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點
這幾天台灣人民對毒奶的恐慌已經從哪些產品不能吃,蔓延到要相信哪家檢驗單位所作的檢驗結果,對政府的信心也跌到谷底。此事件的發展至此除了暴露出劉內閣危機處理能力的不足外,也再次驗證在事不關己或尊重其他部門業務的思維下,行政院跨部會小組運作顯然無法發揮預期的效果。過去的慘痛經驗並沒有讓政府官員們記取教訓,才會讓災難持續發生。



      以此次爆發殘留標準一日數變從0ppm、2.5ppm或「未檢出」間的爭議為例,最主要的關鍵就在於所使用檢驗儀器精密度與操作人員素質不同,會有不同的檢驗結果,恐造成廠商與政府間的衝突。


台灣鯛有害物引爭議

      而這樣的爭議早在2003年台灣輸往歐盟的台灣鯛被檢出含有不當藥物如硝基喃代謝物(AOZ)、氯黴素等對人體有害物質而遭到禁運時即發生過。

      該項禁令對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衝擊,當時在國內引起媒體很大關注,畢竟這些出口產品係經國內官方核可之檢驗單位,檢驗合格後才准許出口,為何到歐盟卻變成有毒產品。事發之初,各種陰謀論紛紛出爐,但是在經我方深入了解後才發現歐盟官方所使用的檢驗儀器為液相串聯質譜儀(LC/MS/MS)其可以檢出氯黴素殘留量之靈敏度高達0.1ppb(即十公噸魚體含有一毫克),遠較台灣現行所採用的檢驗儀器來的高(國內所採用的高效液相層析儀HPLC只能測到0.3ppb),以國內所使用的儀器無法驗到如此精細的程度。

      雖然國內有部分學者專家批評該項標準過於嚴苛,並力陳如此低的劑量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但是歐盟為了保護當地消費者安全,仍然堅持採用該項標準,何況該項標準係適用於所有進口國家,並非僅針對台灣產品,也沒有違反WTO相關規範。而基於水產品仍屬買方市場,為了爭取歐盟這個全球重要的水產品進口國,我國漁政機關最後亦不得不緊急補助國內若干水產品檢驗服務中心,購買液相串聯質譜儀及酵素免疫分析儀,以為因應,還特別補助學者專家親赴歐盟當地實驗室,實地了解藥物殘留檢驗作業流程並建立作業互動機制,才慢慢化解危機,也藉此讓國內水產品衛生安全檢驗能力獲得提升,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保障。

      可惜這些付出龐大學費所獲得的寶貴經驗似乎沒能傳承下來,才會讓同樣的問題經5年後再度重現在此次毒奶粉檢驗風波中,再次重創人民對劉內閣的信心,也讓人對公務機關長期以來所養成自掃門前雪的作為,感到失望。

      面對新科技與新產品的不斷問世,如何在確保產品安全的前提下,讓消費者有更多元更價廉的產品可以選擇,已經成為21世紀各國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為此各先進國家對於進口食品的管控流程將會更加的煩瑣(諸如日本對進口食品實施嚴格的「正面表列」、美國則實施HACCP認證制度、歐盟實施可追溯體系等等),所訂定的許可標準與所使用的檢測儀器勢必更加嚴苛與精準,這些措施都給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帶來新的考驗與商機。


讓人民免於生活恐懼

      而台灣所生產的產品想要順利在國際市場流通,就必須遵守國際規範,採用能與國際接軌的典章制度。此外,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下,國內外市場的界線已日漸模糊,過去在食品品質與衛生的安全管控機制上,傾向重國際輕國內的作法與思維必須立即導正。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該如何善後,國內專家學者已多所建言,在此不想贅述,只是想想人民要求給他們安全的食品、讓他們免於生活的恐懼,如此卑微的要求,政府都做不到的話,是劉揆實現當初自己許下下台三條件承諾的時刻了。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08-10-06

最近更新: 2008-10-06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