意」。因此藍、綠政黨的影響效應其實在這次的公投表現並未顯著,也不如藍、綠人士所提出政治性影響的理由。
澎湖縣地方性公民投票案第1案投票結果統計表
主文 |
澎湖要不要設置國際觀光度假區附設觀光賭場 | ||
---|---|---|---|
投票人數 / 投票權人數 | 同意 | 不同意 | |
全縣總計 | 31,054(42.16%)/ 73,651 | 13,397(43.56%) | 17,359(56.44%) |
馬公市 | 19,729(46.60%)/ 42,340 | 7,882(40.29%) | 11,683(59.71%) |
湖西鄉 | 4,757(50.61%)/ 10,622 | 2,098(44.56%) | 2,610(55.44%) |
白沙鄉 | 2,804(52.59%)/ 7,466 | 1,557(56.05%) | 1,221(43.95%) |
西嶼鄉 | 2,373(54.66%)/ 6,692 | 1,183(50.51%) | 1,159(49.49%) |
望安鄉 | 706(49.25%)/ 3,780 | 215(31.11%) | 476(68.89%) |
七美鄉 | 685(24.90%)/ 2,751 | 462(68.75%) | 210(31.25%) |
若以指標性政治人物,傳統可動員選民區域評斷:澎湖縣長王乾發──馬公市西衛里,反對票929、支持票637,反方勝出;立法委員林炳坤──馬公市嵵裡里,反對票166、支持票234,正方勝出;馬公市長蘇昆雄──馬公市朝陽里,反對票1370、支持票827,反方勝出;澎湖縣議長劉陳昭玲──湖西鄉沙港村,反對票274、支持票90,反方勝出。從上述選票可以清楚發現,僅有表態支持的立法委員林炳坤成功固守城池,也是唯二的馬公市鄰里同意票多於反對票的地區。其餘長期以博弈作為施政理念的縣長、公投前,緊急提出延選至年底建議未獲採納的議長,傳統動員區域支持方票數皆十分難看,顯見此政策並未取得基層選民認同便執意執行的下場。前澎湖縣長、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賴峰偉,選前並沒有表態立場,但是其家族位於澎湖的飯店成為反賭人士重要的集結據點,親友也紛紛公開表示反賭,也讓人玩味。若以原博弈預定地湖西鄉龍門村,反對票364、支持票372;白沙鄉後寮村反對票85、支持票157,雖然支持票多於反對票,實際上卻也未如媒體報導般預定地人民「多數」贊成。而支持方在這兩個區域未能取得大幅勝利,顯見也沒能有效說服當地住民認同博弈產業的進駐。
澎湖籍青年學子及網路運用在這次投票行為中,也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多數願意返鄉投票的青年,利用噗浪(Plurk)、網誌部落格(Blog)等媒介透過網路進行北、中、南大規模動員。藉由澎湖縣青年反賭聯盟定期的E-mail發送,讓原先並不瞭解博弈議題的學子、社會青年較容易取得充分資訊,促使議題透明化以便提供贊成與反對的判斷。投票日,許多年輕朋友表示,是他們首次願意行使自己的「投票權」,並且遊說父母、親戚一同前往投下反對票。就算無法回鄉投票,為數眾多的青年朋友也都會特地打電話向家人說明、催票。若以反賭聯盟估計至少超過三百位年輕朋友返鄉來計算,又能順利影響其家庭成員,這股力量不但不容忽視,也成為反方勝出因素的其中之一。以往地方性選舉的時程多安排在學子期中、期末考試,候選人素質、政見也無法讓旅臺的社會青年願意花費「一票價值三千」的高成本交通運輸特地返家投票,但是這次議題明確的博弈公投,確實出現改變,促使更多年輕人的參與其中也不再如過去僅只冷漠旁觀。甚至有遠在美國就讀博士班的研究生,專程搭乘飛機回到澎湖投下「反對票」,原因無他就單純為了捍衛家鄉的使命。有趣的是,過去在澎湖只可能在農曆年間召開的國、高中同學會「文化」竟然能在公投日的前後舉行,在在證明透過這個議題喚醒了青年對於家鄉的關懷。澎湖的未來與發展願景,有機會因此而轉移在這群年輕人的手上,其次我們也可預判網路動員將成為新一世代的重要選舉工具。
臺灣本島參與反賭的社會運動團體的影響是另一個觀察焦點。他們最大的貢獻在於兩次拜訪監察院過程,院長王建煊皆公開表示反賭決心,促使媒體大篇幅報導將議題提升其高度。但是,他們對於澎湖在地反賭聯盟所帶來的困擾與負面形象也不曾間斷。首先,部分社運團體以過去「街頭經驗」在澎湖進行運作,完全使議題失焦,也曾數度引起居民反彈,他們不但毫無意願融入澎湖這個封閉社會的社會脈絡當中,還不斷試圖隨意衝撞卻自我感覺良好。舉例來說,在聯盟拜訪縣長及檢察長的過程,部分社運團體以激進、不通情理的方式進行抗議,還在辦公室內當場呼口號、拉布條的行為,讓支持方大做文章。第二,守護澎湖反賭晚會上的發言。不但讓許多參與活動的在地民眾憤而離席,也強化了「外來者」輿論效應。而在最後勝利的一刻,始終一路默默努力付出的在地聯盟成員選擇退居幕後,而搶進鎂光燈焦點的卻是部分社運份子。筆者不但必須承認支持方的部分質疑,也在發送文宣的過程中親身體驗了被居民視為「外來者」的辛酸,讓人不禁要問:難道這就是臺灣部分社運團體的水準?
肆、少了純淨,就失去存在的意義
當澎湖人經歷了公投,決定七百多年的澎湖價值──純樸、樂活──是不容被政客、商人所輕易破壞,我們必須給在地的澎湖居民掌聲,這場公投選戰不但豎立起臺灣民主路上的典範,也見證了「正義」在當今社會環境下仍然存在。博弈公投結束,支持方持續向外界放話:「三年後,公投一定捲土重來」。我們擔心未來三年縣政持續空轉,縣府無法提出具體的島嶼經濟發展政策,有心人士刻意讓觀光產業持續低迷,對澎湖居民的態度恐將產生轉變。環境人士倡議推動生態旅遊觀光,縣府也隨波逐流的大談再生能源「低碳示範島」等概念。但是以澎湖縣最重要的觀光命脈:海洋資源來說,歷經了早期毒、炸魚的破壞、漁民使用滾輪漁船、三層網的濫捕、中國漁民以拖網越界搶食魚貨,以及去年年初發生的寒害魚類浩劫。另外,近年來縣府無管制的讓生態旅遊業者過渡推廣,在沿岸的「潮間帶」生態圈遭受到嚴重的破壞,上述這些人為的災害也讓海洋生物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在尚未讓大自然喘息修補之際,實在不適宜再近期內加強生態觀光的行銷。否則對於以海洋為賣點的澎湖觀光產業,會在短視近利的規劃下,將再一次造成傷害。另外,低碳島嶼、綠能產業在臺灣仍不成熟,不但沒有相關的配套專法也還未實質引進國外技術,無法因地制宜的進行地區性試驗。固然澎湖群島擁有先天條件,但對於政客只為了選票見風轉舵的亂噴口水和執政者超短線的選擇低成本、立即見效的作法,也絕非澎湖長久之福。
TVBS新聞台曾經以《夢幻島國──大溪地》為題進行一系列的專題報導,採訪記者是這樣為大溪地下註解:「這就是大溪地,一個與世無爭的夢幻島國,一個您搭飛機,就可以抵達的地球天堂!......為了保住這片自然美景,大溪地的企業寧可多花點錢,把經營眼光放遠,他們說,少了這片純淨,大溪地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這是一個成功島嶼的發展經驗,遙望二十多年前的澎湖自詡為「下一個夏威夷」,數年後又希望成為「國際島嶼,海上明珠」,時至今日的「蛻變澎湖,向世界說Yes」。然而這群實質掌握澎湖政治權力、產業發展的政治人物、政府文官,到底何時才能為澎湖找到屬於菊島自己獨一無二的「品牌」?而要是因為這場博弈公投,而讓澎湖居民撕裂情感就此一分為二,難道這是執政者希望看到的結果嗎?從頭開始,將基礎觀光建設做好,從上到下整合所有旅遊資源,提供誘因機制爭取願意回鄉奉獻的人才,提出有遠見的中、長程公共建設計畫。從口號到實踐,從今天起多愛一點故鄉,身為澎湖人的我們人人有責!
作者顏子傑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澎湖馬公居民。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