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3856
- 發佈:2008-10-02
日昨,今年最強颱風「薔蜜」來襲,馬總統利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視訊連線,「看管」台東鄺縣長有否坐鎮指揮。周前「辛樂克」颱風過境,重創台灣。馬總統也於災後第一時間參加南港軟體園區的啟用典禮,大談七年前「納莉」期間南港成功的救災經驗。
馬總統已經不是馬市長,現在該面對的是全國災害防救能力如何整體提昇?而不是拘泥一些瑣碎的處理細節。比如說:提到「納莉」的處理,不能僅沾沾自喜大談送抽水機到南港,更要深入檢討基隆河沿岸的眾多抽水站,當最需要時,為什麼會一一掛掉?以及台北捷運淹水的原因?當「納莉」總共下了近四千公厘雨量,超過台北市處理能力時,有無縱向及橫向緊急通報連繫,以整合資源,來處理瞬息萬變分秒必爭的災害防救。
馬總統應該還記得,台北縣四汴頭抽水站在蘇貞昌縣長於現場調度,水利署黃金山署長在高速公路遙控石門水庫洩洪量,及應變中心居間協調,才保住四汴頭的例子;以及環保署介入南港及內湖的垃圾清理,將單一階段處理改成兩階段,先集中垃圾於台北體育場,再於中山高闢專用車道運到山豬窟垃圾掩埋場,才能加速清理,免遭民怨。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提到納莉經驗,主要用意在於馬政府上台後,油價上漲,股票崩盤,失業日增,經濟蕭條,天災不斷,加上毒奶粉事件,雖然換了衛生署長,仍然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如何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滿足普羅大眾「安居樂業」的卑微需求,是馬劉團隊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我認為,唯有藉由已建立的災害防救體系,才能強化馬劉團隊危機處理能力,而不是行政院再組個什麼專案小組。
其實,我個人非常敬佩馬總統在一九九七年政務委員任內,擔任賀伯颱風專案處理小組召集人的大義凜然。那次颱風吹出許多台灣國土不當利用所潛藏的危機,權責單位的顢頇,加上白曉燕事件,當時,「馬政務委員」憤而辭職的風骨,感動了許多人。若以馬總統面對「賀伯」的擔當,加上「納莉」的經驗,一定可以協助台灣建立符合二十一世紀需求的防救災體系。
災害防救法於二○○○年七月十九日公布實施後,從中央、縣市、到鄉鎮三層級於面對災害發生時的預防、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建等不同階段工作,才有明確的法令規範,也讓災防會負有督導考核各部會及各層級防災業務的責任。照理講,災防法實施後,八年來,歷經各類型災害應變處理,應可累積經驗,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災害處理也應較順暢。然而,從民進黨到國民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使用的空間、人員、經費及設備逐年增加,但是,人民感受到政府整體災害防救能力卻逐年下滑,到底什麼原因?
我想最重要的,不管民進黨或國民黨,是整體災害防救觀念仍然輕忽預防及減災工作;災防會仍是任務編組,不是正式機關,沒有自己人員及沒有自己的預算。民進黨初期,執行長由政務委員兼任,比較可以跨部會協調,督導考核各部會防災業務,之後回到內政部長兼任,於是,行政院災防會進一步被矮化成內政部消防署下的「災防會」。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功能萎縮到只能彙整災情,發布新聞,至於統合指揮,支援協調的積極功能日衰,應變中心似乎成為首長作秀的舞台。
馬總統上任後本著苦民所苦的心懷,於全國各地走透透,然而施政滿意度卻已降到歷史新低。真盼望馬總統記取賀伯及納莉颱風的教訓,修改當年劉院長於蕭萬長院長任內一手催生的災防法,讓災防會成正式機關,落實督導考核各部會災害預防工作,累積緊急應變經驗,制定各式標準作業程序,培養防救災人才,如此將會是天災人禍不斷的台灣人民之大幸。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