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點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在總統府財經小組建議下,成了救市的藥方選項。事實上,早在這波次貸危機甚至更早些,主權基金就已是「救火隊」的角色。只是這個角色有其兩難之處,先進國家是既愛又恨,因而引發了到底是蘋果還是毒藥的不同看法。



      自去年次貸危機發生以來,銀行彼此間的借貸無門,流動性風險逐漸提高。具有主權基金性質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投資局投資花旗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投資瑞士銀行、以及中國投資公司先後分別購買摩根史坦利和百仕通集團股權。主權財富基金頓時一躍為拯救金融流動性危機的救火隊。

     
      主權基金扮演救火隊的角色,除了說明其績效和經濟實力不錯外,也帶給歐美國家疑慮和恐懼。這些國家注意到全球約四十個主權基金的主導者,大多是石油出口國和亞洲貿易順差的開發中國家,金額高達二.五兆美元。高於全球對沖基金總額的兩倍,占全球金融資產的二.五%。又由於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主權基金每年還以五千億美元的速度成長。《經濟學人》預估到二○一五年,主權基金將膨脹到十二兆美元,占全球金融資產比提升到一二.五%。

     
      一些歐美國家也看到了主權基金的神祕性和黑箱問題,直指來自開發中國家的主權基金,隱含了政治或戰略的意圖,並非純粹商業目的。為此,七大工業國家(G7)、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即將召開的IMF秋季會議都提出「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行為準則」,要求主權基金增加透明度責任感和制度化。

     
      有趣的是,透過對美出口石油與非石油商品,開發中國家獲得了巨額的貿易順差,因而積累了大量外匯。正是這些外匯儲備構成了主權基金的主要財源,因此美國可說是世界外匯儲備和主權基金的最大供應者。此外,由於美國國債收益率偏低,使得開發中國家尋求以主權基金的形式,透過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提高獲利,達成基金設置的戰略目標。

     
      這個循環的發展出現了一個問題:「美國製造」的主權基金之快速興起,卻讓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頭痛,因為它對美國的金融霸權地位構成挑戰,尤其是當今面臨「華爾街時代的終結」之際。這些挑戰也包括:

     
      一、國家控制的資本與金融自由化的價值衝突。主權基金是國家的工具,具有該國政府戰略目標的指導性,除干預市場秩序外,其投資標的、時機、組合、目的和策略具有高度的不透明性,若商業行動的背後含有政治和戰略的考慮,將影響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利益。尤其是中東伊斯蘭國家、俄羅斯與中國等戰略不定的國家更讓美國憂心。如《金融時報》揭露了中國外匯管理局成為外交的伏兵,以購買哥斯大黎加政府債券的商業模式遂行建交目的。

     
      二、外匯投資多元化恐有損美國經濟的永續發展和美元的匯率穩定。歷年來,美國以外的國家約擁有美國全部可流通國債數量的一半,前十大國家約占三分之二;日、中、台、港、韓五個東亞新興市場超過國外購買美國國債總量的一半;石油輸出國家約占五%。由此可知,各國外匯購買美國國債是撐起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以外匯為主的主權基金的投資標的多元化以後,將破壞美國匯率和做為全球貨幣與儲備的穩定性,直接衝擊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

     
      三、降低IMF等國際金融組織的重要性。IMF可說是美國維持金融霸權地位的禁臠,其所發揮的作用主要在匯率政策監督和提供條件性貸款兩方面。而主權基金的大行其道以及高獲利成長,將自成一個運作體系,降低甚至對抗國際金融組織的功能和控制力,也讓監管作業趨向複雜化、金融體系邁向高風險,進而削弱美國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掌控力。

     
      值得注意的是,現今美國以行動調整了「主權基金威脅論」的看法:在飽受次貸颶風侵襲後的華爾街夕陽下,為主權基金開啟了後門,讓這些基金入股了美國金融機構。這會是救命稻草,還是全球金融混局下的又一根致命稻草?就等歷史給答案了。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8-10-03

最近更新: 2008-10-0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