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經濟
壹、前言:

      自希臘從2009年爆發債信危機以來,原本就備受各界矚目的歐元區整合、以及歐盟過於快速擴張等問題,隨著其他鄰近諸國如義大利、西班牙等後來合稱為歐豬五國(PIIGS,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也紛紛陷入倒債危機之後,批判與檢討的聲浪更是甚囂塵上。另一方面,對於甫從雷曼兄弟倒閉引發的金融風暴後迄今還未完全回復元氣的全球經濟而言,更形如履薄冰,隨時有繼續向下沉淪的可能。然而,有識者目前更大的疑懼與觀察卻是,在如此繼續惡化的情勢之下,是否將導致歐盟走向解體一途?一旦歐盟因此而解體,其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必然十分巨大。因此,本文試圖透過討論歐債危機對於歐盟的影響,來分析其未來可能的發展。


貳、歐債危機對於歐盟組織的影響
 

      導因於金融風暴所引爆的希臘及其他歐豬四國債信危機,暴露出這些國家本就危機四伏且問題不斷的內部經濟結構問題。而隨著如雪球般擴大的歐債危機並進一步衍生出使歐盟面臨政治危機的原因而言,有以下幾個面向也值得注意討論:


      1. 是否嚴格執行加入歐元區的標準:根據1997年所簽訂的穩定與成長協定(Stability & Growth Pact)的規定,歐元區的會員國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a.預算赤字不超過GDP的3%

      b.國家債務不超過GDP的60%

      c.通貨膨脹率不超過表現最好的三國之平均值的1.5%

      d.長期名目利率不逾通膨最低三國的2%

      e.連續兩年內匯率波動幅度在2.25%以內(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 II)


      然而,儘管有這些嚴格的規定,但實際上並非所有的會員國都達到這個標準。例如法國政府赤字在2011年即佔GDP的7%,而西班牙則達到9.2%,歐元區會員國的平均預算赤字則達到6%。而政府債務超過GDP60%的會員國則比比皆是,例如比利時的96.5%,德國的83.2%,而歐豬五國中只有西班牙勉強達到標準,其餘多高達90%以上1。而在最初審核入會資格之時,希臘即已未達上述標準中的兩項。然而希臘仍舊透過其他方法諸如美化債務使得歐盟最終仍允許其加入。之後雖屢因浮濫開支遭到糾正,但情況仍舊沒有改善。甚且在希臘出現債信危機之後,針對歐盟紓困計畫所提出的諸如削減預算赤字、節流等系列措施和承諾仍然跳票,更遑論達到歐盟所訂定的標準。


      2. 歐盟組織的結構性問題:歐盟及歐元區本身即為鬆散的超國家組織,各國經濟體質和狀況不一,難以齊平。貨幣政策尚且無法兼顧,而歐元區缺乏經濟治理(例如財政聯盟)管控的結構性問題亦為根本性的原因之一。而穩定與發展協定中也沒有明訂罰則或有效拘束性之後果,歐元區因此對於會員國的財政措施與紀律並無相關的法律上的約束力。此外,各會員國間對於解決金融危機的看法與措施也多所歧異。而冗長的協商過程造成政策注定無法即時因應快速惡化的情勢而顯得缺乏靈活彈性,這些,都是影響歐盟能否長遠存在必須解決的問題。為了因應以及改善此類重大的結構性缺失,德法兩國於2011年年底聯手倡議進行經濟治理的相關立法措施,並得到多數會員國的支持,除了穩定與成長協定的內容將進行強化以外,也將加入相關的預防措施以及罰則2,俾便使會員國更能遵守相關規定。


      在這次歐債危機中,德國等其他歐盟會員國以及IMF等皆對希臘伸出援手。然而,憂心歐盟度不過難關因而解體的疑慮卻依然存在。歐盟是否可能走上解體的路線?歐元區又將如何?本文認為將出現三種可能的情況:


      a. 歐元區崩潰並解散:這將是最糟糕的情況,各國將可能出現一段紊亂的重整期。在何種情況下可能出現如此的結果呢? 一是各國已經負擔太重導致無力繼續援助或者拒絕援助。但由於歐元區崩潰解散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太大,因此目前各國以及國際組織傾向於繼續金援希臘和其他歐豬國家。歐元區的崩潰是否可能進一步打擊歐盟並促成解體呢? 這種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但歐盟的存在對於歐洲各國而言實際上優點大於缺點,並基於歷史情感和國際經貿戰略等考量,維持歐盟的正常運作應為各會員國間的一致目標,故可預料歐盟解體的可能性應可大為降低。


      b. 歐元區重組並縮小組成會員國數:這種走向將可能使重組後的會員國間的財政關係更為緊密,且加入的會員國應較具有向心力以及更良好的競爭力和經濟體質,亦不失為一種可能的發展走向。


      c. 歐元區組成財政聯盟:依照目前的發展來看,這種結果的可能性顯然高於前兩者,但組成財政聯盟同時意味著將來進一步擴大部分主權讓渡的可能性,例如日前德國曾經提出的監管並代理希臘財政的預算專員議案,即遭到希臘和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3。因此,是否真能朝向這個結果,仍舊充滿變數性。


      但不論歐元區在經歷歐債風暴後會出現何種結果,根據以上的討論,危及歐盟存續性的可能無法說絕對沒有,但以以上的討論來判斷,這樣的可能性相


      對而言並非甚高。且歐盟正式成立之前歷經煤鋼共同體、歐洲共同體等一系列長達數十年的整合與試誤,其運作早已日趨成熟。歐盟不能說完全沒有組織上的缺陷,但若歐洲各國仍對歐盟存有共識,盡力消弭風暴並趁此機遇彌補制度上的缺陷,歐盟以及歐元區的未來或許還將藉此更形穩固。因此,以下將介紹並討論歐盟對於解決歐債風暴的相關措施。




參、歐盟對於解決歐債風暴的措施

  
      希臘債信問題爆發伊始,歐盟即通過相關的紓困方案,金額高達1100億歐元。然而,紓困方案只是暫時解決了燃眉之急,希臘對於自身的諸多內部問題並沒有獲得完全解決,以至於風暴迄今越滾越大。許多國家的民眾對於希臘面對債信危機處理的態度抱持諸多不滿,認為希臘過去揮霍無度的爛攤子如今卻要丟給辛勤工作的其他成員國去收拾善後,紛紛表示強烈的不解與不滿。也因此,導致負擔大部分金援金額的德國於聯邦政府同意金援希臘之後,德國聯邦憲法法庭(Bundesverfassungsgericht)旋即於2011年9月對德國政府金援方案做出判決,認定金援希臘雖不違法,但往後的金援應該經過國會同意4。雖則後來德國國會以壓倒性的多數通過進一步擴大對希臘的金援措施,但同時有高達七成的民眾強烈表達他們對數額驚人的金援支出的不滿。他們表示,希臘應該退出歐元區。甚至反對德國繼續金援希臘,除非希臘願意進行改革。而這點連德國副總理羅斯勒(P.Rösler)也抱持相同的看法5。德國的態度在此次歐債風暴中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一則德國為目前歐元區,甚至歐盟會員國中經濟表現最好、體質最強健的經濟體。同時也負擔了大多數的金援金額的救火隊。二則德國同時也主導了對於希臘經濟問題的相應措施。德國方面認為,希臘總是滿紙紙上空談,實際上並沒有做到歐盟和IMF所提出的改善方案,因此不應該再繼續幫忙填補這個無底錢坑。希臘雖揚言拿不到第六筆援助金的話就要退出歐元區,但退出歐元區並不代表希臘的債信問題就此一筆勾銷。因次希臘接下來將何去何從,值得繼續關注。


      在這波歐債危機中,歐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多種措施及方案,簡介如下:


      1. 紓困方案的提出,由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伸出援手:這是最基本以及最直接和短期的措施。


      2. 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EFSF),並提前實施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 ,ESM):EFSF乃是歐元區為了因應這次的債信風暴而於2010年設置的基金。其目標在於對身受債信問題所苦的會員國提供相應的經濟援助。EFSF可以藉由發行債券或其他融資工具來提高貸款,也能以此來購買主權債券。債務信用則依照歐元區會員國在歐洲央行(ECB)的存放資金比例來擔保。但EFSF是一個臨時性的措施,將在2013年由ESM取代。目前EFSF的放款規模從2500億歐元擴大到4400億歐元。而ESM則將是永久性的金融穩定機制。


      3. 緊縮的財政政策:繼德國宣布緊縮財政政策之後,義大利、葡萄牙也宣布削減赤字的計畫。事實上,這波的債信問題不是貨幣問題,更多是財政問題。也因此,縮減赤字以及撙節支出,減少浮濫無謂的開支以及增稅都是相應的措施。另外,歐盟國家也將進行對自身經濟體的檢討。然而,緊縮的財政政策意味著政府支出的縮減,這將可能造成就業機會進一步減少,失業率增加,稅收減少。而同時政府卻又不得不面臨增加社福方面支出的要求與壓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並增加民眾的痛苦指數。


      4. 財政自律以及財政聯盟:針對違反標準的會員國無罰則的缺失,歐盟重新簽署了新的穩定與成長協定,將針對財政無法自律的會員國進行預防以及糾正的措施。另一方面,屬於解決結構性問題的財政聯盟的成立,希望藉由財政聯盟的成立得以進行歐盟會員國之間更緊密的財政整合。但如同上文中的分析指出,此項方案雖則得到多數會員國的支持,但財政聯盟牽涉到財政主權自主的問題,如何進行實質上的主權讓渡以及達到合理公平,將是一個尚待努力與協商的目標。而一但財政聯盟成型,對於歐元區日後的財政政策以及應對相關的危機將大有助益。


      自以上的措施實施以來,雖曾中間一度爆發EFSF債信評等被調降,以及發生義大利發行的公債高達7%殖利率等等風波,但隨著西班牙順利發行公債以使危機稍稍緩解,以及其他國家紛紛表態願意購入EFSF債券來看,這些措施對於解決歐債風暴似乎已經漸漸的取得成效。但問題最大的希臘仍舊深陷債信危機所衍生的金融風暴泥淖之中。目前,希臘仍尋求其他援助的可能,而各國對此希臘援助的態度則並不一致。但所謂危機即是轉機,由於結構性問題以及經濟體質不良問題而產生的債信風暴,更暴露出了解決此種問題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歐盟各國得以針對既存經濟結構問題進行調整,不啻是一種增強自我免疫力的好機會。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於低迷的歐洲經濟而言,因風暴影響和信心不足所造成的歐元貶值,也相應地替歐洲的出口貿易開啟了新的契機,對於促進良性的經濟循環預期將會是有相當的幫助的。




肆、歐債風暴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雖則歐債風暴自始已經對於全球經濟以及股市造成一定的衝擊,但事實上,由於台灣的經濟體質尚佳,雖然目前台灣的債務達GDP的40%,但相對於歐洲大多數的國家而言,仍算是處於較低的水準;且台灣對於歐陸的出口依賴很低,在金融市場上也盡力管制熱錢的流動,因此對於台灣的衝擊力道相對較小,故而對台灣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有限。不過值得注意的反而是中國的動態。德國總理梅克爾(A.Merkel)於日前(2012.2)出訪中國,並對解決歐債問題尋求可能的援助。中國總理溫家寶雖並未明確說出金援的數字,但對於幫助解決歐債問題卻表達支持的態度。溫家寶與梅克爾會面時曾經表示,中國可能透過挹注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參與歐洲穩定機制(ESM)方式來加入解決歐債問題的行列。一旦中國確實投入資金到EFSF,加上中國近幾年來大力收購歐洲各國的公債,此舉同時意味著中國對於歐洲經濟體的影響力度將大幅度增加。而另一方面,台灣對於中國的貿易依賴度在近幾年來逐漸攀升,日後一旦中國對於歐洲擁有更大的經濟影響力,甚而是政治影響力以至於造成歐盟美國中國三強鼎力的局面,那麼對於台灣而言不啻是相形壓縮了生存空間,對於中國的依賴度勢必不得不更為緊密,這等於經濟命脈掌握在他人手中­­­--雖則自兩岸休兵以來這種態勢越來越形明顯,但如果連國際空間都被變相壓縮之後還沒有相應的對策,則最後台灣的命運也就不言可喻。因之思考如何因應台灣日益嚴重的產業空洞化和增強競爭優勢的問題,恐怕相對於擔憂歐債危機的直接影響來說,中國對歐盟債信風暴所因應的動態與衍生效應,對台灣的未來發展來說將更為重要。

作者陳蓓在德國科隆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


註解:


1.資料來源: http://ec.europa.eu/economy_finance/publications/european_economy/2011/pdf/ee-2011-3_en.pdf


2.詳情可參考: http://ec.europa.eu/economy_finance/economic_governance/index_en.htm


3.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1/28/eu-greek-budget_n_1239017.html


4.http://de.nachrichten.yahoo.com/karlsruher-urteil-griechenland-hilfe-050731529.html


5.http://www.wallstreetjournal.de/article/SB10001424052970203889904577199012964988668.html

最近更新: 2012-04-16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