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點
延宕多時的台灣軍購案,終於在驚濤駭浪中獲得美國行政部門解凍。然而,即使美國國會最後對於這張七折八扣的清單沒有異議,關心國家安全的老百姓想必是覺得疑點重重,也就是說,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究竟買方與賣方的歧見何在?



      在民進黨政府時代,即使上台已經一年多,陳水扁總統「四不一沒有」的表態效應餘波盪漾,過境外交之餘,竟然能摸蜆仔兼洗褲,與夫人吳淑珍走訪小布希的故鄉德州,大啖手抓牛排。不過,由於過度消費外交轉口內銷,加上把對美決策當作兒戲,三不五時出招,讓焦頭爛額的美國政府漸生不滿。

     
      誠然,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困境,或許是軍購案無法拍板定案的主因,不過,正當雙方亟待化解勃谿之際,獨派團體前往美國在台協會抗議,相罵當然無好話,卻讓一向挺台不遺餘力的共和黨政府錯愕不已。既然雙方還撕破了臉,注定買賣不成。

     
      那麼,為何國民黨自詡外交人才濟濟,卻依然不能讓美國釋懷呢?是供給面、還是需求面出了問題?

     
      由於台灣的國際處境困難,一向是有錢也買不到東西,連想要向第三國購買技術,也要美國的首肯,因此,價格即使再貴也無所謂,反正,買個保險圖個心安。可見,關鍵應該是在美方。

     
      一種說法合理的解釋是政權即將轉移,小布希不方便大筆一揮,因此,把潛艇等敏感的項目交給新政府定奪。然而,回想一九九二年老布希尋求連任之際,不顧「八一七公報」的限制,一口氣答應台灣採購一百五十架F十六戰鬥機,由此可見,臨去秋波,並非沒有先例可循。

     
      坊間另一種甚囂塵上的說法,是阿扁先前派施振榮出席APEC會議,順便帶話給小布希,說軍購是做人情給美國,因而惹惱了美方。誠然,扁仔為了表示親和力高,對外賓或許會有選舉語言脫口而出;然而,若說外交特使會一字不漏出言不遜,倒是令人匪夷所思。假如是國安單位故意栽贓,那是台灣內部的事;如果是裝瘋賣傻,認為可以一手遮天,恐怕要把美國各方友人都得罪光了。

     
      馬英九上台高舉「不統、不獨、不武」,稍微袪除美國對於他「終極統一」立場的耿耿於懷。

     
      然而,明眼人也可以看出來,在他的「三不政策」當中,除了說「不武」是講給老百姓聽的,「不統」是安撫美國,而「不獨」則是向中國交心;具體而言,就是在戰略上要保持跟美國、中國等距離的姿態。

     
      不管是戒慎小心,還是投機,問題在於美國是台灣長期的友人,而中國則是使用千顆飛彈,三不五時恫嚇我們的遠親惡鄰,馬英九政府螳臂當車,侈言要當太平洋兩岸的「平衡者」,豈不令山姆叔叔感到寒心?

     
      至若恃「台灣關係法」而無恐的擺爛態度,別人的小孩死不完,只能說是不負責任的孩童作為。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8-10-8

最近更新: 2008-10-08
回上頁