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經濟
從科技進步的過程來看,從「類比」到「數位」是一個趨勢,不論從錄音帶到CD,行動電話從第一代類比到第二代數位,及3G皆是如此。電視自然也不例外,電視數位化是一個全球的趨勢,目前世界上幾個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早已開始數位化的轉變過程。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無線電視數位化的國家,在2009年時已完成全面數位化的轉換。

      英國自1998年開始推動電視數位化,根據OFCOM資料,至2012年中數位電視普及率已達96%。以日本而言,自2003於東京、名古屋及大阪三大都會區開播,復於2011年7月24日正式全國進入全面數位化時代。而我國自2001年由五家無線電視台以認養的方式興建九座數位發射台並於2002年在西部發射站開播,由五家輪流採取與類比同步播出方式,播放數位電視節目。2004年時第一次喊出「正式邁入數位元年」,交通部並預定2006年元月將收回無線電視台現有類比訊號譜道。後因種種因素,政府宣布將於2010年底收回類比無線電波頻率,但是直到今年(2012)5月7日中部類比電視訊號關閉,台灣才正式進入「數位電視元年」。

    
      從各國推動電視數位化政策來看,攸關其成敗的一個重要的政策乃是有關於提供「機上盒」的這項服務是否能順利推展。美國政府由國會撥款15億美金,針對每個家庭提供最多兩張40美元的優惠卷,並在全美設置電話詢問中心,提供24小時服務,回答有關機上盒及數位電視問題。義大利於2007年採取數位接受設備補助計畫,給予相當於售價八折的個人所得稅扣除額(最高上限為200歐元)。日本政府也推出類似美國的政策,推出折價卷方案以推廣數位電視產品,並在市面上推出簡單便宜的數位機上盒,以增進民眾購買意願。NCC為加速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於2010年2月10日第343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無電視轉換方案,通過機上盒補助方案,對每戶低收入戶補助1台電視機上盒,所需經費共約新台幣2.6億元。


      然而在關閉類比無線電視的過程中,不時傳出民眾因家裡電視機一片漆黑,以為電視機損害而求助電器行的報導。在這混亂的轉換過程中,我們觀察到,政府相關部門宣導不足及政策不當而導致民眾不便的情形再度出現。在去年(2011)時政府相關部門信誓旦旦宣示2012年6月30日類比無線頻道收回,可是至2012年收回的過程卻變成分區關閉類比電視訊號,於5月7日在台中地區首先實施,而且在這個重要時刻,職司政府政策宣傳的「新聞局」又因政府組織改造而關門。因而導致政策宣傳不足。其次,政府推行電視數位化,只補助低收入戶數位機上盒,讓低收入戶能收看電視,但是中低收入戶者(未達低收入戶標準,但仍是經濟弱勢者),卻無法獲得補助。


      我國目前收看電視來源可初分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及IPTV(MOD)三種。其中經濟弱勢民眾主要收看的來源,以無線電視為主,也是在這波電視數位化過程中真正受害者。除了不在整府補助的範圍外,由於政府強調高畫質,因此經濟部要求機上盒廠方禁止生產只具SD的機上盒,致使基本款機上盒供貨不足。而中低收入戶者,因經濟壓力,常是撐到最後才去購買,卻只剩下高價位機上盒(HD)可購買。傳統類比電視機即使用HD機上盒仍然無法呈現高畫質視訊,但是不買機上盒就不能收看,想看又只剩高價位機上盒能購買,這對中低收入戶而言,極不公平。提供無線電視數位化的補貼政策,具有推動數位化普及政策,以及滿足消費者基本收視需求服務的義務。

   
      另外在數位化的過程中,因應數位匯流所帶來新的挑戰:法規修訂(廣電三法、電信法)、如何規範跨媒體經營、建立頻道公平上下架機制,及數位內容提供者透過上下游垂直整合而拒絕其他競爭者對於旗下關鍵內容之取用(access to content),而對競爭業者之消費者產生內容歧視之結果,皆是社會大眾需要嚴肅面對的挑戰。

作者林宗男為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最近更新: 2012-09-0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