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點
經過朝野折衝,加上民主與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麥肯的參與,美國國會終於如約於周一亞洲股市開盤前就7000億美元紓困方案達成協議並公諸於世。



      然而,布希的努力,亞洲股市至少日韓港卻不賣帳,東京首爾香港三地股價分別以下跌149.55、19.97,以及801.41點收盤,向世人說明美國的紓困方案挽救大局貢獻有限。如此對紓困方案救贖全球股災的評價,也可用來看待英美政府相繼採取行政干預乃至國有化政策試圖援救股市與景氣的是非功過。

      不管世人是用景氣循環正好輪到衰退,抑或房市與股市泡沫終於破滅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波的全球股災與不景氣,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史班口中的「世紀僅見金融風暴」,似乎並非杞人憂天。事實上,從去年八月次級房貸發作後,在國際油價呈現幾何級數般飆漲的助威下,美國為首的全世界各國不約而同面臨物價暴漲、股價滑落、景氣看衰挑戰。其中,尤其以美國在房地產、金融產業同時嚴重不振的交相打擊下,更是出現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而因為美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舉足輕重地位,布希政府遭遇百年來最大金融與景氣崩盤危機,明顯衝擊美國貿易盟邦乃至一般經濟體,在美國政府登高一呼下,日本、英國、歐盟等國,多次為自己以及為全球經濟攜手注資金融市場,緩和系統性金融風暴的爆發。除了大國集體救援行動外,美、英、日,乃至台灣、南韓、新加坡等國,亦紛紛採取包括寬鬆貨幣政策在內的振興景氣方案,期以力挽狂瀾。只是,也許救亡圖存壓力太大,英美等國的紓困政策缺失頗多,尤其以違反行政干預禁忌,以及走回頭路採行國有化政策兩項,更讓世人瞠目結舌。

      就行政干預的做法論,面對世界級的金融風暴,日本、南韓等國也都採取振興景氣政策,但不外乎遵循傳統貨幣理論,抑或追隨凱恩斯採行擴大公共建設政策,唯獨英美甘冒違逆自由經濟、行政干預禁忌,將政府的大手伸入特定產業或甚至特定企業的經營體系內。在英國,為挽救岌岌可危的房地產,九月初布朗政府一口氣大手筆投入10億英鎊(約570億新台幣),主要用於幫助首購及可能遭到查封的不動產所有人。在美國,行政干預地更直接也更頻繁,除了施壓原本應是獨立機構的聯準會採行包括降息的寬鬆貨幣政策外,更策動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美國銀行吃下美林證券,明明目張膽把白宮大手伸向企業經營帷幕。就在台北遭受颱風侵襲的周一上午,有線電視網(CNN)主播即用「有史以來最大的干預行動」形容剛在國會達成協議的7000億美元紓困法案,一點都不保留,一點都不為布希政府留餘地。

      就走回頭路的採行國有化政策論,眾所周知,全球著力推行企業民營化已有長年歷史,除了經濟上提升效率的考慮外,政治上避免黑金政治的復辟,更是英美歐日等民主、法治、經濟大國的施政重點。然而,也許世紀金融風暴的壓力太大,也許英美政府心虛今日的景氣泡沫源於十年來的過度寬鬆政策而有意以行動贖罪,竟然一再違逆民營化原則大肆把危殆企業或其股權收歸國有,如美國布希政府收購二房、AIG,即使好不容易爭取國會通過的7000億美元紓困法案,也把收購不良的房貸基金或金融資產列入計畫。在英國,除了先前收購出事的北岩銀行外,昨日也決定將處境維艱的Bradford and Bingley(B&B)銀行國有化。

      雖然英美政府的決定,可能有助於避免全球股災惡化與金融瘟疫蔓延,也正如同布希總統所稱,如果不通過紓困法案及時採取救援行動,美國經濟會更惡化、失業會更嚴重,終而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然而,行政干預與國有化一定有其副作用與後遺症,將在未來的歲月中不定期發作,曉諭世人走正道才是正確的選擇。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2008-09-30 

最近更新: 2008-09-30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