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3186
- 發佈:2008-10-02
馬政府錯把股市當經濟,當然摃龜。一、股市所反映的只是股東的獲利能力,而不是該經濟就業人數與薪資的高低水準。二、並不是所有的營利事業都上市交易,所以股價指數所表現的只是部分營利事業的獲利能力。三、上市公司的營利活動範圍,並不以該國為限,甚至可能與該國經濟完全無關、與該國只有股票掛牌關係。注意,國外因素會影響公司的獲利能力,所以也會影響股價。
所以,台灣股價指數頂多只是諸多台灣經濟參考指標或經濟信差角色之一而已。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功能包括經濟成長、經濟公平;消極的功能包括避免經濟災難、預防金融體系危機。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唯有在符合以上功能時才有正當性。
用有效性與正當性來檢驗救經濟的措施,馬政府是不合格的。九月三十日的六大措施,加上之前的「證交稅減半」與「調降存款準備率」共八大措施之中,只有央行「調降存款準備率」和「幫助企業向金融機構展延還款期限」與救經濟、穩定金融有關,其他都是在干預股市,無助於救經濟。
理論與事實從來都不能證明證交稅減半對經濟甚至對股價有利,國安基金介入股市也沒有正當性。美國是此波金融危機的核心,我們並沒有看到美國政府浪費國家資源插手紐約證交所護盤,因為股市不是問題。
國安基金利用公款進場選擇性的買進股票,是一個黑箱;除了浪費公帑,也有干預自由市場交易、利益輸送之嫌,對散戶並無真正利益。而且,假如公司就要倒閉,股價高有什麼用?馬政府的措施,不但救不了經濟也救不了股市。
管好金融業之外,馬政府要如何拚經濟?少想金廈大橋,多修台灣的危橋,讓人民的經濟生活方便、生命財產有保障;多注意食品衛生,讓人民可以少受毒害、食品交易正常;少把台灣資金送往中國,降低人民的不確定感。人民有信心以後,即使在國際金融動盪的今日,也會有起碼的、正常的經濟生活,以待來日。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