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點
馬英九的參與聯合國專門組織策略得到美國和歐盟友善回應,中國雖反對,但總理溫家寶在聯大演說,不再依慣例批台灣,事後接受世界日報等採訪時強調「台灣同胞希望…給予國際空間,我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我們會認真考慮…協商,達成共識。」


      這些反應令馬團隊大感鼓舞。我們無意唱衰,持審慎樂觀態度;但更擔心,以馬團隊的無能,機會會被操作成危機,因為溫家寶善意的談話中陷阱處處,馬團隊卻仍茫然。


      馬總統最大的麻煩,是誤認為外交情況好轉是在於採不談主權,承認九二共識,宣佈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是區與區關係的所謂「活路外交」。


      美國固然不喜歡扁的烽火外交,歡迎兩岸對話,不過自一九九四年柯林頓總統發佈的美國對台「新政策」,把美台關係恢復到「準官方關係」的同時,就積極支持台灣加入「非以主權國家為身分」的國際組織,如今支持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是屬前後一貫立場,不是因為馬的活路外交而有所改變。


      至於中國對台的國際參與態度也有所調整,而關鍵原因正是馬總統最不願承認的:二千年、二○○四年兩度民進黨勝選,北京發現台灣主體意識高度成長,而體認統一並不是一蹴可幾,恰巧北京全面以「和諧」做為對內、對外、甚至對台海關係的施政主軸。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在反分裂法中規定了台海雙方可進行台灣國際地位的協商談判,顯示北京從全面阻擋調整為透過協商,以納入自己主導之下的「內政」事務而予以開放,北京這策略連宋因誤認北京制定反分裂法意味著戰爭一觸即發,很快就加以配合。


      連宋和胡錦濤簽的兩公報,都提到「台灣民眾…優先討論參與WHO活動問題。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


      兩項公報中「民眾」兩字,北京延伸界定為台灣的國際參與只能是民間關係,而「共同討論」,如今溫家寶已進一步延伸為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權力來自於中國的給予,副作用嚴重。


      中國的構想是,台灣應以港澳模式參與國際組織。馬總統說兩岸是地區與地區關係,一般人實在不容易分辨出和香港模式有什麼不同。這很令人擔心馬政府真的暗示承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台灣國際活動由北京最後同意」,台灣雖然取得國際空間但流失了主權。


      這顯示馬政府對國內外情勢變遷和美、中兩國台海戰略的大轉變並沒有貼切的理解,以致誤判情勢,主張一國兩區,這不但不能替台灣爭到更大空間,反而把民進黨和台灣人民主體意識替台灣撐大的空間嚴重流失了。


      台灣固無法一蹴而幾地以合國際法的主權國身分參與國際,但這並不表示台灣需要放棄甚至否定自己的主權。由於沒認識到這一點,上帝給台灣的機會勢必被馬政府轉變成政府自己的大危機和台灣的大危機。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08-09-29

最近更新: 2008-10-0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